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競爭優先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競爭優先權(Competing Priorities)

目錄

什麼是競爭優先權

  競爭優先權是指企業實現市場目標的戰略意圖戰略計劃,體現為企業在戰略內容上的優先選擇或是企業選擇的競爭方式。

競爭優先權的內容

  競爭優先權概念首先來源於Skinner對製造能力定義。Skinner將製造能力定義為:成本、質量、交貨和柔性,並且提出這幾者之間存在權衡替代的觀點。後續的研究者發展了的這一觀點並提出了競爭優先權的概念。Hayes & Wheel wright(1984)認為競爭優先權是組織的戰略優先選擇或是組織選擇在市場上競爭的方式,是其追求的市場類型。他們描繪了四種核心的競爭優先權:成本、質量、柔性和交付,並認為創新和服務也應該作為競爭優先權的要素。競爭優先權主要集中於製造,是製造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一組一致的目標(Ward,PT.,Leong.G,K,and Boyer,K.K.,1994)。

  競爭優先權概念由Hayes和Wheelwright提出後,被廣泛應用於製造企業的戰略研究中,並被認為是製造戰略研究中心的核心主題之一。所謂競爭優先權,是指企業實現市場目標的戰略意圖和戰略計劃,體現為企業在戰略內容上的優先選擇或是企業選擇的競爭方式。競爭優先權與競爭優勢的區別在於,競爭優先權是瞭解企業現行競爭戰略的重要途徑,併在參與市場競爭時對這些維度做出的選擇;競爭優勢是指企業較競爭對手更有效、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獲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其強調是企業競爭的結果。因此競爭優先權常常被視為競爭優勢的前置因素,即企業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將一組競爭優先權作為發展目標,並以此保持競爭優勢。

  早期學者的觀點基本認同競爭優先權應包括成本質量、服務交付和柔性等維度,Phu Savat和Kanchana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顧客聚焦和技術訣竅兩個維度,顧客聚焦指的是製造企業應以顧客為中心進行設計和生產,技術訣竅指企業的技術創新產品改革。Corbett和van Wassenhove、Ahmad和Schroeder也提出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產品替代速度加快,創新也應該成為競爭優先權的維度之一。Carter和Jennings從企業道德和環境關註的角度出發,認為社會責任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

  競爭優先權是企業的生產系統所必須具有的,用來支持企業在競爭中的市場需求。競爭優先權最初被用來描述製造類企業的生產製造戰略,後來擴展到整個企業層面。Dil Worth給出了自己的分類:成本效率、質量、可靠性與柔性。柔性包括了對產品設計產品組合以及生產數量變化的快速反應。KRA—JEWSKI等列出了競爭優先權的8個維度,並把這8個維度劃分為4類:成本、質量、時間和柔性,具體見表1。其中,“質量”代表了低不良率,可信賴且穩定的品質;“成本”即產品的價格或製造成本;“時間”包含準時、快速交貨能力以及新產品開發上市的速度等;“柔性”則包含對產品進行客戶化的能力、快速應對訂單數量變化的能力以及快速修改產品設計的能力。CHASE等則把競爭優先權分為:成本提前期質量柔性。HAYES等把柔性進一步劃分為2類:產品種類柔性和產品數量柔性。產品種類柔性包括處理非標準化訂單的能力以及率先推出新產品的能力;產品數量柔性不但意味著有能力處理數量的波動,還意味著快速交付反應能力。[1]

