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港口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商業港口是指為國內各地區經濟聯繫、對外貿易服務的專供客貨運輸用的港口。是海上和內河航線貨物、旅客運輸的起迄點或中轉地。這類港口往往形成為水陸交通樞紐以及工、農產品的集散地和加工工業中心。
(1)擁有較大的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的腹地,給港口提供一定的客貨運量;位於連接水陸交通的重要口岸,同國內外港口聯繫方便;有鐵路、公路和內河、沿海航道同內陸腹地聯結。
(2)設有專供貨物裝卸的起重、搬運設備、倉庫、貨場以及供旅客上下的客運碼頭等。按貨運工作的性質,可將商港分為商港和專業商港。前者是綜合性的,為多種貨物的裝卸、中轉以及客運服務;後者則是專門或主要為某種貨物服務的港口,其特點是配備大量專供某一種貨物操作的設備,並設有適合於這種貨物用的強大的裝卸設備和倉庫。隨著腹地的經濟不斷發展,有些專業港可以轉化為普通港。
商業港口的功能[1]
商業港口又稱“貿易港”,又簡稱“商港”。商業港功能依用途、分類的不同而不同。
現代物流概念是指通過對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流通加工和信息等功能要素的有機整合,最有效地實現產品的時空價值。現代物流已發展成為由節點和線路構成的綜合性物流系統,港口作為物流系統的重要節點,是水陸空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
商業港口作為海運轉為其他運輸方式(陸運、空運或內河航運)必要過渡點的作用逐漸減弱,作為組織外貿的戰略要點的作用日益增強,成為綜合運輸鏈當中的一個主要環節,是有關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支柱。
因此,現代商業港口的主要功能體現在:裝卸和倉儲、運輸組織管理、貿易、信息、服務、生產加工、輻射、現代物流、國防、臨港工業等功能。
商業港口在現代國際物流中的作用[1]
商業港口在現代國際生產、貿易和物流中發揮著重要的戰略作用,其支柱作用體現在:
(1)貨物集結點
商業港口是整個供應鏈上最大的集結點,連接著各種陸路運輸方式,會聚著內陸運輸、水路運輸等大量的貨物,世界貿易的90%以上是通過港口實現的。
(2)信息中心
在商業港口地區落戶的有貨主、貨運商、批發商、物流企業、海關、商品檢驗機構及其他各種有關機構,彙集了大量的貨源信息、技術信息和服務信息,促使港口成為重要的信息中心。
(3)現代產業中心
商業港口是生產要素的最佳結合點,縮小國家之間生產要素的稟賦差異,優化配置國際生產要素建設工業,可以節省大量物流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
(4)國際貿易服務基地
商業港口是國際貿易中重要的服務基地。在商流方面,為用戶提供如代理、保險、融資、貨代、船代、通關等商貿和金融服務。商業港口不僅是貨物水陸空運輸的中轉地,而且提供了發展轉口貿易、自由港和自由貿易區的機會,港口商業化的趨勢進一步在增強,港口物流成為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領域。
(5)國際物流節點
在物流方面,商業港口為船舶、汽車、火車、飛機、貨物、集裝箱提供中轉運輸、裝卸倉儲等綜合物流服務。商業港口已發展成為國際物流的一個重要載體,是開展國際物流的理想角色。隨著港口物流功能的不斷完善,港口保稅區、臨港工業區以及自由港的發展,港口作為國際物流系統中的重要節點(見下圖),發展成為具有涵蓋供應鏈物流所有環節特點的港口綜合服務體系。
商業港口的組成[1]
從範圍上講,港口主要由水域和陸域兩大部分組成。
1.港口水域
港口水域是指與船舶進出港、停靠及港口作業相關的水上區域,其主要設施一般包括航道、港池、錨地、防護建築物及導助航設施等。
水域是港口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它又可分為位於港池之外的港外水域和位於港池之內的港內水域。
(1)港外水域
這部分主要是指進港航道和港外錨地。
多數海港及河口港都有天然進出港航道,但其水深不一定滿足船舶要求,在河口段可能還有部分淺灘,往往需要疏浚和整治。港外錨地是供進出港船舶拋錨停泊使用的,船舶在這裡接受邊防檢查、衛生檢疫,引水員也在這裡上下(海港);有時也供編、解大型船隊之用(河港)。
