知識單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知識單元是指構成整個知識集合系統的最基本單元形態。即獨立表達某種最基本思維對象的形象、屬性、關係的意象、概念和事物。應當說明的是,這是從人類所能具有的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來定義的,而不是指某一種思維(如果單就抽象思維而言則是指概念無疑)。這是因為,人類要科學、全息性地認識客觀世界的線性和非線性形象、屬性和關聯,就需要運用所能運用的所有思維形式。因此,作為知識單元來說就不能僅僅是概念及其集合態,而應當是概念、意象、事物及其集合態。即與大腦內部主觀知識形態的所有知識單元相對應。
究竟從何種本質屬性來認識知識單元 目前有兩種認識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認為知識單元是知識不再分解的基本單位,是構成系統知識的最小的最基本的要素;一種認為知識單元是知識不同層次的,自為一組的相對獨立的單位。兩種認識並不矛盾,前一種可看成是狹義知識單元,而後一種則可看成是廣義的知識單元。之所以說兩種提法並不矛盾,是說不再分解的最小單元具有相對性 認識層次性,和構成知識單元的容量大小和屬性的區別。
1.廣義知識單元
廣義知識單元概念的內涵是泛指知識的任何一種相對獨立的單元內容和形式。王崇德、李美在《論超文本信息系統》中提法是;“超文本信息系統可以以知識單元為單位,通過鏈路將同一文獻或不同文獻的相關部分聯繫起來,檢索時可深入到知識單元(文獻片斷)”。超文本的鏈路所聯結的是節點,節點義可分為單純節點和複合節點。作為節點的知識單元是指“文獻片斷”的提法,很顯然是文獻中的任何一種相對獨立的單元內容和形式,而不是指最小的不能再分解的知識單元內容和形式。
將知識歸結為“文獻片斷”,還見於左秀英的《開發文獻知識信息單元的方式和途徑》一文:“知識信息單元是指從文獻中分離、篩選出來的,讀者能直接使用的有關信包”。其中“讀者能直接使用的有關信息 就是指在某一知識集合中相對獨立的“文獻片斷 。在接下來的論述中作者又具體指出了“文獻片斷”的具體形態“可以是參考書中的某一結論、事實、實驗數據或問題的答案,期刊中的某一篇論文或某一段論述” 這裡指出了廣義知識單元的具體外延單位不僅是文獻片斷還可以是整篇文獻( 期刊中的某一篇論文):其實,廣義的知識單元不僅包括單篇文獻,還可以包括單冊文獻,甚至單套的叢書等:總之,廣義知識單元的容量是無限度的,只要具有相對獨立性都可以稱之為“知識單元”。
2.狹義知識單元
狹義的知識單元是特指那種在思維中不再分解的最基本思維形式,即概念思維形式的知識。持這種提法的代表性論述很多。據劉植惠在《知識基因探索(一)》中介紹,我國學術界早就有人提出“知識單元”的概念,如趙紅州教授曾給知識單元下過這樣的定義:“知識單元為不再分解的量化科學概念”對此,劉植惠有不同見解,認為所謂知識單元應是知識不可再分解的獨立單位,既包括量化概念,也包括非量化概念“。兩者的分歧僅在於是否包括非量化概念。陳志新在《試論知識的測量》中叫確提出:“知識單元是構成學科知識的最小單元.主要指概念,列寧說‘自然科學的成果是概念”。而且還特別指出概念知識單元是構成“學科知識的最小單元”一王知津在《知識組織的研究範圍及發展策略》中也有同樣的論述:“對知識進行的任何組織都必須建立在知識單元的基礎上,而知識單元無非就是概念”。
知識並不都是抽象思維的產物或結果。將狹義知識單元歸結為是不再分解的最小的獨立單位的提法是正確的但是,卻不能歸結為就是“概念”一種形式,這是為隨著人類思維水平的不斷提高,抽象思維僅僅是占主導的思維形式,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都將成為人類思維的基本形式。因此意象和對客觀事物的任何一種最基本的表述形態都將成為最基本的知識單元 至於這種狹義的知識單元究竟是何種表述形式.也有人認為還沒有恰當形態,代表性的觀點是劉君,他認為: 由於人類認識水平所限,我們迄今為止還沒有找到知識和語義信息的表達與計量方式,因而圖書館員對知識信息組織是以其載體--文獻為基礎來進行的(如文獻的分類編目),或者至多是用文獻中的關鍵詞、主題詞等來間接表達知識單元和信息單元,達到知識信息組織的目的”。
