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設施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Facilities Management)

設施管理(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FM)

目錄

什麼是設施管理

  設施管理(FM),按照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和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定義,是“以保持業務空間高品質的生活和提高投資效益為目的,以最新的技術對人類有效的生活環境進行規劃、整備和維護管理的工作”。它“將物質的工作場所與人和機構的工作任務結合起來。它綜合了工商管理建築行為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基本原理”。設施管理這一行業真正得到世界範圍的承認還只是近幾年的事。越來越多的實業機構開始相信,保持管理得井井有條和高效率的設施對其業務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提供不動產(物業)“有效率”的達成其設置或使用目的機能的管理服務。設施管理服務除了基本的物業管理外,服務內容往往涉及設置或使用目的機能的“作業流程規劃與執行、效益評估與監督管理”。

設施管理出現的背景

  隨著產業價值鏈分解和專業化發展,物業管理出現精深精細化趨勢,並從勞動密集型逐漸轉化為知識密集型,在物業管理提升的基礎上,產生了一個新型的領域——設施管理。

  傳統的物業管理側重於人員現場管理,以保全、保潔以及採暖、通風、空調、電氣、給水、排水等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為主要工作內容,以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為工作目標,具有“維持”的特點。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物業管理行業發生了一系列變革,促成了設施管理的產生。物業管理行業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建築領域的技術革命使得物業管理的對象越來越複雜。隨著建築業的發展和4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CRT圖形顯示)技術的應用,智能大廈開始出現,並且在美、歐、日及全球蓬勃發展。伴隨智能建築的蓬勃發展,信息化的現代建築設備很快地進入各種建築,使物業管理範圍內的設施設備形成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各項傳統產業的業務也由於結合了信息技術而出現很大的變化。面對龐大而複雜的建築系統,傳統的物業管理應接不暇。

  第二,社會發展要求物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危機以來,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直是社會所關心的熱點問題,“物業節能”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許多物業能源利用效率仍不盡人意。路燈徹夜通明、用電負荷失衡、給排水管道跑冒漏滴、公用水閥細水長流、供暖空調溫度不穩、室內空氣嚴重惡化、自控設備失常運行等現象普遍存在。面對新的要求,傳統物業管理粗放的經營模式顯得捉襟見肘。

  第三,產業價值鏈分解與非核心業務外包促進了設施管理行業的產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有效的面對競爭,企業不得不集中精力關註其核心業務,而將以物業為主的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專業公司進行管理。同時,公司的物業部門或者被解散,或者獨立成專業的物業管理或設施管理提供商。產業價值鏈分解和非核心業務外包推動了物業管理行業的專業化,促進了設施管理行業的產生。

  舉一個例子,90年代初,香港的渣打銀行物業管理部門有200多名員工。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業務外包模式的影響,經過研究,他們將物業部門解散,把相關業務外包給專業的設施管理公司。這樣,渣打銀行200多人的物業管理部門變成只有2個人負責,從新建分行的選址、投資裝修,到已有物業的維護、管理都由這個公司負責。另外,公司所有的辦公樓,包括員工的住宅都外包給這家公司管理。通過非核心業務外包,香港渣打銀行競爭力不斷提高。

  面對物業管理行業的變革,傳統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日漸力不從心,不得不向專業化、集約化、精細化發展,並由勞動密集型逐漸轉化為知識密集型,設施管理應運而生,形成具有相當潛力的新興行業。

設施管理的內容

  (一) 所有權的費用。設施所有權有最初的和正在發生的費用。管理時,應該知道需要的費用,並通過計劃分配,提供這些費用。

  (二) 生命周期內的花費。一般說來,所有的經濟分析和比較都應該基於生命周期花費。如果只考慮資本費用和最初的費用,經常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三) 服務的融合。優質的管理意味著不同服務的融合(例如,設計和運作)。