(2)港內水域
它包括港內航道、港內錨地以及碼頭前沿水域和船舶調頭區等。
船舶在港內航道行駛時要適當減速,以保全全。港內航道與碼頭之間一般要有供船舶進行迴轉的調頭區,這段水域要有足夠的寬度。碼頭前沿水域必須有足夠的深度和寬度,以使船舶能方便地靠離。它不僅要保證船舶靠碼頭的一側能進行裝卸作業,有時還要考慮其另一側同時進行水上(船過船)裝卸作業的需要,因此,碼頭前沿水域寬度應適當大些,以免影響附近的航道。
2.港口陸域
港口陸域是指從事與港口功能相關服務的陸上區域,其主要設施包括生產設施,即碼頭、庫場、鐵路、公路、港區道路、裝卸和運輸機械等;生產輔助設施及信息控制系統,即給排水系統、供電照明系統、通信導航系統,為生產提供直接服務的場所如現場辦公室、候工室、機械庫、工具庫、維修車間、燃料供應站、港內工作船基地、港口設施維修基地等及有關的生活設施、服務設施、文化及教育設施和為滿足現代物流服務的相關設施等。
凡是在港口範圍的陸地面積,統稱為陸域,其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碼頭與泊位
碼頭前沿線一般是港口的生產線,也是港口水域和陸域的交接線。
碼頭線的佈置有多種形式,有的與岸線平行,稱為順岸碼頭;有的與岸線正交或斜交,稱為突堤碼頭(見下圖)。
前者多用於河港,後者多出現在海港,以便在有掩護的範圍內形成較多的曲折岸線,可以佈置更多的碼頭泊位。
一個泊位可供一艘船舶停泊。由於不同的船型其長度是不一樣的,因此,泊位的長度依船型的大小而有差異,同時還要留出兩船之間的距離,以便於船舶系解繩纜。一個碼頭往往同時要停泊幾艘船,就需要有幾個泊位,因此碼頭線長度是由泊位數和每個泊位的長度來決定的。
碼頭前沿的水深一定要滿足船舶吃水,並應考慮到船舶裝卸和潮汐變化的影響,留有足夠富餘的水深。目前世界各地大的碼頭水深都在14米以上。
倉庫和堆場是供貨物裝船前和卸船後短期存放使用的。多數較貴重的件雜貨都在倉庫內堆放保管;只有那些不怕風吹雨淋的貨物如礦石、建材等可放人露天堆場或貨棚內,這種散堆裝貨物的堆場常常遠離市區和其他碼頭,以免污染環境。
(3)鐵路及公路
貨物在港口的集散除了充分利用水路外,主要依靠陸路交通,因此鐵路系統和公路系統是港口陸域上的重要設施。當有大量貨物用鐵路運輸時,需設置專門的港口車站。貨物列車可以進行編組或解體,並配有專門的機車,將車輛直接送往碼頭前沿或庫場的裝卸線;裝卸完畢後再由機車取回送往港口車站編組。在沒有內河運輸的海港,鐵路運輸是主要的疏運方式,港口生產與鐵路部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我國的秦皇島港、大連港、青島港等。
(4)起重運輸機械
現代港口裝卸工作基本是由各式各樣的機械來完成的。有的機械主要用來起吊貨物,稱為起重機械;有的主要用於搬運貨物,稱為運輸機械,合起來稱為起重運輸機械。它們在港口可進行對船舶實行裝卸作業;對火車和汽車進行裝卸作業;在船艙內進行各種搬運、堆碼和拆垛等工作;在庫場上進行起重、搬運、堆碼、拆垛等工作。
港口機械通常分為起重機械、輸送機械、裝卸搬運機械、專用機械四大類。對於專業化的碼頭通常都設有專門的裝卸機械,如煤炭裝船碼頭設有裝船機,散糧卸船碼頭設有吸糧機,集裝箱碼頭前方設有集裝箱裝卸橋,後方設有跨運車、重型叉車等。
(5)港口輔助生產設施
為維護港口的正常生產秩序,保證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港口還需要在陸域上配備一些輔助設施。如給排水系統,輸電、配電系統,燃料供應站,工作船基地,各種辦公用房,維修工程隊,船舶修理站等設施。
港口的設施按生產作業來說大體上可歸納為船舶航行作業、裝卸作業、貨物存儲以及集疏運輸(又稱接運)這四大部分。船舶航行作業部分包括港內外航道、錨地、港池和船舶迴轉水域,還有為安全航行的通信、導航設施;裝卸作業部分包括碼頭、水上裝卸錨地,以及各種裝卸設備;貨物存儲部分主要包括陸域上的倉庫和堆場,以及庫場上的機械設備集疏運輸。
(6)港口水工建築物
水工建築物是指建築物的大部分處於水中,或經常與水接觸。這類建築物要遭受海水的侵蝕等有害作用,因此對它們的結構和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應該異常堅固又經久耐用。根據各種不同的用途,港口水工建築物可分為防護建築物、碼頭建築物、護岸建築物三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