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讓·梯若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Tirole)
让·梯若尔(Jean Tirole)
放大
讓·梯若爾(Jean Tirole)

讓·梯若爾(Jean Tirole,1953年-):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大師,當代“天才經濟學家”, 經濟學的天資高人,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目錄

讓·梯若爾簡介

  讓•梯若爾(Jean Tirole)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大師(1990-2000年世界經濟學家排名第二),現擔任法國圖盧茲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科研所長以及圖盧茲經濟學院Toulouse School of Economics)院長,同時在巴黎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兼職教授,並先後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梯若爾1953年8月9日出生在法國特魯瓦,197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素有法國科學家搖籃之稱的法國理工學院。1978年,在獲得巴黎第九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後,對經濟學興趣油生,他來到著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繼續深造,並於1981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84年至今擔任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a)雜誌副主編。 同時還是普納思經濟管理研究院學術委員。

  梯若爾對經濟學驚人的直覺,也是一般的經濟學家望塵莫及的。這個瘦高身材的法國紳士,目光敏銳,襯衫的顏色永遠高貴並跟外套和諧,臉上洋溢著不慍不火的微笑,腦子裡隨時可以調出各種各樣的經濟學模型。

  梯若爾具有非凡的概括與綜合能力,他總是能夠把經濟學的任何一個領域中最為本質的規律和最為重要的成果以最為簡潔的經濟學模型和語言表達出來,並整理成一個系統的理論框架。

  梯若爾仿佛專為經濟學而生,被譽為當代“天才經濟學家”。縱觀其20多年學術生涯中所作出的貢獻,足令任何經濟學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論文,11部專著,內容涉及經濟學的任何重要領域———從巨集觀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從博弈論激勵理論,到國際金融,再到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交叉研究,梯若爾都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智慧的光芒和熱量灑向經濟學每一個研究領域。梯若爾縱橫馳騁,盡情揮灑,激情所至,堪稱天下無敵。

  歐洲大陸自上世紀80年代興起經濟學復興運動以來,最成功的當屬法國圖盧茲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 (IDEI)。同許多法國經濟學家一樣,梯若爾深深地熱愛著他的祖國,1988年,梯若爾從美國回到法國,和著名經濟學家拉豐(已故)教授一起創辦了享譽全球的法國產業經濟研究所(IDEI),擔任科研主任。並最終辭去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職位。他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經濟學的振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今的IDEI已經成為經濟學界公認的世界第一的產業經濟學研究中心,也是歐洲的經濟學學術中心。

  梯若爾主要研究和教學領域公司財務國際金融企業理論、規制與激勵、博弈論巨集觀經濟學

  梯若爾從當代經濟學三個最前沿的研究領域博弈論、產業組織理論激勵理論的十幾年融會貫通的研究中獲得了經濟學研究的真諦和“秘笈”,這個真諦就是作為一個經濟學家的直覺——即透過紛繁複雜的經濟學現象把握經濟學本質規律的能力,而這個秘笈則是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自90年代中期起,梯若爾開始以一個開拓者的姿態征服經濟學的新領域:經濟組織中的串謀問題(1992), 不完全契約理論(1999),公司治理結構(2001) , 公司金融理論(2002), 國際金融理論(2002),以及最近完成的經濟心理學(2002)。在上述每一個領域,梯若爾或以綜述性論文的方式,或以專著的形式完成該領域的理論框架 的建構,並指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然後悄然轉向另一個領域。梯若爾具有非凡的概括與綜合能力,他總是能夠把經濟學的任何一個領域中最為本質的規律和最為重 要的成果以最為簡潔的經濟學模型和語言表達出來,並整理成一個系統的理論框架。而梯若爾對經濟學驚人的直覺,也是一般的經濟學家望塵莫及的。他敏銳的洞察 力和極快的反應能力使得一般的學者根本無法跟上他的思維,因而許多人都這樣認為:“在梯若爾面前,我們如同白痴!”

