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信息企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信息企業

  信息企業是指從事數據處理、交換、分析等的專業信息服務企業,網路運營服務、增值服務和軟體服務企業,以及自主開發網路游戲軟體產品企業。

信息企業的特征

  信息企業在生產、交換、消費分配、特別是產品特征等方面與工業企業有本質上的區別:

  首先利用資源不同。傳統工業企業所用資源主要是物質資源,生產產品是物質產品,交換、消費、都是物質產品,以對自然資源的消耗為前提。而信息企業以信息為資源,生產產品是知識產品,以對知識、信息的收集整理為前提;其次生產勞動形式不同。傳統工業勞動生產是依靠生產工具,主要表現在體力上,以群體勞動為主,重覆性較強,勞動主體是工人。而信息企業勞動是以知識為基礎的勞動。它是通過人類大腦的思維運動,深化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提高人類改造自然與社會能力的一種知識轉變過程。其勞動主要表現為腦力勞動,以個體為主,創造性較強,勞動主體是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勞動對象是知識、信息、技術、數據等;第三、產品具有不同特征。傳統工業企業生產產品是物質產品,而信息企業生產的是知識產品。

  知識產品是非物質產品,有一系列與物質商品不同的經濟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知識產品是一種非自由的產品。早期,知識與經濟是兩個彼此獨立的概念,人們獲取信息都是通過公益性機構。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知識、信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通過公益性機構得到的已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因而獲取知識的途徑開始多樣化,這種多樣化是以知識產品的生產、分配和交換都要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為前提的。儘管知識產品與其他商品有不同之處,但它卻具有市場交換這一經濟特征,它可以作為消費商品,也可以作為投資商品。作為消費商品,它為使用者提供最終的產品或服務,以滿足用戶某種特定需要;作為投資商品,是其他產品生產或服務一種中間產品。但無論怎樣,知識產品都因其非物質性、載體和多樣化以及價值難以計量等特征,只能在某些相關法律的約束下或信息市場管理下進行交換,這顯然與自由物品是不同的。

  知識產品具有報酬遞增性。知識產品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投入到生產中,不僅使原有的生產技術得到改善,而且能提高其他投入利用率,同時還可以通過利用知識產品後的附加信息反饋增加其本身的價值,所以即使在其他投入不變的情況下,邊際產量也會不斷上升,上升的速度可能有快有慢,但決不會下降,因而知識產品具有報酬遞增性。知識產品具有外在性。即具有共用性和社會性資源的共同特征。這種特性是知識產品所固有的。這意味著,知識產品一旦生產出來,不僅可以滿足同一時期不同人的需求,而且可以通過知識的保存、積累、傳遞以實現在時間上的延續,滿足後代人們的需要。也就是說,知識產品作為一種社會性資源不像物質產品那樣因為人們廣泛利用而消耗。它的外在性還表現在知識產品的分配上,採用更有效的技術,以一種產品或服務代替已過時的產品或服務,或通過其他方式改變獲取知識產品的途徑,都會導致知識產品分配與利用狀況的改變,這樣便產生了知識產品使用中的馬太效應

信息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信息企業管理的關鍵是人力資源管理。由於知識勞動個體性很強,創造性很強。因此,信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特別是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尤為重要。在企業管理中激勵可以理解為創造滿足職工各種需要條件來激發職工的工作動機,使之產生實現組織目標的特定行為過程。信息企業的激勵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

  第一,重視人力資本,按知識分配,增加員工創新動力。信息企業是以信息生產力運作的企業,與物質生產力相比,信息生產力組成要素的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這種生產力是通過具有高度智力與知識水平的勞動者和以電腦為主的信息技術等勞動工具相結合,並以各種信息資源為勞動對象,進行智力集約化的勞動,創造生產出信息知識含量較高的信息產品。在這個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知識、智力決定了生產進行的可行性和產品的高質性,從而也成為推動信息企業資本價值增殖的最重要因素。而勞動者身上所具有的這種知識能力往往是勞動者自身通過多年的學習、受教育、積累工作經驗等的投資性活動形成的人力資本,勞動者在信息企業中以這種人力資本作為一種資本要素投入到生產中,與其他資本形式(物力資本和貨幣資本)一起對產出作貢獻,也決定了其經濟地位是與物力資本或貨幣資本所有者形成平等合作的關係,應享有企業對剩餘勞動的索取權。這種索取權表現在下麵三個方面:一是個人的知識將決定自身的收入;二是分享企業的利潤,這種分享方式可以是紅利股息、期權收益、利潤分成等形式;三是按個人能力而非職務支付報酬