  Image:竞争优先权维度.png

競爭優先權的構成要素

  在製造競爭優先權的類型上,Skinner最先提出了質量、生產力、服務以及投資回報率等四項競爭優先權基本要素。隨後,Hayes和Wheel wright描述了4種核心的競爭優先權要素,質量、成本、柔性和交貨,這也是被廣泛認可的最基本的四項競爭優先權要素。Ward和Duray等人認為大部分公司已經發覺產品創新是製造任務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應將創新納入競爭優先權之中。Corbett和VanWassenhove指出,經常使用的競爭優先權要素應包括、成本、可靠性、柔性以及創新。Ahxtad和Schroeder用實證的方法驗證了製造工廠所追求的4個競爭優先權,質量、交貨、創新以及效率。但是,關於競爭優先權維度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仍舊沒有停止。Leong等人認為柔性是通過減少設定時間、預防維護、細胞製造設計、可靠的供應商和改進質量而使企業快速並且有效地生產出所需要數量的高質量產品。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對於企業服務職能和環境安全的關註增多,使得服務和環保逐漸被納入了製造企業的競爭優先權體系。而近年來關於企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的研究也開始增多,Carter和Jennings認為企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社會責任猶如企業的無形資產,它會給企業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回報。張旭等人的研究表明,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對企業競爭力有顯著影響。企業需承擔社會責任已成為學者和廣大企業經營者的共識。

  現在的研究狀況是質量、價格、交貨、柔性和服務等五個方面作為競爭優先權的要素已經在學術界達成了一致性共識,而創新、和責任作為兩個新興的競爭優先權要素,則在企業市場競爭在獲取競爭優勢實現競爭目標反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且這兩個要素也逐漸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其中,質量包含產品設計與質量以及符合規格技術要求兩個維度,交貨速度與交貨可靠性是交貨這一要素的兩個維度,柔性包含產品範圍與訂貨數量兩維度,創新包含創新產品量與產品創新度兩個維度,責任包含產品環保性與社會責任兩個維度。IMSS問卷綜合了現存所有關於競爭優先權構成要素的理論觀點,對競爭優先權七個要素的十二個變數進行測量統計和分析。

競爭優先權的三個觀點[2]

  對於製造競爭優先權選擇的問題涉及到三個觀點:取捨觀積累觀和整合觀。

  (一)製造競爭優先權的取捨觀。

  在現實生活中,企業生產受到生產條件本身和市場需求兩方面因素的約束,提高生產效率可能造成生產系統的專用性,難以滿足市場的多樣性需求。而提高生產的市場適應性、加快生產結構變化又可能降低效率.增加成本。因此,Sknner (49691974)在大量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取捨觀。

  他認為,管理者應首先選擇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先事項,然後再設計和運營相應的生產系統,集中精力擴大資產和進行生產運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他們的既定目標。因此,企業應該在一個階段集中發展一個優先要素,因為質量交期柔性與成本需要不同的運營結構和基礎設施的支持。同樣地,W heeuwnht4985在把質量.交期、柔性與成本作為製造衡量績效指標時,認為一個企業必須在這四個指標中有所取捨,同時進一步地強調了集中企業資源進行生產的重要性。

  製造競爭優先權的取捨觀認為,企業有必要優先考慮他們的戰略日標,然後把資源投入到能提高生產能力的要素中去,例如,有學者認為企業必須要在生產的低成本和高柔性同做出選擇(如 H aye*W hoehyght1985 G avhn1993 H 11994).低成本生產者追求減少資源的浪費和提高生產力。他們設計了有效的生產系統如大規模流水線生產,這樣的生產系統要求,要由相對固定的機器和專業化的操作人員來完成,因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但卻造成了生產系統的專用性和生產組織的層級性,因而達不到生產的柔性。

  柔性製造的目的主要是企業為了適應社會對個性化消費需求,因而要求生產系統要具有設備柔性、工藝柔性、流程柔性、戶品柔性、批量柔性、擴展柔性和工序柔性的特點,同時要通過電腦來集成這樣的生產系統,因而需要有包括人員集成、信息集成功能集成技術集成多方面的集成,這一方面需要有較大的投資。另一方面也使得它的生產效率要低於同級流水生產線,從而造成了企業的高成本。所以,企業不能同時追求低成本和高慄性。

  但有的學者w ardM creerys R itan an& Sharm a1998認為,追求高柔性的企業和麥當勞)選擇一個店鋪式的生產系統,就能夠迅逮獲得消費者的需求和產品特殊化的信息。這種使生產流程線與店鋪生產過程聯繫起來的店銷式生產系統可以達到低成本,高柔性的生產。

  (二)製造競爭優先權的積累觀.

