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決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經濟管理決策是指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設計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並按照一定的規則在若幹個備選方案中選出最優或合理的方案。
經濟管理決策的特點[1]
經濟管理決策具有以下特點:
(1)存在一個或多個決定目標;
(2)有實施願望;
(3)決策者尋求最優或尋求合理方案;
(4)存在若幹個可行的備選方案。
經濟管理決策的主要任務是在實事求是的正確思想指導下,針對經濟活動的具體目標使用正確的方法,選擇合理可行的行動方案。
經濟管理決策有很多分類,按科學化程度的高低分,有經驗決策和科學決策;按目標的多寡分,有單目標決策和多目標決策;按決策信息的確切性可分為定性決策和定量決策;按決策目標的規模和決策起作用的大小分,有戰略決策、戰術決策;按決策結果的確定性程度可分為確定性決策和非確定性決策;按決策問題是否重覆出現分,有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按決策領域的不同分,有國民經濟決策、地區經濟決策、行業經濟決策、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等。此外,還有最優決策、滿意決策、風險型決策、競爭型決策、模糊決策、可拓決策、序貫決策、追蹤決策等。對現代企業家而言,應樹立科學決策、專家決策、科研決策、辯論決策、滿意決策等現代決策觀念。
經濟管理決策的要素[1]
經濟管理決策的要素包括:
(1)決策目標;
(2)決策者;
(3)可行方案;
(4)客觀存在的不能被決策者改變的自然狀態;
(5)自然狀態發生的概率;
(6)各種可行方案在不同自然狀態下的結果;
(7)方案選擇的標準或原則。
經濟管理決策方法[1]
經濟管理決策方法包括決策的要求、原則、程式、理論及方法體系。
1.決策的要求。經濟管理決策的實現是一個全面科學化的活動過程,必須做到有理論指導,採用科學方法和科學手段,遵守科學原則和科學程式,充分發揮領導集體和專家、學者“智囊團”的作用,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和制度化。經濟管理決策者和決策研究者的要求包括:
(1)具有系統化的理論知識,用元科學和系統科學理論對經濟科學知識進行深加工,形成系統化的整體性認識,指導決策實踐;
(2)樹立新觀念。指樹立和接受多樣性的新觀念,如系統觀念、信息觀念、市場觀念、質量觀念、效益觀念、時效觀念、風險觀念等;
(3)創造性。任何科學決策理論和方法只有創造性地應用,於具體決策中,才能做出有意義的決策;
(4)建立和使用現代化的決策支持系統,可做到迅速而準確地使用決策信息,提供決策方案,為決策實現高速化、科學化、準確化服務;
(5)採用高技術和新的決策方法,一方面要提高決策過程的自動化水平,從決策研究到決策方案的選定,再到決策的執行、監督和反饋,都能實現自動化;另一方面要有效解決多變數決策、風險性決策及綜合性決策等問題。
2.決策原則。決策原則指實現科學的決策過程需要遵守的準則。決策是一種高度綜合性行為,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很多,而且對不同的決策層次和不同的決策階段,有不同的決策原則。從經濟戰略決策的層次看,科學決策應遵守的一般原則是:
(1)系統原則。即把決策對象看成一個系統,把系統論所具有的方法論功能作為決策者必須遵守的思維原則;
(2)目標原則。即必須明確目標才能制定決策方案,而確立的目標能達到“滿意原則”的要求即可;
(3)發展原則。即決策對象在變化,決策者的認識也在變化,因此作決策時必須要有預測和遠見,留有餘地,有應變措施;
(4)創新原則。即科學的決策必須從現實出發,既要改變現實,又要適應未來,尋求新的方案;
(5)集體原則。即要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之後作正式決策;
(6)行動原則。即要求作出的決策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能立即轉化為行動。另外,在確定決策目標時遵守差距原則、緊迫原則等;在制定方案時遵守瞄準原則、差異原則等;在優選方案時遵守“兩最”原則、預後原則、時機原則等;在實施過程中遵守追蹤原則、反饋原則等。
- 3.決策規則
決策規則指在備選方案中進行選擇,或對備選方案進行排序的規則。這種規則一般有三種:
(1)最優化規則。即取最大或最小的方案;
(2)理想化規則。即規定理想點,取離理想點最近的方案;
(3)滿意化規則。即只需獲得滿意方案。
- 4.決策理論
決策理論指以決策為認識對象使決策經驗上升到理性認識並加以條理化、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這種理論對經濟決策實踐能起指導作用,並不斷經受經濟實踐的檢驗獲得新的發展。這一理論體系主要包括:
(1)決策科學的發展規律及趨勢;
