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生態供應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態供應鏈(Ecological Supply Chain)

目錄

生態供應鏈概述

  生態供應鏈是在系統觀和整體觀的指導下,運用生態思維把經濟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凝固在設計階段,確保經濟活動過程中供應鏈內的物質流和能量流對環境的危害最小,既追求經濟效益又追求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目的是達到人類、自然和社會的“三贏”,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繁榮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供應鏈與生態型設計

  生態供應鏈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運作管理領域的具體應用。生態型設計兼顧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是生態供應鏈的核心內容。生態型設計的實質是通過整體優化和局部優化來降低各節點企業的環境影響,藉助於生態型設計可以把傳統供應鏈代表的單程經濟轉化成生態供應鏈代表的迴圈經濟。生態型設計由生態供應鏈的整體設計和組成元素的設計兩部分組成,具體內容包括產品設計原材料採購、產品生產、產品營銷、產品回收和反向物流

  1、生態供應鏈

  生態供應鏈就是這種轉變的產物。生態供應鏈是在系統觀和整體觀的指導下,運用生態思維把經濟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凝固在設計階段,確保經濟活動過程中供應鏈內的物質流和能量流對環境的危害最小,既追求經濟效益又追求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目的是達到人類、自然和社會的“三贏”,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繁榮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供應鏈和生態供應鏈的概念模型如圖1、圖2 所示。

Image:传统供应链概念模型.jpg

  圖1 描繪了傳統供應鏈中物資的流動情況。從本質上來說,供應鏈是一種“開路迴圈”:原材料供應商從自然界獲取原材料,經過加工後把半成品運送到產品製造商處,製造商完成產品的製造後把產成品運送至銷售商,銷售商通過銷售活動把產品賣給用戶,用戶消費完商品後把用後製品拋棄到自然環境中。圖1 表明在原料採購、產品製造、產品銷售和產品使用這4個環節都有廢棄物向外界環境排放,都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供應鏈只不過採取了另一種方式繼續著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放的單程經濟模式,在經濟質量不變甚至是經濟質量下降的情況下維持著經濟速度的增長。

Image:生态供应链概念模型.jpg

  與圖1 代表的傳統供應鏈相比較,圖2 代表的生態供應鏈的優點在於生態供應鏈是一個“閉環迴路”,不僅供應鏈中上游企業的產品能作為有用的輸入提供給下游企業,上游企業排放出的廢棄物也能回收後被本企業或其他企業再利用,是一種迴圈經濟。生態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之間的供需關係不僅體現在節點企業之間的產品上,同時還體現在企業之間產生的廢棄物上。對於生態供應鏈來說,物質在供應鏈內迴圈流動形成閉合迴圈,一個節點企業的輸出即是另一節點企業的輸入,無所謂原材料和廢棄物之分,理想狀態下物料能達到100%的利用率;在非理想狀態下,即使物料不能達到100%的利用率,所產生的向外界的排放要麼可以被另一生態供應鏈利用,要麼可以自然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可消除的危害。雖然在傳統供應鏈中也存在著回收的現象,但是回收的目的和回收的種類都與生態供應鏈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供應鏈以廢棄物的經濟性作為回收動力,回收的產品多為具有較高經濟性的重金屬或紙張;生態供應鏈回收的目的是消除供應鏈所有節點企業的經濟活動給自然界帶來的負面所有節點企業的經濟活動給自然界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生態供應鏈的回收對象是供應鏈所有環節產生的廢棄物。

  2、生態型設計

  生態型設計的靈感來自於工業生態學、工業共生和環境經濟學,設計的出發點是內在化供應鏈經濟活動的外部不經濟性。作為生態供應鏈的核心,生態型設計構思的完善程度直接關係到生態供應鏈經濟、生態、社會三重目標的實現情況。在進行生態型設計時,不僅要考慮生態供應鏈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再加上供應鏈是由多個企業構成的功能網路,所以生態型設計是一項包含了眾多因素的複雜系統工程。生態型設計既可用於構造全新的生態供應鏈,又可用於改進和完善現有供應鏈的環境性能。生態供應鏈的設計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其個性設計體現在:不同的企業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具有不同的資金、技術和生產條件、面臨不同地域環境法規的制約、服務於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顧客,因此在進行生態型設計時,要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進行個性化設計。然而,在設計生態供應鏈時,還有一些應遵循的通用設計準則:

  (1)保證企業獲取一定的利潤是生態型設計應遵循的首要原則。

  在設計生態供應鏈時,首先要滿足供應鏈和企業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經濟效益是企業研發新產品、改進技術和管理的原始動力。即使是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很好的生態供應鏈,如果不能幫助企業獲得適當的利潤,在利潤驅動的市場經濟機制下也不會有企業自願採用這種設計方案。

  (2)設計時,不能因追求經濟效益而犧牲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是企業獲取長期經濟效益的保障,為了獲得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要適當地犧牲暫時的經濟效益。儘管短期內企業的經濟效益或許會有所下降,但犧牲短期經濟效益是為了獲取長期的經濟利益。例如為了減少周邊地區的粉塵污染,電廠安裝了除塵設備。在短期看來,安裝除塵設備治理粉塵污染使電廠的短期經濟效益下降;但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電廠除塵設備過濾下來的粉塵可賣給水泥廠生產水泥,除塵設備的安裝還避免了電廠粉塵的超標排放引致的罰款,電廠也規避了因污染過於嚴重而被提起的訴訟環境風險。生態型設計的出發點是內在化企業經濟活動引致的外部成本,因此生態型設計不僅包含了工廠選址、運輸路線選擇、分銷商和零售商的佈局等傳統供應鏈的設計內容,還包括了生態供應鏈獨有的、具有生態特色的內容。生態型設計是一個並行工程,在產品設計的初始階段就考慮了產品的製造、營銷和使用對環境的破壞和用後製品的回收等問題;參與設計的人員不僅來自設計部門,同時還包括來自採購、營銷、環境管理等部門的工作人員。生態型設計的內容由兩大塊組成:對供應鏈的設計和對供應鏈組成元素的設計。就“鏈” 的設計而言,在選擇供應鏈的設計方案時,除了可以藉助諸如運籌學的知識來選取經濟性好的供應鏈以外,還應採用諸如LCA等環境評估手段對供應鏈設計方案的環境性能進行評價,選取經濟性和環境性都好的供應鏈。對生態供應鏈組成元素的設計包含了產品設計、原材料採購、產品製造、產品營銷、產品包裝、產品廢棄、產品回收和反向物流等內容。這些組成元素的設計原則簡要羅列如下:

  1)在產品的設計階段,不僅要考慮到產品的質量、功能、價格、美學等常規內容,還要考慮產品整個壽命周期對環境的影響,在不犧牲產品質量、功能和壽命的前提下把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將至最低。在設計產品時,設計者應當充分考慮產品從 “搖籃到墳墓”的、包括原材料採掘、產品製造、產品消費和產品廢棄的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的現實和潛在影響,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數量,使工業界和消費者產生的廢棄物實現閉合迴圈,把改善環境質量的努力凝固在設計階段。

  2)原材料採購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與原材料本身的環境特性有關,包括選用無毒、可再生原材料,避免使用瀕危的動植物、劇毒的原材料和會對環境會造成不可恢復影響的原材料;儘量以回收再用的原材料代替初始原材料;使用環境可降解的原材料。第二部分的內容與供應商有關。除了及時向生產部門供應優質的原材料外,採購經理的另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對原材料供應商進行管理。為了順利地實現企業的環境管理目標,採購經理應把供應商也納入本企業的環境管理體系中,通過給供應商制訂詳細的原材料性能說明書,或協助供應商通過諸如ISO14000 認證來幫助供應商提高環境管理的能力。

  3)產品製造。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它既是消耗資源的大戶,也是產生環境污染的源頭產業。在生態型設計下,傳統製造業轉變成了集資源優化利用和環境保護治理於一體的新型製造模式———“綠色製造”。綠色製造通過對製造資源和生產過程實施全過程的緊密控制來達到節約資源、合理使用資源的目的。

  4)產品營銷。生態型設計的市場營銷——— 綠色營銷不僅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還兼顧營銷活動的利潤和產品消費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目的是實現企業利益、消費者需求和環境利益的統一。有的放矢地開展綠色營銷要求廠商“綠化”營銷理論的4P's,開發綠色產品、制定綠色價格、建立綠色渠道和開展綠色促銷。綠色營銷還涉及產品包裝物的選擇,建議儘量選用可重覆使用的包裝材料,提倡適度包裝,反對過度包裝

