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技術創新擴散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技術創新擴散

  技術創新擴散是指技術創新通過一定的渠道在潛在使用者之間的傳播、採用的過程。

  技術創新擴散泛指技術創新的傳播過程,它有兩種主要表現形式,一種是創新技術供給者向潛在採用者轉移創新技術的過程,另一種是潛在的採用者對創新技術的使用、再使用,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過程。技術創新擴散通常發生在企業之間、企業內部和部門之間,而以企業間的擴散為主要形式和常態形式。影響企業間技術創新擴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往的研究大多從產業結構企業組織企業制度等方面加以分析。

技術創新擴散的影響因素[1]

  1、創新本身因素的影響

  一是採用創新的成本費用,包括創新的購買費用運輸費用、安裝費用以及對原始創新作必要修改所需的購置費用,它採用一項創新所需支付的這筆初始費用,對潛在採用者是否願意接受該項創新起著巨大作用。不同的創新將從生產的不同部位進入企業現有的生產系統,可能會使企業的生產暫時中斷,造成的損失稱為調整費用。調整費用越大,企業採用創新的可能性越小。

  二是採用創新的盈利性,這是企業採用創新的關註點。若創新體現在資本貨物中,採用創新會增加固定成本,降低變動成本,從而使產品價格降低,企業更具競爭力。主要指標有:期望利潤,是採用創新將給企業帶來的利潤.其值越高採用的可能性越大;採用一項創新所需投資較少或投資回收期較短.則擴散速度就快。

  三是其他因素。創新在得到初次採用後其技術和經濟特性是否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原始創新是否可能派生出性能更佳的創新,近期內是否可能出現替代創新,即創新的穩定性可能對創新的擴散產生重大影響;要充分獲得採用創新帶來的效益,往往需要採用某些輔助性的或補充性的創新(互補性),在缺乏後者的情況下創新就難以擴散;一項創新若與企業組織目標的一致性較高,就能緩解其資源稀缺程度,效率就更高,企業就更易接受創新;潛在採用者對來源不同的創新所持的態度和做出的評價是不同的,也將直接影響創新的擴散速度。

  2、用戶因素的影響

  非創新企業採用創新後能否取得期望的技術優勢和經濟效益,這不僅取決於創新本身的技術和經濟特性,還取決於採用創新企業的技術和經濟特點。影響用戶採用創新的因素主要有企業的技術水平、經濟規模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的決策結構

  採用創新不是單純的模仿行為,採用誕生於非本企業的創新並非就一定能發揮其技術和經濟作用,必須要與企業現有生產系統的特點和要求相適應,採用創新是一個消化、吸收、改造、應用甚至包括二次創新的過程,不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是難以完成的。技術水平包括現有生產系統的技術特性和技術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是否採用創新或採用創新後能否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如資本設備的年齡構成、企業的規模要求、系統內各生產階段的不均衡程度、投入要素的類型和構成、生產流程的類型、組織和控制方法等。

  企業規模是企業生產力各要素集中程度的綜合反映,由其經濟規模和產品市場占有率等多種因素決定的。美國經濟學家戴維(David)研究了創新的擴散與企業規模的關係時提出了採用新技術的企業規模必須達到某個“起始點”,它決定了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由於採用創新並非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唯一途徑。如果企業的目標並非趕上技術領先企業,躋身技術發展前沿.而在於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那麼在一定時期企業可能側重於廣告宣傳、企業兼併活動。對新問世的創新無動於衷。但從長遠來說。面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增強,不開展創新活動和不採用創新的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遲早要下降,必將威脅自身的生存。創新和採用創新都需要一定的投資。當然,企業的財務狀況融資能力是創新和採用創新的必要條件。它不是充分條件。採用創新遠不只是將新產品、新工藝引入企業即止.還有許多附加的措施,要涉及到生產管理過程的內部重組,以使創新儘快得以實施產生效益。為此。必須使員工能儘快適應採用創新帶來的變化。防止對創新產生抵觸情緒。需要對其進行技術培訓.提高其素質和技能。企業的管理人員往往也是決策人員,其管理水平和個人特性對創新的擴散也有重要影響。C.Freeman認為,管理人員具有一種普遍特性:偏好比較小的、漸進型的創新,而不願意採用重大的、根本型的創新。E.Rogers曾利用創新用戶的正態分佈曲線對用戶進行分類並對其特性作了簡要的描述。他認為,創新者必須具有善於承擔風險的精神,渴望試用新的技術思想,擁有“全方位”的社會關係網,與消費者、企業界、銷售商和科技界保持著廣泛的聯繫;早期採用者能及時地對新問世的創新進行評估,在發現採用創新有利可圖時,能不失時機地付之實際行動,在自己所屬的社會圈子中能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大多數潛在採用者更願意仿效他們的行動,而不願意仿效創新者的行動;中早期採用者追求穩步的發展,辦事從容不迫;中後期採用者常對創新持懷疑態度,一般是在十分有把握或已成為唯一的經濟手段時才會成為採用創新的用戶;當然,目光狹窄、思想保守、常常固守前輩的經驗進行決策必將成為落伍的用戶。從中可以看出管理人員的個人特性對技術創新擴散的影響。