  (四) 運作和維護的設計。運作者和維護者,即使他們時承包商,也應該積极參与設計審查。

  (五) 委托的責任。項目管理的功能應該歸入到預算項目中去,由一位經理對各項工作負責。

  (六) 費用的時效性。關鍵是識別和比較這些費用,並且過一段時間進行一次有規律的比較。

  (七) 提高工作效率。應該時常通過特定的比較、使用者的反饋以及管理來判斷其效率。

  (八) 生活質量。設施經理應該設法提高和保護職員的生活質量。最低的要求是有一處安全的工作場所,努力的目標是有一處可以提高個人和團體工作效率的工作環境

  (九) 設施的冗餘和靈活性。因為工作的本身經常是部分在變化的,設施經理必須進行設施的冗餘和靈活性分析。

  (十) 作為資產的設施。設施應該被看作是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給公司帶來收益的有價值的資產。

  (十一) 設施管理的商業職能。值得用一種商業的辦法來進行設施管理。設施應該和公司的業務同時發展、同步規劃。

  (十二) 設施管理是一個連續的系統。設施管理從開始計划到進行處理,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是一系列分立項目的組合。

  (十三) 服務。設施管理只提供了一種產品:服務。設施管理的本質希望是強調權利和順從,同時也應該具有靈活性和服務性。質量計劃是基於消費者怎樣才能獲得服務的問題制定的。一項成功的質量計劃要依賴於各種層次客戶的長期聯繫和約束。

設施管理的特點

  作為一個新興行業,設施管理有其自身的特點。歸納起來,主要有六點,即:專業化、精細化、集約化、智能化、信息化、定製化。

  專業化。設施管理提供策略性規劃財務預算管理、不動產管理、空間規劃及管理、設施設備的維護和修護、能源管理等多方面內容,需要專業的知識和管理,有大量專業人才參與。另外,化工、製藥、電子技術等不同的行業和領域,對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的要求不同,所涉及的設施設備也不同,需求實行專業化服務。

  精細化。設施管理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托,以業務規範化為基礎,以精細化流程式控制製為手段,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客戶的業務流程進行研究分析,尋找控制重點併進行有效的優化、重組和控制,實現質量、成本、進度、服務總體最優的精細化管理目標。

  集約化。設施管理致力於資源能源的集約利用,通過流程優化、空間規劃、能源管理等服務對客戶的資源能源實現集約化的經營和管理,以降低客戶的運營成本、提高收益,最終實現提高客戶營運能力的目標。

  智能化。設施管理充分利用現代4C技術,通過高效的傳輸網路,實現智能化服務與管理。設施管理智能化的具體體現是智能家居、智能辦公、智能安防系統、智能能源管理系統、智能物業管理維護系統、智能信息服務系統等。

  信息化。設施管理以信息化為基礎和平臺,堅持與高新技術應用同步發展,大量採用信息化技術與手段,實現業務操作信息化。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同時,信息化保證了管理與技術數據分析處理的準確,有利於科學決策

  定製化。每個公司都是不同的,專業的設施管理提供商根據客戶的業務流程、工作模式、經營目標,以及存在的問題和需求,為客戶量身定做設施管理方案,合理組織空間流程,提高物業價值,最終實現客戶的經營目標。

設施管理的業務範疇和服務對象

  設施管理涉及範疇廣,包括客戶所有的非核心業務。國際設施管理協會提出設施管理的業務範疇主要包括八方面:策略性年度及長期規劃;財務與預算管理;公司不動產管理;室內空間規劃及空間管理;建築及改造工程;新的建築及修複;保養及運作;保全、通訊及行政服務。除此之外,設施管理的業務還包括能源管理、支援服務、高技術運用及質量管理等。

  儘管設施管理的業務範疇比較廣泛,但這些業務都是圍繞著兩個中心內容展開的:其一,通過對建築設施的管理,延長設備設施的使用年限,確保其功能的正常發揮,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及運行費用;其二,應用各種高新技術,向客戶提供各種高效增值服務,使客戶工作更加合理化和簡潔化,生活更方便和舒適。針對不同類型的物業,設施管理內容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設施管理應用於業權相對單一或集中的物業,主要包括:

