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經濟管理活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經濟管理活動

  經濟管理活動是指對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社會再生產過程進行規劃、組織、指導、監督和調節等的活動。[1]

  經濟管理存在於各種經濟實踐活動之中,一切經濟實踐活動的成敗和效率都與經濟管理直接相關。經濟管理活動主要研究經濟管理構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矛盾運動。

經濟管理活動的主體[2]

  經濟管理活動的主體是具有一定經濟管理能力並從事經濟管理活動的人即管理者管理者包括領導者一般管理者領導者主要從事經濟決策等較高級的管理工作,一般管理者則主要從事為經濟決策的形成和實施等服務的較具體的管理工作,領導者和一般管理者之間具有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關係。作為管理者,應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是具有經濟管理能力,其二是從事現實的經濟管理活動,二者缺一不可,管理者的經濟管理能力是體力和腦力、德行與才能的統一,經濟管理能力是一個人是否擁有經濟管理資格以及經濟管理水平高低的綜合性標準。如,世界經濟論壇基金會主席克勞斯·施瓦爾教授認為現代企業家應具有的能力包括:挑戰風險的能力、探求解決問題辦法的能力、統一才智(理性)與直覺(情感)的能力、正確處理尖銳矛盾的能力、制訂戰略的能力、創造新增價值的能力、革新生產程式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社會責任能力等。

  管理者的體力指管理者的生理能力,主要包括年齡因素和健康因素等。一定的體力是管理者從事經濟管理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管理能力的物質載體。如,一個企業家體力良好的標誌是適應大量繁重的工作,保持清晰的思維能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體現良好的企業精神狀態。腦力指管理者的思維能力,主要包括思維的敏捷程度、智慧、知識、技藝、經驗等。經濟管理活動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管理者在擁有一定的體力的條件下動用腦力而進行的複雜的思維活動。管理者的大量時間花在“想”上,想計劃,想人事安排,想工作方案,想改革措施等等。管理者擁有一定的體力和腦力,才能擔負起繁重的經濟管理任務,管理者的行為必須付諸經濟實踐,併在經濟實踐中接受檢驗,以得到不斷調整。由此可見,管理者不僅要具備一定的體力和腦力,還應具備一定的德和才。德是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的統一,管理者的德包括政治和倫理兩個方面。政治素質指管理者為哪一個階級、哪一種政治力量服務,政治立場是否堅定,管理者的政治素質是一個歷史範疇,它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容,但任何社會規定的政治素質或政治德行,都要求管理者忠實於自己隸屬的階級、政治派別及其政治路線。倫理素質指管理者用什麼樣的道德準則來規範自己的管理活動,即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養問題。如,孔子曾說:“道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辦,是吾憂也。”他主張“修己以敬”;孟子則強調“養氣”;.儒家的《大學》、《中庸》把“正心”、“誠意”“修身”提到“治國”、“平天下”的高度,宣揚“白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古人所說的“澡身”、“潔身”、“省身”、“正身”、“誠身”等,都是修身的意思。管理的政治素質和倫理素質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才是知識與技藝的統一,其中,知識又是專與博的統一;技藝是技能與藝術的統一。

  一般說,管理者的知識結構應是專博綜合型,以專為主,即精通管理知識,愈是身處高層的管理者,愈應精通一般的經濟管理知識,特別是經濟管理哲學知識。管理者掌握的知識愈多,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獲得的自由就愈大。如,當代企業家的素質應表現為:信賴下屬、遠見卓識、保持冷靜、敢冒風險、精通本行、廣納忠言、提綱挈領等。對未來企業家而言,除了當今企業家應具備的素質外,還應具有概念上的戰略思考能力、妥善應付各種社會勢力的能力、正確處理與政府關係的能力、處理好人力資源管理的能力等,即未來企業家應成為全球戰略家、技術的主人、傑出的政治家、領導者和鼓動者。

