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26个条目

Π型人才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π型人才

  美國著名作家芭芭拉·奧克利博士在《跨越式成長》一書中提到“π型人才”,是指至少擁有兩種專業技能,並能將多門知識融會貫通的高級複合型人才。[1]

  “T型人才”,是指員工本身知識廣博、經驗豐富,就像是“T”字上面的那一橫;而且又具有另一種獨特競爭力、對某項專長特別突出,猶如“T”字中間的那一豎。以往T型人才只要擁有單一專長就可成功,可是,在這個高度競爭的信息時代,只有一種獨特競爭力是不夠的,這樣很快會被別人迎頭趕上,因此,必須擁有“兩把刷子”,進化到所謂的“π型員工”,培養出除了技術專長之外的多項才能,讓底下兩隻腳穩穩站立在職場上。 n型人才具備複合性、發展性、創新性、競合性這四個特征。[2]

π型人才的特征

  字母π下麵的兩豎指兩種專業技能,上面的一橫指能將包括兩種技能在內的多門知識融會應用。軟硬兼備的T型人才能量更大,用途更大,是我們最寶貴的人才。日本學者還提出“Л型人才”的概念,這是指具有兩門專業專長又懂得領導、管理知識的人。這種“Л型人才”當然更為可貴,更為難得。

  π型人才完全具備複合性、發展性、創新性、競合性這四個特征,它是21世紀人才的標準。

  複合性

  21世紀的信息爆炸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技術一體化、交流國際化浪潮不斷加劇,未來最受歡迎的人才應該是一專多能、多專多能,綜合素質較高的複合型人才。不僅專業和知識複合,而且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的複合、現實的高能力和未來發燕尾服潛力的複合。

  發展性

  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使人類發展進程不斷加事,知識更新加快,知識老化趨勢加劇21世紀的人才應該具備自我發展性,能夠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學習能力是發展性的決定因素。“π型人才”綜合素質中包括智商、情商、學商,學商就代表學習能力。具備高學商的人才一定是具有自我發展性的、潛力無限的21世紀人才。

  創新性

  創新是人類文明前進的推動力,21世紀是以創新為特征的時代,知識經濟競爭的核心是創新。“π型人才”強調人才知識結構、素質結構、能力結構的多重覆合、智力深度和思維廣度的有機整合,複合交叉、綜合重組、有機整合才能激蕩醞釀,才能不斷創新。“π型人才”必然是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21世紀人才。

  競合性

  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類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更好的創造價值。良好的職業溝通、和諧的團隊合作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最終達到多贏共贏,競合性是21世紀人才的重要牲。“π型人才”綜合素質中的情商就是強調自我激勵、自我進取、勇於競爭,同時又強調團隊精神和職業溝通能力,因此具備競合性這個特征。

π型人才的代表人物[1]

  喬布斯

喬布斯,最傑出的作品當然是蘋果產品。但蘋果的內核卻是“藝術+科技”,“用藝術的標準設計科技產品”是喬布斯設計第一臺蘋果電腦時最大的底氣。

  馬斯克

  《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曾記錄下這樣一段文字:一個男孩兒幻想著太空和正邪之戰不足為奇,可如果這個男孩兒嚴肅認真地對待這些幻想,就太讓人不可思議了。

  完成了私人公司發射火箭壯舉的埃隆·馬斯克,曾造出全球最受歡迎的電動汽車特斯拉,還曾打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網路支付平臺PayPal。而拿著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的他,名字的首碼除了企業家,還有工程師和慈善家。

  王興

  而國內互聯網界的π型人才,美團創始人王興算是一位。

  美團科學家夏華夏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加入美團前與王興的一次聚餐上,原以為這位連續創業者會聊遠大理想和行業,但見面後聊的卻是雲計算。當時是2013年,雲計算還是一個前沿、小眾的名詞,夏華夏很吃驚,“美團在2012年就開始做雲計算了。”

  翻看幾頁王興的飯否,不熟悉的人可能會質疑,似乎沒有什麼領域和話題是王興不好奇的,而且提出的問題往往一針見血、直抵核心。

  王興思考問題深入且異於常人,當所有人都在關註“溫水煮青蛙”的青蛙,而他在關註“煮青蛙的人”。今日資本徐新評價王興,“他是一部深度學習的機器。”

  擁抱變化、長期有耐心,都是王興常說的。

  他曾說,阿裡的價值觀“六脈神劍”之一是“擁抱變化”;Zappos的公司文化更進一步,提倡“embrace and drive change”(擁抱並驅動變化);甘地則直接說“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成為你想看到的那個變化)。

  “我不會,但可以學”的精神,成就了美團人,也成就了美團。

π型人才的培養

  π型模式的主從複合融合特質主要表現在專業知識體系構建上,三個層面上:一是在專業知識領域的構建上,以管理學科知識領域為主,融合經工理法文等多學科知識領域;二是在專業核心知識的構建上,以專業知識為主,融合相關信息技術知識;三是在專業可選知識體系構建上,則以該專業的類別知識為主,融合管理學其他類別的知識。

