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預警系統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財務預警系統是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的系統。它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理論,採用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發現企業存在的風險,並向經營者示警。它與財務評價系統相互依賴,互為補充。
財務預警系統具有以下功能:
①信息收集。它通過收集與企業經營相關的產業政策、市場競爭狀況、企業本身的各類財務和生產經營狀況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是否預警。
②預知危機。經過對大量信息的分析,當出現可能危害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時,財務預警系統能預先發出警告,提醒經營者早作准備或採取對策,避免潛在的風險演變成現實的損失,起到末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作用。
③控制危機。當財務發生潛在的危機時,財務預警系統還能及時尋找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根源,使經營者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財務狀況的進一步惡化。
財務危機預警指標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基本的特征:
(1)必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即危機因素一旦萌生,能夠在指標值上迅速反映出來;
(2)一旦指標值趨於惡化,往往意味著危機可能發生或將要發生,亦即應當屬於危機初步產生時的先兆性指標,而非業已陷入嚴重危機狀態時的結果性指標。
(3)就財務層面上看,誘發財務危機最為直接的原因,或是由於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於對競爭應對不當及功能乏力,由此而導致了企業集團競爭的劣勢地位,未來現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業集團一味地追求銷售數額的增長,卻忽略了對銷售質量----現金流入的有效支持程度及其穩定可靠性與時間分佈結構等的關註,由此導致企業集團陷入了過度經營狀態與現金支付能力匱乏的困境。這就要求企業集團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應當依托這一基點加以把握。
財務預警系統建立的關鍵是如何確定預警的指標和判斷預警的警戒線。建立的方式有以下兩種思路:
1.單一模式思路。單一模式是通過單個財務比率的惡化程度來預測財務風險。可設立以下比率:
債務保障率=現金流量÷債務總額 資產收益率=凈收益÷資產總額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資金安全率=資產變現率-資產負債率(其中:資產變現率=資產變現金額÷資產賬面金額)
企業良好的現金流量、凈收益和債務狀況可以表現出企業長期的、穩定的發展態勢,所以跟蹤考察時,應對上述比率的變化趨勢予以特別註意。當這些指標達到經營者設立的警戒值,預警系統便發出警示,提請經營者註意。企業的風險是各項目風險的整合,不同比率的變化趨勢必然表示出企業風險的趨勢,但單一模式沒有區別不同比率因素對整體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業各比率正反交替變化的情況。一個比率變好,另一個比率變壞,便很難做出準確的預警。
2.綜合模式思路。綜合模式思路是運用多種財務指標加權彙總產生的總判別值來預測財務風險,即建立一個多元線型函數模型,來綜合反映企業風險。
Z = 1.2X1 + 1.4X2 + 3.3X3 + 0.6X4 + X5
其中:Z—判別函數值;Xl—營運資金/資產總額;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X3—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X4—普通股和優先股市場價值總額/負債賬麵價值總額;X5—銷售收入/資產總額。
該模型是以5個財務比率,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X1,X4)獲利能力指標(X2,X3)和營運能力指標(X5)有機聯繫起來,綜合公析、預測企業風險。一般認為7值大於2.675時,表明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當Z小於1.81時,表明企業財務狀況堪優;在2.675和1.81之間,說明企業財務狀況不穩定。
綜合模式認為,企業是一個綜合體,各個財務指標之間存在某種相互聯繫,對企業整體的風險影響作用也是不一樣的。這種模式給企業一個定量的標準,從總體角度檢查企業財務狀況,有利於不同時期財務狀況的比較。但由於企業規模、行業、地域等諸多差異,使得Z值不具有橫向可比性。
1.加強信息管理。財務預譜系統必須以大量的信息為基礎,這就要求強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預警系統提供全面的、準確的、及時的信息。耍建立信息管理組織機構,配備必要的專業人員,要明確信息收集、處理、貯存到反饋各環節的工作內容和要求以及信息專業人員的職責,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2.協調好各子系統之間的關係。企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財務預警系統應該與其他子系統保持和諧的合作關係。應當考慮不同子系統的數據傳遞和各個子系統對各種數據的不同要求,實現企業數據共用,使各子系統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財務預警系統向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該包括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組織建設權責分明、交易處理程式適當、信息記錄真實、披露及時等內容。