  城市公用設施。如醫院、學校、體育場館、博物館、會展中心、機場、火車站、公園等。

  工業設施。如工廠、工業園區、科技園區、保稅區、物流港等。

設施管理髮展

  “設施管理”這一術語的廣泛使用要追溯到1979年美國密歇根州的安·阿波設施管理協會的成立以及1980年國家設施管理協會(“國際設施管理協會”的前身)的創建。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設施管理開始從傳統物業管理中脫離出來,並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新興行業。此後,相繼出現了一些名為設施管理的專業管理機構或公司,產生了本國的設施管理專業協會,並於1989年共同發起成立了新的國際性專業組織——“國際設施管理協會;1992年設施管理進入我國香港地區,1992年國際設施管理協會在香港設立分部[IFMA(HK Chapter)]],2000年又成立了香港設施管理學會(HKIFM);自2003年3月開始,香港設施管理學會先後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主辦了各種類型的設施管理研討會。2004年8月,國際設施管理協會派出三位最高級別的官員出席在北京召開的“醫院設施管理”研討會,並頒發了在中國大陸第一張“會員資格證”。自此設施管理正式在中國登陸。

施管理的未來研究方向[1]

  設施管理作為一門交叉學科,需要多學科專業技術的融合,因而設施管理的未來發展也有賴於多學科和多行業文化的發展為其跨領域運營提供內在的~致性,同時也為商業團體、物業行業、政府和公眾部門的設施管理提供外在的統一性。設施管理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就是如何通過創新性的研究、實踐、服務和設計以及它們之間的協作為社會和商業的政策、目標制定和運作提供戰略性和實施性的支持。因此,Nutt指出設施管理的未來發展必須關註以下4個議題:

  (1)新的戰略方向。探索設施管理研究目標的變化、潛在的範圍、未來的功能和影響,為滿足企業和公共部門的動態目標和需求提供戰略性的支持。

  (2)未來要完成的任務。建立新一代的設施管理績效評估標準管理方法、運作流程和決策技術,來應對和管理企業和社會團體在實踐和技術方面的快速變化。

  (3)行業部門方針和投資研究。針對不同部門的方針政策,研究未來設施管理的關鍵論題以及有關投資和風險的一些新的對策。

  (4)推進知識交流。建立一個使設施管理的專門知識、研究數據和結果、實用理論、構想和概念、方法和技術能夠相互交流的平臺,確保設施管理的未來發展有一個全球性的理論基礎作支撐。

設施管理與物業管理的區別

  區別一:現場管理VS經營戰略

  物業管理是通過對客戶生產經營現場的管理,以達到維持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具體體現就是對現場的整頓、整理、清掃、清潔、維護和安全等。設施管理是從客戶的需求出發,對企業所有非核心業務進行總體性策劃,以達到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最終實現提升客戶營運能力的目標,具有很強的戰略性。

  區別二:日常維護VS專業化管理精細化管理

  物業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為保全、保潔以及水、電、氣、暖等設備的日常維護。設施管理從物業的成本分析、空間規劃、標準制定、能源審核、風險許諾和發展策略方面為投資者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與建築、不動產、經營、財務、心理、環境、信息等多個領域密切相關。另外,設施管理基於信息化技術,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客戶的業務流程進行研究分析,尋找控制重點併進行有效的優化、重組和控制,實現質量、成本、進度、服務總體最優的精細化管理目標。

  區別三:“保值”VS“增值

  物業管理的工作目標是安全、衛生以及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具有“保值”的特點。設施管理應用各種高新技術,向客戶提供各種高效增值服務,以改善客戶運營能力,提高收益。它從戰略層次的高度和動態發展的全局整合的理念出發,在保證物業“保值”的基礎上,還要實現物業的“增值”。

  區別四:關註現狀VS關註整個生命周期

  物業管理關註的是已建成的物業和已裝備的設施設備,它是對物業“現狀”所進行的管理和維護。設施管理關註物業的整個生命周期,提供策略性長期規劃,貫穿到物業或設施的可行性研究、設計、建造、維修及運營管理的全過程之中。