  培養突出信息技術實踐應用能力上,π型模式的融合特質主要體現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如為了突出專業信息技術特色和應用能力,在課程設置中,以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為主,融合設置專業信息技術課程;在實踐教學上,以校內實驗室模擬實訓為主,融合校外實習基地的實戰演練;在專業師資隊伍的組建上,以校內雙師型專任教師為主,有機結合校外兼職教師。通過多層面的融合,培養具有信息技術類工科院校特色的複合性應用型管理人才。學生專業自主創新發展能力的培養上,π型模式的融合則以學生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共同提升作為重要支撐。

  學校教育的轉變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多學科交叉融合、綜合化的趨勢日益增強。當今的時代,任何高科學技術成果無一不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結晶。因此,如何培養出高質量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以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已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十分突出的問題,這就引發了高等教育的深層次的變革。許多國家教育界早已紛紛摒棄了專業化教育模式,把高等教育轉移到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軌道上來。 長期以來,我們賦予高等教育的職能主要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是高層次的專業化教育。因此,根據社會經濟發展中各行各業對專門人才需要的預測決定各專業類別的招生數量,學校按照各專業方向對學生進行專業化教育,畢業後讓他們按專業方向“對口就業”就成為高教運作的基本模式。半個多世紀以來,這種辦學模式 已為我們培養了一千多萬各種專業人才,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企業培訓和發展

  企業需調整某些部門的年齡構成或職工出現不能適應工作的情況或合併某些業務部門等等,都可能相應發生職務輪換。在大企業中,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職工,被宣佈進行橫向流動。這已成為現代企業員工管理的普遍現象。也可以使員工成為多面手。

  π無限延伸的數字含義,象徵著管理系立志以“成於大氣、信達天下”的信念,在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上,一種永無止境追求的精神。

美團王慧文清華演講:社會最稀缺的是π型人才

  社會最稀缺的是“π型人才(演講節選)”

  第二個故事,校內最開始的後臺開發是我做,前臺開發是賴斌強做,王興技術比我好一點點,但是他不做開發。

  我本科也學硬體,但沒學好,出來編程也是半路出家,這種情況下出來創業有很多問題。當時,我們有很大的內心危機或者不自信,一個團隊創業,你總是因為有某些相信的東西,有信仰,有優勢,有自信才敢創業。

  很多面試的同學、投資人媒體等都會問,你們公司主要競爭力是什麼?在2006年,做一個社交網站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在此之前沒有人做這個東西,就是因為成本支撐不了。面對這樣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事,我們卻是個技術半路出家的團隊

  2008年,校內網已經賣掉,王興在做飯否。有個公司想做社交網站,邀請我和王興去交流一下,到最後他們的老闆問:你們兩個人出來創業的時候,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們倆呆了,互相看了20來秒。興哥反應速度非常快,然後說“勇氣”。

  當時,我們的競爭對手有30家,最後賣掉的時候,其他二十幾家都融到了錢,就我們沒有融到,最後沒有錢,賣掉了。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同行,技術強,有錢,但產品做得不好用,功能迭代速度沒有我們快。我最後觀察發現,我們有一個他們完全不能比的核心能力,就是我們是半吊子工程師,也是半吊子產品經理,這兩個角色合二為一,效率比他們快非常多。

  我們所有人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每個專業都很難,要學得很好,這固然很重要,但是這個社會稀缺人才是什麼?是“π型人才”。當一個人在兩個領域裡面有認知的時候,他產生的威力不只是1+1,是1後面加個0。

  我跟王興出來創業的時候,沒有錢,雇不起優秀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迫不得已自己學了,導致我們搞成“π型人才”,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我們效率比同行快很多。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痛苦,我曾經帶過很多工程師轉產品經理,失敗的概率是2/3。因為不同的職業序列不僅是一個技能問題,還是一種價值觀問題,一種人生觀問題,一種理念問題。

  工程師這個崗位,當你進步了,你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進步了,這是一個非常有安全感、幸福感的崗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很可怕,乾兩年之後,覺得比兩年之前不僅沒進步,而且發現之前的判斷是錯的,所以他會產生非常大的困惑和人生恐慌。

  產品經理不是一種技能,產品經理是關於正確思考方法、溝通方法、工作方法等所有正確方法的一個集合,不見得一定要在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上學產品經理的東西,產品經理這些正確的東西對所有的崗位都是有效的。你具備這些正確方法之後,無論乾什麼崗位,都具備了速成的能力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π型人才」,藏在美團的DNA.新浪財經.2021-10-16
  2. 佚名. "π型人才"[J]. 當代貴州, 2012(9):57-5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陈cc.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Π型人才"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 id cc68f26667946dddd6ea6f5db1ad3679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9月23日 16:11 發表

簡而言之,就是技多不壓身

回複評論
NidhoggDJoking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9月28日 17:50 發表

自我能力提升是永無止境的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