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信息產業結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信息产业的结构)

目錄

什麼是信息產業結構

  “信息產業結構”這一概念是從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產業結構”中引申和具體化而言的。

  信息產業結構是指構成信息產業體系的諸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繫和聯繫方式。信息產業結構反映的是信息產業各要素在各個信息產業部門之間的比例構成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應該指出的是,信息產業結構不僅僅指信息產業中的行業結構或部門結構,也包括信息產業中各生產要素的結構。

信息產業結構形態

  信息產業結構形態是指反映信息產業結構的具體方面,由於產業之間的聯繫是廣泛而複雜的,因此考察信息產業的結構也應是多角度和多層次的。信息產業結構所涉及的方面較多,結構形態複雜,主要包括部門結構、技術結構人才結構產品結構。下麵,我們分別來談談這幾種信息產業的結構形態。

  1、信息產業的部門結構

信息產業的部門結構是指按照信息產業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過程中的共性和個性而區分的一組或多組產業之間的聯繫及其形式,它是信息生產和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協作化相互作用和發展的結果。

  既然信息產業由眾多的產業部門組成,那麼對信息產業部門的劃分也可按多種標準來進行:

  (1)波拉特以是否向社會提供信息產品和信息勞務為特征,將信息產業劃分為第一信息部門和第二信息部門。向社會提供信息產品和勞務的為第一信息部門,不直接向社會、只向組織內部提供信息產品和信息勞務的為第二信息部門:

  (2)金建在《信息產業經濟學論綱》一書中認為:按照信息產品的生產和信息服務的性質來劃分,信息產業包括生產部門和非生產部門兩大類。在生產部門中又可區分為直接信息生產部門和間接信息生產部門。

  直接信息生產部門:是最基本的信息生產部門,既包括新聞出版、圖書情報、郵電通訊、科研教育等傳統的信息產業部門,也包括信息處理、資料庫服務、軟體開發等新興的信息產品生產部門。

  間接信息生產部門:是指在非信息生產部門和其他產業中存在的信息機構

  (3)按照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形態劃分,信息產業可分為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

  物質生產部門:主要生產為信息產品提供物質基礎和有形信息產品本身。

  非物質生產部門:主要生產無形的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

  (4)按照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最終用途劃分,信息產業分為信息生產資料生產部門和消費資料生產部門:

  信息生產資料生產部門:是指為信息產品生產提供生產工具和其他物質條件的部門。

  信息消費資料生產部門:是指為信息產品生產提供生活消費和信息消費服務的部門。

  (5)按照信息產業的生產和交換過程及活動特點劃分,信息產業可分為第一信息部門第二信息部門和第三信息部門。

  第一信息部門:是指所有向市場提供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部門和企業

  第二信息部門:是指不向市場出售而為本單位內部提供信息產品和服務的信息部門與企業。

  第三信息部門:是指為信息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所需基礎設施和工具的部門與企業。

  2、信息產業的技術結構

  信息產業是一種技術密集型產業,其運行和發展離不開多種技術的支持。信息產業中的技術結構是指不同類型技術與不同技術水平的構成及比例關係。按不同的標準,信息產業的技術結構有多種劃分方式:

  (1)從技術的功能與作用來看,信息產業的技術結構包括信息獲取技術信息傳遞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信息利用技術等。

  (2)從技術的特征來看,信息產業的技術結構由感測技術、通訊技術、電腦技術、控制技術等組成。

  (3)從技術的適應程度看,信息產業的技術結構由落後技術、適用技術、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的功能組成。

  (4)按技術出現的先後和先進程度可以將信息產業中所應用的技術分為傳統信息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

  信息產業中的技術結構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是一個技術門類日益增多、技術水平逐漸提高的過程。但是不同國家,不同信息產業部門的技術結構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國家信息產業的技術水平較高,現代高新信息技術在信息產業的技術構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些國家信息產業的技術水平較低,仍處於傳統信息技術階段或傳統信息技術向現代信息技術過渡的階段。

