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競爭力鑽石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鑽石模型包括兩方面的涵義:
一是指企業核心競爭力水平不僅取決於企業文化、人力資源、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能力、戰略管理能力、生產和服務能力等這些實質性因素水平的程度高低,更取決於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細密程度,每一個因素都分別和其他六個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繫,如下圖1所示。
二是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構成因素中的核心因素,其他六項因素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構成因素中的外圍因素。企業文化與六大外圍因素之間都有雙實線通道相連。所謂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鑽石模型就是由這六大路徑支撐起來的,相互間有密切聯繫的六大因素通過有機結合最後形成一個交叉立體空間結構模型,這種立體結構使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會有很大的“勢能”,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在這六大基本路徑的培植與和諧運行中提升的。模型如下圖1所示: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在一個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術,尤其是關於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它使公司在某一特定領域內成為領先者。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種難於模仿的、不可替代的、獨特的並且是有價值的能力,是企業的一種“內在的含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主要包括下列七個方面:
1.企業文化。這裡所說的企業文化是指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它的基本內容包括企業哲學、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和企業風尚。在我國經濟轉軌時期,我們只能建設並應用初級階段的企業文化,初級階段企業文化最好的實踐方式是構建“科學決策一企業文化一管理制度”系統。即構建以企業文化為主體的企業管理模式。
2.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包括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管理團隊、員工忠誠度、員工素質和工作態度等因素。人力資源由數量與質量兩方面構成,人力資源質量是指勞動者具有的綜合的勞動能力水平,可用勞動者的健康狀況、知識和技能水平及勞動態度來衡量;人力資源數量是指勞動者數量的規模。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人力資源是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主要是指技術創新能力、研究開發能力、創新意識、專利技術、開發與應用專利技術的能力,其中技術創新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因素。企業只有不斷地學習和創新,才能不斷地積聚力量,積累勢能,才能持續發展。
4.組織管理能力。企業組織管理能力涉及到企業的組織結構、信息傳遞、管理措施、內部管理、管理系統和企業內部制度等方面內容。企業組織管理能力是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5.市場營銷能力。市場營銷涉及到企業營銷過程、銷售網路和銷售渠道的管理與控制、市場策劃、企業品牌、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信譽度等。對企業來講,市場營銷能力就是創造市場需求的能力,它直接決定了企業把握市場主動權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企業能否自如地運行在規模經濟的水平上。
6.戰略管理能力。戰略管理能力包括戰略規划水平,戰略資源配置與實施能力,整合資金、財力、設備及社會關係網的能力。資源能力、戰略管理能力是企業在把握未來市場和環境的前提下,明確發展目標和方向,對資源進行有效地利用,並對企業發展進行科學規劃、組織管理和控制的能力,是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7.生產和服務能力。‘這裡所說的生產和服務能力是指企業滿足市場需求的綜合能力,包括產品和服務的性能、質量、品種、價格、分銷和促銷等方面。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體現在生產製造和服務能力之間的競爭。企業核心競爭力水平是需要通過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水平來展現的。