  5)產品的回收和反向物流。正向物流是指產品從製造商流向消費者的過程,反向物流是指包裝物、廢棄物或用後製品由消費者流向製造商的過程。反向物流是變單程經濟為迴圈經濟

  3、結論

  傳統供應鏈的生命力來源於節點企業的優勢集成。通過強強聯合與優勢互補,供應鏈發揮了1+1>2的協作效應:供應鏈整體創造的社會生產力要多於單個企業創造的社會生產力的總和。但是,傳統供應鏈是鞏固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工具,只註重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甚至犧牲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代表了大量消耗、大量生產、大量拋棄的單程式經濟發展模式。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繁榮,必須拋棄片面追求經濟速度發展的狹隘思想,註重對自然環境和生態資源的合理保護。在生態思維的指導下,生態型設計正確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運用污染預防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把污染消除在污染產生的源頭。生態供應鏈充分利用了傳統供應鏈對經濟的巨大推進作用,通過對供應鏈實施全方位的環境管理,消除了各環節的外部不經濟性,兼顧了供應鏈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保障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綠色化

  生態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管理模式,其核心在於引入全新的設計思想,對產品從原材料的選擇、採購、供應、生產、銷售、消費直到廢棄後的回收利用的整個過程進行以“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利用和最小程度的消耗及環境影響”為宗旨的生態設計,通過供應鏈中各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使整條供應鏈在環境管理方面協調統一。

  物流管理作為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必然要求物流運作的綠色化。

一、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管理的新特點

  新的競爭環境要求供應鏈系統應具有很強的市場響應能力,能夠為用戶快速開發、製造和提交個性化的產品,以優質的服務不斷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因而,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管理也有許多不同於傳統物流管理的新特點,這些特點反映了供應鏈思想的要求和企業競爭的新策略。

  在傳統的物流系統中,需求信息和反饋信息(供應信息)都是逐級傳遞的,上游供應商如果不能及時地掌握市場信息,對市場的信息反饋速度比較慢,就會導致需求信息的扭曲。

  另外,傳統的物流系統沒有從整體角度進行物流規劃,常常導致一方面庫存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當需求出現時又無法滿足。這樣,企業就會因為物流系統管理不善而喪失市場機會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系統和傳統的縱向一體化物流系統相比,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饋信息不是逐級傳遞,而是網路式傳遞的,企業通過 EDI/Internet可以很快掌握供應鏈上不同環節的供求信息和市場信息。共用信息的增加對供應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可以做到信息共用,供應鏈上任何節點的企業都能及時地掌握到市場的需求信息和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情況,每個環節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與其他環節進行交流與共用,從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現象。

  對物流網路規劃能力的增強,也反映了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特征。它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代理運輸等多種形式的運輸和交貨手段,降低庫存的壓力和安全庫存的水平。

  作業流程的快速重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物流系統的敏捷性。通過消除不增加價值的過程和時間,使供應鏈的物流系統進一步降低成本,為實現供應鏈的敏捷性、精細化運作提供了基礎性保證。

  信息跟蹤能力的提高,促使供應鏈物流過程更加透明化,也為實時控制物流過程提供了條件。在傳統的物流系統中,許多企業有能力跟蹤企業內部的物流過程,但沒有能力跟蹤企業之外的物流過程,這是因為沒有共用的信息系統和信息反饋機制。

  合作性和協調性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但如果沒有物流系統的無縫連接,運輸的貨物逾期未到,顧客的需求不能及時得到滿足,採購的物資常常在途受阻,都會使供應鏈的合作性大打折扣。因此,無縫連接的供應鏈物流系統是使供應鏈獲得協調運作的前提條件。

  靈活多樣的物流服務,提高了用戶的滿意度。通過製造商和運輸部門的實時信息交換,及時地把用戶關於運輸、包裝和裝卸方面的要求反映給相關部門,提高了供應鏈系統對用戶個性化要求的響應能力。

  歸納起來,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管理的特點可以表述為:信息共用、過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貨準時、響應敏捷、服務滿意。

二、可持續發展對物流活動的要求

  物流活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現代物流是經濟發展的支柱;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又會引起物流總量的增加,促使物流活動更加頻繁。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嚴重。例如,大量的公路貨車運輸消耗了過多的能源,加重了廢氣污染和城市噪音污染,加劇了城市交通的堵塞;商品包裝的一次性、豪華性,甚至採用不可降解的包裝材料,不僅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成為城市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廢棄物嚴重污染環境。