  區別五:人員現場管理VS信息化管理

  物業管理的活動,如保全、保潔、設施設備的維護,以及能源控制、費用收取等,都是通過工作人員的現場作業完成的,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含量比較低。設施管理大量採用信息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保證了管理與技術數據分析處理的準確,屬於知識密集型產業

國內設施管理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2]

  目前國內對於設施管理的認識還非常有限,依然處在探索階段,其發展還處在以住宅小區為對象的物業管理這樣一個初級階段,對於大型公用和商業設施的管理,還停留在維護管理這個層面,與專業化的設施管理相去甚遠。國內設施管理在實踐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戰略性的全局觀念

  不關註設施的全生命周期費用,在設計和建設階段往往不考慮今後運營時的節約和便利,而過多地考慮瞭如何節省一次性投資,如何節省眼前的時間和精力。設備供貨商往往較少考慮系統集成的協調和匹配。建築物在建成交工以後,把物業管理僅僅看成是傳統的房管所的功能,即首先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服務是第二位的,顛倒了與業主的關係。

  2、服務對象不明,不註重以人為本。

  認為只要設備無故障’能運轉便是設施管理的全部工作內容。設施管理的服務對象是人,應以為用戶提供各種高效率的服務,改善用戶的業務,以工作流程合理化和簡潔化為目標,為用戶營造一個健康、舒適、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3、管理水平低下"技術含量不高"

  國內的設施管理水平低下"技術含量不高"憑經驗、憑設備等手工作坊式的運作還是目前國內設施管理的主流,

  4、人才嚴重匱乏

  設施管理是一項量大、面廣"涉及關係較複雜的系統工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種大型物業設施的大量出現"市場對從事設施管理工作的人員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目前"符合現代設施管理髮展需要的高層次、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管理人才、掌握多種技能的複合型人才都十分缺乏,

  5、理論探索滯後,基礎研究虛浮

  在發達國家"設施管理早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專門行業"有大量的研究者致力於設施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而我國對於設施管理理論的探索、研究卻相當滯後"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至於其基礎研究"還只是限於物業管理領域的一些基礎理論,

中國設施管理的未來發展

  中國房地產業的持續蓬勃發展全國各類場館的迅速增加豐富的物業類別與多元開發運營模式無疑是設施管理理論實踐的最佳市場,就像住宅區物業管理是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發展起來的一樣政府辦公樓、學校、醫院、影劇院、博物館、體育館等公共設施的管理模式改革也會隨著相關領域的改革而獲得發展,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意識到其物業資產在公司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現代化智能大廈和高新技術產業用房落成數量的不斷增加對於工作和生產空間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都會形成對高質量專業化設施管理服務的潛在需求,而目前我國設施管理的相對滯後更是造成了龐大的市場需求,因此中國的設施管理市場巨大需求強勁發展潛力無限。

  隨著中國日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以及包括設施管理服務在內的專業服務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先進國家和地區的設施管理服務理念、模式和技術必將在中國找到其施展才能的舞臺,希望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加入設施管理領域的研究也希望中國設施管理行業能夠迅速起步、發展為整個設施管理行業的發展和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兆紅,邱菀華,詹偉.設施管理研究的過展.建築管理現代化.2006年第3期總第88期
  2. 王兆紅,邱菀華,詹偉.論設施管理及其在中國的未來發展.現代管理科學.2006年第2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設施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58.24.239.* 在 2010年1月5日 23:02 發表

在Cotts的那本Facility Mangement Handbook第二版於99年問世後,2000年,中信出版社就找清華翻譯成中文版《設施管理手冊:超越物業管理》,的確是很追得上國際潮流的。

但是,這書特地在後面加上了“超越物業管理”,為什麼?是因為如果只用設施管理手冊的名字,根本沒有幾個人可以一看書名就知道這是幹嘛的。又恰巧,設施管理的範疇裡面,的確有一些和物業管理一樣的工作內容,所以乾脆加個物業管理,並且超越之,這樣容易賣一點。很不幸,這書賣的很差,除了翻譯的很差之外,設施管理還不為人所知是主因,更何況Cotts寫的很多經驗之談,本身就是給有著豐富設施管理經驗的人看的。

