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作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港口作業(harbor operation )
目錄 |
港口作業是指船舶進出港口進行調度、裝卸貨物、排除障礙等作業。港口作業所造成的糾紛,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指海事法院)管轄。
港口作業特性[1]
由於港口企業作業流動分散、操作複雜、勞動密集、露天作業、人機交叉、晝夜連續作業的性質,形成了港口企業安全作業的四個特性:操作工藝的複雜性,操作過程的多變性,作業方式的動態性以及生產事故的多發性。
- 一、操作工藝的複雜性
港口作業是一個由人、機、貨、船、環境等要素組成的相互交叉、錯綜複雜的大系統。具體表現如下:(1)人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作業方式各異。
(2)港口機械、貨物、船的種類較多,且有各自的安全操作規程。
(3)環境不穩定,錯綜複雜。
- 二.操作過程的多變性
港口裝卸作業以船為代表,往往在一艘貨船甚至一條作業線的裝卸貨過程中,都會同時交叉或交換幾個操作過程。
- 三.作業方式的動態性
(1)港口作業基本上是以拖車、鏟車、弔機等大型流動、固定機械為主要工具進行的,且一般是連續作業。
(2)港口作業一般要輔之以人力的群體勞動,並且通常要進行24小時的3班連續作業和貨物的空間位移。
- 四、生產事故的多發性
由於港口作業的複雜性和連續性,使港口作業的事故具有多發性、隨機性和嚴重性的特點。
據日本的事故統計分析,日本港口裝卸作業中工傷事故的傷亡率僅次於礦業和林業部門。
根據我國沿海港口近年來工傷事故的統計分析,工傷死亡率為O.1‰,重傷率為0.33‰。
由此說明港口裝卸行業是危險性較大、事故率偏高的行業。
港口作業評價指標[2]
指標是一個企業根據其自身資源和外部環境條件提出的在一定時期內,企業全體職工共同奮鬥(追求)的目標。港口企業作業評價指標是反映港口生產經營活動狀態和生產經營目標的數值。港口企業是整個運輸系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生產經營總目標應滿足國民經濟、運輸市場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滿足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港口企業應追求良好的經濟效益。港口企業為實現這一總目標,必經充分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合理利用港口各項資源,協調港口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港口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為了便於分析與比較上述種種現象與特征,除了定性分析以外,還必須採用數量化的表示方法。
任何一個現象,從不同角度觀察,具有不同的特征,為了系統地反映事物的全過程,需要採取一系列具有特殊含義的數值來表示。這些相互有著聯繫、能幫助人們認識港門生產全貌的一系列的指標,即為港口作業評價指標體系。港口企業運用這一指標體系,可以全面客觀地反映和衡量港口生產活動效果,並能為研究、分析、評價港口工作提供依據。
指標可分為計劃指標和統計分析指標,計劃指標是指港口在計劃期內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和水平;統計分析指標則是指一定時期內已經達到的經營活動的水平。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為了增強企業活力、擴大企業自主權,國家對企業的管理已經從直接控製為主轉向以法律、稅收來規範和調節企業行為。目前正在推行的現代企業制度強調政企分開,企業獨立從事經營活動,並對自己的行為負完全責任。因此,港口企業的主要作業評價指標體系也必須適應這一轉變。具體來說,國家將通過統計分析指標來瞭解港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情況,港口企業則通過指標分析來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併為制定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依據。
港口裝卸作業評價指標按其性質來說,可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兩大類。
數量指標又稱總量指標。它是反映港口生產經營活動所應達到或已經達到的數量上的要求,它反映現象的總體規模、水平或工作總量,通常用絕對數來表示。港口作業中主要的數量指標有:吞吐量、裝卸自然噸、操作噸、堆存貨物噸天、泊位數、庫場總面積、利潤總額等。
質量指標是反映港口生產經營活動所應達到或已經達到的質量上的要求,是兩個數量指標相除所得的結果,通常是用相對數或平均數表示。例如,比例、比值、百分率等。港口作業中主要的質量指標有:裝卸工人勞動生產率,船舶裝卸效率、操作繫數、直取比重、船舶平均每裝卸千噸貨在港停時、泊位占用率、不平衡繫數、單位裝卸成本、裝卸機械利用率、庫場容量運用率、固定資產利用率等。
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是相互關聯的;數量指標是質量指標的基礎。任何質量指標都是數量指標與時間、數量指標與數量指標之間的比值。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沒有數量,也就沒有質量;沒有質量,也就無所謂數量。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反映港口工作的全貌和目標,才能正確反映港口工作的全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