案例一:財務預警系統在高校財務風險防範的運用[1]
一、財務預警系統功能及構建原則
(一)財務預警系統的功能
財務預警系統可對企業運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並向經營者預先示警,包括財務預警咨詢系統、財務預警決策系統、財務預警執行系統、財務預警監督系統四個子系統。財務預警系統的功能包括:。
(1)預警功能
當有可能危害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出現時,財務預警系統能夠預先發出警告,提醒企業經營者預先採取措施減少財務損失。
(2)矯正功能。預防或控制危機的發生、惡化。當有財務危機徵兆出現時,預警系統不僅能預知、預告,還能及時尋找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原因,並通過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避免發生嚴重的財務危機。
(3)免疫功能。避免發生類似的財務危機,通過對企業財務危機的監測、控制和處理,系統的資料庫中儲存有類似財務危機的發生、惡化、改善的全過程,當再次發生類似財務危機的徵兆時,經營者可以利用財務預警系統歷史數據做出相應的決策,完善管理。
(二)財務預警系統構建原則
構建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原則。財務危機預警的方法和指標必須科學。方法科學是前提,指標科學是指標設計的科學性,財務預警指標應能準確反映各組相關財務數據的內在聯繫,揭示財務運行規律,如實反映企業經營管理和財務活動的潛在危機。
(2)系統性原則。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將企業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財務危機預警不僅要求指標具有先進性,而且要求對象必須具有完整性和全面性,對每類危機的各個因素都予以充分考慮,做到指標不重覆、不遺漏,使指標體系能夠全面、真實地反映危機程度。
(3)預測性原則。財務預警系統必須具有預測未來的功能,即應能依據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歷史數據資料分析預測企業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而不是對企業過去的經營成果和受托管理責任的履行情況做出考核評價。所以,企業在設計財務預警指標時必須註意財務危機預警系統與財務評價系統的區別,並通過對潛在危機的監測,幫助企業採取有效措施加以防範。
(4)動態性原則。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是一個逐步的過程,通常是從財務正常發展到財務出現危機。因此,對企業財務危機的預警必須將企業的經營活動視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分析企業過去經營狀況的基礎上,把握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動態分析預警還可以反映企業經營者對危機的態度和防範危機的能力,從預警時間跨度上看,預警的時間越長,越能反映企業經營者的經營管理水平。動態性還體現在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可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危機的變化而不斷修正、補充預警的內容,確保預警系統的先進性。
(5)直觀實用原則。預警是一種預報,即企業在經營情況及財務狀況出現惡化或發生險情之前,能夠及時地發出警報。直觀性要求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應非常直觀地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潛在風險,讓使用者容易理解和把握。
構建財務預警系統的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財務預警指標。預警指標選擇得好,預警系統就能真正起到預知危機、控制危機的作用;預警指標選得不好,財務預警系統形同虛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二、高校財務風險內涵及構成要素
(一)高校財務風險的內涵
財務風險是指經濟活動的主體以貨幣資金償還到期債務的不確定性。本文將高校財務風險定義為:高校在運營過程中因資金運動受到難以預測的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與初衷利益相悖的潛在損失。高校財務風險具有一般財務風險的規律性,具體表現為:。
(1)客觀性。凡是有經濟運營和財務活動,必有兩種可能的結果,即實現預期目標和偏離預期目標。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高校在經濟運營和財務活動中也同樣存在著財務風險,高校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財務狀況失衡、投資失控、債務包袱過重、資金運作困難等方面。
(2)隨機性。由於影響高校財務活動的因素複雜多變,特別是高校有超額開支但卻沒有額外的資金補償,有周轉而無再生能力,因此,事先對高校財務活動的最終結果難以準確把握,即高校財務風險的大小難以準確預測。
(3)相關性。財務風險的大小與收益之間正相關。
(二)高校財務風險構成要素
從高校財務活動與財務管理的實際來看,高校財務風險的構成要素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負債風險。負債風險指高校過度舉債或不良舉債後形成的影響教育教學、科研工作及人才穩定等不良後果的可能性。其測量指標主要包括年末借款總額占學校總經費收入的比重、自有資金餘額占年末貨幣資金的比重、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等。
其二,運營風險。運營風險指高校在辦學過程中由於運作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財務狀況失衡。其測量指標主要包括資金可供周轉月數、應收及暫付款占年末流動資產的比重、自有資金動用程度、其它資金占用程度、教學水平評估等級等。
