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貿易運行渠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貿易運行渠道[1]

  貿易運行渠道是指通過貿易活動商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轉移所經過的流轉路線或途徑、環節,所經過的各種經濟組織的總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貿易渠道是由眾多長短結合、縱橫交錯的渠道相互交織組合而成的流通網路。

貿易運行渠道的形成條件[1]

  商品從生產者手中轉移到消費者手中的運動路線是由位於流通領域、具有專門組織商品流通職能的、擁有一定物質手段的貿易主體所組成的,參與買賣活動而聯結成的組織路線,它保證商品從生產者手中轉賣到消費者手中,並引導商品的物質運動過程。因此,商品流通渠道的形成,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商品流通渠道是由直接卷入商品流通過程的各種流通當事人組成的,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貿易組織在內的所有流通當事人,他們是以賣者或買者的身份出現的。商品流通渠道就是由這些流通當事人以各種形式組織起來的,彼此間相互交換商品的組織序列。商品流通過程中的每一買賣環節,即商品在買者與賣者之間的每一次易位轉換,構成商品流通渠道上的一個流通環節。

  (2)商品流通渠道所指的是商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完整的流通過程,而不是商品流通過程中的某一階段。推動商品進入交換過程的商品流通當事人在一系列的流通環節,承擔實現商品的物質轉移和價值形態變化的經濟職能,從而完成整個流通過程。

  (3)商品流通渠道所組織的商品流通過程必須與商品實體的運動過程統一,能帶動商品實體或它的使用價值沿著客觀需要的一定線路流向最終目標——消費地、消費者。商品流通並不只是商品實體從生產者手中轉移到消費者手中的實際過程。

  (4)商品流通渠道的形成動力。價格落差是一定的買賣或購銷價格落差,能給各經營環節的主體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推動流通渠道的形成、變革與完善。

貿易渠道的類型[1]

  貿易渠道的類型現階段的貿易渠道大致可分為三類:

  1.產銷合一的渠道。又稱產銷直接聯繫的渠道。這是指商品直接從生產者手中流通到消費者手中的形式。它是一種最簡單又最短的流通渠道。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階段,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形式;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便成為專業化分工程度最低,處於次要地位的一種流通渠道形式。採取這種流通渠道的企業,一般利用人員推銷、通信銷售、電話銷售、家庭訪問等方式,向直接消費者或用戶銷售企業產品。在我國,產銷直接聯繫的渠道包括:農村集市貿易、城市農貿市場、生產單位的自銷門市部或銷售機構和某些大型專用設備定點供應等。現代大流通、大貿易、大市場並不排斥傳統的產銷合一渠道,相反,一些具有規模生產優勢和市場集中度優勢的大企業都採取產銷合一的渠道,自建銷售網路和營銷渠道。

  2.產銷分離的渠道,又稱商業渠道。這是指由專職的中間商來組織商品流通的渠道。商品生產出來以後,首先由中間經銷商進行收購,經過運輸儲存加工、編配等活動,經由批發商業零售商業,再轉到消費者手中,這是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也是商品流通專業化分工程度最高的一種渠道。這種渠道形式廣泛應用於一般消費品工業品的流通運行之中。產銷分離的渠道既可以經過批發零售多道環節的渠道,也可以只經過一道批發環節或一道零售環節的流通渠道。

  3.產銷結合的渠道。這是指由生產廠家和專職經銷商先後有序地共同組織和完成商品流通的全過程。當一種商品生產出來以後,先由生產部門的推銷機構完成一般商品流通過程,再由商業部門繼續完成商品流通的其他過程,直到最後賣給消費者。其特點是生產者或生產企業參與商品銷售,在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分工愈來愈細的情況下,生產者或企業,不可能都專門從事商品銷售,而是通過其專設的銷售機構或代理商,或以聯營的形式來進行。

  如果按商品流通過程中所經過的不同環節,即按層次劃分,貿易渠道又可分為:(1)直接渠道,即產銷直接見面,沒有中間商插手。(2)間接渠道,即商品經過不同的環節或層次,從而形成較複雜的各種類型的間接渠道。例如,生產者一批發商零售商一消費者,這要經過二道中間環節;生產者一產地批發商一銷地批發商一零售商一消費者,要經過三道中間環節。不論何種流通渠道,都是從生產者始,到消費者終。見圖1。

