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經濟走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六大經濟走廊(Six economic corridors)
目錄 |
六大經濟走廊(Six economic corridors)指的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道規劃的一個經濟帶,建設包含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
六大經濟走廊盤點[1]
2015年3月23日,中俄蒙三方副外長第二次磋商在北京舉行。這次磋商是落實三國元首共識的重要舉措。去年9月,中俄蒙三國元首在上海合作組織杜尚別峰會期間首次舉行會晤,商定在中俄、中蒙、俄蒙雙邊合作基礎上開展三方合作,明確了三方合作的原則、方向和重點領域。三國元首還商定將中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改造、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對接合作,加強鐵路、公路等互聯互通建設,推進通關和運輸便利化,促進過境運輸合作,打造中俄蒙經濟走廊。
從歷史和現實來看,開展三方合作具有諸多有利條件。在地緣政治方面,三國地理相鄰,相互之間有著傳統睦鄰友好合作關係,三方合作沒有政治障礙。中俄兩國建立了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中蒙兩國也於去年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俄蒙一直保持傳統友好關係。在經濟合作方面,中國已成為俄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三大投資國,已成為蒙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一大投資國,俄蒙也互為重要經貿合作伙伴。三方在資金、技術、資源、市場等方面各有優勢,經濟合作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和空間大。在人文合作方面,三國旅游、人文等領域合作基礎良好,民眾之間的友好交往和聯繫日益密切,為三方合作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根據三方合作現實需要,目前三方經濟合作可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從三方都感興趣且已有一定基礎的領域和項目入手,優先在過境運輸、互聯互通、電力、旅游等領域開展合作,爭取啟動幾個具有示範性、帶動性的合作項目,進而擴大全面務實合作,形成資金提供、資源開發、銷售等市場一體化的鏈條,形成規模合作。
新亞歐大陸橋,又名“第二亞歐大陸橋”,是從中國的江蘇連雲港市、山東省日照市到荷蘭鹿特丹港的國際化鐵路交通幹線,國內由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大陸橋途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7個省、區,65個地、市、州的430多個縣、市,到中俄邊界的阿拉山口出國境。出國境後可經3條線路抵達荷蘭的鹿特丹港。
2015年2月25日連雲港將舉行“連新亞”班列正式開通儀式,“連新亞”班列是由連雲港出發,經新疆到達中亞的鐵路班列,這意味著“一帶一路”將在年後進入項目實質落地的新階段。“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在於互聯互通,其中最易推動、最易見效的是道路上的互聯互通,而鐵路則基於新亞歐大陸橋業已具備的良好基礎,成為構建互聯互通格局的最佳載體。
根據《光明日報》2015年2月26日的報道,中國同塔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先後簽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雙邊合作協議。哈“光明之路”、塔“能源交通糧食”三大興國戰略、土庫曼“強盛幸福時代”等國家發展戰略都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找到了契合點。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通氣投產、D線開工建設。中亞地區累計對華輸氣、輸油超過1000億立方米、7500萬噸。一批物流合作基地、農產品快速通關通道、邊境口岸相繼啟動或開通,雙方海關物流更加通暢。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意向創始國。中哈產能合作產生巨大示範效應,有望成為引領中國產業“走出去”的標桿。
在民間層面,雙方民眾越走越近,相互好感和文化認同顯著上升。去年,哈200名大學生、塔200名中小學生先後來華參加夏令營。土國寶級阿哈爾捷金馬馬術隊來華演出,在國內掀起汗血寶馬熱。“中國文化日”“歡樂春節”走進中亞百姓的“文化餐桌”,漢語熱持續升溫,成為推廣中國文化的名片。陝西、山東、西安、日照分別同中亞國家省市建立了友好關係。
而2014年10月,甘肅省政府聯合南方航空公司接連開通了“蘭州—烏魯木齊—迪拜”、“蘭州—烏魯木齊—第比利斯”兩條國際航線,分別是西北地區首條直飛阿聯酋迪拜、全國第二條直飛喬治亞第比利斯的航線,為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架起空中橋梁。“蘭州—烏魯木齊—迪拜”航線的開通,使蘭州市成為中國第5個開通直達迪拜航線的城市。在5條通航航線中,該航線是直飛迪拜的最短航線,成為甘肅及周邊地區中轉非洲、歐洲的又一選擇。
2014年12月2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20日上午在曼谷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併發言。李克強著眼於次區域經濟合作方向和重點,就促進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發掘新的增長動力和合作模式,深化中國同中南半島五國關係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共同規劃建設全方位交通運輸網路和產業合作項目。流通是市場發展的基礎。要利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規劃次區域完整的南北西東、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並同各國的發展規劃相銜接。在互聯互通過程中選擇重點區域建設產業園區。既推動各國經濟發展,也可以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
二是打造融資合作的新模式。當前次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較多,要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形成新的融資模式,包括公私合營、股權投資、資源換貸款、市場換資金等符合商業化運行的方式。各方應制定稅收、便利通關等優惠措施,吸引更多資金投入。