而且現在Cotts又出了第三版,已經過去10年了,國內的狀況比起10年前是好多了,已經有一批在外企做過FM的人開始傳播這些知識,Archibus 這樣的綜合設施管理系統也有了案例——平安保險和華為集團,就連新成立不久的費哲設施咨詢公司都有了客戶。希望不久可以看到譯本,但願這次不要譯的太差,不要把空間管理Space Mgt譯成空置管理。如果中信還想出這本書,找我來翻譯是最好不過的了。

設施管理這個辭彙,由兩個熟悉的詞根組成的陌生的辭彙,第一次在中國被人提起,大約是90年代國外的傳入,就是用FM直譯過來的。這個詞這樣直譯過來,時代又缺乏背景知識,於是很容易被誤解,因為在中文里,設施就是設備,加上某些限定語才擴展詞義,比如基礎設施、電信設施、教育設施,這些傳統的領域裡面,本身都有設備管理、設施管理這樣的工作。在英文中其實也是這樣,只不過在過去的幾十年,設施管理作為一個專業領域發展起來,有幾十萬的從業人員頭銜是FM 經理,於是FM的領域才擴大到與企業戰略緊密相關的辦公環境管理的層面。於是,我們看到的狀況是,中國所理解的設施管理,只是硬體維護,只相當於發達國家理解的FM的一小部分工作。

那麼,一本設備維護的書籍,理應放在物業管理門類中,但是,此書內容卻完全不是物業管理,只好超越它才能避免混為一談。

既然時代發展至此,中美各自歷史淵源不同,語言也不同,倒不如重新考慮FM的譯法。

我主張的譯法是:物業資產管理。既不是物業管理,也不是資產管理。資產加上了物業,範圍自然縮小很多,物業加上資產,則高級了很多。一個企業的物業資產,範疇差不多就相當於不動產,也就差不多和FM管轄的範疇很接近了,當然,即使在國外,大家所理解的FM的範疇也不盡一致,比如辦公桌椅、電腦印表機、前臺客服等等,在廣義上也可以歸類到FM裡面,但也可以不放進去。保險一點起見我們就在名詞上只把與建築物密切相關的資產放進去吧。這個名稱是受到平安集團的啟發,我以前在平安供職於這個部門,就取的這個名稱,但是英文是Real Estate部門,也就是國外企業常見的CRE部門。

觀之目前市場上的物業管理領域,除了管理層之外,下麵保潔、保全不都是低收入的工作崗位嗎,保修的還好一些,但也限於高級技工,普通工人收入水平也有限。雖然五大行(中國五大物業公司,都是國外的公司,在中國管理眾多高級的寫字樓)的物業管理水平很高,但是,他們的人員結構也跑不了這個範疇。所以,看到這樣的職業去向,好的大學連物業管理專業都不開了,只是搞一些物業管理培訓班,這專業多見於專科和職業培訓學校。所以,我們在翻譯的時候,一定要超越它。。。

那麼,設施管理,則基本上都是大學生的工作了,這一點,想必對於各大工科院校,尤其建工專業優勢的院校會是一個不錯的發展點。

回複評論
123.114.149.* 在 2010年3月8日 22:16 發表

工業企業設施管理外包目前在電子製造行業有一定發展,這個行業設施管理比較專業(有超大的凈化廠房,純水廢水設施,大宗氣體,冷凍空壓系統),聽說大連Intel準備把工廠設施管理外包給Johnson Controls(江森自控)

回複評論
192.102.204.* 在 2010年3月23日 10:59 發表

123.114.149.* 在 2010年3月8日 22:16 發表

工業企業設施管理外包目前在電子製造行業有一定發展,這個行業設施管理比較專業(有超大的凈化廠房,純水廢水設施,大宗氣體,冷凍空壓系統),聽說大連Intel準備把工廠設施管理外包給Johnson Controls(江森自控)

