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對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決策對象(Decision object)
目錄 |
什麼是決策對象[1]
決策對象是指決策問題所研究的對象,是採用或實施最終決策方案的系統。
決策對象的特點[2]
決策對象的一個特點是:人的行為能夠施加影響。在人類社會活動中,人的行為能夠施加影響的系統,都可作為決策對象,反之,人的行為不能影響的系統,就不能作為決策對象。
比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策對象無疑是整個國家,軍隊的一個團的決策對象當然是以戰爭形勢為條件的一個團,廠長(經理)的決策對象就是由他經營的企業;總工程師的決策對象是由他主管的那一項工程,夫婦及孩子構成的家庭,決策對象是以社會為條件的家庭。這裡的國家,軍隊、企業、工程、家庭,都是人的行為能夠影響的系統,均可作為決策對象。
又比如,人的行為現在還不能影響太陽系,所以太陽系這個巨集觀大系統不能作為決策對象;一個正常的人不能決定他個人的心臟跳得快點或者慢點,所以心臟對個人來說也是不能作為決策的對象。可見,無論是巨集觀的,人的行為還不能夠影響的系統,就不能作為決策的對象。
二、決策對象的另一個特點是:決策對象的概念在不斷發展。也就是說,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人的行為所能影響的範圈在逐步擴大,所以,決策對象的範圍也在逐步擴大。沒有被髮現和認識的東西不可能作為決策對象;只有被髮現和認識了的東西,才可能作為決策對象。在飛機沒有發明之前,不可能決定“飛”到某地去,在宇宙飛船投有發明之前,不可能決定登月。這說明,決策對象的範圍,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逐步擴大的。
三、決策對象的又一個特點是:決策對象具有明確的邊界,即有明確的內涵與外延。我們知道,決策者必然是決策對象的一部分,所以,決策對象所構成的系統就不是一般的系統,而是包括決策者在內的系統,而“人”在這個系統中是以決策者的功能出現的,這樣就把決策系統與一般的系統嚴格地區別開來了。
綜上所述,決策對象就是可控、可調的處於某一層次的一個要素,即在人的意志指導下,能對之施加影響並且具有明確邊界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