投資風險指校辦產業在多變的市場中經營不善,使學校利益招致損失的可能性。投資風險測量指標主要包括校辦產業的凈資產收益率、產品和技術的附加值率、勞動生產率、產品市場占有率、銷售營業現金流入比率等。
三、高校財務預警系統構建探索
(一)高校財務預警指標選取
根據高校財務風險的構成要素,高校在構建財務預警系統時必鬚根據其自身的特征設置財務預警指標。具體而言,高校財務預警指標主要包括:。
(1)反映償債能力的指標。為了評價債權人關註的資產負債水平和償債能力,應選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指標,分別用來反映企業短期和長期償債能力。高校不同於其他行業,在規定以上指標的數據標準時必鬚根據高校的具體情況來定。
(2)反映營運能力的指標。可選擇資產周轉率、利用程度影響較大的應收賬款周轉率等指標。在該類指標中重點關註高校的年收入,其中包括國家的定額撥款、高校的年學費收入和高校的自創收入。
(3)反映發展能力的指標。為了瞭解高校經營規模、資本增值、支付能力、生產經營成果和財務成果,從而評價高校的營運能力和獲利能力,應該選擇總資產增長率、固定資產增長率、資本積累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標。
(二)高校可以應用的財務預警模式
根據國外企業的成功經驗,建立企業財務預警系統多採用單變數模式和多變數模式兩種模式。
(1)單變數模式。通過單個財務比率走勢,預測財務危機。該模式由威廉·比弗提出,其認為按綜合性和預測能力大小,預測企業財務風險的比率主要包括:債務保障率(現金流量÷負債總額)、資產收益率(凈收益÷資產總額)、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資產安全率(資產變現率÷資產負債率)。
由於高校的主流還沒有採用企業化運作,高校可以根據上述四個比率指標採用單變數模式構建財務預警系統。本文傾向於高校採用該種財務預警模式。
(2)多變數模式。該模式由美國的愛德華·阿爾曼提出,用以計量企業破產的可能性,其於1968年選取了1946年~1965年間的破產與正常公司共33家,從22個財務比率中選取了5種最具有共同預測能力的財務比率,建立模型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或是否面臨破產問題進行研究,公式為:
Z = 0.012X1 + 0.014X2 + 0.033X3 + 0.006X4 + 0.999X5
其中,Z為判別函數,X1為“營運資金÷資產總額”,X2為“留存收益÷資產總額”,X3為“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X4為“普通股和優先股市場價值總額÷負債賬麵價值總額”,X5為“銷售收入÷資產總額”。運用該模式需要收集的數據太多,目前在我國高校財務預警系統的構架中運用還不成熟。
(三)建立完善風險防範預警機制
財務預警管理與風險控制的目的在於權衡風險與收益的利弊,做出科學的決策。隨著我國高校逐漸暴露出的財務風險問題,高校必須建立基於財務風險評價的財務預警系統,並採取相應的防範與控制措施。
(1)提高高校財務部門的管理意識
高校財務部門應對籌資方式、籌資規模、籌資結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通過預測和分析來合理組織資金,同時要不斷拓展融資渠道,調整資金結構,降低籌資風險。在學校運行中,要對每個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綜合判斷各種因素的變化所帶來的財務風險,並對項目的建設情況進行監督。財務管理部門應積極貫徹《會計法》、《高校會計制度》等法規,仔細審核每一項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
(2)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在高校現有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基礎上,設置相關量化指標,分析和評價學校辦學資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財務管理水平和真實財力情況,對潛在的財務風險狀況及連帶責任風險進行預警預報。高校主管部門應加大對高校貸款管理的巨集觀監控力度,對個別已超出償債能力、財務風險達到預警線的高校,主管部門應及時發出預警通知並採取措施對其進行控制,並確定合理的負債結構,選擇綜合成本最低的融資組合。高校應努力改變以借債為主的單一融資模式,充分利用校內教育資源,盤活現有教育資源存量,吸納社會資金投入,儘快建立教育投資滾動發展的良性迴圈機制,逐步形成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的多元化教育投資新模式。
此外,高校還應加強財務管理,做好增收節支工作;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防止職務犯罪;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實現保值增值,深化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益;推行以內部控制、風險預警為導向的管理審計,及時發現、消除校辦產業的財務風險;充分考慮學校、技術持有人、參與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主要人員、企業管理人員等多方利益,制訂激勵約束機制,形成合理的股權結構和教職工積极參与的“產、學、研一體化”新機制,進一步提升校產的核心競爭力。總之,要努力將風險控制在所能承受的範圍內,實現高校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案例二:房地產企業財務預警分析[2]
房地產業在我國尚屬一個新興行業,僅有20年的歷史,是一個成長性很高的行業。但隨著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房地產行業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在房地產企業中,財務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財務風險隱患已成為很多房地產企業生存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當前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重要。
一、財務預警系統的作用