  管理者合理的知識結構只是一種潛在的才能,必須使其在經濟管理實踐中發揮出來,才會變成實際的管理能力,這就是管理技藝問題。掌握管理技藝應該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同時,根據自己所具備的客觀條件、所從事的具體經濟管理實踐所管理的具體對象、所處的具體環境以及環境的變化等等進行親身體驗,自己不斷總結經驗,創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技藝。管理技藝的形成必須堅持的原則是;多謀善斷、調查研究、洞察本質、標新立異、說服疏導、統籌兼顧、調動積極性等。這裡舉幾個例子說明管理技藝在企業中的表現。如,美國著名企業家卡爾森在出任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總裁時,實行了一套管理措施:以人為中心、看得見的管理;權力分散、基層接觸、努力瞭解情況、參與計劃和管理、支持高級管理人員、管理班子在一起商量等。日本企業的管理藝術追求七要素:戰略結構、制度、人員、技巧、作風、最高目標。德國企業在經營決策中的管理藝術是:全面實施產品戰略、質量戰略、銷售戰略、財政戰略、投資戰略等。泰國大利公司是以生產圓珠筆為主的綜合性企業,管理者追求的經營技藝是:保證質量,信譽第一;不斷創新,開發新產品;科學管理,經營有方等。

經濟管理活動的客體[2]

  經濟管理活動的客體指管理者在經濟管理活動中所能預測、協調和控制的一切對象。經濟管理活動的客體包括人、經濟組織、時間空間、物質資源信息資源

  1.作為管理客體的人。人不僅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在經濟管理活動中,沒有絕對的管理者,也沒有絕對的被管理者,兩者只能根據一定的條件做相對的區分,在一定的時間、場合下,一個人是經濟管理活動的主體,而在另一種條件和場合下,又變成經濟管理活動的對象或客體。

  人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身份的二重性,主要原因在於:

  第一,經濟組織系統具有多層次的複雜結構,某一層次結構的管理者同時又是高一級層次管理者所管理的對象;某一層次結構的管理者相對於低一級層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來說,又成了管理者。在經濟管理組織系統的複雜結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區分具有相對性。

  第二,上下級之間的管理關係不是單向的,而是可逆的。上級既然是人,必有其長,也必有其短,下級應儘量使上級能展其所長,為其所能為,以便使上級的管理更有成效。

  第三,在經濟活動中,除了由系統範圍大小、層次高低而決定的縱向管理關係外,還有更加廣泛的橫向管理關係。在這種橫向管理關係中,每一個人都受到來自組織系統內外各部門、居住地區各種管理機關、各種社會服務機構的多重管理,如稅收管理信貸管理、環保管理,交通管理、電力管理、質量管理消防管理、勞動衛生管理等。

  第四,從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的角度看,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所管理的對象,在自我管理活動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既是主體又是客體。

  2.經濟組織組織的概念是個歷史範疇。按傳統觀點,組織是在社會分工的基礎上,由具有共同目標共同任務和共同利益的人們形成的一個群體。從行為科學的觀點看,組織是由人及其行為構成的系統。月前比較公認的組織定義是由美國著名管理學者巴‘納德提出的,他認為,組織是相互協作的關係,是人與人相互作用的系統。他將組織定義為:有意識地調整兩個或兩個以上人的行為或各種力量的系統。組織有三個基本要素;共同的目的;協作的願望;信息聯繫。三個要素缺一不可,否則不成其為組織。這樣,我們可以定義經濟組織:人們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互相結合,指定職位,明確責任,分工合作,協調行為的人工系統及其運轉過程。經濟組織的概念包含了以下內容,即經濟組織必須具有特定的目標;經濟組織內部必須具有不同的層次與相應的責任制度。其成員在各自崗位上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分工合作;經濟組織是一個人工系統,是由領導人或一個領導集團決策組建起來的群體結構;經濟組織在經濟實踐中運轉並接受檢驗,不合理的經濟組織將得到調整。

