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信息企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信息企业

  信息企业是指从事数据处理、交换、分析等的专业信息服务企业,网络运营服务、增值服务和软件服务企业,以及自主开发网络游戏软件产品企业。

信息企业的特征

  信息企业在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特别是产品特征等方面与工业企业有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利用资源不同。传统工业企业所用资源主要是物质资源,生产产品是物质产品,交换、消费、都是物质产品,以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为前提。而信息企业以信息为资源,生产产品是知识产品,以对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为前提;其次生产劳动形式不同。传统工业劳动生产是依靠生产工具,主要表现在体力上,以群体劳动为主,重复性较强,劳动主体是工人。而信息企业劳动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劳动。它是通过人类大脑的思维运动,深化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提高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能力的一种知识转变过程。其劳动主要表现为脑力劳动,以个体为主,创造性较强,劳动主体是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劳动对象是知识、信息、技术、数据等;第三、产品具有不同特征。传统工业企业生产产品是物质产品,而信息企业生产的是知识产品。

  知识产品是非物质产品,有一系列与物质商品不同的经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知识产品是一种非自由的产品。早期,知识与经济是两个彼此独立的概念,人们获取信息都是通过公益性机构。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知识、信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通过公益性机构得到的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开始多样化,这种多样化是以知识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交换都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为前提的。尽管知识产品与其他商品有不同之处,但它却具有市场交换这一经济特征,它可以作为消费商品,也可以作为投资商品。作为消费商品,它为使用者提供最终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用户某种特定需要;作为投资商品,是其他产品生产或服务一种中间产品。但无论怎样,知识产品都因其非物质性、载体和多样化以及价值难以计量等特征,只能在某些相关法律的约束下或信息市场管理下进行交换,这显然与自由物品是不同的。

  知识产品具有报酬递增性。知识产品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中,不仅使原有的生产技术得到改善,而且能提高其他投入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通过利用知识产品后的附加信息反馈增加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即使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边际产量也会不断上升,上升的速度可能有快有慢,但决不会下降,因而知识产品具有报酬递增性。知识产品具有外在性。即具有共享性和社会性资源的共同特征。这种特性是知识产品所固有的。这意味着,知识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不仅可以满足同一时期不同人的需求,而且可以通过知识的保存、积累、传递以实现在时间上的延续,满足后代人们的需要。也就是说,知识产品作为一种社会性资源不像物质产品那样因为人们广泛利用而消耗。它的外在性还表现在知识产品的分配上,采用更有效的技术,以一种产品或服务代替已过时的产品或服务,或通过其他方式改变获取知识产品的途径,都会导致知识产品分配与利用状况的改变,这样便产生了知识产品使用中的马太效应

信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由于知识劳动个体性很强,创造性很强。因此,信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尤为重要。在企业管理中激励可以理解为创造满足职工各种需要条件来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过程。信息企业的激励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重视人力资本,按知识分配,增加员工创新动力。信息企业是以信息生产力运作的企业,与物质生产力相比,信息生产力组成要素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生产力是通过具有高度智力与知识水平的劳动者和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等劳动工具相结合,并以各种信息资源为劳动对象,进行智力集约化的劳动,创造生产出信息知识含量较高的信息产品。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知识、智力决定了生产进行的可行性和产品的高质性,从而也成为推动信息企业资本价值增殖的最重要因素。而劳动者身上所具有的这种知识能力往往是劳动者自身通过多年的学习、受教育、积累工作经验等的投资性活动形成的人力资本,劳动者在信息企业中以这种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要素投入到生产中,与其他资本形式(物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一起对产出作贡献,也决定了其经济地位是与物力资本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形成平等合作的关系,应享有企业对剩余劳动的索取权。这种索取权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的知识将决定自身的收入;二是分享企业的利润,这种分享方式可以是红利股息、期权收益、利润分成等形式;三是按个人能力而非职务支付报酬

