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決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產管理決策(Decision-making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Management Decision Production)
目錄 |
什麼是生產管理決策[1]
生產管理決策是指對企業生產管理過程中的問題作出決定。
生產管理決策的概述[1]
決策正確與否決定著企業生產過程能否經濟地高效率地完成企業預定目標。無論什麼時候,企業的利潤目標和市場對企業的約束都是決策首先必須考慮的。工廠制度的早期,生產和技術都比較簡單,企業規模也較小,生產管理決策由工廠主憑經驗進行。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進步,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生產過程和市場越來越複雜,個人經驗遠不能勝任決策的要求,決策發展成為一門科學,生產管理決策同企業管理的其他決策一樣需要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式來進行。現代的決策程式通常如圖所示:首先要認清問題是什麼,這要求學握大量的資料和數據。其次,根據目標與問題擬定多個方案。然後是對各個方案進行評價,評價方案需要選定判別方案優劣的標準,明確各個方案的相關變數,並且進行分析、計算、實驗,以判別方案的優劣。最後是選擇方案和執行方案。整個決策過程需要不斷地進行反饋,需要嚴密的科學分析,現代科學和電子電腦廣泛應用於管理使決策有了更科學的手段與工具。同組織機構設計、人事管理、市場銷售相比,生產管理中的問題比較容易進行定量分析,所以,生產管理決策中定量分析用得比較多。針對要解決的各類問題,建立各種模型,進行過程分析、統計分析、系統分析、線性規劃、成本分析。由於企業以盈利為目的,所以各種分析歸根到底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本分析中的盈虧平衡分析和增量成本分析(增量成本指由於某項決策而新增的成本)是決策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
生產管理決策分類[1]
生產管理決策所面對的問題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關係到企業生產系統設計的長期決策問題;
從生產管理三大職能來看,計劃與組織職能涉及的多是長期決策,控制職
長期決策主要有:
(1)關於產品的決策,也就是決定生產什麼。這通常由企業所選定的行業和市場預測來決定,新產品的設計和投產、新老產品的交替與更新換代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的優勢與市場提供的機會與風險。這一決策對後續的一系列決策有方向性的作用。
(2)產量和品種的決策,選定了產品之後,就要決定生產多少,即對產品的品種、各個品種的產量及總產量作出決定。生產多少的決定在市場預測指導下通過盈虧平衡和增量成本分析來決定,要受到企業資源條件的限制,儘量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也要受到企業財務狀況的限制,因為產量增加需要相應的投資。
(3)生產過程的決生產,這首先要去決定生產過程和工藝路線,決定是自製還是外購零部件,決定作業設計。這些決定對投資、設備、勞動力、技術、庫存等決策有很大影響。生產一種產品往往有很多種生產過程和工藝路線可供選擇,決策需要考慮按時按量生產合格產品,還要考慮成本和企業財務狀況。
(4)廠址和佈局的決策。對一個者企業,這一決策意義不大,但對建一個新工廠則意義重大。廠址選擇是靠近原料產地還是靠近產品市場要看產品的性質、運輸總量的大小、運輸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例來決定,廠址選擇還要考慮公用設施、交通條件、勞動力供應等因素。工廠規模是建一個大廠還是建幾個小一些的廠要看產品的規模經濟性和企業管理情況而定。工廠佈局則要考慮生產工藝要求、安全性、運輸量、生—產面積和空間的充分利用等因素。
(5)生產投資的決策,即決定生產需要多少投資和這些投資投到哪裡,在設備、勞動力、技術和庫存上各投入多少資本。生產過程的決策和企業財務狀況對投資決策有很大制約,但仍有相當大的選擇餘地。把有限的資本投向何處,需要精確的計算和比較各個投資方案的投資利潤與回收期,在各種投資方案的分析計算中,不僅要考慮投資成本、投資完成後的生產成本、利潤,還要考慮機會成本、未來收益的折現等。
(6)技術的決策。技術的選擇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高技術需要高智能的勞動力和較大的投資,低技術則對應的是大量的一般勞動力。技術決策與投資決策、勞動力決策、設備決策相關聯,企業選擇什麼樣的技術主要應從自己的技術水平尤其是同勞動力和管理水平相適應,過份追求高技術已被證明不利於達到企業的經濟目標。在技術來源方面,除少數實力雄厚的行業領袖企業外,大多數企業應選擇買進各類技術作為技術的主要來源而以改進和獨創為輔。
(7)設備的決策。這方面的決策有:購置與更新設備時購買通用設備還是專用設備,是購買新設備還是二手設備,是購買高技術設備還是一般設備,這要受到生產過程決策、投資決策、產量品種決策的制約,進行增量成本的分析。設備管理與維修的決策要綜合考慮保證生產和維修費用最低,與生產進度計劃相適應。
(8)關於勞動力的決策。決定雇用多少勞動力,一般勞動力、工程師和技工各雇用多少,這方面的決策與生產過程決策、投資決策、設備決策、技術決策相關聯。對勞動力是否進行培訓和巨集樣進行培訓,選擇什麼樣的報酬制度與激勵方式,對於企業能否達到目標至關重要。
(1)進度控制決策。決定控制什麼和怎樣控制。進度控制的重點在於生產流程中的瓶頸,需要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找出瓶頸,作為控制的重點。由於專業處分工協作範圍擴大,進度控制還必須協調外購件的供應,與廠內生產進度相適應。進度控制還與市場需求和庫存決策相互關聯,對市場需求的增長、下降和季節性變化,生產設備的負荷率、庫存量的多少,需要綜合考慮,以進行進度控制決策。生產不足造成脫銷,庫存過多造成資本積壓和設備負荷串過低,部是應該儘量避免的。
(2)庫存控制決策。決定庫存量的多少、怎樣控制和控制什麼。庫存控制的目的在於以最低的總成本(庫存、採購、調整費用和占用資本的利息等),保證生產連續進行。庫存控制決策與生產進度控制決策相關聯。庫存方式有成品庫存、半成品庫存、材料庫存、外購件庫存,各種庫存的多少要根據企業產銷銜接方式、生產進度、有關庫存的總成本來決定。控制庫存主要通過控制採購批量和生產批量來進行,採購批量和生產批量可以根據庫存總成本最低求出經濟批量。
(3)質量控制決策。決定質量控制標準、控制什麼和怎樣控制。過高的質量標準會大大增加企業成本,過低則不能保證質量,二考都是應當避免的。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包括產品設計、工藝路線、設備、勞動力、材料、檢驗與管理等,這不能超過企業因此而增加的收益(或減少的損失),這也是質量控制決策必須考慮的。
(4)成本控制決策。核定成本控制的標準(即目標成本)、控制什麼和怎樣鋁製。在市場決定價格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控制的勿何決定了企業利潤的多少。目標成本的確定需要經五嚴密科學地計算,成本控制實際上涉及企業生產的廖有方面,制定材料消耗定額、勞動定額、庫存定額,設計出適當的制度,使定額得以貫徹,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價值工程、工業工程為降低成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生產管理決策的範圍[2]
生產管理決策的範圍較廣,包括資料的選擇,預測內容、預測方向、何時預測、預測時間的長短;物料管理,物料採購的選擇、存儲地點的決定、訂購時間與訂購量的決定;生產什麼、以何種方式生產、何時生產、生產多少;具有何種標難技能、如何分配、何時需要、需要人員多少;設備種類與規格、產能大小、如何擺設、何時使用、如何分配、分配何處、何時分配、分配多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