  由於企業採用創新面臨著不確定的外部環境,需要進行不確定性決策。企業的決策結構也影響用戶對創新的採用。最優決策的目標是期望利潤最大化。期望利潤的估計來自於對已採用創新的企業信息的分析。若接收到對採用創新有利的信息越多,企業採用創新的可能性越大,對於一項創新是立即採用還是延遲採用,取決於兩者期望利潤水平的比較。滿意決策是投資償還期法,當期望償還期小於一個企業可接受的臨界償還期時才可能採用創新,在滿意決策下某時期採用創新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率取決於企業規模的分佈及企業的臨界規模。

  3、信息因素的影響

  技術創新的潛在用戶在獲得了有關技術創新的信息後,一般先要評估這項創新是否適合自己所處的特定環境。要估計是否需要對技術本身或自己現有的技術系統作必要的修改,怎樣進行修改,還要估計採用創新的成本和收益等問題。只有在進行了系統的評估後,潛在採用者才會作出是否採用創新的決策。實踐表明,技術擴散總是落後於信息的擴散,其模式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雖然現代的信息播技術已使一個行業的所有企業有能在極短時間內幾乎同時獲得有關創新的信息,但創新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同時擴散到行業的所有企業。因此,信息的傳播並不等於技術擴散,但它是技術擴散的先決條件,不可能不對其產生重要影響。當然,起主要作用的不是信息的傳播速度和信息量,而是信息所包含的實質內容或信息的質量、獲得關鍵信息所需的費用和信息的不確定性

  4、環境因素的影響

  技術創新擴散的環境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市場結構和政策法規。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各企業面臨同樣的環境,具有同等的機會,因此更易感受到競爭者採用創新所帶來的壓力,競相模仿採用會促使擴散速度加快。在壟斷的市場中技術擴散速度的快慢有不同的解釋,壟斷者比起完全競爭者具有一系列優勢,更易於開發和採用創新。因為超額利潤提供較多的資源用於創新的採用。但是超額利潤也可用來維持不需採用創新的生存。或是利用壟斷勢力採取一系列手段,從專利版權註冊商標到控制銷售渠道等來阻止競爭者模仿創新。從而影響技術創新的擴散。此外,政府經濟政策法規對創新的擴散將產生重要影響,若政府對創新的採用者持積極支持的態度為創新的採用提供有利條件,如通過貸款稅收的優惠政策將促進創新的擴散。國家還可通過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來規範、調節擴散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理順擴散渠道。以保障創新者的利益,使技術創新通過合法途徑加速擴散。政策法規旨在為技術創新的供給者和需求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外界環境,以利於技術創新的擴散。

技術創新擴散的模式[2]

  1、政府導向型的政策式擴散模式。

  政府通過興建科技園區來創造良好的孵化環境、對園區里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政策優惠,引導高新產業群集,形成區域技術優勢,達到技術擴散的目的,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這就是政府導向型的政策式擴散模式。它以科技園區與優惠政策為導向、以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為主體、以當前尖端前沿技術為載體來擴散技術。高新技術具有高投入、高風險、收益不確定性特點,於是產生“資金瓶頸”、“基礎設施瓶頸”等問題,限制技術擴散的廣度和深度,為了發展我國的經濟必須將商新技術產業作為重點產業、關鍵產業來發展。鑒於此,政府把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重要的經濟行為。高技術產業的園區選址、R&D經費、稅收、資金信貸、外資引進、設備折舊、產品定價及人事等方面的優惠措施大多依靠政府行為。熊彼特在(經濟周刊》書中也指出創新不是孤立事件、在時間上不是均勻地分佈、而是相反,它們筠於形成團簇,這個僅僅是因為,在成功的刨新之後,首先是一些,接著是大多數企業步其後塵;其次創新甚至不是隨機分佈在整個經濟系統,而是傾向集中於某些部門及其鄰近部門。從熊彼特的觀點出發:政府興建科學園區的真正目的是創造良好的孵化環境,形成技術創新團簇,促進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地繁衍和集聚、區內供應商、製造者、客戶等相互作用,產生協同效應,從而促進整個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的產業結構轉換。技術擴散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階段之~,它一萬面會繪社會經濟系統帶來巨大效益,另一方面直接影晌社會整體的資源配置受福科水平,這正是由政府行為、政策優惠推動技術擴散所產生的共贏局面。它們的關係如下圖:

