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葯知識產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醫葯知識產權(Medic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目錄[隱藏] |
什麼是醫葯知識產權[1]
醫葯知識產權是指一切與醫葯行業有關的發明創造和智力勞動成果的財產權,包括5大類:①專利和技術秘密;②商標和商業秘密;③涉及醫葯企業的電腦軟體;④ 由醫葯組織人員創作或提供資金、資料等創作條件承擔責任的有關編輯作品的著作權;⑤ 同其他單位合作中涉及研究開發、市場營銷、技術轉讓、投資等與經營管理有關的需要保密的技術、產品信息和藥品說明書等。
醫葯知識產權的合理性[2]
儘管有人對其合理性有所質疑,但醫葯知識產權制度在幾乎所有國家裡都已經被建立起來,並且越來越受到重視。
1.醫葯知識產權保障醫葯領域智能成果創造者的勞動效益權
如果人們用自己的勞動創造了某物,那麼根據勞動報償原則,他應該從其創造物中受益。勞動者應該擁有他的創造物的所有權,作為他付出的勞動的補償。根據勞動報償原則,如果人們對某物付出了勞動和投入了資源,因此為社會增添了價值,那麼他應該擁有此物的所有權。知識產權制度允許智能勞動者擁有其勞動成果,這是對其勞動效益權(基本人權之一)的保障。
2.醫葯知識產權保護有利於尊重醫學知識和醫葯領域的知識分子
知識是一種特殊的資源,它本身具有使用價值,在商品生產中則具有商業價值。因此,無論從社會角度還是從個人角度看,無論從理想角度還是功利角度看,我們都應該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知識的人。知識產權制度集中體現了對知識和知識分子的尊重,從而也就激發了創造者的創造性。
3.醫葯知識產權制度體現了社會分配的公正
知識產權制度是社會分配領域中公正原則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體現,同時,公平原則的真正實現呼喚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在醫葯知識產權領域也是如此。
4.醫葯知識產權制度促進科技文化的進步和法律制度的完善
知識產權的出現和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結果。一方面,它維護了智能成果創造者的個體權益;另一方面,它在客觀上促進了科技進步和文化繁榮,健全了法律制度,從而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具體到醫葯知識產權,醫葯知識產權促進了醫葯科技的發展,健全了醫葯衛生法律法規制度。
加強我國醫葯知識產權保護的策略[3]
1.以創新藥物為突破口,加強專利申報工作
要突出新藥技術和新藥知識產權研發重點,揚長避短。創新藥物具有原創性和自主知識產權,重視我國創新藥品知識產權將有助於保護具有中國特色的精品資源,有助於鼓勵創新發明。加強對各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研發機構開發的新藥進行早期介入,在指導其進行新藥研究與申報的同時,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工作,使藥品生產企業及研發機構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提升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勞動成果和合法利益不受侵犯的觀念。做好創新藥品專利申報工作。
2.提高全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與水平
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最重要的一條是努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的宣傳和管理,充分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保護功能,促進我國醫葯科技創新和發展,尤其要對企業的負責人和重要管理人員宣傳食品、藥品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知識。各企業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多形式、全方位地開展工作,將知識產權知識列入各單位領導的法制教育和繼續教育的課程。營造尊重知識產權的良好社會氛圍,糾正過去在醫葯產權保護中思想上的誤區,以此增強藥品行業從業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和運用知識產權法律手段的能力。培養高素質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隊伍,同時還要研究制定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流動措施,形成知識產權生成、保護與利用的良性發展機制。