  3、信息產業的人才結構

  人才是信息產業運行的主體,沒有各種各樣的人才,信息產業就不能成為一個產業。

  (1)從人才的知識結構看,信息產業的人才結構由各種專業型人才(如科技信息人才、經濟信息人才、法律信息人才、管理信息人才等)和複合型人才所組成。

  (2)從人才的學歷結構來看,信息產業的人才由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等不同學歷的人才所組成。

  (3)從人才的智能結構來看,信息產業的人才結構由理論研究型人才、技術操作型人才、組織管理型人才和業務工作型人才所組成。

  由於信息產業是一個智力密集型產業,故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要求較高,在信息產業中,高學歷、高職稱、高智能的人才應占很大的比例,不同的信息產業部門對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差異,信息生產業、信息傳授業、信息咨詢業等行業中應以學術水平較高、研究能力較強的理論研究型人才為主。

  4、信息產業的產品結構

  產品結構是信息產業微觀結構中最基礎的一種結構形態。由於信息產品是信息產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其結構及變化也必然反映出信息產業資源結構、人才結構、技術結構的構成與轉換,信息產業產品結構的變化,也會導致信息產業人才結構、技術結構和部門結構的變化。

影響信息產業結構變動的因素[1]

  決定和影響一個國家產業結構的因素是極其複雜的,決定和影響信息產業結構變動的因素也是很複雜的。

  產業經濟學理論認為,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有四大類:

  第一類是需求結構。主要包括中間需求與最終需求的比例、個人消費結構、消費與投資的比例、投資結構

  第二類是供給結構。主要包括勞動力和資本的擁有狀況及兩者之間的相對價格、生產技術體系、自然資源的擁有狀況。

  第三類是國際貿易。即貿易結構。

  第四類是國家社會結構。

  信息產業結構是不斷演變和變化的,其變化也受到內部結構因素和外部環境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可以說,一切社會經濟因素,甚至自然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信息產業結構,推進或抑制著信息產業結構的發展變化。

  述諸因素基本上都對信息產業結構的變動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們認為,影響信息產業結構變動的因素除消費結構、貿易結構、社會結構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下麵,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因素對信息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

  (一)消費結構對信息產業結構的影響

  1、需求結構對信息產業的影響

  從根本上講,人類所進行的生產活動,無論是物質生產活動還是精神生產活動都是為了滿足社會各種各樣的需求,可以說,需求結構是決定產業結構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影響信息產業結構變動的因素中,以需求結構的影響最為直接。

  我們所說的這種需求結構是指社會對信息產業的信息產品需求和信息勞務需求,不是指信息產業對其他產業產出的需求。

  因為,我們研究信息產業結構,就是為了使信息產業的各種類型組成或分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建立信息產業結構的合理性標準。很顯然,“能滿足社會信息需求的產業結構是最合理的結構”就是最好的標準。

  而需求結構的變化,即人們對某些產品的需求擴大、縮小或轉向時,必然要求相應的產品生產和供給結構與之對應,從而引起產業結構的變化。

  當人類社會的信息需求單調、數量不多時,生產信息產品的行業就很少,信息企業的數量也十分有限。隨著信息需求的擴展,信息產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信息產業中的行業增加,信息產品生產規模擴大。

  社會對信息的需求不僅包括個人的信息需求,而且包括團體的信息需求,如企業的信息需求,黨政機關的信息需求、科研機構的信息需求等。信息需求還可以按所需信息產品的投入產出關係不同劃分為中間需求和最終需求等。中間需求和最終需求的比例取決於信息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比例,也決定著生產中間信息產品的部門和最終信息產品的部門之比例。

  而根據上面談到的建立信息產業結構的合理性標準,我們可以說,能否滿足社會對信息產業的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中間需求和最終需求,是衡量信息產業結構的第一位指標。