  Image:贸易渠道的几种类型.jpg

貿易運行渠道的要素[2]

  貿易運行渠道主要由以下一系列要素所構成:

  1.商品。沒有商品的運行,就根本不存在貿易運行渠道的概念。商品運行構成貿易運行渠道的物質基礎。商品不僅包括有形的物質產品,如生產資料消費資料等,而且還包括無形產品,如信息技術等。商品一經生產出來,總是要按照生產與消費的內在聯繫,沿著一定的路線不斷向消費領域轉移-商品只有完成這種轉移,它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才能得到實現。

  2.貿易主體。商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移,不能自動運行,需要行社會力量來推動,這種社會力量就是貿易主體。貿易主體是指參與商品交換的買賣者,既包括買者,又包括賣身,還包括又買又賣者。既包括各種類型的商業企業商人,又包括從事商品交換的生產企業和生產者,還包括兼營貿易的其他組織和個人。沒有上述流通當事人的參與,商品不可能發生運動,因而也就不存在貿易運行渠道。

  3.貿易組織形式。貿易主體在推動商品運行時,總是要採取一定的組織形式,形成一系列經營環節,承擔實現商品的物質形態和價值形態變化的經濟職能。各種貿易組織以不同的經營規模和經營方式密切地結合起來,組成多層次的,有主有從的、縱橫交錯的,形如蛛網的貿易體系,共同推動著商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移。

  4.商品運行路線。商品運行路線,是商品按其合理流向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轉移所經歷的路徑,商品的流向總是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從產地流向銷地:然而,在商品貿易實踐中,由於商品種類繁多,產銷關係複雜,因而各類商品的流向呈現出多樣化的狀態,它們運行的路徑構成貿易運行渠道的具體形式。

  商品運行是一種貿易經濟活動過程,因而,貿易運行渠道具有質和量兩個方面的規定性。從質的規定性來看,貿易運行渠道既反映了貿易主體如何以最少的勞動耗費和勞動占用推動商品從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又反映廠貿易主體之間的商品交換關係。因而,貿易運行渠道,看似商品在貿易運行中的通道,而實質上是貿易主體之間實現經濟聯繫的途徑和方式。從量的規定性看,貿易運行渠道有多有少、有長有短、有寬有窄:—般而言,長渠道是指經過多環節或幾種類型的貿易組織把商品從牛產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短渠道是指經過—個環節或由生產者直接把商品售給消費者;寬渠道,是指一種商品儘可能在更大的市場空間通過各種銷售網點送達消費者手中;窄渠道,是指在有限的市場範圍內,通過為數不多的網點來進行商品銷售。

  貿易運行渠道的多與少、長與短、寬與窄,同商品的物理化學性能、市場經濟發展程度、市場體系發育狀況有著直接的內在聯繫。在市場經濟較發達階段,市場體系較健全,非鮮活易腐商品渠道可以多一些、長一些、寬一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商品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耗費,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完成貿易運行全過程。

貿易渠道並存和合理配置[1]

  (一)發展多條貿易渠道的客觀必然性

  我國貿易渠道的發展走過了曲折而又艱難的道路。歷史和現實都已充分證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大貿易大流通必須堅持多渠道並存。

  1.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及生產力狀況決定的。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就生產力發展水平來說,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這就決定了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他還指出:“在中國,真要建設社會主義,那就只能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而不能從主觀願望出發。”我國尚未實現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60%多的人口尚在農村,生產力水平和人均GDP處於低收入國家和中下等收入國家類型之間;同時,生產力水平發展很不平衡,現代的、近代的、中世紀的生產力水平同時並存,商品生產的技術水平、工藝水平、管理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各個地區之間、各個產業與行業之間,生產的商品千差萬別,不同生產力水平的商品生產,對貿易方式、貿易途徑及市場的選擇也不同。因此,只有實行多條貿易運行渠道並存才能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2.國民經濟市場化的客觀要求。國民經濟市場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只有通過市場化,中國經濟發展才能更加現代化。市場化的過程,是計劃經濟自然經濟與半自然經濟不斷弱化的過程,也是越來越多的社會物質產品進入市場交換的過程,不但要進入本地市場,還要進入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即使同一種商品也可能在時間上同時進入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市場,因而選擇的貿易運行環節、方式、途徑會有不同的要求,從而要求多條貿易運行渠道並存;同時,在國民經濟市場化的過程中,不同產業、不同產品市場化程度也不相同,因而在貿易運行渠道的選擇上也應不同;在市場化過程中,市場競爭規律的作用將更加突出,因而多條貿易運行渠道的存在既是市場競爭的要求,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單一渠道,獨家經營,市場就會死氣沉沉,缺乏活力。此外,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多條貿易運行渠道的存在將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態勢的要求。