  第二,拓寬自由空間,享受充分時間支配權。通過給予信息企業員工較大的時間支配權來激勵員工努力工作,提高效率。許多信息企業是對一些重覆的信息產品進行創造性生產,因而在其生產過程中,往往不受固定的場所、時間或流水作業工序、工步約束。而現代的通訊、網路等信息技術又為員工在家庭或任何地點辦公提供了技術支持。員工常常通過電腦網路引導資本生產信息產品或管理企業。可以說在單件信息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員工是一個自由人,他們實現的是一種自我管理的方式,只有在整個信息生產系統中他們才是受制約的人,因而員工會相應地要求在管理上給予更大的自由權,而時間的支配權正是企業給予員工的這樣一種自由權。同時,信息企業員工勞動效率的評價指標也應由時間指標轉向了效用指標。因為信息企業員工進行的智力集約化勞動消耗難以用時間衡量,有的信息產品生產期雖長,但一投入使用則帶來巨大效益。因而,對信息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應以其生產的信息產品創造的價值來衡量。固定工時對信息企業員工的約束已失去使用的意義。最後,我們還應註意到信息、知識的開放性、共用性。因此,自由的時間支配權更有利於信息企業員工吸收新知識、新技能,增大人力資本的存量,為企業創造更大效益。根據信息商品在創造性程度上的不同實行靈活的工時制。對一些創造性強的信息企業實行完全彈性工作制,即時間基本由員工自主支配;介於創造性和重覆性生產之間的信息企業可以採用邊緣時間和核心時間工作制,即工作時間可分為邊緣時間和核心時間。核心時間員工必須到崗,邊緣時間員工自主支配;對一些重覆性生產的信息企業可採取計時工作制或壓縮工時工作制。

  第三,給予員工求知權,增加員工知識存量。每個人都有求知的欲望和權利, 通過給予員工學習新知識的機會達到激勵員工工作的目的。信息產品生產的特點是投入的活勞動多,而物化勞動較少。由於知識是極易產生無形損耗的,信息員工投入到信息產品中的勞動磨損也主要表現為精神方面,即創新性、先進性、效益性等優勢的弱化。所以,信息企業員工必須不斷吸收外界新的知識信息以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面對未來的應變能力和麵對未來的發展能力。在物質企業中,技術水平一般是看成不變的,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會引起邊際收益的遞減。而在信息企業中,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更多是作為不變的生產要素看待。而知識、信息、技術則是作為可變的生產要素看待,在信息產品生產中,投入的知識信息越多,其產品的附加值越大。因此,知識這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是企業增強自身發展能力的重要方式。而知識要素導致的這種邊際收益遞增是通過與勞動者結合發揮作用的,即勞動者必須增強自身的知識、技術等人力資本存量。因此,信息企業要實施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的實施在於建立激勵雇員參與知識共用的機制,關註創新和集體創造能力的培養。這要求信息企業不僅要擁有一個能夠建立人際網路、在工作中培訓學習知識管理內容的軟體系統,還要求信息企業領導層把集體知識共用和創新視為贏得競爭優勢的支柱。信息企業中專門的知識管理部門的建立,正是通過對以上各項內容的制度化、程度化管理,為知識激勵的展開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第四,轉移風險,減小員工創新的壓力。企業通過分擔、轉移員工的風險從而達到激勵員工工作。信息商品的生產具有或然性,即在投入了一定的資金和勞動後,能否產出預期的信息產品是個未知數。同時,信息商品的經營還存在時效性,如果生產出的信息商品不能及時進入消費領域,即有可能發生無形損耗。信息商品的這種生產或然性和經營時效性,使得信息企業與企業員工都面臨風險性。不同的信息商品生產企業,這種風險性亦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隨信息產品創造性的遞減,重覆性遞增,而風險性遞減。事實上,有效的激勵機制是根據不同的人對待風險的態度和規避程度將風險適當分配。生產不同類型信息產品的信息企業也應給予員工不同程度的風險承擔和分擔。

  對於創造性強的深化型信息產品,生產企業應通過發展風險投資基金、完善風險投資機制,來承擔這類產品開發失敗後的風險,避免讓開發者承擔。因為這類信息產品的生產是對未知的探索,是改造現實與創造未來的活動,其勞動成果與努力程度間的噪音(非主觀因素)很大,加之即使開發這類產品的勞動失敗後,亦會為以後的開發成功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所以,應當通過各種投資、融資手段來轉移風險,不能讓員工承擔風險。對於創造性較弱的信息產品的生產,企業可以採用項目承包、項目投標、技術入股、利潤分成等方式來與員工共同分擔風險。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鲈鱼,Dan,泡芙小姐,Yixi,jane409,连晓雾,KAER,方小莉,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息企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