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消耗定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材料消耗定額(Material consumption quota)
目錄 |
材料消耗定額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的條件下,為製造單位產品或或完成某項生產任務,合理地消耗材料的標準數量。
一般工業企業的材料消耗定額,是用絕對數來表示的。
例如紡一件棉紗,需要多少公斤的棉花,製造一臺車床,需要多少公斤的鋼材;完成一臺設備的維修,需要多少材料等等。在有的工業企業中,材料消耗定額是用相對數來表示的,例如某些化工、冶金企業中成品率、出產率、配料比等。
材料消耗定額的制定應當是全面的和系統的。除了正常生產的產品以外,還應該包括新產品試製、技術改造和設備維修等方面所需要的各種原料、材料、燃料。
在機械製造和其他裝配式生產的企業中,由於裝配式生產的特點,材料消耗定額又可分為單項定額和綜合定額。
單項定額一般是指製造某一種零件的材料消耗定額;綜合定額實際上是單項定額的彙總,一般中指整機產品(如電視機、機床等)的材料消耗定額。這兩種定額既互有聯繫,又各有不同的作用。單項定額主要作用於為小生產車間發送材料的依據,又可以用來核算和分析實際消耗與定額消耗的差異,綜合定額主要用於編製材料物資的供應計劃。
工業企業為製造產品而消耗材料數量的多少,是反映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為了促使企業更好地使用和節約材料物資,每一個工業企業都要制定先進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額,這對於企業從生產準備,投料製造,一直到完成產品生產的整個生產過程,都有重要作用。
1、材料消耗定額是正確地核算各類材料需要量,編製材料物資供應計劃的重要依據。
工業企業的材料物資供成計劃,主要是根據計劃期的生產任務和單位產品的消耗定額,先算出各類材料的需要量,再考慮到材料的內部資源而確定的。因此,消耗定額是確定材料需要量的依據,如果沒有定額,計劃指標就失去依據,也就不可能編製正確的材料物資供應計劃。
2、材料消耗定額是有效地組織限額發料,監督材料物資有效使用的工作標準。
有了先進合理的消耗定額,才能使企業供應部門按照生產進度、定時、定量地組織材料供應,實行嚴格的限額發料制度。併在生產過程中,對消耗情況進行有效地控制,監督材料消耗定額的貫徹執行,千方百計地節約使用材料,同一切浪費材料的現象作鬥爭。
3、材料消耗定額是制訂儲備定額和核定流動資金定額的計算尺度。
工業企業在計算材料儲備定額和流動資金的儲備資金定額中,都有一個“每日平均需要量”的因素,而“每日平均需要量”又取決於每日平均生產量和單位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兩個因素。由此可見,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材料儲備定額和儲備資金的數量。因此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材料儲備定額和儲備資金定額,必須要行先進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額。
材料消耗定額的制定必須充分發動群眾,採取上下結合的辦法。
定額的標準既要具有先進性,又要留有餘地。先進性和留有餘地是可以統一的。這裡說的先進性: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標準,而是相對的先進,是使大多數勞動者能夠經過努力而達到的標準。如果標準過高,人多數人經過努力還是達不到,這就會挫傷群眾的積極性。反過來,如果標准定得比較低,很多人不需經過努力就能達到的,這也不利於促進生產、降低消耗的要求。因此,這個標準應該是先進的,而又留有適當的餘地,這是制定消耗定額的基本原則。
做好材料消耗定額的制定工作,還要根據同條件和小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通常採用的有技術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經驗估計法三種。
1、技術分析法
技術分析法是根據設計圖紙、工藝規格、材料利用等有關技術資料來分析計算材料消耗定額的一種辦法。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研究分析產品設計圖紙和生產工藝的改革,以及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的可能性的基礎基礎上,根據有關技術資料,經過嚴密、細緻地計算來確定的消耗定額。例如,在機械加工行業中,通常是根據產品圖紙和工藝文件,對產品的形狀、尺寸、材料進行分析,先計算其凈重部分,然後,對各道工序進行技術分析確定其工藝損耗部分,最後,將這兩部分相加,得出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
運用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定額,一般比較準確,但工作量較大,技術性較強,並不是每一個企業每一種材料都能做得到的。因為用技術分析法計算消耗定額的先決條件,要具有比較齊全的各種技術資料,而且計算過程比較複雜,所以,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要求企業的所有材料都用這種方法計算消耗定額,凡是產量較大、技術資料比較齊全的產品,制訂消耗定額應以技術分析法為主。隨著企業技術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一方法的使用範圍也將不斷擴大。
2、統計分析法
統計分析法是根據某一產品原材料消耗的歷史資料與相應的產量統計數據,計算出單位產品的材料平均消耗量。
在這個基礎上考慮到計劃期的有關因素,確定材料的消耗定額。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產品的材料平均消耗量度 = 一定時期某種產品的材料消耗總量/相應時期的某種產品產量
用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材料平均消耗量,必須註意材料消耗總量與產品產量計算期的一致性。如果材料消耗總量的計算期為一年,那麼產品產量的計算期必須也是一年。根據以上公式計算的平均消耗量,還應進行必要的調整,才能作為消耗定額。計劃期的調整因素,主要是指通過一定的技術措施可以節約材料消耗的某些因素,這些因素應在上述計算公式的基礎上作適當調整。例如,生產某種產品所耗用的甲材料,按上述公式計算的平均消耗量為10公斤,考慮到計劃期內某項科研成果將推廣應用,該項科研成果應用後,可以節約材料10%,則計劃期的消耗定額應為9公斤。
用統計分析法來制訂消耗定額的情況下,為了求得定額的先進性,通常可按以往實際消耗的平均先進數(或稱先進平均數)作為計劃定額。平均先進數就是將一定量時期內比總平均數先進的各個消耗數再求一個平均數,這個新的平均數即為平均先進數。
3、經驗估計法
經驗估計法主要是根據生產工人的生產實踐經驗,同時參考同類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通過與幹部、技術人員和工人相結合的方式,來價算各利材料的消耗定額。
一般地說,凡是有設計圖紙和工藝文件的產品,其主要原材料的消耗定額可以用技術分析法計算,同時參照必要的統計資料和職工生產實踐中的工作經驗來制定。輔助材料、燃料等的消耗定額,大多可採用經驗估計法或統計分析法來制定。但是,無論採用何種方法,在制定消耗定額時,都必須走群眾路線,實行幹部、技術人員、工人的三結合,共同審查和確定各種材料的消耗定額。
很精辟,有這方面的專業書籍嗎?可否推薦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