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門現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名義開放、實際限制"經濟現象稱為"玻璃門"。玻璃門現象就是說一些政策規劃的願景看起來非常不錯,但實施起來,由於受思想觀念、相關規定以及政府職能等方面的阻礙,使得這些政策規劃"看得見、夠不著",往往一進去就撞門,根本無法落實,即便強行落實也會碰得頭破血流。
造成"玻璃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行業壟斷的存在,即某些壟斷行業以本行業情況特殊為藉口,阻撓非公資本的進入。某些行業之所以長期保持壟斷狀態,同它們能依靠這種壟斷取得壟斷利潤有密切關係。它們不願意消除這種特殊地位。這樣,即使有了"非公經濟36條",有了國家發改委的文件,它們仍以本行業情況特殊為藉口,阻撓非公資本的進入。
除了這個主要原因以外,地方封鎖也是影響行業進入、影響公平競爭的重要因素。地方封鎖的原因很多,或者是擔心地方企業受影響,從而影響地方GDP的增長;或者是擔心外來的非公經濟占領本地市場,影響地方的財政收入和就業,從而導致非公經濟難以進入地方的某種行業。地方封鎖也是一種利益壟斷,只是與行業壟斷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在一些行業、領域,存在著"玻璃門"現象,看得見進不去,這樣的現象時有發生。要出台具體的實施細則,建立公平、規範、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
擴大準入與政策支持
簡單說來,凡是政府政策沒有規定不可以進入的,都應該讓民間資本進入。一個國家民間資本蓬勃發展是整個經濟發展的一個象徵,是有活力的表現,也是自信的表現。同時在稅收、貸款以及其他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堅決取締非法收入
人們對收入差距拉大有意見,其實並不是對合理、合法的收入有意見,主要是對通過違法違規行為獲得的巨額財富強烈不滿。必須堅決堵住國企改製、土地出讓、礦產開發等領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業賄賂,嚴打官商勾結、走私販私、內幕交易、操縱股市、制假售假、騙貸騙匯等非法活動。
大力規範灰色收入
目前,對禮金、紅包、出場費、好處費及各種名目的"福利"等形式的灰色收入,監管存在不少漏洞。應該加大規範力度,清理規範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外收入、非貨幣性福利等。繼續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深入開展"小金庫"治理工作,切斷產生灰色收入的渠道。
有效調節過高收入
"調高",不是簡單的"抽肥補瘦",更不是"劫富濟貧",而是要通過稅收等方式對過高收入進行有效調節,把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應進一步發揮好個稅的調節作用,根據居民工薪收入水平變化、物價影響、基本生活費開支等因素,適時進行合理調整。加大稅收徵管力度,嚴厲打擊偷、逃、漏稅等行為,特別是做好高收入者應稅收入的管理和監控。
促進收入信息公開透明
讓收入透明化,是加強監管、促進分配公平的前提。應加快建立包括公民個人資料、收入、財產、住房等信息在內的收入信息資料庫,建立個人支付結算體系,推進居民固定賬號信用卡或支票結算制度,推動交易電子化。這樣,每個人的收入及家庭負擔情況都將"曬在陽光下",灰色收入、非法收入將無所遁形,逃稅漏稅也將失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