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對外依存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石油對外依存度(Outer Dependency for Oil)
目錄 |
石油對外依存度又稱原油對外依存度,是指一個國家原油凈進口量占本國石油消費量的比例,體現了一國石油消費對國外石油的依賴程度。
1、低位蟄伏階段
建國初期至1992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在石油勘探、鑽井、採油、煉油、機械製造、油田工程建設、石油科技等方面都很落後,石油工業處於恢復與探索階段,從天然石油的開采和提煉、人工石油的製造到包括軍用航空煤油的進口,中國都不得不依賴蘇聯。1960年7月,蘇聯政府宣佈全面終止中蘇兩國在經濟和技術領域的合作,對中國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由此可見,國民經濟所需石油基本上依賴進口,石油的進口依存度很高,不過,由於需求與進口能力有限,進口量不大。為了振興民族石油工業,1953年到1957年,國家集中力量加快了新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的建設,玉門油田迅速成長壯大為一座門類齊全、設施完備的大型現代石油工業基地。1957年,玉門油田的原油年產量達75.54萬噸,占當年全國石油總產量的87.78%。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的面貌,標志著新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1965年新中國結束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基本實現了自給。不僅如此,勝利、遼河、大慶、華北等油氣田的相繼發現和開發,使全國原油產量迅速增長,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產量以每年遞增18.6%的速度增長,1978年產量突破l億噸大關,原油加工能力增長5倍多,中國從此跨入了世界產油大國的行列,從根本上緩和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的落後面貌。從1973年起,為了執行“外匯戰略一,我國開始對日本等國出口原油,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從1978年至1982年的5年裡,中國嚮日本出口的原油數量分別是700萬噸、760萬噸、800萬噸、950萬噸、1500萬噸。同一時期,中國還向北韓、古巴、巴西、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國出口石油。1973年至1994年,中國共計出口原油4.3億噸,增加的石油出口占增加的中國出口總收人的l/3,石油出口量最多時曾達到3500萬噸。中國的原油出口量在1985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外貿統計的出口量為3003萬噸,實際出口量為3115萬噸。由於國內石油產量的增長速度減緩(1974年開始)和國內經濟建設所需石油的增加使得原油出口在1986年開始下降。中國從1983年開始小量進口阿曼原油,並於1988年恢復了大量進口原油。到1989年後,原油和油品進口呈持續上升的趨勢。
2、緩慢上升階段
1993年至2003年1978年我國石油生產量突破l億噸,成為世界石油生產大國;同時,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也跨人了世界石油消費大國的行列。1993年我國由石油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之後隨著進口量的逐年增加,石油進口依存度緩慢上升。1993年至1996年,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基本保持在10%以內,1997年上升到近20%,比1996年整整高了lO個百分點。1999年石油進口依存度超過20%。從2000年開始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開始大幅攀升,當年石油進口依存度首次超過30%。2000年中國海關統計的原油總進口量(7026萬噸)比1999年(3661萬噸)上升了92%。雖然2001年和2002年原油總進口量略有下降,但在2003年,中國的總進口量達到了9600萬噸。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中國與日本爭奪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油氣資源等事件引起了對中國是否能夠獲得穩定的海外石油供應的擔憂。此後,以對外依存度為核心的石油供應安全討論達到了空前熱烈的程度。
3、快速攀升階段
2004年至今據《中國統計年鑒2006》的數據顯示,從2004年起我國石油的消費量呈逐年快速上升的趨勢。2004年是世界石油價格大漲的一年,也是中國石油進口再次大幅增加的一年,這一年石油進口突破l億噸大關,達12272.4萬噸,進口依存度也比2003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高達45%。我國原油消費所占世界原油消費總量的份額從1990年的3.5%增加到2003年的8.7%,原油進口占世界進口總量的份額從1990年的0.2%增加到2003年的5.1%。在石油消費總量上,我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石油消費大國。目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06年能源藍皮書《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6)》,對我國的石油安全和環保問題提出預警。數據顯示,我國石油的消費量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趨勢。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2004年石油消費量達2.9億噸,而國內石油產量基本保持在1.6億噸,石油消費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進口。隨著國內進口石油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由2003年的36%上升到2004年的44%。回中國由昔日的石油出口國演變成如今的石油進口大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過去lO年間,我國GDP年均增長率高達9.7%,石油消費平均增長速度達到5.77%,但同時期原油產出年均增長率僅為1.8%。由此可見,我國雖然是產油大國,但石油工業的發展速度遠遠低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這種剪刀差的不斷擴大,說明我國的石油資源與石油生產能力已經不足以適應這樣持續高速發展的國民經濟。因此,擴大石油進口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但同時我國是一個高能耗國家,GDP石油消耗比美國高約30%,是日本的2倍多,這也是造成我國石油嚴重短缺的重要原因。
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對策[1]
第一,強調節能。
一方面,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由於經濟結構和能源利用技術本身的問題,中國的能源效率很低,這同時也說明中國的節能潛力巨大,通過加強技術和經濟結構調整,可以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另一方面,要積極改革國內現有的油價政策,把石油作為一種稀缺的能源,使價格跟世界接軌,用現代市場經濟制度來促進能源節約。
第二,現階段在繼續開發中國油氣資源的同時,要大力利用國外油氣資源。
在利用國外油氣資源戰略上主要有三種方式直接到國外去“找油”、通過貿易來“買油”,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引進資源國到中國來“煉油”,這是一個雙燕的道路,既可滿足資源國利潤最大化的要求,又可保障消費國的石油安全。在較低的油價條件下,更應該多用國外的石油,降低國內油田的開采速度。
第三,不僅要開采常規油,還要大力開采非常規油,現在剩餘的非常規油的資源比常規油大得多,去國外不僅可以勘探開發常規石油,而且可以著手非常規油氣資源,比如適度購買加拿大的油砂資源,或者參股到美國去搞油頁岩,非常規這條路也非常重要。
第四,加速天然氣的發展。
首先,天然氣的形成條件要求比石油低,分佈更廣泛,全球天然氣的儲採比比石油大許多其次,天然氣素有“綠色能源”之稱,是清潔高效的優質燃料再次,隨著運輸管道的大規模建設和液化天然氣技術的進步,使得天然氣的全球貿易成為可能此外,目前天然氣的價格比石油便宜許多,在天然氣的具體利用上,一是可擴大城市用氣,二是儘量把天然氣用作運輸材料。
第五,開發替代能源。
世紀世界是能源多元化時代,整個世紀將都是能源多元化的時期,既有化石能源也有非化石能源,到年左右,其他能源可能會超過化石能源。最有可能有大發展的是核能,其次是各種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
第六,加大能源技術的研發。
現在中國雖然有很多能源技術,但是跟世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例如海洋技術水平跟世界水平差距還很大。
- ↑ 宜曉光,趙林,汪如朗.對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問題的思考[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