現在還是JLL(仲量聯行)在做

回複評論
58.24.239.* 在 2010年5月19日 10:06 發表

此條目中的“1980年代,設施管理開始從傳統物業管理中脫離出來”純系誤導。美國是設施管理行業的誕生地,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的前身,乃是設備工程師協會,這個工種是做設備工程及運營維護的,如果設施管理源自這個專業,那麼,她就從來沒有在物業管理呆過。

這種說法的來源,可能是物業管理剛剛傳入中國的時代,國外誕生了設施管理,時光交錯之下,有人就誤解為設施管理是從物業管理裡面脫離出來的。

真正懂設施管理的人,會明確無誤的體會到:設施管理與物業管理的基因完全不同。而今,在國外的服務領域,物業管理已經完全成為設施管理的分包商了,就像其他專業一樣,這並不影響物業管理自身專業性的發展。

可能只有在中國,才會有物業管理行業思維的人,從物業管理角度去看設施管理的時候,才會出現這麼重大的誤解。因為在中國,物業行業總體虧損,技術含量低,很多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矛盾重重,甚至於物業行業的人也瞧不起自己的專業——很多知名的建築為強項的大學裡面也沒有開設物業管理專業,原因是什麼。

殊不知,掃地也能掃到上市公司:Eden就是一家提供保潔服務的國外專業公司,正在世博會裡面施展身手呢。其實,任何一項服務業,深挖自己專業的潛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而不一定非要往“高級”業務上靠。把物業跟設施管理貼在一起,最後變成的是四不象,亞太一些地區最容易產生這種現象。

回複評論
Mutou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19日 15:16 發表

58.24.239.* 在 2010年5月19日 10:06 發表

此條目中的“1980年代,設施管理開始從傳統物業管理中脫離出來”純系誤導。美國是設施管理行業的誕生地,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的前身,乃是設備工程師協會,這個工種是做設備工程及運營維護的,如果設施管理源自這個專業,那麼,她就從來沒有在物業管理呆過。

這種說法的來源,可能是物業管理剛剛傳入中國的時代,國外誕生了設施管理,時光交錯之下,有人就誤解為設施管理是從物業管理裡面脫離出來的。

真正懂設施管理的人,會明確無誤的體會到:設施管理與物業管理的基因完全不同。而今,在國外的服務領域,物業管理已經完全成為設施管理的分包商了,就像其他專業一樣,這並不影響物業管理自身專業性的發展。

可能只有在中國,才會有物業管理行業思維的人,從物業管理角度去看設施管理的時候,才會出現這麼重大的誤解。因為在中國,物業行業總體虧損,技術含量低,很多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矛盾重重,甚至於物業行業的人也瞧不起自己的專業——很多知名的建築為強項的大學裡面也沒有開設物業管理專業,原因是什麼。

殊不知,掃地也能掃到上市公司:Eden就是一家提供保潔服務的國外專業公司,正在世博會裡面施展身手呢。其實,任何一項服務業,深挖自己專業的潛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而不一定非要往“高級”業務上靠。把物業跟設施管理貼在一起,最後變成的是四不象,亞太一些地區最容易產生這種現象。

查閱了眾多國內論文後,發現對於設備管理的描述均表述為“設備管理從傳統的物業管理範圍內脫離出來”

也許是由於國內整個行業的認知問題造成的,所以我認為不能因為這樣就說明此條目是在誤導大眾。

回複評論
114.94.49.* 在 2012年1月22日 13:34 發表

58.24.239.* 在 2010年5月19日 10:06 發表

此條目中的“1980年代,設施管理開始從傳統物業管理中脫離出來”純系誤導。美國是設施管理行業的誕生地,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的前身,乃是設備工程師協會,這個工種是做設備工程及運營維護的,如果設施管理源自這個專業,那麼,她就從來沒有在物業管理呆過。