  第二,拓宽自由空间,享受充分时间支配权。通过给予信息企业员工较大的时间支配权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效率。许多信息企业是对一些重复的信息产品进行创造性生产,因而在其生产过程中,往往不受固定的场所、时间或流水作业工序、工步约束。而现代的通讯、网络等信息技术又为员工在家庭或任何地点办公提供了技术支持。员工常常通过计算机网络引导资本生产信息产品或管理企业。可以说在单件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员工是一个自由人,他们实现的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只有在整个信息生产系统中他们才是受制约的人,因而员工会相应地要求在管理上给予更大的自由权,而时间的支配权正是企业给予员工的这样一种自由权。同时,信息企业员工劳动效率的评价指标也应由时间指标转向了效用指标。因为信息企业员工进行的智力集约化劳动消耗难以用时间衡量,有的信息产品生产期虽长,但一投入使用则带来巨大效益。因而,对信息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应以其生产的信息产品创造的价值来衡量。固定工时对信息企业员工的约束已失去使用的意义。最后,我们还应注意到信息、知识的开放性、共享性。因此,自由的时间支配权更有利于信息企业员工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增大人力资本的存量,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根据信息商品在创造性程度上的不同实行灵活的工时制。对一些创造性强的信息企业实行完全弹性工作制,即时间基本由员工自主支配;介于创造性和重复性生产之间的信息企业可以采用边缘时间和核心时间工作制,即工作时间可分为边缘时间和核心时间。核心时间员工必须到岗,边缘时间员工自主支配;对一些重复性生产的信息企业可采取计时工作制或压缩工时工作制。

  第三,给予员工求知权,增加员工知识存量。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欲望和权利, 通过给予员工学习新知识的机会达到激励员工工作的目的。信息产品生产的特点是投入的活劳动多,而物化劳动较少。由于知识是极易产生无形损耗的,信息员工投入到信息产品中的劳动磨损也主要表现为精神方面,即创新性、先进性、效益性等优势的弱化。所以,信息企业员工必须不断吸收外界新的知识信息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面对未来的应变能力和面对未来的发展能力。在物质企业中,技术水平一般是看成不变的,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会引起边际收益的递减。而在信息企业中,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更多是作为不变的生产要素看待。而知识、信息、技术则是作为可变的生产要素看待,在信息产品生产中,投入的知识信息越多,其产品的附加值越大。因此,知识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企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而知识要素导致的这种边际收益递增是通过与劳动者结合发挥作用的,即劳动者必须增强自身的知识、技术等人力资本存量。因此,信息企业要实施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关注创新和集体创造能力的培养。这要求信息企业不仅要拥有一个能够建立人际网络、在工作中培训学习知识管理内容的软件系统,还要求信息企业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信息企业中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的建立,正是通过对以上各项内容的制度化、程度化管理,为知识激励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四,转移风险,减小员工创新的压力。企业通过分担、转移员工的风险从而达到激励员工工作。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或然性,即在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和劳动后,能否产出预期的信息产品是个未知数。同时,信息商品的经营还存在时效性,如果生产出的信息商品不能及时进入消费领域,即有可能发生无形损耗。信息商品的这种生产或然性和经营时效性,使得信息企业与企业员工都面临风险性。不同的信息商品生产企业,这种风险性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随信息产品创造性的递减,重复性递增,而风险性递减。事实上,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根据不同的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和规避程度将风险适当分配。生产不同类型信息产品的信息企业也应给予员工不同程度的风险承担和分担。

  对于创造性强的深化型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应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来承担这类产品开发失败后的风险,避免让开发者承担。因为这类信息产品的生产是对未知的探索,是改造现实与创造未来的活动,其劳动成果与努力程度间的噪音(非主观因素)很大,加之即使开发这类产品的劳动失败后,亦会为以后的开发成功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应当通过各种投资、融资手段来转移风险,不能让员工承担风险。对于创造性较弱的信息产品的生产,企业可以采用项目承包、项目投标、技术入股、利润分成等方式来与员工共同分担风险。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鲈鱼,Dan,泡芙小姐,Yixi,jane409,连晓雾,KAER,方小莉,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信息企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