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供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在傳統的需求與供給分析中,當市場運行出現相對過剩現象時,很難分清這種過剩是由需求不足造成的還是由供給過多造成的,也很難決定巨集觀調控的著力點是應該放在需求管理上還是放在供給管理上。這一對概念的提出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1.不合理的重覆建設帶來的無效供給。由於計劃經濟體制下投資的軟預算約束和轉軌期地方利益驅動,不合理的重覆建設象脫韁的野馬難以遏制,成為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大痼疾。這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各地計劃的支柱產業增長點雷同.
總之,不合理重覆建設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使產品的供給超過正常需求量,造成對有限市場空間非理性的爭奪,滋生了大量的無效供給。
2.價格過高形成的無效供給。據統計在中國33種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價格中,有22種商品的價格高於國際市價。其中國內市價高於國際市價25%以內的有6種,高於國際市價25%一50%的有8種,高於國際市價50%以上的有8種。
3.品質偽劣形成的無效供給。我國市場上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成災。據有關部門測算,每年我國的假冒偽劣商品的總產值高達2000~3000億元。
4.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帶來的無效供給。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著很大的差距。
1.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抑制盲目重覆建設。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抑制盲目重覆建設的根本出路,總的思路是通過強化市場競爭機制和完善政府的巨集觀調控機制來防止和抑制盲目重覆建設,將其消極影響降至最低,具體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要從具體的市場交易活動中退出來,變成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和經濟活動的調控者,致力於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政府不再充當一般競爭性行業投資和發展的主體,政府投資要以基礎性、公益性、自然壟斷性項目及競爭性項目中的支柱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為主。
- 加強和改善對投資的巨集觀調控。政府要通過行政組織系統及時為企業提供一些市場信息,減少企業的失誤。在某些特殊行業或在某個行業的某一階段上政府應該制定市場準人規定。要加強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不僅要制定科學的產業政策,而且要採取各種手段貫徹落實產業政策。
- 進行一系列配套改革,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使那些符合市場需求的、競爭力強的生產能力不斷取代那些競爭力弱的生產能力。在我國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除了創新企業制度和轉變政府職能外,還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發展各種要素市場,制定和完善各種制度和法律,消除地方保護主義,為失業人員的就業、生產要素的流動、產業重組創造條件。
2.利用市場機制降低支柱產業價格,使之適應居民收入。任何時期社會總需求的擴大和社會總產出的增長都是由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的需求擴張帶動起來的。隨著收入的增長,劣質品的需求將大幅下降,必需品的需求緩慢增長甚至保持不變。而支柱產業的產品是當前和今後相當長時期的消費熱點,城鄉居民對其具有強烈的消費偏好和購買欲望。但是當前中國支柱產業的需求擴張卻遇到了高昂的價格梗阻。這不僅使支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巨大作用難以發揮,就連支柱產業本身也陷入了供給過剩和需求不足的困境之中。消除這種困境的根本途徑是市場機制。在供給過剩的情況下,廠商為了爭奪有限的購買量必然展開價格競爭,結果導致價格降低。當居民渴望購買的物品價格與其節餘收入相適應時,節餘的收入就會變為當期的支出。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在我國當前的居民儲蓄總額中,出於購買住宅、汽車和其他耐用消費品動機的占43%。以此推算,70000多億的儲蓄中就有30100億準備用於購買住宅、汽車和其他耐用消費品,實現消費升級。只要價格降低使居民已有的儲蓄達到或超過購買住宅、汽車和其他耐用消費品所必需的開支,現有的消費升級儲蓄就會轉化為即期的消費開支,支柱產業供給過剩的現象就能消除或緩解。
3.加強對假冒偽劣商品的治理力度。具體而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 加強法制建設,健全法律法規。
- 整頓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一定要堅持嚴格的市場準人制度,不符合準入要求的產品,一律不得進入市場。要加強對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的管理,對售假嚴重的市場,必須責令限期整頓,整頓後仍達不到要求的,要堅決予以關閉。要規範廣告市場,切實加強對商品標識和廣告的管理,嚴格審查各類商品廣告,嚴禁利用虛假廣告推銷假冒偽劣商品。
- 加強打假力量,加大執法力度。
- 消除“地方保護主義”。採取得力措施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各級政府官員的思想認識,使之摒棄地方本位主義思想,樹立大局觀念,以根除“地方保護主義”的思想基礎,進而消除“地方保護主義”。
- 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完善消費者舉報制度。使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者無時無刻不處在社會的監督之下,以抑制其制假售假的內在衝動。
4.加快技術創新,加快產品創新速度和更新速度。產品創新是解決無效供給問題的關鍵。在現代經濟中,生產以每年百分之幾的速度遞增,只有消費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遞增,生產與消費才能保持平衡。如果產品創新速率太低,消費的遞增就會因消費飽和點的限制而趨於停滯,這時生產就會超過消費,產品就會普遍過剩,儘管是相對於一定社會結構的相對過剩。一定的產品創新速率是保證生產和消費不停滯、無效供給不大量出現的先決條件。當社會生產能力或潛在總供給既定時,市場總容量越大,無效供給就越小。市場總容量(總需求)決定於產品品種數與各種產品的相對飽和點。產品品種數決定社會的“消費寬度”,各種產品的相對飽和量決定社會的“消費厚度”。產品創新速率越高,“消費寬度”越寬,市場容量擴展越快。產品創新使成本降低、效能提高,也會增加“消費厚度”。刺激有效需求,主要是增加“消費厚度”。當一種產品的“消費厚度”接近絕對飽和點時,它對市場容量擴張的貢獻就會枯竭。只有產品創新才能打破消費飽和點對市場容量的限制。“壓錠”、限產只能減少無效供給,產品創新才能推出有效供給。強行刺激需求帶來的是非自然的需求和低效率的增長,產品創新帶來的則是自然的需求和高效率的增長。消費品創新可以直接拓寬“消費寬度”,開闢最終需求;投資品、中間產品創新雖不能直接拓寬消費品的“消費寬度”,但可以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使產品的相對飽和點迅速向絕對飽和點靠近,所以不管哪種產品形式上的創新都應予以鼓勵。
- 陳南嶽.中國無效供給過多的成因及治理對策[D].雲南財貿學院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