1.企業文化一人力資源路徑。是指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之間客觀存在的內在聯繫,這種聯繫會使企業文化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的質量水平和數量規模。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而人力資源儘管包括質量和數量方面,但其載體仍然是人,所以客觀上存在“企業文化--人力資源路徑”。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的核心理念都應該是關心人、培養人和激勵人,企業在強化企業文化建設和應用企業文化對企業進行管理時,事實上就是提升企業人力資源質量和數量的過程。“企業文化--人力資源路徑”的通暢會直接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的實力和水平。
2.企業文化一創新能力路徑。創新能力包括技術創新能力、研究開發能力和開發與應用專利技術的能力,這三種能力的載體仍然是人,企業文化管理方式的應用一方面提高了企業技術部門工作人員熱愛企業的心情和熱愛工作的熱情;另一方面通過企業文化培養人的功能也提高了企業技術部門工作人員的技術素質,使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研究開發能力和開發與應用專利技術的能力均得到增強,最終使企業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企業文化一創新能力路徑”的通暢會直接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
3.企業文化一組織管理能力路徑。企業組織管理能力包括企業的組織結構、信息傳遞、企業內部制度等方面內容,企業的組織結構、信息傳遞機制和路徑的設計都要為企業更好地進行科學決策服務,而企業內部制度也就是企業的管理制度,它本身就是以企業文化為主體的企業管理模式“科學決策一企業文化一管理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見,由企業文化和組織管理能力內在內容上的邏輯關係就已經決定了客觀上是存在“企業文化一組織管理能力路徑”的,而企業文化管理方式的應用,不僅能夠消除由人為因素造成的對該路徑的堵塞,而且可進一步增強企業組織結構、信息傳遞、企業內部制度的合理性,從而最終提高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水平。
4.企業文化一市場營銷能力路徑。市場營銷能力就是企業創造市場需求並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從市場營銷技術的角度講,市場營銷能力涉及到企業營銷過程、銷售網路和銷售渠道的管理與控制,其中涉及到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他們可被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一是企業的營銷工作人員,他們是發現需求並通過提供有效供給滿足需求的人;二是企業營銷工作的對象,他們是需求要被滿足的人,並且他們的需求被滿足的程度決定了企業市場營銷能力的大小。實施企業文化管理方式會使企業營銷工作人員最終接受企業文化基本理念,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工作能力,最終使企業的市場營銷能力得到提高。總之,“企業文化一市場營銷能力路徑”不僅存在,而且市場營銷能力還會通過企業文化管理得到提升。
5.企業文化一戰略管理能力路徑。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對於全局性的發展方向做出決策,並通過組織、領導和控制等職能,保證發展方向得到有力貫徹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它是由企業高層領導負責,各級管理人員參與的管理工作過程。戰略管理能力包括判斷問題、評估問題的重要性、分析問題、戰略提出、戰略實施、戰略評價與控制等六個方面的能力。其中最關鍵的因素仍然是人的因素,因此存在“企業文化一戰略管理能力路徑”。事實上,企業文化是企業戰略管理的基石,企業文化為企業戰略管理的制定、實施、控制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思想,提供了與企業目標協調一致的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企業哲學、企業道德和企業風尚,因此企業文化可為企業戰略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動力,是企業戰略順利併成功實施的關鍵,也是維持企業戰略優勢的重要條件。“企業文化一戰略管理能力路徑”的通暢可以使企業戰略管理能力得到持續提高。