  (1)中間需求

  中間需求是指將信息產品作為中間投入的信息需求。具體來說,這種作為中間投入的信息產品本身的全部使用價值,已經被一次性轉移到新產品生產資料需求之中了。

  中間需求的存在,必然會導致產生專門提供中間信息產品的生產部門或服務部門。在信息產業的生產過程中,這種需求有信息產業外部提供滿足的,也有信息產業內部各部門提供滿足的。

  (2)最終需求

  最終需求是指將信息產品作為最終消費來使用的信息需求。所謂最終產品,指的是產品本身不需要再加工,可以供消費者個人直接使用的產品。比如,社會對電腦設備、對各類資料庫和咨詢服務的需求,都是最終需求。

  同中間需求是一樣的道理,最終需求的存在,必然會導致產生專門提供最終信息產品的生產部門和服務部門。

  中間需求與最終需求的比例也就決定了生產中間產品的部門與生產最終產品的部門之間的比例。這後一個比例本身就是信息產業結構的內容。

  在理想的情況下,各類信息產業的生產和服務單位,應該在需求結構的引導下,實現最大限度的產出。如果還缺少能夠滿足某種需求的生產或服務單位就儘快地創辦、最大限度地滿足全部需求。這樣,就使得現有的產業結構演進為一個與需求結構相適應的產業結構。這就是需求結構推動產業結構發展的機制

  2、收入結構對信息產業結構的影響

  用戶所需要的信息產品並非用戶必須購買的信息產品,用戶能否將需求轉化為消費行為,還取決於用戶的收入情況。

  個人消費包括個人物質消費和個人信息消費。而個人消費結構隨人均收入的變化而變化,即個人消費結構的變化取決於國民收入水平。

  恩格爾定律表明,收入水平越低,用於食品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份額就越大,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用於食品支出所占的份額下降,用於服裝、文化、娛樂等方面支出所占的份額增加。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會增加個人用戶對信息產品消費的需求,從整體上促進信息產業的發展,增加信息產業部門數量與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改變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

  對於信息產品的消費和信息產業結構而言,收入水平還有更具體的影響。人均收入水平越低,用戶對傳統信息產品的需求越多,而對現代信息產品的需求較少,這時,傳統信息產業部門在信息產業中所占比例較大,而現代信息產業部門所占比例較小;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現代信息產品的消費需求會逐漸增大,現代信息產業部門占信息產業的比例也會逐漸提高。

  從另一個角度看,在人均收入水平進入高水平階段,人們對精神生活、生活質量、生活環境的要求大大提高,信息消費的需求迅速上升。單從1985年—1995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結構變化就可以看出,信息消費增長速度遠遠大於物質消費的增長速度(如下表所示)。這一消費結構的變化必然導致最終需求的變化,也就導致提供最終信息產品的部門的變化,即直接導致我國信息產業結構的變化與發展。

  同樣,團體信息用戶的信息消費需求也會因收入水平的變化而變化,企業的收入水平較低時,十分重視生產力硬要素的配置,卻忽視了生產力軟要素的配置,無力購買信息產品或現代信息產品,當企業的收入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在生產力硬要素達到一定水平和規模的同時,必然會增加對信息產品的需求,現代信息產品的需求比例也會逐步提高。可見,團體信息用戶收入水平的變化也會影響信息產業結構的變化。

  (二)貿易結構對信息產業結構的影響

  貿易結構主要是指國內貿易國外貿易的比例,一般用貿易依存度的大小來衡量。

  貿易依存度即商品進出口總額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表明國民經濟發展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可分為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無論是進口依存度,還是出口依存度,只要貿易依存度越高,貿易結構對產業形成和結構變動的影響也就越大。

  貿易結構對信息產業結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通過技術引進與輸出,改變信息產業的技術結構,進而改進信息產業的產品結構。