  梯若爾以他開創性的貢獻贏得了國際盛譽:他榮獲1993年歐洲經濟學會的Yajo Jahnsson 獎。1998年被推選為世界經濟計量學會主席,2001年當選為歐洲經濟學會主席,併成為美國科學院外籍榮譽院士(1993)和美國經濟學會外籍榮譽會員(1993)。1996年慕黎黑經濟研究中心,1999年產業組織協會傑出成員獎;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倫敦商學院榮譽博士等獎勵。他是經濟學界一致公認的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

  此外,梯若爾於2007年被授予法國科研領域的最高榮譽,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金獎,成為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莫裡斯·阿萊斯Maurice Allais)後,第二個獲此殊榮的經濟學家。

  2009年1月30日,梯若爾獲得由西班牙BBVA基金會頒發的首屆BBVA經濟學獎。BBVA獎從2008年度起,每年獎勵世界上在環保學,經濟學,基礎科學,信息學,藝術,生物醫學,發展合作及氣候變化等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是獎金總額僅次於諾貝爾獎的重要獎項。

  • 2014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法國經濟學家讓·梯若爾,以表彰他對市場力量和調控領域的研究貢獻。[1]

讓·梯若爾的學術研究與貢獻

憑天賦三年成權威

  梯若爾繼承了法國學者重視人文學科的傳統,再加上深厚的數學功底,很快就顯示出研究經濟學的卓越天賦。他當時主要研究巨集觀經濟學金融學,並於1982年 和1985年在最權威的Econometrica(經濟計量學雜誌)發表了兩篇經典論文:《理性預期下投機行為的可能性》和《資產泡沫和世代交疊模型》, 這兩篇論文奠定了他在該領域的權威地位。

新產業組織理論:在學界產生革命性影響

  此後,梯若爾轉向了當時正在興起的產業組織理論,他師從博弈論大師馬斯金(Eric Maskin),這使他熟練掌握了博弈論

  這門現代經濟分析的銳利武器。梯若爾將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應用於產業組織理論,開始構建新的框架,並用其分析解決產業結構調整中出現的許多新問題。

  1988年,梯若爾代表作之一《產業組織理論》出版,標志著一個新理論框架的形成。自1970年代以來,博弈論方法的引入使產業組織理論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但在本書之前,這些新的理論模型僅散見於各種期刊,尚未出現一本教科書,梯若爾《產業組織理論》是第一本用博弈論範式寫成的教科書,是研究企業行為的 博弈論專著。

  梯若爾在書中引用的許多文獻只是在本書出版數年後才公開發表,這使得本書的內容在今天仍具有較強的“前瞻性”。10多年來,該書一直作為世界著名大學研究生的權威教本,廣為流傳,歷久不衰。須知,從涉足產業組織理論到成為該理論的權威,梯若爾僅用了三年時間。

  產業組織理論是近年來經濟學最活躍、成果最豐富的領域之一。產業組織理論以市場與企業為研究對象,從市場角度研究企業行為或從企業角度研究市場結構。

  作為一種完整而系統的理論體系,產業組織理論的出現是與新古典的微觀經濟理論在解釋壟斷或不完全競爭問題上的失敗分不開的,或者從實踐看,產業組織是伴 隨本世紀以來大型製造業公司的迅猛涌現以後才出現的。20世紀30年代以後,以哈佛大學為基地的正統產業組織理論基本形成,理論界稱為哈佛學派哈佛學派認為,結構、行為、績效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SCP範式),即市場結構決定企業行為企業行為決定市場運行的經濟績效。所以,為了獲得理想的市場績效,最重要的是通過公共政策來調整不合理的市場結構。

  產業組織理論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世界一流理論經濟學家們的註意和興趣。他們不斷地加入研究的行列。上世紀80年代前後,以梯若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將博弈論信息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引入產業組織理論的研究領域,對產業組織理論產生了革命性影響。

  新產業組織理論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三個主要方面:從重視市場結構的研究轉向重視市場行為的研究;突破了傳統產業組織理論單向、靜態的研究框架,建立了雙向 的、動態的研究框架;博弈論的引入,意味著對傳統的由市場機制決定的瓦爾拉均衡可行性的懷疑,如現代大公司可通過許多非市場的制度安排,如合謀、內部整合組織結構調整等來解決問題,而不依靠市場。

《博弈論》

  從1991出版之日起,梯若爾和弗登博格合著的《博弈論》便成為博弈論領域最具權威性的研究生教材,為美國各個高校經濟學系的博士課程所採用。作為整個 博弈理論中最為經典、與經濟學中理性人假設最一脈相承、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理論,非合作博弈是博弈理論中最為重要的部分。書中涵蓋了非合作博弈的全部重要內容,不僅包括策略式博弈、納什均衡、子博弈完美性、重覆博弈以及不完全信息博弈等常規內容,而且還包括馬爾可夫均衡這樣的非常規內容。11年來無人超越,對世界著名大學研究生的博弈論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 時至今日,它仍然是博弈論領域中最前沿的教科書之一。

