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發展戰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能源發展戰略是指在特定時期、特定區域範圍內,為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目標而制定的具有全局性、長遠性、綜合性的能源發展方針、原則、目標規劃以及帶根本性的重大措施。它應該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是對能源總體發展的謀劃和設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發展經過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的初期和中期。進入80年代,由於中國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增長緩慢,又採取壓縮燒油,以煤代油等一系列政策,進一步強化了煤炭在中國能源供應體系中的地位。中國的能源發展主要是圍繞著解決一次能源供應短缺即煤炭的開發進行的。回顧80年代的幾次能源短缺期,無一不是以煤炭的短缺引發的,即使是頻繁出現的電力短缺,也往往和電煤告急密切相關。在供應不能得到有效滿足的情況下,提出了“節約與開發並重,近期把節約放在優先地位”的能源發展方針。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基地的建設,以煤炭運輸為重點的鐵路、港口建設成為當時中國能源建設的主要內容。這一階段的終結以鄉鎮煤礦的產量劇增,成為煤炭生產的主力,煤炭的庫存持續上升為特征。
進入90年代後,中國經濟體制開始了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改革,由市場決定能源供應的觀念得以加強。1992~1994年初的石油大進口,雖然沒有對以煤為主的能源發展戰略從根基上動搖,但使人們對以中國能源供應的支點應否僅放在國內可供利用的資源基礎之上產生了懷疑,使得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傳統思想受到衝擊。這是因為,一方面,煤炭市場持續疲軟,電力供需矛盾緩解;另一方面,由於石油的進口增加和出口減少,以及天然氣生產的快速增長,優質能源的短期供需也得到了較好地平衡。中國能源發展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重要轉折階段。這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與上述中國能源發展階段相適應,為滿足21世紀初期中國巨大的能源需求,在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選擇上,國內提出了兩種能源供應路線。一種是立足於國內資源條件,同時加強煤炭的清潔利用,繼續保持以煤炭為主的能源供應結構;另一種是建立在考慮終端需求變化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基礎上,調整能源結構,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轉向以油氣為主的能源供應路線。
從立足國內,同時加強潔凈煤技術開發利用的能源供應路線分析來看,國內研究機構基本上不同意把它作為中國未來幾十年的能源發展戰略。其理由是,這一能源發展戰略的基本思路,只從供給決定需求即主要只從國內能源的供給方面來考慮能源發展戰略,支點是建立在國內可供利用的資源的基礎上,從而忽視了國內能源的需求。雖然煤炭資源在中國相對豐富的能源資源總量的能源結構中占有絕對優勢,能源供應結構與能源資源結構、能源消費結構與能源供應結構基本上一致,但中國能源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變化已經出現了不一致的趨勢,標誌著中國已從相對獨立的能源平衡系統開始走向開放式的能源平衡系統,開始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來滿足國內的發展需要,這種變化也標志著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已不能滿足優質化的能源需求。同時,從總體上看,中國潔凈煤技術的利用程度仍很低。因此,以煤為主的能源供應路線難以保證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高於目前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也就難以實現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
從世界範圍看,目前尚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依靠以煤為主這種低效的能源消費結構實現現代化,據此國內研究機構認為,中國未來幾十年的能源發展戰略,就是要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基礎上,放眼全球,轉向以油氣為主的能源結構優質化的供應路線。其理由是,其一,世界能源結構的演變趨勢表明,未來三五十年內油氣儲量豐富,油氣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的主體地位不會改變,天然氣有可能成為未來能源消費的主導方向;其二,只有立足優質能源為主的供應結構,才可以使中國以較高的能源效率追趕上屆時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其三,在開放的國際能源系統下,國內的能源資源結構和生產結構並不是限制一個國家實現能源供應結構優質化的根本因素,隨著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加強,中國有能力立足於國際能源資源,實現以油氣為主的能源供應路線。這是一種主要從國內能源需求方面考慮的能源發展戰略,它忽視了國內能源的供給結構,也忽視了世界石油價格的波動曾經帶來的世界經濟的大動蕩。
進入新的21世紀,中國經濟在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周期的同時,也再次遭遇能源瓶頸的阻擊,缺煤、缺電、缺油幾乎同時出現。在過去的2005年乃至整個“十五”期間,以煤、電、油全面緊張為標誌的能源“瓶頸”集中出現,成為鐫刻在人們心頭揮之不去的記憶。人們不禁要問:在已經到來的2006年,石油還短缺嗎?煤炭依然緊俏嗎?電力供應夠用嗎?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近日預計,2006年我國煤炭供求將保持基本平衡,總需求量為21億噸,比上年增長1億噸左右,需求增量低於2005年,但煤價仍將繼續受到季節性及區域性供需狀況影響,在高位波動,市場敏感度更高。儘管2006年將有大批煤礦新增產能投入,但煤炭產量增長幅度不會過大,預計將保持適度增長,不會出現煤炭供給明顯大於需求的狀況。考慮到運輸中轉情況以及煤炭成本等因素,2006年煤炭供求將基本平衡,不同時段略微偏緊與略微偏松交替出現,價格高位運行將是主流趨勢。我國最多能從國外進口1億噸左右的煤炭,而這僅占到國內總需求量的5%,只能緩和國內的供求關係,並不能真正替代國內的生產。
2005年電力供應仍然偏緊,最大電力缺口近2500萬千瓦左右。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提供的情況顯示,預計2006年缺口縮小為1000萬千瓦,華北、華東、華中及南方電網的部分地區還會不同程度存在用電緊張狀況,一些水電比重較高的地區在冬春枯水季節缺電程度可能加劇。
原油供應也持續緊張。商務部的預測認為,國際油價將繼續高位震蕩,全球能源需求依然強勁,國內能源消費會繼續保持較為旺盛勢頭。由需求原因導致的能源緊張局面還將一定程度上在部分區域、不同時段出現,能源產品價格總體走勢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由於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等原因,中國在能源方面過度依賴化石燃料,在資源的可持續供應上存在很大壓力。中國的一次能源資源情況不容樂觀,能源儲量與未來幾十年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缺口。有專家測算出我國國內能源的缺口量:在21世紀初期將超過1億噸標準煤,2030年約為2.5億噸標準煤,到2050年約為4.6億噸標準煤。
