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社會總供求平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社會總供求平衡[1]

  社會總供求平衡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範圍內,同一計算口徑、同一時期內社會總供給社會總需求在總量和結構上的協調和平衡。

  總供求平衡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總量是否平衡,二是結構是否對稱。總量平衡是最基本的含義,分析總供求關係總是偏重於對總量平衡的分析。

社會總供求平衡的意義[1]

  (一)社會總供求平衡是快速、健康發展國民經濟的前提條件。

  無論是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生產過剩,或者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商品短缺,都對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利,都會給經濟發展帶來許多困難。例如,長期以來,由於在發展經濟上急於求成的“左”的指導思想作怪,多次出現社會需求嚴重膨脹,使得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導致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經濟過熱,影響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穩定地發展。給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後果,不得不採取許多重大調整措施才得以解決。

  (二)社會總供求平衡是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前提

  在資源供給有限的條件下,合理配置資源,獲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是巨集觀經濟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在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失衡情況下,市場疲軟,生產滑坡,資源閑置,資金周轉緩慢,就談不上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如果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會有兩方面後果:從供給角度考察,由於供給不足,物價上漲,生產上可能出現粗製濫造,成本提高,質量下降,致使資源浪費;從需求角度考察,由於需求過旺,或者投資規模過大超過現有財力、物力可能,造成資源浪費,或者消費早熟超過現在經濟水平,使資源分配不合理,影響經濟進一步發展。只有在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平衡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做到資源優化配置。

  (三)社會總供求平衡有利於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

  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深層次問題的根本出路。但是,無論是體制改革還是產業結構調整,都要花費代價,因而要有一個寬鬆的經濟環境。寬鬆的經濟環境,主要是指社會總供求的平衡。因為只有二者平衡,經濟發展才能穩定,國家才能拿出一定的財力、物力支持改革措施的出台,推動“瓶頸產業的發展。否則,如果供需失衡,不管是在通貨膨脹嚴重,還是在生產急劇滑坡的情況下,有些改革措施,如價格改革工資改革、稅制改革、金融改革等就難以進行,一些投資大、周期長的“瓶頸”產業,如基礎產業就難以扶植其發展。

  當然,應當進一步指出的是,經濟體制改革、產業結構調整與社會總供求的平衡要相輔相成,互為促進。一方面,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要在社會總供求平衡的寬鬆條件下進行;另一方面,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也會有利於社會總供求的平衡。

  (四)社會總供求平衡有利於廣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普遍提高

  在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平衡的情況下,物價穩定,失業減少,商品充裕,服務周到,因而有利於廣大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否則,在總供給與總需求失衡的情況下,供大於求,會造成生產萎縮,失業增加,一部分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需大於供,會造成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購買力就要下降,生活水平就會相對降低。

社會總供求平衡的特點[1]

  (一)價值平衡與實物平衡的統一

  市場經濟中,社會總供求平衡的內容除了實物產品的供求平衡外,還包括勞務的供求平衡。而勞務的計量只能用價值指標,這決定了市場經濟中的總量平衡首先必須是價值平衡,實物平衡不能反映第三產業發展狀況。

  即使是針對物質生產部門,國民經濟總供求平衡也不能只從實物方面考察。總供求平衡不同於個別產品的供求平衡,社會所提供的各種產品和所需要的各種產品的實物計量單位不同,使用價值千差萬別,在量上具有不可通約性,不能簡單相加得出供給總量和需求總量。

  總供求平衡是價值平衡,並非不要實物平衡。它是通過價值平衡引導實物平衡來實現實物平衡的。脫離開實物平衡,單純強調價值平衡,將會使國民經濟總供求平衡的分析失去意義。

  (二)總量平衡與結構平衡的統一

  總供求平衡包括兩個層次的平衡:一是國民經濟價值總量之間的平衡;二是國民經濟各種結構的平衡。總量平衡是結構平衡的前提,總量一旦失衡,必然引起結構秩序的紊亂。結構平衡是總量平衡的基礎。從一般意義上說,所有的總量失衡都是由結構失衡引起的或者說具體體現為結構失衡,即結構失衡是總量失衡的具體化和實質內容,只有實現包括結構平衡在內的總量平衡才是穩固的平衡。兩者的關係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為:總量平衡是結構平衡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結構平衡是總量平衡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

  總量平衡與結構平衡的統——要求巨集觀管理不僅要通過需求管理實現總量平衡,還要註意結構調整,實現結構優化合理,這主要是通過供給管理即制定產業政策、投資政策實現的。

  (三)靜態平衡與動態平衡的統一

  總供求平衡不僅是指靜態平衡,而主要是指動態平衡靜態均衡是指短期商品市場總供給與總需求規模相等的狀態。動態均衡是指商品市場上的總供給與總需求,從長期的乎均狀態或變動趨勢來看,是趨向於均衡狀態的。

