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文獻計量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文獻計量學

  文獻計量學是以文獻體系和文獻計量特征為研究對象,採用數學、統計學等計量研究方法,研究文獻情報的分佈結構、數量關係、變化規律和定量管理,併進而探討科學技術的某些結構、特征和規律的一門學科。

文獻計量學的分析數據

  文獻計量學的分析數據指標取自各種不同的數據源,在機讀文獻資料庫出現之前,對科學文獻的定量分析都是以印刷型出版物為分析對象的。隨著各類型電子版出版物的不斷涌現,獲取分析數據的方法與途徑也在不斷擴展。目前,獲取分析數據的主要途徑有:

  ① 使用機構內部的文件,如:研究報告、年度報告等;

  ② 如果所需信息不包括在書目資料庫中,要通過查找原始文獻;

  ③ 大規模的分析需要利用商用文獻資料庫來獲取;

  ④ 利用專門為指標統計而提供數據的資料庫來獲取數據;

  ⑤ 選擇與國際上某機構簽訂協議來獲取這方面的服務。

  另外,還可以通過一些機構獲取有關文獻計量學方面的統計分析指標,如:美國費城的ISI和新澤西州的CHI研究公司、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技術研究中心(CWTS)、匈牙利科學院圖書館, 以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等。這些機構都設有專門部門,從事與文獻計量學有關的開放指標數據源的創新性研究,收集、加工和整理基於文獻統計分析的各種指標。由於各單位統計的指標使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和不同的來源數據,相互之間可比性較差,所以使用從不同單位獲得的數據進行文獻計量學研究時,要全面瞭解具體指標產生的方法和依據,客觀衡量和評價每一項分析研究成果。

文獻計量學的應用分析

  作為一個科技評估的工具, 文獻計量學的測度體系提供了科技成果的各種定量和定性指標。雖然,這些成果只涵蓋了已發表的科學成果, 但它們適用於不同的科研層次,小到科學家個人,大到一個學科、機構、地區,甚至國家。具體來說,文獻計量學主要應用於:① 科學出版物評價, ② 科研工作評價,③ 學科發展評價, ④ 機構評價等。限於篇幅,具體應用分析不再展開。

我國文獻計量學

發展歷程

  根據文獻數量的增長變化、研究的成果和進展,以及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們將我國大陸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即起步階段、發展初期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

  1979—1982年是我國文獻計量學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的發展特點主要是論文數量較少,而且異常分散。這一時期只發表了149篇論文,年均文獻量只有37.3篇。從內容來看,主要是翻譯、介紹、吸收和引進國外的研究成果,缺乏自主性的系統研究。與國外相比,我國文獻計量學的起步階段很短,只經歷短暫的4年之後便迅速進入了相對集中的發展階段。這是我國文獻計量學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

  1983—1987年的五年,我國文獻計量學處於發展初期階段,其主要的標誌是將文獻計量學搬上了大學的講壇,開始了正式的專門教育。1983年,武漢大學為本科生、專科生開設了文獻計量學課程,並編寫出《文獻計量學》教材。同時,這一時期的研究比較活躍,發表的論文數量增長很快,達到353篇,年均文獻量為70.6篇,比上一時期增長89.3% ;在內容上,既有國外研究成果的介紹和評述,又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開展的應用性研究,或者驗證文獻計量學的理論和方法在中文文獻方面的適用性等。

  1988年以來,我國文獻計量學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其主要特點是理論與應用並重,特別是在科學評價和科技管理方面的應用開始大規模地開展起來,取得了許多標誌性的成果。一是在1987年,趙紅州等人利用美國的SCI進行統計分析,排出了我國主要大學發表論文的名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二是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承擔國家科技部的資助課題,建立“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進行更大範圍、更系統的文獻計量統計分析,對我國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學、科研院所的科學生產能力和學術水平作出客觀評價;三是《文獻計量學》等幾部專著或教材相繼出版,“把文獻計量學的有關知識體系化了,使文獻計量學的研究由局部知識的創造進入系統知識體系的形成階段”。這一進展已經成為我國文獻計量學研究和發展歷程的重要標誌。

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近年來,文獻計量學的研究由重視理論學術方面的研究開始轉向實際應用,使理論一技術一應用的研究格局趨於合理。文獻計量學的研究應呼籲和吸引其它專業人才投入研究,單憑情報學界目前的研究隊伍,恐怕難以將文獻計量學的研究搞深搞透。

  在應用研究方面,還缺乏統一的引文資料庫資源。文獻計量學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數據的統計與分析,這一工作是很辛苦的,而且有一定難度,如果文章要寫得有深度,更需要精細,應大力提倡研究的科學態度。文獻計量學研究者應有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數學工具的使用能力,為此應掌握集合論、概率統計、數理統計、決策論、模糊數學以及運籌學等知識。眾所周知,手工統計的工作量大、煩瑣而且易出錯。採用電子電腦統計文獻數據,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文獻計量學研究的速度和效率。並能提高其研究的準確性和精確度.這樣才能適應情報事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有利於文獻計量學研究成果和定量化分析方法的推廣應用。

  SCl和其他電子資源的發展和推廣。賦予文獻計量學系統而全面的文獻數據,使許多經驗定律得以修正、檢驗或導出新的數學模型。同時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文獻計量學家許多設想變成現實。並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電子資源的開發和使用,使文獻計量學的計量單位可以精確到全文的任何單元。甚至一個字。這樣,文獻計量學便朝著信息計量學的方向發展,文獻計量學是信息計量學的基礎.而信息計量學是文獻計量學的發展趨勢。各種引文資料庫和綜合資料庫的開發.使我國的文獻計量學提高到新的高度:另外、網路資源的發展。1997年學者們提出了新的網路計量學,對浩如煙海的網路信息進行計量。這無疑促進了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在今後的發展中.文獻計量學家們將首先建立系統化、規範化的原始數據獲取渠道和獲取方式.要求更嚴謹而精密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手段,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逐步實現數據分析、統計、推理過程的模型化和現代化.從而推動和促進文獻計量學的發展。

文獻計量學的局限性

  是應用範圍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受到了學術界日益廣泛的關註。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路信息傳播媒介的日益普及,文獻計量學研究的方法手段、研究的對象和獲取數據的途徑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文獻計量學的學科體系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環境形成以後, 網路已成為科技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隨之而來的是文獻計量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網路計量學的出現,但目前對於網路計量學的方法和理論研究的很少,和國際許多國家相比網路計量學的應用工具也有待開發。僅用傳統的文獻計量學的方法, 已很難滿足現實發展的需求。

  (2) 文獻計量學的測度指標只局限在發表的論文的產出,這一指標未包含報告和其它的書面交流形式。另外,文獻計量學更多關註的是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及其引文分析,忽視了技術交流渠道上發表的文章的產出和知識貢獻,也忽視了其科研進展中的工作。因此,測度體系的覆蓋面不夠全。

  (3) 文獻計量學,尤其是引文分析,測度的是影響的大小,而不是質量的高低,發表論文數量所測度的是某一個特定學科的產出。因此,跨學科分析很難有效。另外,論文統計和引文分析往往忽視學科或領域所處壽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的影響。

  (4)作為質量指標,發表數量和引文量缺乏一個確認標準。研發過程要考慮許多複雜因素,而有些科研活動的過程又很難量化。

  上述問題,有待於相關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和應用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化來逐步加以解決。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文獻計量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