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经济管理活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经济管理活动

  经济管理活动是指对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规划、组织、指导、监督和调节等的活动。[1]

  经济管理存在于各种经济实践活动之中,一切经济实践活动的成败和效率都与经济管理直接相关。经济管理活动主要研究经济管理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矛盾运动。

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2]

  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具有一定经济管理能力并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人即管理者管理者包括领导者一般管理者领导者主要从事经济决策等较高级的管理工作,一般管理者则主要从事为经济决策的形成和实施等服务的较具体的管理工作,领导者和一般管理者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作为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具有经济管理能力,其二是从事现实的经济管理活动,二者缺一不可,管理者的经济管理能力是体力和脑力、德行与才能的统一,经济管理能力是一个人是否拥有经济管理资格以及经济管理水平高低的综合性标准。如,世界经济论坛基金会主席克劳斯·施瓦尔教授认为现代企业家应具有的能力包括:挑战风险的能力、探求解决问题办法的能力、统一才智(理性)与直觉(情感)的能力、正确处理尖锐矛盾的能力、制订战略的能力、创造新增价值的能力、革新生产程序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社会责任能力等。

  管理者的体力指管理者的生理能力,主要包括年龄因素和健康因素等。一定的体力是管理者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管理能力的物质载体。如,一个企业家体力良好的标志是适应大量繁重的工作,保持清晰的思维能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体现良好的企业精神状态。脑力指管理者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程度、智慧、知识、技艺、经验等。经济管理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管理者在拥有一定的体力的条件下动用脑力而进行的复杂的思维活动。管理者的大量时间花在“想”上,想计划,想人事安排,想工作方案,想改革措施等等。管理者拥有一定的体力和脑力,才能担负起繁重的经济管理任务,管理者的行为必须付诸经济实践,并在经济实践中接受检验,以得到不断调整。由此可见,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体力和脑力,还应具备一定的德和才。德是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的统一,管理者的德包括政治和伦理两个方面。政治素质指管理者为哪一个阶级、哪一种政治力量服务,政治立场是否坚定,管理者的政治素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任何社会规定的政治素质或政治德行,都要求管理者忠实于自己隶属的阶级、政治派别及其政治路线。伦理素质指管理者用什么样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管理活动,即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问题。如,孔子曾说:“道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办,是吾忧也。”他主张“修己以敬”;孟子则强调“养气”;.儒家的《大学》、《中庸》把“正心”、“诚意”“修身”提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宣扬“白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古人所说的“澡身”、“洁身”、“省身”、“正身”、“诚身”等,都是修身的意思。管理的政治素质和伦理素质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才是知识与技艺的统一,其中,知识又是专与博的统一;技艺是技能与艺术的统一。

  一般说,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应是专博综合型,以专为主,即精通管理知识,愈是身处高层的管理者,愈应精通一般的经济管理知识,特别是经济管理哲学知识。管理者掌握的知识愈多,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获得的自由就愈大。如,当代企业家的素质应表现为:信赖下属、远见卓识、保持冷静、敢冒风险、精通本行、广纳忠言、提纲挈领等。对未来企业家而言,除了当今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有概念上的战略思考能力、妥善应付各种社会势力的能力、正确处理与政府关系的能力、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等,即未来企业家应成为全球战略家、技术的主人、杰出的政治家、领导者和鼓动者。

  管理者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是一种潜在的才能,必须使其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发挥出来,才会变成实际的管理能力,这就是管理技艺问题。掌握管理技艺应该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根据自己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所从事的具体经济管理实践所管理的具体对象、所处的具体环境以及环境的变化等等进行亲身体验,自己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技艺。管理技艺的形成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多谋善断、调查研究、洞察本质、标新立异、说服疏导、统筹兼顾、调动积极性等。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管理技艺在企业中的表现。如,美国著名企业家卡尔森在出任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时,实行了一套管理措施:以人为中心、看得见的管理;权力分散、基层接触、努力了解情况、参与计划和管理、支持高级管理人员、管理班子在一起商量等。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追求七要素: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巧、作风、最高目标。德国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管理艺术是:全面实施产品战略、质量战略、销售战略、财政战略、投资战略等。泰国大利公司是以生产圆珠笔为主的综合性企业,管理者追求的经营技艺是:保证质量,信誉第一;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科学管理,经营有方等。

经济管理活动的客体[2]

  经济管理活动的客体指管理者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能预测、协调和控制的一切对象。经济管理活动的客体包括人、经济组织、时间空间、物质资源信息资源

  1.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人不仅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没有绝对的管理者,也没有绝对的被管理者,两者只能根据一定的条件做相对的区分,在一定的时间、场合下,一个人是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而在另一种条件和场合下,又变成经济管理活动的对象或客体。

  人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身份的二重性,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经济组织系统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结构,某一层次结构的管理者同时又是高一级层次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某一层次结构的管理者相对于低一级层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来说,又成了管理者。在经济管理组织系统的复杂结构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区分具有相对性。

  第二,上下级之间的管理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可逆的。上级既然是人,必有其长,也必有其短,下级应尽量使上级能展其所长,为其所能为,以便使上级的管理更有成效。