新規制經濟學:破解壟斷行業競爭與規制密碼

  自1980年代中期始,梯若爾和拉豐(Jean-JacquesLaffont)共同開創了激勵理論的一個最新的應用領域———新規制經濟學,並以兩本經典著作《政府採購和規制中的激勵理論》(1993)和《電信競爭》(2000)完成了該理論框架的構建,確立了其在該領域的開創者地位。

  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地在電信、電力、鐵路、煤氣、自來水等自然壟斷產業中掀起了“管制改革”的浪潮,放鬆管制、引入競爭、產權私有,由壟斷走向競爭已成為世界各地自然壟斷產業市場化改革的主導趨勢。

  傳統的規制方法主要有兩種:基於服務成本定價的服務成本規制方法和基於拉姆齊定價規則拉姆齊-布瓦德規制方法。由於忽略了規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而使得它們無法提供正當的激勵。一般地,被規制的壟斷企業擁有有關運營成本的私人信息,並且總是有積極性隱瞞這種信息,因而規制方很難獲得精確的成本信 息。在這種環境下,上述兩種方法會帶來極大的激勵扭曲

  管制改革的實踐,迫切需要新的產業管制理論的出現。梯若爾和拉豐開始探索將信息經濟學與激勵理論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應用於壟斷行業的規制理論的道路。

  在批判傳統規制理論的基礎上,他們創建了一個關於激勵性規制的一般框架,結合了公共經濟學與產業組織理論的基本思想以及信息經濟學機制設計理論的基本方法,成功地解決了不對稱信息下的規制問題。

  梯若爾和拉豐於1993年出版的著作《政府採購與規制中的激勵理論》完成了新規制經濟學理論框架的構建,並奠定了他們在這一領域的學術領導者地位。

  梯若爾和拉豐將新規制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應用於壟斷行業的規制問題,分析各種規制政策的激勵效應,並建立了一個規範的評價體系。2000年,作為對十幾年壟斷行業規制理論與政策研究的總結,他和拉豐合著的《電信競爭》一書,為電信及網路產業的競爭與規制問題的分析和政策的制訂提供了一個最為權威的理 論依據。

  10多年來,梯若爾從當代經濟學三個最前沿領域———博弈論、產業組織理論和激勵理論的研究中,獲知研究經濟學的真諦:要有經濟學家的直覺———即透過紛 繁複雜的經濟現象把握經濟學本質的能力,時刻講求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憑此,自1990年代中期始,梯若爾不斷在經濟學的各個新領域拓荒,碩果纍纍。

建模型解串謀難題

  1992年,在國際經濟計量學會第六屆世界大會上,梯若爾提交論文《經濟組織中的串謀問題》。串謀與勾結是所有的組織或機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早已為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所關註。串謀與勾結會給社會福利帶來損失,因而如何在制度設計中解決串謀問題,一直成為政治家和學者們不懈努力的目標之一,併在人類的制度 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重要現象長期以來卻一直未能受到主流經濟學家的重視。作為社會科學理論的皇冠明珠,主流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取得過令人矚目的成就, 但它在制度分析方面尤其是對於串謀現象的漠不關心和無所作為,無法令人滿意。究其根源,仍然是主流經濟學家對於新古典主義的完備市場假設這個教條的堅定信 念。

  在產業組織理論和規制經濟學等諸多領域,串謀現象造成了產業政策和政府規制政策的嚴重扭曲,這一點即使在司法體系十分完備的歐美國家都普遍存在(如美國的安然公司和世界電信與安達信公司合謀做假賬等案件),更不用說許多處於制度轉型時期的發展中國家。

  梯若爾這篇綜述性論文建立在他於1986年發表在《法、經濟學與組織雜誌》上的基本框架———多代理人模型上,它指出了研究串謀問題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基本方法論。在該論文中,梯若爾提出了著名的“防範串謀原理”:為了避免串謀帶來組織效率的損失,對於一般性組織,委托人總可以設計一組新的機制或契約,通過轉移支付等手段,使得代理人的收益超過他參與串謀的收益,從而抵消了代理人參與串謀的積極性。

  研究串謀問題的另一個理論上的困難,來自於代理人串謀時所達成的支契約的可執行性。在法律上,一般地,這種支契約是非法的,因而很難將其納入到契約理論的框架中。

  梯若爾則在非合作博弈的框架下,運用他所擅長的聲譽模型和重覆博弈模型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他指出,串謀往往發生在具有長期合作關係的組織中,這種長期關係使得代理人在串謀時更重視合作的聲譽以及未來的收益,因而保證了串謀契約是自持的。

