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市場道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市場道德

  市場道德是指市場領域中調節和引導市場主體行為的道德規範和準則。

我國建設市場道德的原則[1]

  1.高尚性原則

  社會主義市場所需要的道德,應該是高尚的進步的道德,那就是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只有把人們的市場行為引向高尚才會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類型的市場經濟體制只能同社會主義道德相聯繫。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經濟手段,它不是某一社會制度所特有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不存在姓資姓社的間題。但它可以與不同的社會基本制度相結合,而具有某種社會制度的特征,從而區分為不同的類型。從這種意義上講,它又存在姓資姓社的問題。我國所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生產資料所有制上是以公有制為主,在分配上以按勞分配為主,在目的上是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群眾共同富裕。這樣,我國的市場經濟就具有社會主義的特征。某種道德建設是屬於什麼體系或性質,是社會主義的還是資本主義的,不在於是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其深刻根源是公有制還是私有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特征,規定社會主義市場道德建設只能是社會主義的道德建設。

  首先,用高尚道德引導市場行為。用高尚的道德標準和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取向,引導人們的市場行為,從而達到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的。在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和發展經濟上,物質利益不失為一種手段,但這決不是發展經濟驅動奉獻的唯一的和最重要的手段。從深層意義上講,首先要靠遠大理想和高尚道德。人們具有了高尚的道德境界,繁榮經濟的積極性才能是長久的,振興中華的奉獻才能是巨大的。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高尚道德素質的培養,使之成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巨大動力。市場行為是高尚的,市場經濟才是健康的。

  其次,要藉助高尚道德營造文明市場。有人認為市場經濟就是追求經濟效益和金錢實惠,為達到這個目的,不必講什麼道德。這種非道德主義的觀點是十分有害的,會把市場經濟引向歧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是講文明的,市場行為應該是講道德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不允許象資本原始積累那樣野蠻的掠奪和血腥的剝削,也不允許現代資本主義市場中那些腐朽消極的現象泛濫。野蠻粗暴的行為,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不容。人們活動在市場中,卻不能成為經濟動物,更不能為著金錢挺而走險。為著建立文明市場,必須培育文明行為,高尚道德就是生長文明行為的沃土。市場經濟有了高尚又明的行為主體,也就有了繁茂發育的根本。市場之樹就會盛開絢麗的經濟之花,並結出豐碩的經濟之果。

  第三,用高尚道德消除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市場經濟會帶來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但它又具有負面效應或消極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能產生弱肉強食、兩極分化的現象,能誘發自私自利、金錢至上的觀念。市場經濟中的不道德行為,不僅僅是對人們精神面貌的直接損傷,同時也會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就提出了凈化市場空間的任務。這就要用高尚道德來遏制和消除市場經濟的消極作用,用高尚道德來批判和矯正不道德的市場行為,從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闢一個易於發展的良好氛圍。

  2.適應性原則

  市場道德是調節市場行為的道德。市場道德建設必須面向市場經濟,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內容。

  面向市場經濟實施道德建設。道德是適應一定的經濟關係而建立起來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要隨著經濟關係的變化而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不僅僅是經濟體制上的根本變革,同時引發出社會主義經濟關係的重大變化。因此,人們的道德觀念和社會道德規範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為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社會主義道德應有新的面貌。社會主義道德應有的新的面貌。社會主義道德的活力和勃勃生機,就在於它適應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關係的需要。在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條件下,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面向市場經濟,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需要的市場道德。

  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的道德規範。為著調節市場行為,市場道德應有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內容。第一,豐富和補充原有的道德規範。社會主義道德原有的一些規範,根據市場經濟的需要,在內涵上應當充實和發展,或有新的界說和規定。如果不顧市場經濟的要求,硬是把原有的道德準則簡單地套用在市場中,來規範市場行為,就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要求。第二,構建新的適應市場經濟的道德規範。社會主義道德原有的規範,已不能滿足市場生活的需要,應該有新的道德規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要註意研究經濟體制變革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的現實道德關係,從中提出新的道德規範。如講效益、講平等、講公平、講競爭、講互利等等,都應該是市場道德的重要內容。市場經濟是市場道德構建的基礎,市場道德必須從市場經濟中引發出來。培植市場需要的道德觀念。註意培植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道德觀念,為經濟騰飛創造主觀條件。改革開放的深化,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都是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實現的。實踐是受一定思想道德觀念支配的,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不同,對市場經濟發揮的作用也不同。人們有了與發展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就會推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如果思想僵化,用保守思想、小農意識來對待市場經濟,就會抑制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就需要提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道德觀念,並通過引導人們的行為來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把服務精神、主體觀念、變革觀念、開放觀念、風險意識、科技意識、名牌意識等等觀念,播種在人們的心底,並使之成為人們自覺的道德意識。