知識單元既不同於文獻單元,也不同於物質單元,其特有屬性有以下幾點。
1.知識單元的多維性
知識單元的多維性或多向度性,是指知識單元可以多向成族。即每一個知識單元都可以同其他知識單元通過多種多樣的形象、屬性、關係相連。這種多維性來源於知識單元內在構成元素,結構和外在形態的多元惟一知識單元的多維性是就知識的非線性、動態性、活化性而言的,這與以文獻形態所記錄的線性、靜態、固化知識是相對而言的。所謂線性、靜態、固化知識則指固定表達某主題(即某一形象、屬性、關係)的知識。在這種固化的知識形態中知識單元是作為固化知識的整體存在的 即各個知漢單元僅以本身所具有的多種彤象、屬性、關係中的某一種或某幾種作為主題困素屬性(形象、關係)或是主題因素的相關屬勝(形象、關係)而顯性存在。其餘屬性(形象 關係)則呈潛在狀態而存在。當各個知識單元脫離開固定的主題,作為獨立單元存在時,其所有形象、屬性、關係則有可能全部呈現出來而可以多向成族。
2.知識單元的分合性
知識單元的分合性,是指知識單元的可分解性和可組合性。即較大容量的知識集合態可以分解成較小容量的集合態,直至分解成不再分解的基本知識單元;同時,相對來說不再分解的基本知識單元可以組合成層次不同的各種容量和屬性(形象、關係)的知識單元;知識單元的可分合性從本質上說來源於物質的可分合性。即物質可分解為分子 分子可分解為原子等等,相對來說原子可組合成分子,分子可組台為一定物質等等。但是兩者又有本質的不同,物質的可分合性取決於物質本身客觀上所具有的形象、屬性和關聯性及特定條件,而知識單元的可分合性主要取決於思維的主觀能動性 而且,知識單元的可分音性也不同於文獻單元的可分合性,文獻單元的可分合性受物理載體和線性、固化的主題限制,基本單元只能是單篇文獻,而知識單元的可分和性則不受物理載體和線性、固化主題所限制、即可以突破單篇文獻的限制、而深入到知識最基本的單元形態— — 意象、概念、關係等等。
3.知識單元的重組性
知識單元的可分解和組合的特性,特別是控制分解和組合的思維的主觀能動性(即按照某種實際需要,而不是客觀的被動適應),直接導致了知識單元的可重組性; 重組”與“組合”是有本質不同而又有最接關係的兩個概念。即組合是按照已有的元素構成和固定結構對分解後的知識單元進行複原性的組合,而重組則是指按照某種實際需要,進行創新性的元索重組和結構重組。這種重組的結果是生成新的知識單元或是新的知識單元的集台:這是思維形成新的知識,即新的規律、規則、理論(作品)、方法的主要途徑、過程和方式。是思維主觀能動性的重要體現。林平忠在《論圖書館信息資源及其深層開發》中提出:“人腦把收集到的信息與己存儲(記憶)的信息聯繫起來。進行加工組合,從而建立起一個個的信息系統,這就是一個個的知識單元,由這些知識單元進而構成關於客觀世界的各種事物的概念、規律和理論。
4.知識單元的再生性
根據知識單元的多維性。對知識單元進行分解。是使知識的各種複雜層次結構和組成因索(廣義知識單元)得以活化,更深人地瞭解掌握知識單元的構成因素和結構方式,以從中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如何根據實際需要對知識單元進行重組,以使已有知識活化和激活,生成再生性的新知識。
利用已有知識通過思維的重新組合產生再生眭的新知識。是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在已有知識積累到龐大而驚人,內容大量交叉、重覆、分散的條件下,根據實際需要使知識增值的重要途徑。路甬樣在《從諾貝爾自然科學契與加世紀重大科學成就看科技原始創新的規律》中指出:“對已有知識的科學整理與發掘,也可能有新的重大發現與理論創新”。這是單純依靠觀察、實驗重新發現新知識,和對已有知識通過實際運用剖造新知識的一種有效的補充和十分必要的知識資本運作方式。
