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港航道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進出港航道(Access Channel)
目錄 |
進出港航道是指連接停泊水域和港外水域或沿海水域的可航通道。進港航道有天然航道和人工疏浚航道之分。
進出港航道的特征參數[1]
進出港航道的特征參數有航道寬度、航道水深、航道方向以及乘潮水位等。
1.航道寬度
航道寬度,即航道的有效寬度,是指可供船舶安全航行的寬度。航道寬度是衡量航道水平方向通航最大船型尺度(船長與船寬)的重要標誌。從設計角度出發,一般根據船速、航跡帶寬度、風流造成的橫向漂移量以及必要的安全富餘寬度等因素確定航道寬度,根據船舶通航的頻繁程度,可將進港航道分為單向航道或雙向航道。在航行密度比較小(如在日平均通航艘次小於等於1)時,從經濟上考慮,一般採用單向航道。從船舶操縱角度出發,航道寬度是指船舶航行水域在水平面方向的限制,即受限水域寬度,故船舶在航道內航行要考慮保向寬度、岸壁效應、船間效應以及是否需要拖船協助等問題。
2.航道水深
航道水深通常是指理論最低潮面至海底的深度,即海圖水深。航道水深是衡量航道垂直方向通航最大船型尺度(吃水)的重要標誌。人工疏浚航道工程量巨大,一般考慮船舶乘潮進出港。從設計角度出發,在航道起算水位確定以後,按設計船型滿載吃水,考慮龍骨下最小富餘深度,並考慮波浪的影響、航行下沉量以及回淤等因素確定航道水深。從船舶操縱角度出發,航道水深是指船舶航行水域在垂直方向的限制,即淺水,故船舶在航道內航行要考慮安全富餘水深(UKC)的問題。
3.航道方向與彎度
航道方向是指航道中線的方位角。航道方向是衡量風、浪、流影響程度的依據。進港航道的佈置一般順著主流向的方向。在往複流的水域,如河口港,一般航道方向與流向基本平行。然而在沿海或有旋轉流的水域,航道方向或多或少與流向都有一定的交角,有的甚至為橫流。在急流.橫風的情況下可能造成船舶難以安全通過航道。
受地形地貌的影響,在整個進港航道長度範圍並非一個航道方向,可能存在一個甚至多個轉向角。儘管在航道設計時考慮了轉向點附近水域寬度的具體要求,但彎曲航道的確增加了實際操船的難度,而且轉向角越大,難度越大。特別在通過彎曲河道時,由於彎處流場比較複雜,更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轉向角較大的水域,中、大型船舶應考慮拖船協助轉向。
4.乘潮水位
吃水較大的船舶,如果某一航段的水深不足以使船舶安全通過航道,則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利用一定的潮位,以確保船舶安全通過該航段,這種能使船舶在一定時間內可安全通過航道的潮位稱為乘潮水位。考慮乘潮水位設計的航道不能全天候通航。對於需要乘潮進出港的船舶,需要考慮進出港的時機和時間。
- ↑ 洪碧光.船舶操縱.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