  2、企業導向型的集團式擴散模式。

  此種模式是指企業集團利用規模優勢進行R&D投入,領先創新技術,收穫拄木成果後,優先在企業集團內部擴散運用,或交叉運用到不同的科學領域。它是一種低成奉技術擴散模式,圈沒有市場交易環節。企業集蜀足指多個企業的聯合體,通過股權關係、債杈債務關係、技術關係、經濟關係等達到聯合目的。熊彼特從創新資源需求特征出發,強調足夠大的企業規模所具有的資源稟賦是創新的摹本條件。據研究.企業技東進步三個階段中,技術發明、技術創新、技術擴散妁投資比重為1:30:100;直企業集團採用的技術和與其配套的手段必須有一個最低規模的資本額度裙適應,往往是資本規模的缺乏,限制技術規模的擴張。金玲娣、陳國巨集在2001年第一期(N-研管理》的<企業規模與It&D關係實證研究>文中對幾個典型行業的大中型企業進行了研究開發活動的概率(用有研究開發機構的企業散占企業總數的百分比表示)分析,得出企業規模越大,企業研究開發能力越強,研究開發活動越多,聚集企業技術資源協同攻關的可能性越大的結論。這由大企業的資本、規模、人才優勢決定的。從企業集團內部契約角度考慮出發,以產權為主要聯接紐帶的企業集團能剋服資源限制、清除技術交易障礙,將新技術最先在成員企業中擴散運用,且技術信息公共物品特征,使成員企業有可能“捂便車”而獲得新技術產生的收益。海爾企業集團就是通過聯合方式來獲得擴散技術,擴充自身的技術實力,從而把企業做大做強,成為家電行業的龍頭老大集團內各成員企業達成利益協調體,將技術在內部轉讓、擴散,共擔風險、共用收益,這樣既降低交易成本,又可實現“收益倍放”效應。

  3、市場導向型的交易式擴散模式。

  這種模式指多數傳統中小企業到市場上獲取技術信息,以交易方式得到技術實體,從而一項新技術能夠在市場機制作用下擴散。對於那些受資金、人才等創新約束的小企業來說,這種技術採納具有便利性與可獲得容易性的特點。當然這以技術市場完善、信息對稱為前提。技術擴散包括四個因素:創新技術,信息互動渠道,時間,社會系統.信息互動渠道的暢通依賴於技術市場完善與技術中介組織的發展。據統計,我國科研成果轉讓中2/3是自行聯繫洽談完成的,利用技術市場的僅占10%。這樣有資金的企業無法及時得到新技術,且花去大筆的“搜尋成本”;有技術的科研機構部rj的新技術束之高閣,難以適時商業化。技術市場是技術商品開發、流通、應用的全過程,是技術商品的主要渠道,應使它成為科研部門與企業之間雙向溝通的橋梁,在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中起重要作用。我國急需民營資本來拉動內需,若沒有相適應的技木,民營資本啟動是空談。我國的中小企業,受資金限制,自行投入R&D研發戚本太高,急需一些“短、平、快”項目來迅速獲取經濟利益。企業基於經濟原則採用與自己的資源規模相切合的最佳的技術。目前我國的技術市場不完善、技術中介活動不範。技術中介組織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卻來承擔相應的風險,使得整個技術中介行業產生“信用危機”,針對當前技求中介的短視行為,有學者提出一個可行辦法是中介參與者承擔創新技術轉移項目險.勢服務於創新技術轉移全過程,即以配股的方式支付中介費用使中介組織獲得其它參與者相等的項目收益率。除以上市場行為外.我們認為還要加大政府法律力度,整頓中介行為,加強技術中介組織的營業資格審查等政府行為,才能達到效果。

  4、交叉式的擴散模式。

  當然以上分析不是絕對的。將上述三種模式貫通起來便是交叉式的擴散模式,即一項新技術以多種途徑同時得到擴散。尤其是在BASS的s型擴散模型中的Ⅱ階段,這個階段的擴散速度最快。政府為了迅速推廣某項新技術,將對企業的技術刨新擴散連行間接或直接干預;企業集團採用後,會將此技術擴散到不同的成員企業,運用到不同領域中;技術市場上獲取充分技術信息,能吸引更多的企業進行交易、模仿採用。因技術擴散中存在技術創新效果的不確定性遞減規律,這些擴散模式將可能同時運作,而提高整體社會進步水平。

參考文獻

  1. 候立峰,李繼軍.技術創新擴散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1.3
  2. 羅桂芳,陳國巨集.國內企業技術創新擴散的模式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02.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技術創新擴散"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