  3.消費發展多樣性、多層次性、多變性的要求。消費水平處於貧困型、溫飽型階段,以及處於自給性供給式消費模式下時,人們的消費具有單一性、雷同性、穩定性;而當市場經濟下人們的消費從溫飽型向小康型、富裕型轉化時,由於消費者之間收入水平、消費水平、消費觀念的不同,消費的個性化明顯,因而消費的多樣性、多層次性、多變性特征就十分突出了。目前,我國居民的消費發展也正是如此。貿易運行渠道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通道,更應適應消費發展變化的要求。應當看到: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文化、不同職業、不同民族、不同性別的消費者的選擇千差萬別,消費需求投放特點各不相同,只有多條貿易運行渠道並存才能適應消費的要求。

  4.商品自身屬性差異的客觀要求。不同的商品由於自身原材料構造不一,生產過程不一,其自然屬性也千差萬別。商品的自然屬性是指商品的物理性能、化學性能、生物性能。如工業產品在實體形態、比重、體積、硬度等方面要求不同,有的可散裝,有的必須瓶裝,有的性能穩定,有的易燃易爆易碎易揮發易變質;農產品又與工業品不同,其生產過程是與自然過程結合在一起的,進人流通領域的農產品不少是鮮活產品,因而農產品對貿易方式、時間、環節的要求與工業品不同;此外,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斷深入以及各種科技成果在生產中的轉化,新的商品也越來越多,屬性也越來越不相同。這樣,只有多條貿易運行渠道並存才能適應商品自然屬性多樣化的要求。商品的社會屬性是指商品的產銷關係特征,不同的商品其生產與消費在時間上、空間上、批量上存在很大差異,因而對貿易方式、途徑、時間選擇不同,這樣,也只有實行多條貿易運行渠道並存,才能適應其要求。

  (二)貿易運行渠道的合理配置

  發展多條貿易渠道是從總體上而言的,並不意味著在所有的商品貿易運行中,都是渠道越多越好。在整個市場中,各種不同主體的貿易渠道,不同長短、不同寬窄、不同環節的貿易渠道應力求合理配置,形成一種有主有次、四通八達、有序組合、多而不亂、貨暢其流、高效低耗的渠道體系。合理配置貿易渠道應註意以下原則:

  1.有利於縮短流通時間,提高流通效率,減少交易成本這是合理配置貿易渠道最重要的原則。時間的節約是一種最大的節約,只有縮短流通時間,才能加快貿易資本的迴圈,更好地發揮貿易職能的作用,促進再生產和整個社會繼續健康運行。

  2.有利於提高有效供給率。要通過合理配置多條渠道,減少流通過程中的商品損耗和變質,減少各種無效供給的形式,提高有效供給率,以便更好地滿足消費需要,繁榮市場供應

  3.有利於完善市場體系,維護市場秩序,有利於加速國民經濟市場化。貿易渠道的配置和分佈,對市場組織、市場主體及貿易主體的利益產生重大影響。合理配置渠道既要防止出現市場壟斷,又要防止出現市場過度競爭(破壞性競爭),要有利於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防止市場的波動。

  4.有利於發揮各種經濟成分的作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流通領域的要求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的貿易主體並存。在貿易渠道配置中既要體現國有經濟對關係國計民生重要商品的控制和主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集體、私營、個體外資混合經濟的積極作用,平等競爭,優勢互補,互相作用。貿易渠道的形成與變化是受經濟規律制約的,貿易渠道形成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客觀經濟條件和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此消彼長,處在不斷的調節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進化,會使舊的渠道消亡,新的渠道產生,如隨著電子電腦技術在貿易活動中的運用,網上交易的出現,就產生了一種商流物流高度分離的網路貿易渠道。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柳思維主編.貿易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2. 周肇先主編.貿易經濟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貿易運行渠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