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加尼克效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齐加尼克效应是指:因工作压力导致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它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经作过的一次很有意义的实验。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作过一次颇有意义的实验: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
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无法继续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
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
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
结论:一个人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任务完成,紧张才会解除。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则紧张持续不变。
1888年,美国第23届总统竞选之日,候选人本杰明·哈里森(1833—1901年)很平静地在等候最终的结果。他的主要票仓在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州的竞选结果宣布时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一个朋友给他打电话祝贺,却被告知哈里森在此之前早已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那位朋友问他为什么睡这么早。哈里森解释说:“熬夜并不能改变结果。如果我当选,我知道我前面的路会很难走。所以不管怎么说,休息好不失为是明智的选择。”
- 学会自我调适
紧张以及充满压力的工作很容易让人滋生孤立的无助感。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的放松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宁静。
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白领应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下班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另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放松,如边工作边听音乐;与同事聊聊天;在办公室里来回走走,伸伸腰;打开窗户,临窗远眺,做做深呼吸等等。
- 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制定切合实际的追求目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我们之所以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是由于工作量确实大引起的,另一方面也和我们自身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有关。
如众多白领比如有的人以为只有拼命干,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和加薪、晋升;还有的工作缺乏信心,常常担心自己被抄鱿鱼,或被别人超过等等。
在工作方法上也有问题,如工作不分轻重缓急,事无巨细都亲自干,工作效率低等。
对此,我们应该学会应用统筹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和生活上,应有明确界限,下班后就应充分休息,而不应还惦记着工作,多参加体力活动,以做到劳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
如果长期感到力不从心,我们就要重新为自己进行角色定位,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价值目标,如目标过高,就应调整目标,以使自己的目标切合实际。
- 把你的压力记录下来
“把烦恼写出来。”美国心理协会倍加推崇写作减压这种方式。把你的压力体验,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烦恼都写出来。
早在1988年,美国就有一些心理学家做过测试:
一组人员专写压力和烦恼;
另一组人员则只写日常浅显的话题。
每4天一个周期,持续6周后,结果前一组人员心态更加积极、病症较少。
另一项测试则是将失业8个月的白领分成3组:
一组只写对失业的想法以及失业对个人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组写今后的计划以及如何找新工作;
最后一组什么也不写。
结果在连续5天每天30分钟的写作试验之后,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研究者发现那些写自己如何不幸的失业者更容易找到新工作。
这些测试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写作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减压办法,只要一支笔一张纸走到哪里都可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