中國的石油安全問題更是凸顯出來,暴露日益明顯。中國每年原油、成品油進口量已超過1億噸。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石油消費大國。有關機構預測,如果國內石油生產和消費能力維持在目前的水平,同期的石油資源勘查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到2010年,中國國內石油對需求的保證程度將不到60%。按照中國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中國石油進口將達到2.5億噸,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提高到60%左右,達到美國目前58%的水平。值得我們正視的是,對進口海外資源的過度依賴已蘊藏著巨大風險。一方面全球資源有限,英國前環境大臣邁克爾·米切爾撰文說,世界大型和超大型油田的儲量正以每年4%到6%的平均速度減少,2010到2015年間或者更早,石油危機就會出現。另一方面,即使在目前有限的油氣資源中,絕大部分被少數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所壟斷,中國進口需求不可能無限得到滿足。由此可見,以油氣為主的能源供應路線難以為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穩定、經濟、清潔、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根據中國能源領域所面臨的緊迫態勢,中國必須重新選擇能源發展戰略。
近兩年中國持續發生的缺煤、缺電、缺油的能源“三荒”再次告誡我們,只從供給或需求的一個方面考慮中國的能源發展,以一種能源為主的單一能源供應路線不能有效保障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能源需求。近兩年發生的能源“三荒”,無疑給中國能源發展戰略敲響了警鐘,中國的能源短缺已經把煤、電、油三種最基礎能源拴在了一起,中國的能源發展戰略只能是一種結構多元,全面發展的戰略。
上述國際能源形勢新變化對我國能源發展帶來新挑戰,並與能源領域長期和短期的固有矛盾相互交織,構成了影響我國未來能源發展的突出問題。
1、資源約束加劇。
中國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近年來能源消費總量增長較快,隨著未來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的提速,我國近中期能源消費還將繼續增長,資源約束矛盾將加劇。
2、環境承載力不足。
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壞,水資源污染嚴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屬排放量大,臭氧及細顆粒物(PM2.5)等污染加劇。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化石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仍占主體地位,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能源綠色轉型。
3、能源效率不高。
經濟發展方式依然粗放,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低,單位產值能耗不僅遠高於發達國家,也高於巴西、墨西哥等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第二產業能耗比重過高,鋼鐵、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載能產業用能約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0%。單純依靠增加能源供應,難以滿足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
4、能源安全形勢嚴峻。
近年來,我國石油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缺口不斷擴大,每年達2億噸以上,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原油進口國。經濟發展對油品的巨大需求和石油供應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近中期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與此同時,我國油氣進口來源相對集中,受地緣政治和軍事力量影響,進口通道受制於人,遠洋運輸能力不足,能源儲備規模較小,能源保障能力脆弱。
5、體制機制亟待改革。
能源體制機制深層次矛盾不斷積累,煤電矛盾反覆發作,天然氣和發電企業的政策性虧損嚴重,新能源並網消納和分散式能源發電上網受到電力體制制約,價格機制尚不完善。民間資本進入能源產業的“玻璃門”、“天花板”問題,行政壟斷、市場壟斷和無序競爭競爭並存等體制機制約束,成為促進能源科學發展的嚴重障礙。
1、培養節能意識
當前,我國能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很多地方對能源浪費現象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註。倡導全社會節能降耗,培養全民的節能意識,對我國能源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加強對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認識
隨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開發和利用新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當前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對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認識還不充分,應該加強對這方面的認識,促進我國能源發展。
3、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加速能源結構調整
當前,由於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已經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了保護環境,應該積極吸收和推廣國內外能源領域的先進技術,推進能源結構的調整,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4、修訂和制定能源政策
為了促進能源的發展,應充分發揮政策對新世紀能源戰略實施的服務功能和保障機製作用。要加強對新世紀能源政策的研究和資金的投入,吸收外國能源政策的經驗和成果,結合我國實際,制定和完善我國能源政策。
5、採用法律和經濟手段,促進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
國家可以採用法律和經濟手段,來促進我國能源政策法規的落實,以此保障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如國家可以採用收能源稅的方法,來控制能耗的增長,並引導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耗朝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