6.企業文化一生產和服務能力路徑。企業的生產和服務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實體性因素 企業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能力最終決定了企業使目標市場消費者群體的需求得到滿足的程度,企業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能力是掌控在企業工作人員的手中的,滲透了企業文化基礎理念的工作人員群體在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工作的同時,必然會使企業的生產和服務能力提高。
企業核心競爭力鑽石模型分析表明,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在企業文化這一核心因素和六大外圍因素構成的六大路徑的支撐下,由彼此之間有著密切聯繫和較強相互影響的六大外圍因素的有機和諧運行決定的。六大路徑的通暢和六大外圍因素的狀態直接關係到企業核心競爭力水平的高低。由這一鑽石模型決定的企業核心競爭力能夠成為一種難於模仿的能力,不可替代的能力,獨特的能力,有價值的能力。在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應考慮下列政策:
第一,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來造就以經理為核心的高水平的企業家群體,建設高素質的職工隊伍。目前,政府鼓勵大中型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參加高等院校的MBA等高層次的學習與進修,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培養高水平經理的有效方式,但是由於教育資源的限制,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培養的人員畢竟是少數,還應該廣開教育門路,使企業中更多的賢才得到培訓和提高。企業文化是靠企業家來倡導的,但同時也需要一些做思想政治工作、協調組織工作等的實幹家來協助,更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來實踐。這樣才能提出科學合理的且有針對性的企業文化來,才能使企業文化得到切實的建設,才能保證作為核心要素的企業文化的高質量,也才能夠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第二,我國要繼續深化企業制度改革。這是形成構建上述鑽石模型所需要的外圍因素必需的政策條件。只有不斷地推進企業制度改革,改革企業的產權制度、用工制度、工資制度、決策體制及管理體制,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中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型現代企業,才能使企業真正重視企業人力資源、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能力、戰略管理能力、生產和服務能力的培育。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構建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六大科學路徑,才能使提高核心競爭力成為可能,並且能夠自覺地使這些路徑暢通無阻,最終使其核心競爭力得到實質性提高。
第三,我國應加快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市場化程度。這是企業必須構建上述鑽石模型的經濟體制環境條件。市場經濟體制越完善、市場體系越完備,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大小與企業很好地生存和發展的可能性之間的正相關性就越強,就更能使企業深刻認識到提高核心競爭力的迫切性與重要性,才能使企業有意識地通過構建鑽石模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四,政府應通過立法等手段為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是競爭壓力導致上述鑽石模型六大路徑必須通暢的政策條件。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已頒佈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市場競爭的公平程度,凈化了企業的生存環境。公平的市場競爭越激烈,就越容易形成“優質企業勝出,劣質企業淘汰出局”的態勢。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就會想方設法主動提高企業自身的素質和企業工作人員的素質,就會使企業有可能設計並建設優質的企業文化,使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六大路徑的建設和通暢成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1.生產要素的分析
主要是指發展牛肉產業所需要的各種要素投入,包括人力資源、飼草料資源、肉牛良種、資金投入等。
新疆的農區有340多萬hm2耕地,可利用的農作物秸稈、青貯飼料、加工業糟渣等非常豐富,是發展養牛業的良好基礎。
新疆是農業大省,農業人口有1269.13萬人,占新疆總人口的63%。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地區,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0%多。自古以來各少數民族就有養牛的傳統習慣,養牛業歷史悠久。