3.普及知識產權教育
建議在醫、藥學院校重點培養有潛力的高科技研發人才,將應試教育、填鴨式教育轉到自主探索的道路上來。同時開設一定學時的知識產權課程,將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學生的課程計劃中,通過學習基本知識,使學生較早受到知識產權知識的普及教育,初步樹立知識產權意識。對醫葯領域研究開發的從業人員普遍進行知識產權的宣傳、學習,併列為崗前教育的必修內容之一。提高全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培養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並且熟悉國際貿易規則、瞭解國際市場、精通多國知識產權制度和法律狀況的“複合型”醫葯人才。
4.建立投入風險機制,註重風險投資家的作用
就我國目前的國力而言,短期內要靠國家大幅度增加生產發展的投入是不可能的。因此,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充分發揮其催化作用,加快中國醫葯產業發展步伐,已成為中國醫葯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高科技產業的突出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而風險投資通過彙集社會閑散資金實現高科技產業的高投入,分擔了高科技產業的高風險。共用了高科技產業的高效益。醫葯產業是公認的高科技產業之一,所以醫葯產業的發展也要有賴於風險投資資金的介入。有了優秀的創業者、好的科技成果,還必須要有“慧眼識珠”的風險投資家。要註意發現風險投資家,充分利用他們優秀的個人素質、深厚的技術背景、豐實的市場信息、大量的管理經驗、高超的金融運作本領,發揮他們的作用,為中國醫葯產業的騰飛插上翅膀。
5.強制企業加大R&D投入力度
國家在醫葯企業的GMP改造、達標、認證工作中,採取了多項配套政策,使得我國的GMP水平大幅度提高,也為醫葯產業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競爭打下了好的基礎。通過醫葯企業GMP工作的歷程,可以看出,如果國家強制執行某項政策,一定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設想,若國家明令企業加大R&D投入,規定與產業發展相適應、與國際接軌的投入比(不可太低),企業就可以借知識產權保護大旗,獨步該產品之天下,形成控制醫葯市場、杜絕惡性競爭的局面。企業R&D投入加大,並非意味著要求企業全部去自行研製新藥。據報道,購買一個國外專利新藥約需500萬美元,即摺合成人民幣4000多萬。若以年銷售額20億人民幣的公司、年R&D投入比1%計,兩年才能有一個新藥,其中還不包括可能購買的其他know-how技術。因而,適當提高R&D比才能永葆醫葯產業青春。
6.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建立鼓勵醫葯企業增加新藥研發投入的普遍的稅收政策。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體制不利於企業增加新藥研發的投入。為此,應對稅收政策做出相應的調整。首先,從縮小稅基、擴大抵扣範圍入手,儘快實行消費型增值稅,並適當降低研發投入的增值稅率。其次,切實落實研發投入減免企業所得稅的政策,保證減免部分的稅款及時返還給企業。再次,對企業研發普遍實行增值稅減免政策,將對少數特定行業實行的優惠政策向普遍的功能性政策轉變,對所有醫葯企業的研發投入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政府還可以在技術政策、產業政策、組織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進出口政策以及投資、採購和國際合作等方面介入,在政策上對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予以扶持。如處理好新產品R&D與醫療體制改革的關係、新產品與基本藥物目錄的關係等。
7.重視對商標的國際註冊,嚴防假冒和搶註
按照(TRIPS)協議要求,修改後的商標法擴大了商標權的客體,如三位商標和彩色商標等視覺商標。除此之外,還增加了對地理標誌的保護。企業應該重視商標的註冊,做到廣註冊和多樣化註冊。從而開拓國際市場。在地理標誌的保護中。我國吉林的人參、寧夏的枸杞、四川的貝母等,就可以通過註冊其地名來保護其地理標誌。用著作權、商標、外觀設計專利、商品包裝或裝潢與廠商名稱綜合保護產品的外部特征、外觀設計專利,對保護藥品的包裝或裝潢非常重要。儘管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限只有1O年,但藥品的包裝盒或其裝潢一旦獲得了外觀設計專利。10年後即使已過專利有效期,別人也不能任意仿製。因為,此時過了期的外觀設計專利已成為該產品知名商品的證據。但是,申請外觀設計專利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權、商標權及知名商品的包裝及裝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