  設立市場所需的道德行為評價體系。社會主義道德評價的標準是社會進步和人民利益,毫無疑問,這也應是市場道德評價的基本標準。為著適應市場道德生活的需要,還要確立市場道德評價的具體標準。在市場道德評價上,凡是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行為就是善的,應該給予肯定和贊揚。什麼樣的行為才是有利於市場經濟的行為,還要有適合於市場生活的規定。要探討市場道德評價的基本理論,對市場道德行為的動機、效果及其兩者的統一都要有明晰的說明。還要尋求適宜於市場的道德評價的方式和途徑。這樣,適合於市場經濟的道德評價體系就會構築起來。

  3.相關性原則

  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社會主義市場道德建設不能孤立地進行。要在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關係中,把握好市場道德建設。

  與道德整體建設相關聯。社會主義市場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的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道德建設要受整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制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道德建設是一般與個別的關係,它是整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不能脫離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軌道。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構建社會主義市場道德的指導原則。如果沒有集體主義的引導,市場道德建設就會走邪路。社會主義市場道德規範與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規範,在內容上是相互滲透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主義市場道德規範是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原則和一般規範的豐富、補充和展開。因此,社會主義市場道德建設不能脫離社會主義道德整體建設而孤立地進行。

  與政策和法規相關聯。政策和法規都是代表或維護某種利益的,道德則是調節利益關係的,利益把政策、法規與道德貫通起來。一定的道德要為一定的政策和法規服務,通過調節人們的行為,使政策能夠貫徹,使法規得以執行。政策和法規又對道德發生巨大的作用,一定的政策和法規都是在維護一定的道德,成為鞏固和發展一定道德的後盾。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道德建設過程中,要藉助政策和法規的力量來推行社會主義市場道德。個體道德素質會在執行政策的實踐中表現出來,併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如果能夠堅決貫徹改革開放的政策,也就會有開拓進取的品德.社會主義市場道德與社會主義的法規在內容上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實施上相互憑藉、相互補充。註意用社會主義法規來推行社會主義市場道德,使其合法化、法制化,從而保證社會主義市場道德的貫徹。與人們的思想道德面貌相關聯。市場道德是要市場主體來遵循的。市場道德建設,一定要從市場主體的道德狀況出發。市場道德建設所要解決的問題,應從市場道德生活中提出,市場道德教育,要密切聯繫市場主體的道德實際。市場道德建設的目標,不能隨意地降低,也不能隨意是拔高,適度的目標來自對市場主體道德狀況的科學考察和正確分析。市場道德建設要與人們的現實道德面貌接軌,並不是說道德建設的要求等同於現有的道德水準,更不能低就消極的道德現象。社會主義市場道德建設就是要把現有的市場道德水準逐步推嚮應有的較高的道德境界。

  市場道德內在因素的關聯。道德現象從內在結構上講,包含著道德意識、道德規範、道德活動等內容,就道德意識來講,又可分為道德觀念、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感情等內容。道德自身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在道德建設中不能顧此失彼,各個方面要結合起來進行。如果只是註重於市場道德規範的建設,而忽視市場道德意識的建設,規範再完備,因沒有對這些規範的信念,也不會有人去遵循。市場道德規範建設還要註意其整體性。有了完備的規範,又有了對這些規範的內心信念,還能落實在人們的行為中,這樣的道德建設才是富有成效的。

  4.強化性原則

  強化遵循市場道德的自覺性。社會主義道德意識是使人們自覺奉行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保證。人們具有了社會主義市場道德意識,就有了對社會主義市場道德的內心信念,即使在無人監督時,也會自覺地遵循。要強化社會主義市場道德意識,就必須深入進行社會主義市場道德的宣傳教育,使人們瞭解市場道德,懂得市場規矩。還要註意把市場道德的要求轉化為人們的道德行為動機,把市場道德的義務轉化為市場主體的道德責任。道德責任明確了,道德信念堅定了,道德感情增強了,就有了道德意識,就會把社會主義市場道德落實在市場行為中。