一個產業的競爭力歸根結底要靠技術和人才的競爭。20多年來新疆畜牧業科技工作者在肉牛生產上先後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肉牛生產技術體系,為新疆肉牛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例如,針對新疆的荒漠生態環境及牧民定居後生產方式的改變,按照現代草原畜牧業的理念,提出了“暖季放牧+冷季舍飼”的家庭牧場模式,解決了牲畜舍飼和冬季死亡率高等關鍵技術難點。此外還在肉牛的集約化養殖與商品化生產、新型飼料添加劑(預混料、纖維素酶等)、研發畜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都進行著不斷的嘗試並取得豐碩得成果。
但不容樂觀的是在畜牧業領域中的管理組織人才、市場營銷人才非常缺乏,導致許多技術成果得不到有效地應用,這是新疆肉牛產業優勢地位逐步減弱的重要原因。
肉牛品種方面,就目前情況嚴格來說,真正生物學意義上的地方品種牛數量並不多,大部分都是來自不同血統的雜種牛。新疆良種牛的比例一直在30%左右,2005年上升為57%,這與國內牧業大省和國外畜牧業強國相比較低。內蒙古自治區牛良種化率占到70%以上,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牛的良種化率一般達到90%以上。新疆牛個體小、胴體重小,2003年新疆牛平均胴體重為142.26kg,內蒙牛的平均胴體重為151kg,而世界牛平均為202kg,發達國家250kg以上(其中:美國為325kg,英國為308kg,加拿大為339kg)。
資金方面,養牛生產需要較大的投入,而目前新疆的養殖戶基本上依賴農村信用社的小額借貸。這些小額貸款利息率有6%-12%之高,且使用時間較短,半年到一年後就得還貸。養殖戶往往為了還貸而低價賣牛,形不成養殖規模。
2.需求要素分析
就新疆牛肉業的發展而言,存在國內需求加和疆內需求兩方面。
1985年—2004年中國農村居民家庭牛肉人均消費量(kg/人) | ||||||
---|---|---|---|---|---|---|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3 | 2004 |
牛肉 | 0.39 | 0.41 | 0.36 | 0.52 | 0.5 | 0.48 |
1985-2004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年人均購買牛羊肉量(kg/人) | ||||||
---|---|---|---|---|---|---|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3 | 2004 |
牛羊肉 | 2.64 | 3.28 | 2.44 | 3.33 | 3.31 | 3.66 |
牛肉(推測) | 1.22 | 1.968 | 1.47 | 1.998 | 1.986 | 2.196 |
從國內看,自1980年以來中國牛肉的消費增長速度,如上面兩表所示:自1985年以來,中國農村居民人均年牛肉消費量和城鎮居民年人均牛羊肉購買量都有很大的增長。由於大部分年份的《中國統計年鑒》對城鎮居民年人均購買牛、羊肉量都是合併統計的,只有1995年的數據分別列了出來:牛肉是1.47kg/人,羊肉是0.97kg/人。那麼依此,按照牛肉量占牛羊肉量的60%,計算結果作為表2第三行的牛肉購買量。
就疆內需求而言,牛肉一直在新疆人的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1985年新疆城鎮居民年人均購買牛肉量是2.7kg,甚至高於同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年人均購買牛、羊肉量的總和。這二十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疆人肉食品需求趨於多樣化,尤其是養禽業的崛起,牛肉的消費量有所降低,但2004年的數據仍然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2.196kg/人和0.48kg/人。
消費習慣、收入水平、購買牛肉的便利程度、價格、質量都對牛肉的消費產生影響。城鎮普通工薪階層多選擇在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私人肉店和超市等購買整塊牛肉,超市裡分割牛肉相對價格高些,整塊牛肉更實惠,而且在家食用的牛肉一般採取傳統的烹飪方法,對高檔分割牛肉也並不十分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城鎮居民對牛肉的消費有相當一部分是在餐館。尤其新疆的穆斯林群眾較多,清真餐館占相當比重,而清真餐館使用的肉類以牛、羊肉為主。另外使用牛肉較多的是火鍋店。火鍋店的涮牛肉對牛肉的部位、嫩度等方面要求相對較高,這或許為我們指出了一條開拓“小牛肉、高檔牛肉消費市場”之路。
1985-2004年新疆農村居民人均牛肉消費量(kg/人) | ||||||
---|---|---|---|---|---|---|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3 | 2004 |
牛羊肉 | 6.55 | 6.77 | 5.31 | 8.98 | 10.62 | 10.81 |