  第三,在经济活动中,除了由系统范围大小、层次高低而决定的纵向管理关系外,还有更加广泛的横向管理关系。在这种横向管理关系中,每一个人都受到来自组织系统内外各部门、居住地区各种管理机关、各种社会服务机构的多重管理,如税收管理信贷管理、环保管理,交通管理、电力管理、质量管理消防管理、劳动卫生管理等。

  第四,从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角度看,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所管理的对象,在自我管理活动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2.经济组织组织的概念是个历史范畴。按传统观点,组织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由具有共同目标共同任务和共同利益的人们形成的一个群体。从行为科学的观点看,组织是由人及其行为构成的系统。月前比较公认的组织定义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巴‘纳德提出的,他认为,组织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他将组织定义为:有意识地调整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的行为或各种力量的系统。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的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联系。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否则不成其为组织。这样,我们可以定义经济组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结合,指定职位,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协调行为的人工系统及其运转过程。经济组织的概念包含了以下内容,即经济组织必须具有特定的目标;经济组织内部必须具有不同的层次与相应的责任制度。其成员在各自岗位上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分工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人工系统,是由领导人或一个领导集团决策组建起来的群体结构;经济组织在经济实践中运转并接受检验,不合理的经济组织将得到调整。

  经济组织是人的组织,人是主体,而物和信息是变动性的客体;经济组织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协作力量将使目标得以实现。经济组织是经济管理的一项具体职能,它的主要职能是把各项经济活动的要素、环节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求各部门、各成员按职责协调行动,形成整体大于个别简单和的组织效应。经济组织可以建立良性循环的人才开发体系,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经济组织是经济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手段,是管理者联系员工的纽带和桥梁。如,现代企业内部的各类组织设立、运作应考虑人才利用问题,即重视人才开发智力投资、用人不能用完人、不讲论资排辈、发挥人才群体力量、竞争出人才、鼓励人才的流动和引进、重视人才工程。另外,经济组织也是经济系统与社会发生联系的实体。经济组织能否生存,关键在于组织结构是否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一个保持长久生存能力的经济组织,有明显的标志:团结高效的领导集体;先进可行的奋斗目标;善于拼搏的员工群体;容易调整的组织机构;不断优化的要素组合等。

  3.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指纳入经济管理活动的一切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从资源分类看,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都可以作为经济管理的物质资源。人类对物质资源的管理,其目的在于物尽其用,避免浪费和各种无效益的消耗。为此,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水土流失,合理地开采和使用矿产、森林,石油、地下水等资源,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应该成为2l世纪人类的主要议程之一。

  4.时间。时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人类从事的任何经济实践活动都要消费时间,减少或缩短时间消费,就是提高效率,就能增加财富。时间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荽对象,有效的时间管理应做到:树立惜时如金的观念;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发展的机会;在经济活动中节约时间,减少时间浪费。时间管理要把握三个环节,即记录和分析时间,合理安排时间,集中和分配时间。如,对一个企业家来说,管理时间的秘诀是:切忌从零星琐事开始,再逐步安排事情;在未思考成熟前,切忌仓促上阵;尽量由周围的下属来分担你的部分工作;少写信,减少会议;提前拟好自己工作的时间表;分析一周所做的事情,看看哪些行为浪费了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报告文件;尽量减少文件的传阅;充分利用空隙时间。还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使会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缩短会期:事先决定开会的目的;人数与精力之比要恰到好处;防止与会者迟到;让会议室充满和谐气氛;使用速记来记录;通过利用回馈、缩小焦点、认同于说话者、记下行动步骤、寻求结论等提高对会议的控制,选择最佳的时间与地点,将会集中在一块开;速战速决。再如,作为现代企业家的时间现应具有这样的内涵: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把握稍纵即逝的时机、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讲话和开会要计算成本、加快生活的节奏等。

  5.空间。空间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场所。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等广泛涉及空间问题。合理利用空间,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无论是何种经济空间布局,都应追求科学合理布局,即按照经济活动的规律要求,因地制宜,搞好对经济空间的规划、利用、调整,节约空间,就是节约投资,就是增加产出。

  6.信息资源信息是经济管理活动中管理对象或客体固有特性的反映,它通过管理对象之间及其内部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出来,为管理者提供关于管理对象的现实状态、未来发展趋势等供决策过程使用的材料。管理者管理经济活动,就是通过对各种信息不断进行收集、加工、存贮、传递和输出的一个循环过程,有效的管理必须依赖于有效信息资源占有和充分利用。信息收集主要保证所获信息的及时、完整和真实;信息加工主要实施信息的排序、核对、分析、比较和综合;信息存贮主要为人们检索和使用信息创造条件;信息传输主要是扩大传递数量,提高传递速度和准确程度。

经济管理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

  经济管理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经济管理活动的客体作为管理的客观对象,总是对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及其活动起着制约和限定作用;其次,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总是不断通过自觉能动的活动改造客体,不断冲破既定客体的限制,使客体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经济管理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再次,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不仅相互制约,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参考文献

  1. 何山林,邹大有.经济法[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01月第1版.
  2. 2.0 2.1 王在华.经济哲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y桑,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经济管理活动"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