  一般說,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在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中,平衡只能保持一段時期,隨著經濟流量的變化,平衡狀態會被打破,出現的必然是非平衡狀態,經過市場自發調節與政府調控逐步實現新的平衡,然後新的平衡又被新的不平衡所代替,社會經濟運行就是在這種平衡與不平衡的相互交替過程中螺旋式地前進的。沒有平衡狀態,社會經濟就無法穩定、協調運行;沒有舊的平衡狀態的打破,經濟就無法增長,就不能實現新的高水準的總量平衡。可見,巨集觀調控目標所要實現的總量平衡,必須也只能是動態化的平衡,而不是靜止的、永久的平衡,它體現了穩定與發展相統一的巨集觀調控目標。

  (四)短期平衡與長期平衡的統一

  總供求平衡既包括短期平衡,也包括長期平衡。巨集觀經濟管理的根本任務是實現長期平衡,但長期平衡是通過不斷組織和實施短期均衡實現的。一般來講,組織短期平衡的重點是靠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來調整社會總需求,而長期平衡的重點應該是靠產業政策和投資政策等來調整社會總供給以適應社會總需求。

  需要註意的是,總供求平衡一般不是指絕對相等,而是指總供給略大於或略小於總需求的基本平衡,絕對平衡只是理論上的一種假設。因為經濟發展是極為複雜的社會再生產運動,包括實物運動和價值運動及其相互關係的矛盾運動過程。所以,這種平衡只能是一種基本趨勢或稱均勢。如我國有關部門認為社會供求差率不超過±5%,就可以說是社會總供求已達到平衡。

社會總供求平衡的衡量標誌[1]

  西方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比較成熟,市場體系比較完善,衡量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是否平衡,標誌比較明確,主要看“五率”變化:反映商品市場供求平衡狀況的通貨膨脹率;反映勞動力市場供求平衡狀況的失業率;反映資金市場上(包括證券外匯市場)供求平衡狀況的利息率匯率;反映市場供給與需求的總體平衡狀態的經濟增長率。這五大指標成為國民經濟運行狀態和市場總供求是否平衡的“顯示器”。如果市場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則通常可能表現為物價下降,利率匯率上升,經濟增長率下降,失業率上升,經濟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果市場總供給小於總需求,則通常可能表現為物價上升,利率、匯率下跌,經濟過熱,超過資源使用承載能力,經濟增長出現暫時的高速度。西方政府依據這五大指標,判斷經濟運行狀態,相機抉擇,實施巨集觀調控,保證總量大體平衡,達到經濟穩定、協調發展目的。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建立,市場體系及其功能尚不完善,主要表現為:商品價格還沒有完全放開,物價總指數的變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品市場供求狀況;金融市場剛剛起步,利率的管制變動不能正確、靈活地反映資金市場供求狀況;國家的外匯管制使匯率難以反映、引導國內貨幣供給狀況與國際市場外幣幣值的變動;不存在本來意義上的勞動力市場,利用市場機制調節勞動力就業總量和流向,還處在萌芽狀態,失業率的變動基本上不反映經濟流動。因此,一定時期內,還不能照搬西方五大率指標來判斷市場總供求狀態。

  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考察社會總供求是否平衡的標誌,主要有以下兩類指標。

  (一)總量指標

  1.物價總指數。它是反映本期和基期全部商品價格水平變化方向和變化程度的一種經濟指數。物價指數的變化波動是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狀況的靈敏指示器。雖然,我國目前還有一小部分生產資料價格沒有放開,但是物價指數的變化已經成為我國巨集觀經濟分析中的一個經常參考的重要指標。隨著改革的深入,商品價格完全放開,物價總指數必然能更真實地反映社會經濟波動,成為衡量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標誌。

  2.財政信貸收支是否平衡。財政、信貸收支平衡,包括財政平衡信貸平衡以及財政與信貸的綜合平衡。由於財政、信貸收支不平衡,是引起社會總需求膨脹的直接因素,因此,財政、信貸收支是否平衡,自然也就成為衡量社會總供求是否平衡的一個重要標誌。

  3.貨幣供應繫數。其經濟含義是:單位經濟增長所需要的新增貨幣供應量。計算公式為:

  貨幣供應繫數=貨幣供應增長率/經濟增長率

  從貨幣流通角度看,貨幣供應的增長必須符合貨幣必要量規律,即適應社會生產和流通規模的擴大而增加的貨幣供應量。把貨幣必要量規律公式M=QP/V調整為MV=QP,就可以看到一定時期的MV(社會購買力)與QP(商品物資可供量)的平衡關係,實質就是一定時期所形成的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關係,貨幣供應增量是否反映了一定時期的貨幣量,直接關係和影響到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關係。因此,採用貨幣供應繫數作為衡量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狀況,是一個可行的重要指標。