(2)決策科學的對象、特點、體繫結構與功能;
(3)決策科學的方法論基礎;
(4)決策系統的要素、結構和功能;
(5)決策系統的運行機制及其發展規律;
(6)決策主體與決策對象(客體)的對立統一關係;
(7)決策科學與其他軟科學學科的關係,包括元科學、系統科學、領導學、人才學、未來學、戰略學、政策學等;
(8)決策方案制定的原理和原則;
(9)決策方案的評價體系;
(10)科學決策的執行與監督體系;
(11)科學決策的程式、方法和檢驗標準;
(12)決策機構的建設及其在現代決策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 5.決策程式
決策程式指實現經濟管理科學決策的全過程所遵循的先後次序和步驟。主要步驟包括:
(1)獲取信息和闡明問題。首先通過調查研究或信息網路獲取決策所必須的信息,做到真實而全面,然後分析信息,發現問題,準確闡述問題,為確立目標服務;
(2)預測目標和明確目標。在整理和分析信息資料的基礎上,運用預測方法、技術得到定量的預測結果,然後將預測結果和目標要求進行對照分析,經過權衡處理,才能確定為決策目標;
(3)設計方案。在設計方案時,首先尋求實現目標的各種途徑和措施,然後從總體上加以權衡,只有相互之間不存在明顯的排斥性並有利於整個問題的全面解決時才是比較理想的方案。提出的可能方案要各具特色,以利於比較選擇,應允許各方案之間存在唱對台戲,且方案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標準明確而統一,步了清楚,辦法可行。同時,要充分利用同中求異、發散思維、自由思維等思維方式,提高方案設計水平;
(4)驗證和評價方案。對各種可能方案進行實驗判斷、模型判斷以及系統分析,作出初步驗證,以便對方案作出評估,在評估時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5)選擇最優方案。即對各方案作出綜合評價,分出優劣,從中選取最佳方案;
(6)組織實施。即用決策方案指導經濟實踐活動;
(7)反饋。即反饋決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偏差,併進行及時控制、處理。以上程式可簡化為:確定目標→擬定備選方案→選定方案→執行方案→跟蹤反饋和調控。
- 6.決策方法體系
決策方法可分為硬技術方法和軟技術方法。硬技術方法以運籌學等現代管理方法為理論基礎,以電子電腦為工具,以各類經濟專門理論為應用手段,它反映了決策的科學化。軟技術方法主要依靠各類專家思維創造力和管理人員的實際經驗,能綜合考慮各種條件和因素,它方便、省力、反應迅速,是對決策硬技術的一個補充。
決策方法體系包括:
(1)確定型決策方法。指每一個方案只有一種自然狀態,只對應一種確定的後果的決策。這類方法包括簡單法、線性規劃法、網路分析法、盈虧平衡分析法、存儲分析法等;
(2)非確定型決策。指決策備選方案已知,自然狀態已知,備選方案的後果已知,但自然狀態概率未知的一種決策問題。這類方法包括大中求大準則、小中求大準則、樂觀繫數準則、邏輯推理準則、後悔值準則等;
(3)風險型決策。指根據狀態參數出現的概率,確定備選方案的決策。風險型決策能夠剋服不確定型決策的各種原則的缺點,把狀態參數視為隨機變數並且賦予它一定的客觀的或主觀的概率分佈。這類方法包括表解法、樹解法、靈敏度分析、效用曲線、培欣決策、馬爾可夫決策、矩陣決策等;
(4)其它決策方法。這類方法包括模糊決策、灰色決策、層次分析決策、柔性決策、滿意決策、協商決策、集成式決策、群決策、衝突決策等。這裡有必要將這幾種方法作以簡述。模糊決策指運用模糊數學的方法來處理一些複雜的決策問題。這類問題一般具有大系統特征,系統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存在不能準確賦值的變數,這些變數屬於模糊因素;涉及到一定的主觀因素,使得子系統之間、變數之間的關係不清晰,從而必須藉助排序、模糊評判等方法來進行處理。灰色決策指運用灰色系統理論,就灰色系統(信息部分明確,部分不明確的系統)中的決策問題進行的決筆,層次分析決策指將複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通過劃分相互聯繫的有序層次使之條理化,然後根據某些判斷準則就每一層次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賦予定量化的度量,其後依據數學方法推算出各個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權值和排序,最後對結果進行研究、分析與調查的決策。柔性決策指具有增強柔性、應變性和有效性的決策。柔性決策具有可調整性、跟蹤與超前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特點。滿意決策指僅追求獲得使決策者自己滿意的解的決策。協商決策指在談判情況下雙方承認各方利益並尋求各方均可接受的解的決策。集成式決策指採用集成式的綜合性的決策。其特點是知識集成、方法集成。群決策指多個決策者在一定規則下協同作出決策的過程。衝突決策指在衝突條件下所進行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