1.知識單元與文獻單元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將“文獻 作為知識體系的相對獨立的廣義的知識單元。當人們對知識形態的認識進一 步深化,開始註意探索狹義的知識單元形態時,文獻單元與知識單元的區別與聯繫也就突現出來了。而且從這種區別與聯繫中來進一步認識知識單元的廣義性和狹義性也就成為一個根自然的切入點。
一般而言,單元是指整體中自成單位、系統,自為一組的一種單體形態。文獻單元就是文獻自成系統,自為一組的單體形態 從廣義上說可以泛指任何相對獨立的文獻單位或某一種相對獨立的文獻集台 如某一篇文獻,某一種圖書,某一合訂、彙編的圖書或是由單篇文章 輯而成的某一期刊、報紙等,其中最基本的單元形態則是單篇文章,而大型的單元形態則是叢書;而知識單元則是指知識本身(不考慮物理形態)自成系統、自成單元,自為一組的認識單體形態,是知識集合系統的相對獨立構成單位一其中既有最基本的,不再分解的基本認識單元如概念知識單元。也有由基本單元構成的各種知識單元,如原理、規則、規律、理論、方法等等。
文獻單元比較直觀,一篇文章、一冊書、一本雜誌、一套叢書等等,都是非常直觀的不同層次的文獻單元。知識單元則沒有這樣的直觀單體形態,這是因為文獻單元的直觀單體形態來源其物理載體單元形態。而知識單元的單元形態只能是構成系統知識的結構元素(因素)。如果就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載體來說,其單元形態則有兩種,一是物理載體形態;一是知識內容形態。就知識內容形態來說,文獻單元是知識單元形態的一種,即以文獻載體形態為主要標誌的知識單元。這正如王知津指出的: 公共知識是物化在文獻中的知識,表現為獨它的知識單元”。邱均平也有相同觀點的論述: 從計量單元來說,文獻計量學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篇、冊、本為單位的文獻單元的計量上,而開始深人到文獻內部對知漢單元和文獻的相關信息進行計量研究”:就是說,如果不考慮文獻知識的固化性,那麼,文獻單元還可以進一步按知識單元進行活化分解,這也是在文獻單元的基礎上知識單元概念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文獻單元就認識層次上說是知識單元的一種形態,這種形態由於受文獻載體的限制,其作為知識單元來說是線性、固化,不能自由分解和組合的。這與只從認識層次上米理解的非線性、活化,能自由分解和組合的直接意義的知識單元相比(如超文本和超媒體)其能是知識單元的一個特例,或是知識單元的一種靜態形式。
2.知識單元與物質單元
人類對“單元”概念的理解.從本質上說起源於對物質單元的認識和理解。因此說,要深人理解究竟什麼是知識單元,從物質單元與知識單元的區別與聯繫上來理解,是最基本的角度和方式。
從本質上講,信息是物質的屬性,是物質存在形式和運動狀態的表述。而知識是人們對信息的反映和認識,是一種思維成果。就信息與知識的關係而言,信息又是知識的屬性和表現形式。可編碼化的知識和不可編碼化的知識都具有信息的屬性 都可以藉助於信息而表現出來,它們同自然及其它社會活動信息一起共同構成了信息的整體集合。兩者實質上是內在與形式的關係。物質的屬性是信息,信息又是知識的屬性 由此看來信息是人類認識物質,形成知識的中介。所以,要深人理解知識單元,就有必要深人理解物質單元,以便從根本上來認識知識單元。
錯誤太多,尤其是錯別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