  經濟組織是人的組織,人是主體,而物和信息是變動性的客體;經濟組織的本質是人們之間的相互協作關係,協作力量將使目標得以實現。經濟組織是經濟管理的一項具體職能,它的主要職能是把各項經濟活動的要素、環節科學合理地組織起來。使其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要求各部門、各成員按職責協調行動,形成整體大於個別簡單和的組織效應。經濟組織可以建立良性迴圈的人才開發體系,以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經濟組織是經濟管理者實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證手段,是管理者聯繫員工的紐帶和橋梁。如,現代企業內部的各類組織設立、運作應考慮人才利用問題,即重視人才開發智力投資、用人不能用完人、不講論資排輩、發揮人才群體力量、競爭出人才、鼓勵人才的流動和引進、重視人才工程。另外,經濟組織也是經濟系統與社會發生聯繫的實體。經濟組織能否生存,關鍵在於組織結構是否適應經濟發展規律的要求,一個保持長久生存能力的經濟組織,有明顯的標誌:團結高效的領導集體;先進可行的奮鬥目標;善於拼搏的員工群體;容易調整的組織機構;不斷優化的要素組合等。

  3.物質資源物質資源指納入經濟管理活動的一切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從資源分類看,自然資源、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都可以作為經濟管理的物質資源。人類對物質資源的管理,其目的在於物盡其用,避免浪費和各種無效益的消耗。為此,控制和減少環境污染,避免水土流失,合理地開采和使用礦產、森林,石油、地下水等資源,保持自然生態平衡,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更應該成為2l世紀人類的主要議程之一。

  4.時間。時間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人類從事的任何經濟實踐活動都要消費時間,減少或縮短時間消費,就是提高效率,就能增加財富。時間管理是經濟管理的重荽對象,有效的時間管理應做到:樹立惜時如金的觀念;善於抓住和利用各種發展的機會;在經濟活動中節約時間,減少時間浪費。時間管理要把握三個環節,即記錄和分析時間,合理安排時間,集中和分配時間。如,對一個企業家來說,管理時間的秘訣是:切忌從零星瑣事開始,再逐步安排事情;在未思考成熟前,切忌倉促上陣;儘量由周圍的下屬來分擔你的部分工作;少寫信,減少會議;提前擬好自己工作的時間表;分析一周所做的事情,看看哪些行為浪費了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報告文件;儘量減少文件的傳閱;充分利用空隙時間。還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使會議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縮短會期:事先決定開會的目的;人數與精力之比要恰到好處;防止與會者遲到;讓會議室充滿和諧氣氛;使用速記來記錄;通過利用回饋、縮小焦點、認同於說話者、記下行動步驟、尋求結論等提高對會議的控制,選擇最佳的時間與地點,將會集中在一塊開;速戰速決。再如,作為現代企業家的時間現應具有這樣的內涵:重視資金的時間價值、把握稍縱即逝的時機、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講話和開會要計算成本、加快生活的節奏等。

  5.空間。空間是人類經濟活動的場所。經濟發展規劃、產業佈局、項目建設、經濟結構調整、環境保護等等廣泛涉及空間問題。合理利用空間,有利於合理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減少投資,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無論是何種經濟空間佈局,都應追求科學合理佈局,即按照經濟活動的規律要求,因地制宜,搞好對經濟空間的規劃、利用、調整,節約空間,就是節約投資,就是增加產出。

  6.信息資源信息是經濟管理活動中管理對象或客體固有特性的反映,它通過管理對象之間及其內部要素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表現出來,為管理者提供關於管理對象的現實狀態、未來發展趨勢等供決策過程使用的材料。管理者管理經濟活動,就是通過對各種信息不斷進行收集、加工、存貯、傳遞和輸出的一個迴圈過程,有效的管理必須依賴於有效信息資源占有和充分利用。信息收集主要保證所獲信息的及時、完整和真實;信息加工主要實施信息的排序、核對、分析、比較和綜合;信息存貯主要為人們檢索和使用信息創造條件;信息傳輸主要是擴大傳遞數量,提高傳遞速度和準確程度。

經濟管理活動中主客體的關係

  經濟管理活動中主客體之間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關係。首先,經濟管理活動的客體作為管理的客觀對象,總是對經濟管理活動的主體及其活動起著制約和限定作用;其次,經濟管理活動的主體總是不斷通過自覺能動的活動改造客體,不斷衝破既定客體的限制,使客體發生變革,從而推動經濟管理的進步和經濟的不斷增長;再次,經濟管理活動的主體和客體不僅相互制約,而且相互滲透,相互轉化。

參考文獻

  1. 何山林,鄒大有.經濟法[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年01月第1版.
  2. 2.0 2.1 王在華.經濟哲學.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y桑,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管理活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