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傳播學(Communication)
目錄 |
傳播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傳播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
傳播學誕生於美國,美國的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探索傳播理論,並提出了種類繁多的傳播模式,諸如以文字、圖形和數學公式等表述的各種模式。傳播學家運用不同的模式來解釋信息傳播的機制和本質,描繪傳播過程與傳播效果,預測未來傳播的形勢和結構等。美國著名政治家拉斯韋爾、美籍德國社會心理學家盧因、美籍奧地利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拉扎斯菲爾德、美國試驗心理學家霍夫蘭為傳播學的成立和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美國傳播學者施拉姆為傳播學創建者和集大成者。傳播學建立以後,迅速在世界各地流傳。英國的傳播學研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蓬勃興起,以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可分為四大學派:以麥奎爾為首的社會學派、以霍洛倫為代表的社會心理學派、以奇斯曼和迦納姆為代表的政治經濟學派以及以利茲大學電視研究中心成員為代表的職能學派。日本的傳播學研究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主要呈現兩大特點:一是沿襲外國主要是美國的理論體系,並著重發展了強調受眾有權直接參加傳播過程的“社會參與論”;二是實踐優先於圖施拉姆理論。蘇聯自20世紀60年代起,開始重視傳播學理論研究,蘇聯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分別提出了各自的傳播模式,最著名的有菲爾索夫傳播模式和阿列克謝耶夫傳播模式。
傳播學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有密切的聯繫,處在多種學科的邊緣。傳播是人的一種基本社會功能,凡是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語義學、神經病學等,都與傳播學有關。傳播學運用社會科學中許多學科的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來研究傳播學的基本內容:傳播的本質和概念,傳播過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聯繫與制約,信息的產生與獲得、加工與傳遞、效能與反饋,信息與對象的交互作用,各種符號系統的形成及其在傳播中的功能,各種傳播媒介的功能與地位,傳播制度、結構與其他社會領域的關係等。此外,在研究過程中傳播學還借鑒了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等理論的成果。不過,各學科理論往往只是傳播學理論內容的一部分,傳播學有其自身的理論,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
傳播學本身具有邊緣性、交叉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因此,傳播學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調查研究法、內容分析法、控制實驗法和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指對研究者在“對象總體”中感興趣的那個部分(諸如報紙讀者、電視觀眾等)進行研究和實地調查的方法;內容分析法是指研究者對所選定的某時某地的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分析和描述的方法;控制實驗法是指研究人員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系統地控制或操縱一個或數個假定與傳播效果有關的因素,併在客觀現實狀態下觀測這些不同因素所引發的不同現象,進而推斷某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個案研究法是將某一社會單位(個人或群體)作為一個案例,放在特定環境和特定時間內,對其中的若幹現象、特征和過程作專門的全面的綜合性研究,瞭解其操作動機、操作心理、個人背景和社會背景在傳播中所起的作用。
傳播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傳播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