  製造競爭優先權的積累觀的提倡者認為,取含觀既不可取也沒必要,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全球性競爭已經給企業施加了強大的壓力,迫使企業不得不考慮儘力兼顧和提高各種製造競爭優先權。

  1985年,H aye&W heerght提出了世界級製造V ord C hss M anuficturtng的概念,他們認為,電腦集成製造系統準時生產制精益生產全面質量管理等是世界級製造的典範。世界級製造的核心是持續快速改善,在持續改進中,企業的各種能力可以相互促進.世界級製造思想的出現為積累觀提供了進一步的理論支持.如全面質量管理有利於企業製造出高質量的產品,高質量的產品提高了對消費者需求影響力,從而易於產品的柔性生產,同時高質量的產品由於給消費者以強烈的信賴感並給顧客以物有所值的感覺,提高了顧客對該產品的忠誠度,從而利於企業採用低成本生產方式Schonberger1999 Szw ezew kiM apetN ew 1997,第二,先進位造技術柔性生產系統電腦集成生產、以及其他的編程自動化可以幫助企業同時提高多種能力。按照 C orbetVan W asenhove 4993)的說法,先進位造技術可以使生產多樣化、製造用戶化,月時叉能提高製造的精密度,使產品推向市場的速度更快,而且更加有效在積累觀的研究中。N akane 1986認為,日本企業在發展其生產能力時遵循了一個優先順序。

  Fedlow必De M eyer 4990.進一步發展了這個觀點,認為企業應該有.順序的培養自己的競爭能力,首先追求高質量,然後是可靠的交期。接下來就是低成本和高柔性.企業只有具備前西的能力後,後面的能力才能從最低水平慢慢發展成為最重要的競爭力量。通過對187個歐洲生產商抽樣調查,他們也驗證了這個觀點。R oth&M ir4992和N oble 4995電認為這些優先競爭事項是相互關聯的,並且認為高效率企業更有可能在大範園內相互競爭。

  (三)製造競爭優先權的整合觀。

  製造競爭優先權的整合觀的提出者,則試圖集取捨觀和積累觀為一體。他們認為這兩個觀點是從不同的研究角度來認識製造競爭優先權的,二者的觀點在本質上是一致的。Scho enesw nk 1998認為,“取合的規律通過企業之間的對比在.特定的時期能及時地被反應,然而,積累能力的規律通過單個企業的進步不能及.時地被反映,這兩個規律是不衝突的”。也就是說,製造競爭優先權的取捨是通過企業之間的對比反映出來,而企業製造競爭優先權的積累也要通過與其它企業的對比才能體現出來。為了使這兩個觀點結合起來,他們認為企業既要擁有運作能力又要有資產能力,資產能力可能是建立在企業結構基礎之上的物質投資,運作能力是通過基礎設施的選擇來完成的運作機構。

  假設有一系列的資產,企業基於資產的運作方法越先進,運作能力越強,他們可以做出的選擇就越多,例如,技術進步擴大了資產能力的範圍,給企業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更廣同的空間,因此也能夠使企業同時提高多方面的能力,這個假設適用於積累觀,然而,當一個企業接近它的資產能力時即現有的資產能力被充分利用),正在投入中的能力則需要更多的資源,因而加劇了對集中化的需求,因此,整合觀最適合應用於那些運作資產能力的企業

參考文獻

  1. 孫道銀,紀雪洪.競爭優先權與供應鏈戰略匹配關係研究[J].管理學報,2012(4)
  2. 劉傑,楊東濤.製造競爭優先權研究綜述〔J〕.營銷理論,2006,41-4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競爭優先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