  可以採用正常年份的貨幣供應繫數經驗數據對本期所形成的總供給與總需求是否平衡進行衡量。我國2000年M2貨幣增長率為14%,GDP增長率為8%,那麼,貨幣供應繫數就是1.75。根據這一經驗數據,在其他經濟條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大概判斷本期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狀態。如果本期貨幣供應繫數大於1.75這一經驗數據,表明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反之,就表明總需求小於總供給。

  (二)結構指標

  從巨集觀經濟結構上看,其衡量標誌主要有兩方面:

  1.投資總額同作為最終產品生產資料可供量是否相適應。物質產品的供給與需求,是社會總供求的主要組成部分,社會物質產品總供求是社會總供求的平衡基礎。由於物質產品的實物形態表現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以衡量社會總供求是否平衡,主要考察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部分的供求是否平衡。由於中間產品的供求總量在生產過程中自行平衡,因此,衡量社會總供求中的生產資料供求是否平衡,就主要考察投資總額同作為最終產品的生產資料可供量是否相適應。

  2.消費品購買力同消費品可供量是否相適應。消費品購買力居民購買力社會集團購買力之和。消費品可供量是指通過市場可能供給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總量。二者能否相適應,從根本上說,取決於消費品的生產和供給,但也取決於巨集觀調控。當本期形成的消費品購買力大於消費品可供量時,可以提高銀行存款利率,使其延期實現,或通過價格上調將其吸收。

社會總供求平衡的影響因素[2]

  (一)財政收支平衡

  由於國家的財政收入是社會總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支出是社會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財政收支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總供求的平衡。由於財政收入,包括各種稅收和舉債都是企業或個人的貨幣購買力的轉移,因此,如果財政收入多少就支出多少,就不會引起需求總量的收縮或擴張。但是,在實際中,由於種種原因,國家財政支出往往會超過收入,有時也會少於收入,這就要在財政分配的範圍內引起需求膨脹或需求不足。在我國的短期總供求平衡中,經常出現需求膨脹,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央財政歷年凈赤字過大。在出現凈赤字的情況下,中央財政就要向銀行透支,以平衡自己的收支賬戶。此時如果銀行的正常資金不能保證透支的需要,就只能靠大量發行貨幣來支持,這種赤字所形成的需求是沒有供給保證的,因此就必然會造成社會總供求的失衡。

  由此可見,在巨集觀經濟運行中,財政分配是影響短期總供求平衡的重要環節。這也是為什麼財政政策可以作為社會總供求平衡的重要手段的原因所在。

  (二)信貸收支平衡

  在銀行的存貸活動中,銀行的自有資金和各種儲蓄是社會總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各種貸款則是社會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銀行的自有資金和各種存款(指真實存款)實際是國家財政或各儲蓄戶貨幣購買力的轉移,因此,銀行有多少資金,吸收多少存款就發放多少貸款,就不會引起社會總供求的失衡。但是,當銀行緊縮銀根時,如果銀行信貸遠不足以抵補因自願儲蓄而造成的供需缺口,就會導致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失衡。相反,在放鬆銀根的情況下,由於銀行所吸收的存款在貸款時所產生的貨幣有乘數效應,就會導致銀行的信貸遠超過應彌補的供需差額,從而導致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失衡。

  在銀行的收支活動中,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貨幣發行。銀行如果按照貨幣流通規律的要求發行貨幣,不會造成供需失衡。但是,銀行如果因彌補財政赤字或擴大信貸規模而超量發行貨幣,就會導致需求膨脹,造成總供求的失衡。

  在我國的短期總供求平衡中,經常出現總需求膨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銀行貸款規模過大和貨幣的過多發行。因此,信貸收支平衡是我國短期總供求平衡的重要基礎,貨幣政策也應成為我國政府經濟管理的一項重要政策。

  (三)國際收支平衡

  在國際收支中,我們可以把經常項目中的商品和勞務進口看作是國內供給(或來自國外的供給)的相應增加,商品和勞務的出口看作是國內需求(或來自國外的需求)相應增加,因此,商品和勞務的進出口對國內的總供求平衡具有影響和調節作用。

  在資本項目中,我們可以把資金的流出看作是國內需求相應減少,供給相應增加;把資金的流入看作是國內需求的相應增加,供給相應減少。這樣,資金的流出、流入對國內的總供求平衡也具有影響和調節作用。

  如果用外匯的口徑對以上二項進行綜合分析,那麼外匯收入(包括出口收入和資金流入)就意味著國內需求相應增加,外匯支出(包括進口支出和資金流出)則意味著國內供給相應增加。

  同時也可理解為,收入順差意味著國內需求相應增加,收入逆差意味著國內供給相應增加。因此,在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國際收支是短期總供求平衡的重要影響因素。制定正確的對外經濟政策,對於在政府經濟管理中調節社會總供求的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趙長茂主編.巨集觀經濟管理通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07月第1版.
  2. 何翔舟編著.政府經濟管理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0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asd,Dan,Yixi,东风,泡芙小姐,KAER,Solitude1314,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會總供求平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