牛肉 | - | - | 2.09 | 1.95 | 2.65 | 2.04 |
1985-2004年新疆城鎮居民家庭年人均購買牛羊肉量(kg/人) | ||||||
---|---|---|---|---|---|---|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3 | 2004 |
牛羊肉 | 12.3 | 13.51 | 13.38 | 16.68 | 11.87 | 12.27 |
牛肉 | 2.7 | 2.97 | 2.95 | 3.62 | 2.68 | 2.85 |
3.相關行業及支持行業分析
一個產業要想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就必須獲得供應商和相關產業的支持。牛肉產業的相關及支持產業是飼料業、運輸業、畜牧獸醫技術服務及牛皮貿易等。
規模化、集約化的肉牛飼養育肥必須依靠科學的飼養管理,其中之一的重要因素是飼料。新疆飼料行業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已較為成熟,大型飼料公司如天康、泰昆等都提供牛各生長育肥階段的飼料。另外飼料企業為養殖戶及養殖場提供的技術服務也是促進畜牧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因素。
活牛和牛肉的流通運輸方面,近些年來,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高速公路交通網以及全疆的公路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得活牛運輸更為方便。
根據調查發現,目前運輸方式落後,疆內基本是以活牛方式運輸,由於冷鮮設備很少,少數出口牛肉是冷鮮肉,而運往內地的基本都是凍肉。
當前,新疆基層畜牧獸醫管理組織技術設備陳舊、經費緊張,工作基礎比較薄弱,經營性服務意識不強,服務的積極性不夠。同時,又很少有社會力量參與畜牧獸醫技術服務。
疆內各地州的市、縣、鄉都有定期交易的活畜市場,也有定點屠宰點,牛肉、牛雜基本供應本地居民消費。在烏魯木齊的周邊地區,存在一些較大規模的活畜交易市場,屠宰場。如米泉的通匯活畜交易市場、通匯屠宰場、華凌屠宰場和米泉毛絨皮交易市場。以這些交易市場和屠宰市場為依托,聚集了新疆大量活牛、牛肉及牛皮、下水等的交易活動。米泉的毛絨皮交易市場,是新疆最大的皮貨交易市場,這裡聚集著30多家皮貨商,主要依托附近的通匯屠宰場和華凌屠宰場。由於新疆沒有很好的皮革加工企業,大部分皮子在這裡聚集銷往內地,羊皮主要賣到河北,牛皮主要賣到溫州,另有一小部分賣到河北、甘肅、河南等地。
4.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分析
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屬於新疆牛肉產業競爭力的決定因素。新疆牛肉產業競爭力主要依靠企業來完成,企業競爭力必然決定著產業競爭力。新疆肉牛養殖、牛肉加工企業的規模、發展戰略、組織結構、目標、經營策略、企業品牌和管理經驗以及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都對競爭力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前面提到新疆牛肉的一個重要來源是淘汰奶牛及奶牛公犢,所以從一定角度上奶牛業也是牛肉業的一部分。自2000年以來,在國家實施“學生飲用奶”工程的影響下,新疆奶業發展迅速,如新疆金牛公司、農七師、農八師、天山畜牧公司等先後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購進了約4萬多頭高品質的荷斯坦奶牛。與此同時,一批現代乳品企業也先後涌現。現代奶牛企業及乳品企業的崛起,促進了新疆養牛業的發展。
2004年各地區散養肉牛利潤表 | ||||||||
---|---|---|---|---|---|---|---|---|
項目 | 平均 | 吉林 | 黑龍江 | 山東 | 河南 | 陝西 | 寧夏 | 新疆 |
每頭牛凈利潤(元) | 843.09 | 1564.3 | 753.69 | 321.34 | 839.18 | 431.43 | 1034.83 | 956.6 |
成本利潤率(%) | 44.98 | 139.37 | 26.77 | 16.12 | 46.86 | 22.4 | 59.98 | 54.77 |
肉牛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農戶和專業育肥戶,專門從事育肥的大型養殖場幾乎沒有。雖然新疆各地州市都有養牛業,但飼養分散,規模較小,不能形成批量化,如果有一筆大訂單,根本無法在短期內集中生產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例如伊犁州直(包括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個地區)是新疆最大的養牛基地,占全疆養牛總數的近20%。根據2004年對伊犁州直的調查結果顯示,共有農牧戶約28萬多戶,飼養10頭以上的養牛戶為10635戶,占3.69%,其中飼養10-49頭的養牛戶占到80.14%,飼養50頭以上的養殖戶只占19.86%;養牛大戶比重小,在一定程度上嚴重製約著養牛業的發展。