  強化市場道德的權威性。建立完備的市場道德規範體系,是使市場主體循規蹈矩的前提。有了市場道德準則的規範化,才會有市場道德行為的規範化,這是強化市場道德權威的基礎。強化市場道德的調節功能,使其具有強大的制約性。倫理學界一般主張道德沒有強制性,其結果是非強制性的道德,在非道德主義面前顯得軟弱無力,在道德調節功能衰弱時顯得束手無策。道德生活的現實教訓了我們,不能再強調道德的非強制性了。要探求道德立法間題,力求道德的法制化,通過市場道德的“法治”,使市場經濟有序地進行。強化市場道德的製裁力。重視並改革道德評價,是強化道德製裁力的突破口。道德的調節功能是通過道德評價而展開的,道德規範的實施是通過道德評價來保證的。沒有了或弱化了道德評價,道德功能不過是空談。積極地參與道德評價,對惡的行為敢於譴責,對善的行為能夠贊揚,對自己的不道德行為知恥,要成為人們的道德生活常規。剋服對惡視而不見的態度,消除對善不敬重的傾向。在廣泛開展道德評價的同時,還要註意解決使道德評價具有製裁力的問題。對違背市場道德而置道德輿論於不顧的人,要象對違犯了紀律、違背了法規一樣地進行處理。使道德評價具有強大的壓力和製裁力。建立道德製裁機構,把道德生活納入有組織管理機制

市場道德與一般道德的差異[2]

  市場道德是社會道德的一部分,它具有社會道德的基本屬性。比如,要“見利思義”;不能損人利己,“君子受財,取之有道”,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等等。但市場道德與一般道德又有不同的地方,具有差異性。這反映在:

  市場道德與一般道德所遵循的價值原則有差異。市場道德是一種功利道德,凡是符合“等價交換”原則的利益所得,都是公平的、道德的。商品價值是人類一般勞動的凝結,不是公益勞動,而是需要報償的勞動,需要等價交換的勞動。所以,市場道德遵循的是等價交換的利益所得,公平合理的利益所得。一般道德遵循的是“大公無私”的原則,它要求個人要對自己的利益做出必要的節制和犧牲,無償奉獻,助人為樂,捨己為人等。一般道德的利他行為不是以獲得個人利益為出發點,並不企求得到報償,甚至不留姓名,甘當“無名英雄”。

  市場道德與一般道德在價值追求上有差異。市場道德追求的是互相有利,它通過產品不斷升級換代,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需求,追求市場占有份額越來越大,從而自身的回報也越來越豐厚。而一般道德是追求展示人們高尚品質和風格的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不為名,不圖報,以他人的危難得以解決而感到滿足。

  市場道德與一般道德的適用範圍有差異。市場道德適用於經濟領域。經濟領域通行的等價交換原則所獲取的利益是正當的,合乎道德的。在商業場上,我們經常看到討價還價、寸利不讓的談判場面,這絕不是道德墮落的表現,而恰好是實現“等價交換”所必需的。因為商品價值是根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供求關係的變化來確定的,這種價值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在雙方討價還價的協商中來實現。如果把一般道德準則引入經濟領域,大家互相謙讓,拱手讓利,這樣就破壞了“等價交換”的原則,使商品的價值不能實現,商品生產就會萎縮或停止,整個經濟就會處於蕭條停頓狀態,人們的生活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從而損害了人類最根本的利益。所以,在經濟領域遵循一般道德的原則,反而是最不道德的行為。一般道德適用於除經濟領域以外的廣泛社會生活,如政治領域,軍事領域,文化教育領域,家庭領域等。在這些領域有自身的道德規定,如社會公德、行政道德、家庭美德等。一般道德不適用於經濟領域,同樣市場道德也不適用於其它領域,如黨政機關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能搞“等價交換”。不能把權力作為資本,搞“權錢交易”。又如家庭之中、鄰裡之間要互相幫助,友好相處,不能什麼都要用貨幣計量,都要收取費用。在社會生活中,要“見義勇為”,不能“見錢才為”。所以,市場經濟活動要有市場道德,但市場道德具有特殊性,有其獨特的適用範圍。

參考文獻

  1. 楊浩文.市場道德建設原則初探[J].山東社會科學,1995(03)
  2. 楊再平.論市場道德[J].新視野,1996(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市場道德"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