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大量生產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大量生產(Mass production)

目錄

什麼是大量生產

  按產品或服務專業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劃分為大量生產、成批生產單件生產三種生產類型[1]

  大量生產亦稱量產,是指產品數量很大,大多數工作地點固定,長期按照一定的生產節拍(在流水線生產中,相繼完成兩件製品之間的時間間隔)進行某一個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2]。大量生產品種單一,產量大,生產重覆程度高[1]

  因為大量生產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好處,量產之概念很早便在人類社會中出現。但量產的實行則受制於規格化的先決條件。在規格化尚未能達成之前,量產的對象僅限於低技術,低精密度之產業,如磚塊等簡單產品。隨著規格化之普及,分工越細,產所能處理的對象也同時增多。

大量生產的實質[3]

  一般認為大量生產的經濟性來自“規模”,即提高產量,使每一單位產品所分擔的固定成本下降,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即是所說的規模經濟波特認為:規模經濟產生於不同的生產方式和更高的效率來進行更大範圍的活動的能力,或產生於從更大的銷量中分攤無形成本如廣告費用和科研費用的能力……規模經濟必須和生產能力的利用率區分開來。生產能力利用率得體高,是把現有廠房和人員的固定成本分攤到大批量上,而規模經濟則意味著滿負荷運行活動在較大規模上的效率更高。

  規模的大小或者產量的多少,並不是經濟性或者效率的來源,而是大量生產能力的利用率;或是以更高效率進行大量生產的能力,是“規模經濟”的本質。超過企業有效運作能力的限度,必然會導致規模不經濟。過去一直對於大量生產產生的效率缺乏深刻的瞭解,以為大規模生產有悖於按需生產的原則,無視市場容量的有限性。從而忽視了大量生產的真正價值,忽視了大量生產對於需求的推動作用,護住了現代各種生產方式的內在本質聯繫。

  按照錢德勒的觀點,大量生產的效率來源是“經由技術和組織創新而創造高度的通過能力,使得少量的勞動就可以生產大量的產品。大量生產方式的效率來源於企業內部分工體系的深化;來源於機器代替人力基礎上形成的分工協作體系;來源於發展新的機器採用更好的原料和集中使用資源;以及建立新的組織設計及作業程式。

大量生產的典型案例[3]

  大量生產方式的典型,是美國的福特製福特汽車創立於1903年,當時年產量1700多輛。福特建立了汽車業的第一條生產線,大大降低了生產的成本。離自己要實現一分鐘生產一輛汽車,並且讓造車的人也買得起汽車,讓汽車成為大眾的代步工具的夢想更接近了一步,福特開始琢磨在任何一個細節當中節省成本。汽車的成本一天天下降,大量的汽車被賣出去而產量的增加,讓生產的成本繼續下降。老福特的發展思路是上量—降成本,大規模生產,大規模採購,用規模和低成本來競爭。原因也很簡單,市場剛剛起步,基本的需求還沒有滿足,很多家庭還沒有汽車,處於短缺的年代,汽車還是屬於少數有錢人;消費者的收入水品也使得低價格成為一個很好的賣點;顧客都是基本需求,相同傾向很大。

  福特認為以最低的成本賣出最多的產品就能獲得最大的利潤。通過規模經濟,增加產量可以急劇降低成本,從而可以降低價格。而需求是有彈性的,低價格能夠保證最大限度賣出產品,價格越低,就會有更大的產銷量;當產銷量長上去了,隨著生產規模的增加,會進一步加速成本的下降,這就使得我們有進一步降低價格的空間。隨著價格的降低,市場擴大了,在細分市場上的消費者會屈從於低價格,在差別化和低價格之間,選擇更低的價格,消費者向統一的市場轉變,這就增加了消費市場的一致性。提供品種相對較少的產品,顧客的選擇餘地雖然減少,但是卻有助於成本的降低,在相對統一的市場環境下,可以賣出更多的產品

  為了實現儘可能低的成本和更大的市場,生產過程應當儘量自動化,由此增加的固定成本會被規模經濟所消化,從而新的工藝技術也就能有力地推動成本的降低。同時,時刻保持生產過程的效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穩定,包括輸入、轉化、輸出過程的穩定,以保障每一個環節的流暢運轉。在此種經營模式下,產品的生命周期會被儘量延長,以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並減少對於技術和工藝的平均投入。產品生命周期的延長,使得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產品改進,這又推動了更大規模市場的形成。它的丁字型汽雖然車款式單一,顏色也比較少,卻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從1908年開始,福特著手在T型汽車上實行單一品種大量生產,到1915年建成了第一條生產流水線,實現了一分鐘生產一輛汽車的願望,到1916年,T型汽車的累計產量達到58萬輛。隨著產量的增加,汽車的成本也大幅下降,從1909年的950美元,降到了1916年的360美元,11年後,也就是1927年,T型車的累計產量突破了150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50%。實現了很多美國家庭的汽車夢想。

參考文獻

  1. 1.0 1.1 陳榮秋,馬士華.《生產與運作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1
  2. 李華志編著.《數控加工工藝與裝備》[M],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2005年4月第一版
  3. 3.0 3.1 江攀.大量生產的實質與價值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Cabbage,Angle Roh,Dan,Yixi,泡芙小姐,谢小章.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大量生產"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