這種說法的來源,可能是物業管理剛剛傳入中國的時代,國外誕生了設施管理,時光交錯之下,有人就誤解為設施管理是從物業管理裡面脫離出來的。

真正懂設施管理的人,會明確無誤的體會到:設施管理與物業管理的基因完全不同。而今,在國外的服務領域,物業管理已經完全成為設施管理的分包商了,就像其他專業一樣,這並不影響物業管理自身專業性的發展。

可能只有在中國,才會有物業管理行業思維的人,從物業管理角度去看設施管理的時候,才會出現這麼重大的誤解。因為在中國,物業行業總體虧損,技術含量低,很多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矛盾重重,甚至於物業行業的人也瞧不起自己的專業——很多知名的建築為強項的大學裡面也沒有開設物業管理專業,原因是什麼。

殊不知,掃地也能掃到上市公司:Eden就是一家提供保潔服務的國外專業公司,正在世博會裡面施展身手呢。其實,任何一項服務業,深挖自己專業的潛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而不一定非要往“高級”業務上靠。把物業跟設施管理貼在一起,最後變成的是四不象,亞太一些地區最容易產生這種現象。

此人大概沒有在物業管理專業中呆過,因此說出來物業管理已經完全成為設施管理的分包商了,簡直令人發笑。在中國,設施管理其實就是物業管理,只是服務的對象有所不同,服務的要求不同而已,建議你還是到一些高端的物業管理項目去參觀,不要最後變成人笑柄

回複評論
113.111.41.* 在 2013年2月24日 23:14 發表

此人大概沒有在物業管理專業中呆過,因此說出來物業管理已經完全成為設施管理的分包商了,簡直令人發笑。在中國,設施管理其實就是物業管理,只是服務的對象有所不同,服務的要求不同而已,建議你還是到一些高端的物業管理項目去參觀,不要最後變成人笑柄 ----------

完全認同物業管理就是設施管理的分包商,高端物業??你見過有多高端?太古集團的你見過麽?太古的中央設施控制室你去過??人家可是一個片區的建築幾十棟都用信息化完成的管理,包括對客戶服務、機電控制與分析、流程、各分包商的協調、他們的project平臺你見過?

回複評論
1.80.186.* 在 2013年3月27日 13:51 發表

“物業管理”一詞不知是從哪來的?導致現在我們還解決不了概念分歧---英語中property management是資產管理,facilities management是設施管理,cleaning service是清潔服務,security是安保服務,中國的物業管理牛B地綜合了好多,難怪老是出問題...

回複評論
58.35.172.* 在 2013年3月31日 23:30 發表

最近看了很多FM方面的資料,我不是做這一行的,自己是IT專業,畢業後在一家IT外包公司做了兩年IT Support,機緣巧合得到一份仲量聯行的工作,是做企業物業管理的,面試通過了,自己在考慮要不要去,工資待遇也一般,只想問一下各位行家,物業管理這個行業將來發展趨勢怎麼樣,比如在五大行的物業管理部工作,做個5年10年將來的發展會好麽?如果做到高級管理人員,薪資待遇大概什麼水平呢?很多人說五大行高收入,但貌似都是指資產投資或租賃部門,提成都很高。不知道物業管理部門會有好的發展麽?

回複評論
116.231.11.* 在 2013年11月6日 10:14 發表

1.80.186.* 在 2013年3月27日 13:51 發表

“物業管理”一詞不知是從哪來的?導致現在我們還解決不了概念分歧---英語中property management是資產管理,facilities management是設施管理,cleaning service是清潔服務,security是安保服務,中國的物業管理牛B地綜合了好多,難怪老是出問題...

物業管理都是糨糊,要做好物業,就要把物業裡面的內容細化出來,不能有一家公司統一管理,避免利潤最大化現象

回複評論
183.62.230.* 在 2013年12月26日 13:34 發表

192.102.204.* 在 2010年3月23日 10:59 發表

現在還是JLL(仲量聯行)在做

江森自控這方面很強

回複評論
M id 3e921b85f2ef168cc056abda18dadec7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6月12日 15:13 發表

FM是軟體嗎?就是和BIM有關的?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