  梯若爾這篇論文建立了串謀理論的基本框架,在這個框架基礎上,圖盧茲學派,尤其是拉豐和馬赫蒂摩(Laffontand Martimort)所作的突出貢獻使其成為完整的理論體系。

不完全契約之爭:梯若爾成為爭論終結者

  1999年,梯若爾在Econometrica發表了《不完全契約理論:我們究竟該站在什麼立場上》。這篇論文被認為是對當時轟動整個學術界的不完全契約理論之爭的“終結者之聲”,同時也是關於該理論最經典的綜述。

  契約是一組承諾的集合,這些承諾是簽約方在簽約時作出的,並且預期在未來(契約到期日)能夠被兌現。完全契約是指,這些承諾的集合完全包括了雙方在未來預 期的事件發生時所有的權利和義務。但在現實中,絕大部分契約都是不完全的,這是因為簽約方在事前對未來所作的預期僅僅是基於雙方的主觀評估,未來所面臨的 不確定性在本質上是不可預期的。不完全契約面臨的核心問題是,由於簽約方的機會主義行為造成的資源配置的帕累托無效

  不完全契約理論之爭由來已久,1985年,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在其經典名著《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中指出,由於契約的不完備性所帶來的交易成本,是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格羅斯曼(S.Grossmanan)和哈特O.Hart)(986)在其經典論文中指出,產權,尤其是剩餘索取權的合理配置,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約所帶來的交易成本,並且這也是用企業內部交易代替市場交易的根本原因。但隨著人們對不完全契約本質的 深入揭示以及機制設計理論的迅速發展,許多學者研究得出,通過設計一些激勵相容的機制,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約的交易成本,從而可以在契約理論的框架內解決這一經典難題。

  1999年,著名的《經濟研究評論》雜誌在其66捲第一期以專輯形式掀起了不完全契約理論之爭的高潮。以哈特和摩爾(Hart&Moore1999)為代表的產權理論學派認為,當不確定性下的自然狀態足夠複雜時,從本質上不存在一個可行的機制來實現帕累托有效的資源配置,因而只有通過合理地配置產權等制度 安排來恢復資源配置的效率。這就是哈特-摩爾-西格爾(Hart-Moore-Segal)(1999)所證明的“不可能定理”。

  而以梯若爾和馬斯金為代表的機制設計學派卻對上述結論不以為然,他們在《不可預見的偶然性與不完全契約》論文中,運用機制設計理論的最新成果證明,不可預 見的偶然性所造成的契約的不完全性,並不構成資源配置無效率的本質障礙,在當事人的效用函數不是非常限制性的情形下(即當事人沒有很怪的偏好),我們可以 設計出一個激勵相容的機制,實現帕累托有效的配置。

  這就是馬斯金-梯若爾Maskin-Tirole提出的“可能定理”。

  某些學者指責“Maskin-Tirole機制過於複雜因而無法在現實中應用”,梯若爾則針鋒相對地指出,所謂機制的複雜與否必須放到具體的應用範圍中去討論,如果機制的設計與實施的成本低於它所帶來的收益,這種機制就是可行的。

  事實上,在現實運用中,涉及到大規模項目的招標與拍賣機制往往設計得非常複雜,以至於只有少數專家才能掌握。另一方面,產權配置,作為一種強制性的制度安 排,它所帶來的交易成本往往非常高昂,並且容易被低估甚至忽略,而制度安排的鎖定效應會導致長期交易的無效率。與此相比,機制,作為一種自持的契約安排, 其交易成本顯然要低得多。

出新著創金融新論

  2002年,梯若爾出版著作《金融危機、流動性與國際貨幣體制》,在國際金融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以往針對金融危機的政策建議大都通過“adhoc”(缺乏 微觀基礎)的模型推導而來,梯若爾認為這些建議只看到了問題的癥狀,而沒有看到深層原因,資本自由化並不能醫治百病。在該書中,梯若爾從最基本的假設出 發,考慮了國際金融體系下貸款人和借款人的關係對流動性和風險的影響,強調了市場失靈對於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羅果夫(Kenneth Rogoff)教授說:“這是第一本為國際金融問題提供了全面的嚴格的理論基礎的著作,分析簡潔,文字優雅,富有洞察力,它讓我們重新審視國際金融機構的作用和缺點。”