房地產企業的根本目標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企業經營活動的最大利潤,企業必須首先生存下去才有可能獲利,在這個過程中,風險是隨時可能出現的。企業的利潤與風險是共存的,利潤的增長是以風險的增大為代價的,利潤越大,風險也就越大。為了減少和消除因財務風險而產生的損失,企業管理人員及全體財務人員應增強風險意識,重視財務預警系統的作用。
一般來說,財務預警系統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有利於企業加強風險管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財務困境是可預測的,財務風險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剛開始的階段總是會在財務上表現為個別及相關指標的異常,在一些局部發生某些問題或困難。如果房地產企業建立起了財務預警系統,則可以為企業提供真實的預警資訊,幫助企業及時發現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以相關財務指標的異常,及時消滅財務風險。企業財務預警系統能夠站在財務的角度上發現經營中的問題,是一個綜合系統,可以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全面綜合的反映,這樣企業可以抓住產生問題的主要矛盾,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第二,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
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對投資的項目進行詳盡的瞭解,他們想知道盈利的企業是否會突然虧損,虧損的企業是否會繼續虧損下去。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可以幫助投資者提前對將要發生危機的企業做出判斷,起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作用。在我國企業的資本結構中,債務融資占相當大的比重,債權人對企業的貸款進行決策時,希望能夠瞭解到企業是否會發生財務危機,債權利益是否能夠得到保障等這樣的信息。通過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債權人可以提前瞭解到企業的財務狀況,對債權採取保全措施並制約企業不良經營活動,使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
第三,有利於降低企業成本
我國對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研究已經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並且取得了許多的成果,房地產企業很容易在這些模型中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如果房地產企業一旦陷入財務危機,將會威脅到企業的持續經營活動,企業則會付出巨大的代價,而與因財務危機付出的成本的相比較,企業只需花費較低的成本就可以建立起適合自己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相應降低了企業成本。
二、房地產企業建立財務預警系統的必要性分析
(一)受房地產行業自身特點的要求
房地產業在我國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是一個成長性很高的行業。在房地產開發與經營過程當中,顯現出了企業資金鏈雄厚、項目建設周期長、受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影響較大等特點。房地產行業與國家經濟密切相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政府的控制。為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有序運行,國家經常採用稅收、金融、財政等多種手段對房地產行業進行調控。國家金融政策的變動會影響房地產的融資情況,各項稅費政策會對房地產價格造成影響,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和使用計劃又會對房地產企業的土地開發情況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房地產企業建立起有效的財務預警系統,就可以很好地監測因國家政策變動而對房地產企業所造成的影響,為企業今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二)受房地產企業財務特點的要求
房地產行業具有企業資金鏈雄厚的特點,對資金的需求十分巨大。我國房地產市場起步較晚,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尚不具有規模,自有資金有限,因此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一直都偏高,這就為財務危機埋下了隱患。在當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雖然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但是受國家的信貸政策從緊、購房者持續觀望等因素的影響,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日益緊張。很多房地產企業不惜為了資金周轉而承受高利率,進行民間借貸。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房地產企業不僅資金鏈緊張,並且還背負上沉重的債務負擔,一旦回款不利,就會導致財務危機出現。為保持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及早防範風險,房地產企業必須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三)受房地產業在巨集觀經濟中所占地位的要求