  (2)通過引進某些信息產品滿足國內部分信息需求,對於某些國內需求量較大而本國又暫時難以生產的信息產品,可暫緩其生產,將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放到其他信息產業部門,通過引進來滿足用戶對這些產品的需求。

  (3)通過出口信息產品來改進信息產業結構,對於目前國內還沒有市場而國外需求量較大的信息產品,如果沒有對外貿易,就不能發展這類信息產品的生產經營行業,若能充分利用對外貿易途徑,將國內目前尚無銷路的信息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就可以突破國內信息產品消費的限制,按照國際市場需求和消費水平來調整信息產業結構。

  (三)社會結構對信息產業結構的影響

  由於信息產業結構本身就是社會經濟結構的組成部分,所以信息產業結構自然就會受到社會其他結構的影響和制約。社會結構涉及面很廣,包括人口結構、文化結構、階層結構、家庭結構、社區結構、城鄉結構、集團結構、民族結構等。信息產業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和社會條件下形成與發展的,其結構必然受到社會結構諸多因素的制約與影響。

  (四)其他因素對信息產業結構的影響

  • 1、國民經濟狀況
  • 3、科技發展水平

信息產業結構的優化[1]

  產業結構優化是指通過產業調整,使國民經濟各產業之間實現協調發展,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的過程。

  產業結構優化並沒有一個絕對水平的標準,它是相對於一國自身過去的產業結構而言的,以本國國民經濟最優效益為目標,從本國地理環境、資源條件、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科學技術水平、人口結構、國際關係等特點出發,通過產業調整,使產業結構達到與上述條件相適應的各產業間協調發展的狀態。所以在國民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優化有不同的內容和指標。

  產業結構優化具有豐富而又明確的內容,產業結構優化的標誌是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高度化。

  信息產業結構是不斷演變和進化的,它的發展變化既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但也具有可調控性。通過調控,可實現信息產業結構的優化。我們認為,從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科學技術水平、人口結構、國際關係等特點出發,研究信息產業如何同國民經濟其他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信息需求的過程,就是信息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

  (一)信息產業結構優化的標準

  要對信息產業結構進行優化,首先必須確定信息產業結構優化的標準。一般來說,信息產業結構優化有兩個標準:

  1、信息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即:信息產業所生產經營的信息產品能滿足當時條件下的社會信息需求,信息產業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各信息產業部門之間的比例關係協調。

  2、信息產業結構高級化。即現代信息產業部門和生產經營高深層次信息產品的信息產業部門占整個信息產業的比例較大,高新信息技術在信息技術結構中占主導地位,高層次人才是信息產業從業人員的主體。

  (二)信息產業優化的基本思路

  信息產業結構優化的基本思路是制定信息產業結構優化方案所依據的指導思想和思維過程或思維模式。總的來說,信息產業結構優化的基本思路是:以用戶結構的優化為出發點,主要依據用戶的需求結構確定信息產業的產品結構,再以信息產業的產品結構為中心,適當考慮其他因素,確定信息產業的部門結構、技術結構和人才結構。

  首先,任何一個產業存在和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也只有從產業對用戶需求的滿足上才最能體現出產業存在與發展的價值。要充分發揮信息產業的作用,體現信息產業的價值,必須有合理化、高級化的信息產業結構,而信息產業結構優化的首要標準就是信息產品能否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對信息商品的需求,因此,制定信息產業結構優化方案的首要環節是確定合理的信息用戶結構。只有確定了合理的用戶結構,信息產品的生產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整個生產結構才能合理有序,才能避免由於產需脫節而造成的信息資源浪費現象。