  公司財務領域的研究在過去二十年有了長足的進展,但傳統公司財務理論的缺陷一目瞭然:一方面,局 限於對稱信息框架下研究公司的財務結構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其代表性成果為莫迪里亞尼-米勒定理(簡稱MM定理),但MM定理所要求的條件過於理想化,使得 該理論在現實應用中受到很大限制,也無法解決公司財務領域出現的一些實際難題;另一方面,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模型互相獨立,不成體系,令人困惑。

  2002年底,梯若爾出版了《公司財務理論》,在公司金融理論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第一部一統江湖之作。梯若爾令人耳目一新、駕輕就熟地給一個 原本支離破碎和複雜得令人沮喪的領域帶來了無可置疑的統一和簡約之美。他以公司金融和契約理論的聯繫統一全書,在不對稱信息框架下重新改寫了公司財務理論,運用對策論、激勵理論、產業組織理論的方法,重點討論了公司治理結構、控制權分配、流動性管理、監管與收購等問題,給公司財務理論界定了更廣闊的研究 範圍和新的研究重點與方向。

  在上述每一個領域,梯若爾或以綜述性論文的方式,或以專著的方式完成該領域的理論框架的建構,並指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然後悄然轉向另一個領域。最近,他把目光又投向了經濟學更深層次的基礎性問題——經濟心理學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了5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普林斯頓大學迪克希特(Avinash Dixit)教授說:“梯若爾的經濟學直覺是經濟學理論價值的最完美的體現,他把智慧光芒的熱量撒向他所觸及的每一個領域。”誰會知道,梯若爾的下一個方 向會在哪裡?

讓·梯若爾與中國

  梯若爾教授非常關心中國的經濟學教育,他曾多次到中國來講學。2002 年12月,應武漢大學高級研究中心主任鄒恆甫教授之邀,作為法國產業經濟研究所和武漢大學高級研究中心雙向交流的一個重要項目,梯若爾教授曾在武漢大學高級研究中心系統地講授公司金融理論和國際金融理論,這一講座代表了該領域最高水準。

讓·梯若爾的重要著作

  縱觀讓·梯若爾20多年學術生涯中所作出的貢獻,足令任何經濟學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論文,11部專著,智慧的光芒和熱量灑向經濟學每一個研究領域。僅讓·梯若爾2005年在頂級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目比歐洲其他所有的學校加起來還多。

  其主要著作有:

  • 1982年和1985年在最權威的Econometrica(經濟計量學雜誌)發表了兩篇經典論文:《理性預期下投機行為的可能性》和《資產泡沫和世代交 疊模型》,這兩篇論文奠定了他在該領域的權威地位。
  • 1986年發表在《法、經濟學與組織雜誌》上的基本框架——多代理人模型上,它指出了研究串謀問題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基本方法論。
  • 1988年,他的代表作之一——《產業組織理論》出版,標志著產業經濟學新的理論框架的完成。在此後的十幾年中,這本書一直作為世界著名大學經濟系研究生 的權威教程而廣為流傳,至今無人超越。
  • 1991年,Tirole與弗登伯格(Drew Fudenberg)合著《博弈論》出版。該書以其關於博弈論體系和發展方向的把握,立刻成為博弈論領域最權威的高級教程,11年來無人超越,對世界著名大學研究生的博弈論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
  • 1992年,在國際經濟計量學會第六屆世界大會上,Tirole提交論文《經濟組織中的串謀問題》。因而如何在制度設計中解決串謀問題,一直成為政治家和學者們不 懈努力的目標之一,併在人類的制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1993年梯若爾和拉豐出版的著作《政府採購與規制中的激勵理論》完成了新規制經濟學理論框架的構建,並奠定了他們在這一領域的學術領導者地位。
  • 1991 -1998年,梯若爾確立了在經濟學領域中的領導地位。在這一時期,梯若爾先後發表了《對策論》(合著)、《經濟組織中的串謀問題》、《不完全契約理論》 等經典論文。
  • 1999年,Tirole在Econometrica發表了《不完全契約理論:我們究竟該站在什麼立場上》。這篇論文被認為是對當時轟動整個學術界的不完全契約理論之爭的“終結者之聲”,同時也是關於該理論最經典的綜述。
  • 2000年,作為對十幾年壟斷行業規制理論與政策研究的總結,他和拉豐合著的《電信競爭》一書,為電信及網路產業的競爭與規制問題的分析和政策的制訂提供了一個最為權威的理論依據。
  • 2002年,Tirole出版著作《金融危機、流動性與國際貨幣體制》,在國際金融學界引起巨大反響。
  • 2002年底,梯若爾出版了《公司財務理論》,在公司金融理論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讓·梯若爾"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朱草生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1月22日 09:18 發表

全才。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