另外從散養牛利潤情況看,新疆散養牛的凈利潤和成本利潤率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低於吉林和寧夏,與牛肉主產區的幾個省份相比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優勢。
屠宰加工企業方面,據調查,目前新疆牛羊肉產品加工企業大部分集中在伊犁州所屬的地縣(市)和烏魯木齊市周邊地區,約14家,月加工能都在100噸以上,產品大多為分割肉,至多作排酸處理,進行深加工的很少。深加工的牛肉製品僅有伊犁巴口香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巴口香牌牛肉乾,在新疆較為知名,但在區外影響不大,此外再沒有品牌牛肉。據實地調查瞭解,相當一部分屠宰場、加工廠存在“吃不飽”的問題,而效益相對好些的廠子也存在“沒有穩定肉源,價格不穩定”的問題,導致有時內地有連續的大批量的訂單時卻不敢接單,怕風險太大,不能履行合同。
據調查,現有的所謂的養牛協會,主要是以“販、養結合”為特點的養牛大戶幫助散養戶賣牛,從中取利。中介組織不規範,經紀人隊伍素質不高,主要充當“二道販子”的角色,沒有起到搞活市場,聯繫養殖戶與加工企業的作用。牛羊肉屠宰加工企業與養殖戶聯繫鬆散,沒有相對穩定合同關係,彼此信息不流通,各自為戰,產業化組織程度低,導致市場不穩定,不利於形成規模,難以形成品牌,是新疆肉牛產業發展的重大障礙。
5.機會因素分析
隨著人們對牛肉消費逐漸增加和對營養保健食品的需求增長,牛肉的價格也越來越高,牛肉市場越來越好,這無疑是行業發展的契機。也是中國畜牧業的發展趨勢。
新疆地處中國的西北邊陲,與哈薩克、俄羅斯等八國有共同的邊界線,且多為伊斯蘭教國家,牛肉出口市場空間很大。新疆是公認環境污染較輕的地區,是生產“綠色食品”的理想場所“,綠色食品”的概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註,新疆應抓住這難得的機會,打出綠色牛肉品牌。
6.政府因素分析
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通過政策調節來創造競爭優勢。近年來國家的農業政策提倡大力發展草食家畜,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新疆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的發展,確立了畜牧業主導產業的地位。目前,新疆已經確定重點建設三個畜牧產業帶計劃,其中之一就是以新疆北部為主建成商品肉生產加工基地,形成優質牛羊肉產業帶。
提升新疆牛肉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從以上對新疆肉牛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方方面面進行分析的結果,可以發現新疆發展牛肉產業所具備的優勢基本都集中在低級要素上,如飼草料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等,而生產組織形式、技術服務、產業鏈建設等對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卻處於相對劣勢。基於以上分析,就提升新疆牛肉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出幾點淺見:
(1)加快良種繁育速度,提高肉牛生產性能。品種改良是牛肉產業發展的基礎,要加大對品種改良投入,在全疆普遍實施良種工程,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並建立以自繁自育為主的良種繁育體系,加大良種繁育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迅速擴大優良畜群規模,儘快形成優良品種的規模優勢,從而全面提升良種畜的比重和個體生產能力,提高養牛業的經濟效益。同時加強科技推廣,改變傳統落後的飼養方式,要逐步擺脫“低精料長周期”的育肥方式,保證良種牛的生產效率。
(2)保持扶持養牛業政策的持續性,促進牛肉產業化進程。從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鼓勵養殖戶走規模化的道路,集中力量扶持發展一批起點高、規模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牛肉加工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基地+養殖戶”“、公司+養殖戶”和“企業+基地+協會+養殖戶”等多種有效產業組織形式,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
(3)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各種人才從事畜牧業經營。制定相關的激勵政策充分調動經濟、管理人才從事畜牧業經營,把好技術變成經濟效益。按照市場化的原則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等社會服務。
(4)制定和規範牛肉產品質量標準,提高產品質量。發揮新疆的地緣優勢和牛肉產品綠色、無公害的品質優勢,建立健全優質牛產品的安全生產體系,形成區域特色產業,創出知名品牌。
- ↑ 鄭玲 陳彤 楊奎花.基於鑽石模型的新疆牛肉產業核心競爭力分析.中國農學通報.2007年2月第2期第23捲
Mark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