房地產業對整個巨集觀經濟的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房地產行業涉及的行業範圍非常廣泛,其上游涉及到銀行業,下游涉及電力、鋼材、水泥、木材加工、玻璃、塑料製品、建材、化工和建築機械等行業,其側向涉及到汽車、家電、傢具、交通運輸、城市公用設施、商業網點和文化教育等。一旦房地產行業出現危機,將會牽連為數甚多的行業,甚至危害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房地產企業建立起務預警系統,就可以及時對房地產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監測,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防範和化解危機,確保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三、房地產企業如何構建有效地財務預警體系
(一)建立健全合理的財務預警系統架構
為使財務預警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發揮,房地產企業應建立健全預警組織架構,包括財務信息收集—傳遞機制、財務預警分析組織機構、財務危機分析機制以及財務危機處理機制。良好的財務預警分析系統是建立在對大量資料統計分析的基礎之上的,這些資料應該包括房地產企業內部財務數據和外部信息等相關數據。系統信息要不斷更新以確保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財務預警分析組織機構成員應由企業經營者、企業管理人員等組成,並應聘請一定數量的企業外部管理咨詢專家。財務預警分析組織機構應是一個獨立的體系,不直接干涉企業經營管理過程。房地產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核心是具有高效的風險分析機制,通過風險分析可以迅速對影響財務的因素作出判斷,從而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警情上。預警分析一般包括預警指標和預警指標的臨界點等兩個要素,一旦評測指標超過臨界點,應急計劃則應馬上啟動。財務危機處理機制主要包括應急措施、補救方法、改進方案,在分析清楚財務危機後,應立即制定相應的預防或者消除措施,以減少危機帶來的損失。
(二)確立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預警指標的選取財務預警中最重要的環節,財務預警指標一般包括房地產行業特征預警指標、股權結構預警指標、公司治理預警指標以及財務預警指標等。房地產行業特征預警指標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兩部分,最終在財務和經營數據中得到反映的風險是可以進行量化的,因此可以使用定量指標來衡量;有些風險是無法量化的,因此需要使用定性指標來衡量。
股權結構預警指標主要是將上市公司的股東構成和股權狀況進行量化,企業管理層可以在瞭解公司股權結構狀況的基礎上,瞭解公司的運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從而有效的控制風險。公司治理預警指標主要是反映公司治理的狀況,公司治理是現代公司制度的核心,不應僅局限於股東對經營者的制衡,還需要涉及到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對這些指標加以量化,可以在瞭解公司的基本機制和基本機構的設置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戰略實施和控制的有效性及益相關者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確保公司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財務預警指標主要是量化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一般是從負債管理能力、盈利能力、資產規模以及現金流量方面選取財務指標。在財務管理工作中,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製是特別重要的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時發現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現金流量表提供的數據信息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提供的數據信息相結合,可以全面地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從而使企業的風險狀況得到真實有效的反映。
(三)加強對財務預警系統的日常監控
財務危機主要表現為財務支付風險和財務結構風險,財務支付風險可以通過現金流動能力、資產變現能力、逾期負債率等幾個方面進行監控。經營風險是導致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深層次原因,對企業經濟效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可以通過市場需求的變化、產業政策的變動、房屋銷售價格的變動、管理者的素質和經驗等幾個指標來進行監控。房地產企業財務部門可運用財務信息實時報告系統軟體進行財務支付風險和財務結構風險的監控,管理部門可在日常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監控管理風險,會計電算化的廣泛應用為企業的日常監控提供了實現的可能。
目前,我國金融體系尚不完善,房地產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因此,房地產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建立起動態的綜合性的財務預警體系,隨時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監測,及時調整財務活動,應對不斷變化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將企業的財務危機降到最低程度,提高經營效率。
講的都是理論缺少實踐,太“空”了。 比如在談到房地產財務預警分析時,這個行業應該建立哪些具體的指標。是不是有哪些參數範圍來衡量是高風險,適中還是低風險。(只是一個例子)。。。。。 可見作者是坐在空調房裡邊吹冷氣邊寫出來的,而不是捲起袖子在田裡邊幹活邊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