三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和協調發展。各國要在推進項目合作的同時,加大對人力資源培訓、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應對災害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投入,政府加大對公共產品的投入,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共同努力提高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其間,李克強會見泰國總理巴育,中泰雙方簽署鐵路和農產品貿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李克強向中泰兩國記者表示,雙方鐵路合作利於泰國商品出口,也利於中國裝備走出去。泛亞鐵路系統可縮短各國間距離,加強貿易往來。東南亞國家可以把大米等產品銷售到中國。
據報道,此次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會議的核心是強化該區域的互聯互通,以促進經濟一體化和加快合作步伐。大湄公河流域國家之所以強調區域內的互聯性,是因為本地區公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缺乏,聯通不暢造成經濟發展障礙。目前,大湄公河流域國家正在建設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9條跨境公路,其中部分已經完工。從中國昆明出發聯通新加坡的南北道路已經暢通,貫通緬甸、泰國、越南的東西道路則計劃2015年完工。在本次峰會將簽署215個發展項目,總投資將高達515億美元,其中90個(441億美元)將用於運輸和交通設施開發等互聯互通工程。
2015年4月21日,“中巴經濟走廊”,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巴基斯坦而迅速升溫成為熱詞。此間學者認為,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將為中巴命運共同體註入新的內涵和活力,成為“一帶一路”的示範項目,為周邊國家帶來福祉。
按照20日在伊斯蘭堡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巴雙方將積極推進喀喇昆侖公路升級改造二期(塔科特至哈維連段)、瓜達爾港東灣快速路、新國際機場、卡拉奇至拉合爾高速公路(木爾坦至蘇庫爾段)、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海爾-魯巴經濟區、中巴跨境光纜、在巴實行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等重點合作項目及一批基礎設施和能源電力項目。
北京大學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唐孟生註意到,這些項目涉及交通運輸、能源、數字電視、工業園區等領域,都是巴發展經濟所必需的基礎設施項目,也是中國在國內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項目。同時這些公共交通和能源網路將使巴基斯坦的深水港瓜達爾港與中國的新疆相連,也意味著中國“一帶一路”的西部起點向外延伸打通了一條重要貿易通道,對未來貨物進出口、中轉,對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亦具有引領意義。
在與巴領導人廣泛接觸時,中巴經濟走廊也頻頻被提及。習近平建議以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為中心,以瓜達爾港、交通基礎設施、能源、產業合作為重點,形成“1+4”合作佈局,實現合作共贏和共同發展。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表示,兩國共同建設的巴中經濟走廊是和平與繁榮的象徵,必將造福於本地區。
2015年5月22日,“中巴經濟走廊”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表示,巴基斯坦政府已經意識到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將面臨的挑戰,將採取積極措施解決一系列問題。“我向大家保證,巴基斯坦政府已經意識到我們面臨的很多挑戰,並且開始逐一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我也想要強調以下三點。第一,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在巴中國公民的安全;第二,對於巴國內所謂的聯盟爭論,巴基斯坦政府將會進一步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第三,巴基斯坦的聯邦政府和省級政府將進一步簡化早期具體項目的申請過程,從而保障整個項目每一個階段的落實。”
2014年9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德里同印度總理莫迪會談時提出中印雙方要加快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開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框架內的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互聯互通進程。雙方要共同致力於在亞太地區建立開放、透明、平等、包容的安全和合作架構。
2015年5月1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京同印度總理莫迪會談時表示,要加緊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做好鐵路、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務實合作,打造旗艦項目,推動雙邊貿易動態平衡。中方願參與印工業走廊建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合作,希望印方為中國企業赴印投資創造良好環境。
5月27日電3時,隨著浙江長龍航空公司執飛的昆明至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貨運航班起飛,標志著從雲南始發的首條定期國際貨運航線順利啟航。
六大經濟走廊的建設意義[2]
- 一是深化了政治互信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凝聚共識,更好地把政治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把理念認同轉化為務實成果。截止到2022年7月,中國已經同149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個合作項目,投資規模近1萬億美元。涵蓋投資、貿易、金融、科技、社會、人文、民生等各領域。除了在國家層面,“一帶一路”還在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全球治理以及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上創建了高水平國際合作平臺。