  在社會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經濟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維護地球環境的基礎上。當代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須考慮對下一代的影響,為了實現長期、持續的發展,就必須採取各種措施來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之一就是今天的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不至於影響未來的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環境及資源條件。將這一原則應用於現代物流管理活動中,就是要求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對現代物流體系進行研究,改變經濟發展與物流之間的單向作用關係,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同時又要形成一種能促進經濟和消費生活健康發展的現代物流系統,即形成一種與環境共生的物流系統,這就產生了“綠色物流”這一全新的概念。

  綠色物流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採用先進的物流技術,降低物流活動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的消耗,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物流活動過程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和統一。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主要是專業物流企業,同時也涉及相關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綠色物流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與綠色製造、綠色消費共同構成了一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經濟迴圈系統。

  綠色物流是為了適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而產生的,一般的物流活動主要是為了實現某一主體的經濟利益,而綠色物流除了實現經濟利益目標外,還強調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

  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服務的承擔者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因而,第三方物流企業主要物流活動的綠色化運作是供應鏈物流綠色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生態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主要物流環節的綠色化運作

  綠色物流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綠色物流又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業的綠色物流活動,又包括社會對綠色物流活動的管理、規範和控制。從企業物流活動的:範圍來看,它既包括物流活動過程中各環節的單項綠色物流作業,也包括為了實現資源再利用而進行的廢棄物迴圈物流。

  在物流活動過程中,運輸、包裝、流通加工和廢棄物回收是對環境影響最大的四個主要環節,本文就這四個主要環節的綠色化運作分別加以論述。

  1、綠色運輸。運輸是創造商品空間價值的物流活動。運輸過程中的非綠色因素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交通運輸工具的大量能耗、對大氣的污染和雜訊污染。現在大部分運輸工具都需要消耗燃料,燃料的過分耗用,不利於可持續發展。而且交通運輸工具排放出的大量有害氣體,產生的雜訊污染,都損害人類的身體健康,降低了環境效益。二是大量的流通導致道路需求面積的增加,交通運輸工具排放的廢氣也會損害道路周邊植物的健康生長,加劇了生態失衡。三是運輸的商品也有可能對環境造成損害。

  綠色運輸需要各種運輸工具採用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和保護環境的原料作為動力。當一些大城市的車輛已大大飽和的時候,專業物流企業的出現使得在大城市的運輸車輛減少,減輕城市的污染壓力。另外,優化運輸線路、選擇合適的運輸工具、降低空載率、減少運輸事故的發生等等,均是運輸綠色化的有效措施。

  2、綠色包裝。包裝是在商品運輸或儲存過程中,為保證商品的價值和形態而從事的物流活動。包裝過程中的非綠色因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包裝材料的環境污染;二是過度的包裝或重覆的包裝,既造成資源的浪費,又不利於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無益於生態經濟效益

  綠色包裝是指採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包裝。綠色包裝的途徑主要包括:促進生產部門採用儘量簡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製成的包裝,商品流通過程中儘量採用可重覆使用的單元式包裝,流通部門主動的協助生產部門進行包裝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

  3、綠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階段所進行的加工,是提高商品附加價值、促進商品差別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流通加工中也有非綠色影響因素,表現為加工中資源的浪費或過度消耗,加工中可能產生的廢氣、廢水和廢物等。綠色流通加工的途徑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方面變消費者分散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減少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以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污染。

  4、廢棄物回收。回收物流廢棄物流是綠色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我國已採取各種措施來加速廢棄物處理,控制廢棄物流,但從總體來看,這方面的工作還非常落後。因此,還應繼續加強對回收物流及廢棄物流的研究,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和相關技術引進力度,對由產業部門自行處理的工業廢物,政府應依法加強監管。企業不能僅考慮自身的物流效率化,還應主動與各方面利益群體協同起來,從現代物流管理的高度來綜合考慮運輸、生產和配送活動。

四、結束語

  綠色物流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物流管理模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代表了未來物流管理的發展方向。21世紀的物流活動必須從系統構築的角度,站在物流與環境共生的立場上來不斷推進物流管理的全方位發展,最終在整個經濟社會建立起包括供應商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在內的生態供應鏈迴圈物流系統。 粗體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態供應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agehot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14日 22:06 發表

總的來說,概括得很好,很有啟發作用,感謝!

回複評論
113.108.166.* 在 2011年2月28日 09:34 發表

正在寫一篇論文,忽然發現了這麼好的東西,謝謝!

回複評論
218.75.24.* 在 2016年11月5日 15:28 發表

MBA智庫,人類知識傳承與發展的基石。

回複評論
崔国厚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9月29日 10:11 發表

不敢苟同!生態供應鏈就是廢品問題嗎?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