  合理確定信息產業用戶結構的核心是確定信息產業的重點用戶和一般用戶,這是因為信息產業難以全面而不分主次地滿足各類用戶的信息需求,而保證重點用戶的信息需求、兼顧一般用戶的信息需求有利於信息產品生產和信息服務的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有利於把有限的信息資源用於最需要、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其次,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是靠信息產品來實現的,因此,在合理確定了信息產業的用戶結構的基礎上,必須優化信息產業的產品結構。不同類型的用戶應有相應的產品來滿足其不同的需求,只有生產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信息產品,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用戶的信息需求。優化信息產業產品結構的關鍵是確定信息產業的重點產品,確定了重點產品也就確定了信息產業生產的大方向。在此基礎上,再考慮信息產品的對外貿易結構和現有信息資源及產品的情況,確定合理的信息產品結構。

  最後,信息產業部門結構、人才結構、技術結構主要是圍繞產品而形成和變動的,在確定了合理的信息產業產品結構後,就可以以產品結構為主要依據,再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確定合理的部門結構、人才結構和技術結構。

  信息產業部門結構優化的關鍵是確定主導信息產業部門。主導信息產業部門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

  1、將生產重點產品的部門作為主導信息產業部門

  2、將對其他信息產業部門有較大的帶動和推動作用的部門作為主導信息產業部門

  3、將收入大、發展前景好的部門作為主導信息產業部門

  主導信息產業部門最好同時具備這三個方面的特征,但並非同時具備這三個特征不可。而信息產業人才結構和技術結構的優化,除了滿足生產經營重點信息產品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和技術外,還應註意人才結構和技術結構的高級化,註意不同層次人才和技術的相互協調,才能充分發揮信息人才和信息技術的作用。

  按照上述思路,可以制定出一定時期內國家和地區信息產業結構優化規劃或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方案,以指導信息產業結構優化的實踐。

  (三)信息產業結構優化的調節方式

  有了標準並根據思路,要將信息產業結構優化方案付諸實踐,真正實現信息產業結構的優化,必須採取相應的調節方式對現有的信息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下麵我們具體談談信息產業結構調節的方式。信息產業結構調節方式主要有三種:

  1、增量調節方式

  增量調節方式是通過投入新增信息產品生產要素,改變不合理的信息產業結構,使信息產業結構趨於合理化、高級化。具體來說,就是國家將新增加的信息產品要素重點投入到那些需要重點發展的信息產業部門,使這些信息產業部門能以更快的速度發展。運用增量調節方式的前提是具有良好信息資源配置機制,否則,新增信息產品生產要素便不能準確而順利地投入到必須投入的信息產業部門。這種調節方式的特點是:

  (1)操作方便,只要對新增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和投入結構加以調控便可。

  (2)不涉及到各信息行業和信息企業現有資產存量的改變。

  (3)不會引起較大的社會波動。

  (4)對信息產業結構調節見效慢,改變信息產業結構所需的時間較長,但對信息產業結構未來狀態作用大。

  2、存量調節方式

  存量調節方式是通過改變信息產業中現有資產存量狀況,將信息資產存量過剩的信息產業部門的部分存量調劑到信息資產存量短缺的信息產業部門,將現有信息資源的一部分從非重點信息產業部門調劑到重點信息產業部門,使信息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從而達到優化信息產業結構的目的。運用存量調節方式的前提是具有完善的產權轉讓市場。這種調節方式的特點是:

  (1)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現有信息資源,調節力度大,見效快,但對新興信息產業部門沒有力量扶植,會引起信息產業內部甚至整個社會經濟在一定程度上的震蕩。

  (2)對信息產業結構狀態未來作用較小,而對近期狀態改變的作用較大。

  3、綜合調節方式

  綜合調節方式就是將增量調節方式和存量調節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以提高調節效果。由於增量調節方式和存量調節方式各有利弊,只用一種方式對信息產業結構進行調節,難以達到最佳的調節效果,在實踐中,一般都是將兩種方式綜合運用。例如,可用存量調節方式解決信息產業結構中近期急需調整的問題,用增量調節方式解決信息產業結構中遠期需要調整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1.0 1.1 華東師範大學精品課程《信息經濟學》第三節 信息產業結構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息產業結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58.48.172.* 在 2010年1月4日 14:05 發表

謝謝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