- 二是深化了互聯互通
“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已基本形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改善當地民生,促進經濟全球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 “一帶一路”的戰略支柱和區域經濟合作網路的重要框架,六大經濟走廊等一大批互利共贏項目成功落地,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雅萬高鐵、中泰鐵路建造穩步推進。截至2022年1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運送貨物超455萬標箱,貨值達2400億美元,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個城市,積極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三是深化了經貿合作
“一帶一路”對外投資有力拉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雙向貿易規模水平穩步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新業態不斷涌現。在2013—2021年間,中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累計達1613億美元,年均增長5.4%,其中2021年達203億美元,約占全國總量的17.9%。一批高水平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的建設將中國的園區經驗帶到國外,不僅成為經貿合作重要載體,也在解決當地民眾就業、帶動東道國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21年末,境外經貿合作區分佈在46個國家,累計投資達507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66億美元,為當地創造39.2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更是促進了跨境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末,中國已與16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2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一些綠色發展項目興起,大批新能源項目在海外建設,不僅有力支撐了世界新能源產業發展,也為“一帶一路”鋪加綠色底色。
- 四是深化了資金融通合作。
“一帶一路”資金支持體系不斷健全,融資支持日益市場化、多元化,國際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國際合作的形式與領域不斷拓展與豐富。截至2021年10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員數量由啟動運營時的57個增至104個,成員數量僅次於世界銀行。截至2020年末,絲路基金簽約以股權投資為主的各類項目達49個,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多邊金融合作支撐作用日益顯現。截止到2022年9月底,中國人民銀行組織建設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已接入76家直接參与者和1228家間接參與者,連接178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對全球各時區金融市場的全覆蓋,能夠滿足各類跨境貿易、投融資業務等結算需求,中國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為“一帶一路”資金融通做好了支持和保障。
- 五是深化了人文交流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效增進民生福祉,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大格局,將“一帶一路”打造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民心相通在教育交流、科技、文化及民生等領域成果不斷,但共建國家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共建“一帶一路”成就的最直接體現,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首要考慮。據世界銀行預測,共建“一帶一路”有望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積极參与全球抗疫援助,截至2021年末,中國已累計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0億劑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很大一部分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也在健康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上邁出了更大一步。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深度融合。在這10年間,中國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為全球經濟增長和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而“一帶一路”正是中國為全球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提供的思路與方案。當前國際局勢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是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考驗,更是機遇。未來,應當堅持“一帶一路”倡議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的理念,明確“一帶一路”經濟外交頂層設計的定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在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