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經濟創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創新(Eco-innovation / Innovation Economy)

目錄

什麼是經濟創新

  經濟創新指的是新產品的開發、新市場的開拓、新生產要素的發現、新生產方式的引進和新企業組織形式的實施。

  經濟創新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經濟史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從理論上系統闡述的一個經濟學意義上的重要概念(它有特定的內涵和外延)或術語(它有明確的所指或含義乃至具體的思想內容)。它與技術創新知識創新以及制度創新等相關概念或術語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創新的內涵[1]

  創新,英文為innovation,詞義解釋為創新(innovate)行為、發明(invent)行為或者創造(curate)某種新事物的行為,因此有知識創新(即科學新發現)、技術創新(技術新發明)。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倡導和引進新生事物,我們也可以稱其為社會事務創新或政治創新。但是,創新一詞在經濟學當中卻有其特定的含義,而且在西方大多數現代語義詞典中都已經把經濟學意義中的創新含義作為解釋這個詞義的一個主要條目。經濟學意義上的創新概念,目前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同意和接受奧地利籍經濟學家熊彼特的定義,經濟創新指的是新產品的開發、新市場的開拓、新生產要素的發現、新生產方式的引進和新企業組織形式的實施。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創新就是新的組合,如新技術與新產品的組合、新技術與新生產過程的組合、新技術與新生產原料的組合、新技術與新市場開發的組合以及新技術(或者新的生產力)和新產業組織的組合,等等。總之,創新在經濟學上的意義就是新的組合,而這個組合的最初起因可能是知識的創新和技術的創新,但通過與經濟生活中的某一活動相組合,就帶來一場經濟生活領域的革命。

創新經濟的涵義

  創新經濟的有兩種涵義:其一為創新的經濟活動(稱為創新經濟),其二為經濟活動的創新(稱為經濟創新)。

  創新的經濟活動是指:一種新的經濟行為,且此經濟行為具價值,因此主體(指經濟活動)是新穎的。

  經濟活動的創新是指:在現有經濟活動中,進行新營運模式變革(新元素的加入),使其產生附加價值,因此主體(指經濟活動)是舊的,但是操作方法卻是新的。然而,不論創新經濟或是經濟創新,均是以創造價值為目的,因此兩類活動均是要受到鼓勵的。

創新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創新職能[2]

  在社會創新經濟系統運行中的創新要涉及到許多方面。具體對企業子系統運行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基本內容。

  1.目標創新

  企業是在一定的經濟環境中從事經營活動的,特定的環境要求企業按照特定的方式提供特定的產品。一旦環境發生變化,要求企業的生產方向、經營目標以及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同其他社會經濟組織的關係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新的經濟背景中,企業的目標必須調整為:“通過滿足社會需求來獲得利潤。”至於企業在各個時期的具體經營目標,則更需要適時地根據市場環境消費需求的特點及變化趨勢加以整合,每一次調整都是一種創新。

  2.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企業創新的主要內容,企業中出現的大量創新活動是有關技術方面的。現代企業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在生產過程中廣泛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技術水平是反映企業經營實力的一個重要標誌,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就必須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由於一定的技術都是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和利用這些載體的方法來體現的,因此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表現在要素創新、要素組合方法的創新以及產品的創新三個方面。

  (1)要素創新

  企業的生產過程是勞動者利用一定的勞動手段作用於勞動對象使之改變物理、化學形式或性質的過程。參與這個過程的要素包括材料、設備以及企業員工等三類。

  材料是構成產品的物質基礎,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占很大比重,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品的質量材料創新的內容包括:開闢新的材料來源,以保證企業擴大再生產的需要;開發和利用大量廉價的普通材料,替代量少價昂的稀缺材料,以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改造材料的質量和性能,以保證和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

  現代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廣泛地利用了機器和機器設備體系,勞動對象的加工往往由機器設備直接完成,設備是現代企業進行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不斷進行設備的創新,對於改善企業產品的質量,減少原材料、能源的消耗和節省活勞動的使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任何生產手段都需要依靠人來操作和利用,企業在增加新設備、使用新材料的同時,還需不斷提高人的素質,使之符合技術進步後的生產與管理的要求。企業的人事創新,既要根據企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要求,不斷地從外部取得合格的新的人力資源,而且更應註重企業內部現有人力的繼續教育,用新技術、新知識去培訓、改造和發展他們,使之適應技術進步的要求。

  (2)要素組合方法的創新

  利用一定的方式將不同的生產要素加以組合,這是形成產品的先決條件。要素的組合包括生產工藝和生產過程的時空組織兩個方面。

  生產工藝是勞動者利用勞動手段加工勞動對象的方法,包括工藝過程、工藝配方、工藝參數等內容。工藝創新既要根據新設備的要求,改變原材料、半成品的加工方法,也要求在不改變現有設備的前提下,不斷研究和改進操作技術和生產方法,以求使現有設備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使現有材料得到合理的加工。工藝創新與設備創新是相互促進的,設備的更新要求工藝方法做相應的調整,而工藝方法的不斷完善又必然促進設備的改造和更新。

  生產過程的組織包括設備、工藝裝備在製品以及勞動者在空間上的佈置和時間上的組織。空間佈置不僅影響設備、工藝裝備和空間的利用率,而且影響人機配合,從而直接影響工人的勞動生產率;而生產要素在時間上的組合,不僅影響在製品、設備、工藝裝備的占有數量,從而影響生產成本,而且影響產品的生產周期。因此,企業應不斷研究和採用更合理的空間佈置和時間組合方式,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生產周期,從而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前提下,提高要素的利用率。

  (3)產品創新

  生產過程中各種要素組合的結果是形成企業向社會貢獻的產品。企業是通過生產和提供產品來求得社會的承認,證明其存在的價值;通過銷售產品來補充生產消耗、取得盈餘,實現其社會存在的。產品是企業的生命,企業只有不斷地創新產品,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產品的創新主要是品種和結構的創新。品種創新要求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根據消費者偏好的轉移,及時調整企業的生產方向和生產結構,不斷開發出用戶歡迎的試銷對路的產品;產品結構的創新,在於不斷改變原有品種的基本性能,對現在生產的各種產品進行改進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產品結構,使其生產成本更低、性能更完善、使用更安全,從而更具市場競爭力。產品創新是企業創新的核心內容,它既受制於技術創新的其他方面,又影響其他技術創新效果的發揮。新的產品、產品的新結構,往往要求企業利用新的機器設備和新的工藝方法;而新設備、新工藝的運用又為產品的創新提供了更優越的物質條件。

  3.制度創新

  要素組合的創新主要是從技術角度分析了人、機、料各種結合方式的改進和更新,而制度創新則需要從社會經濟角度來分析企業系統中各成員的正式關係的調整和變革。制度是組織運行方式的原則規定。企業制度主要包括產權制度、經營制度和管理制度等三個方面的內容。

  產權制度是決定企業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規定著企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對企業的權利、權益和責任。不同時期,企業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重要性是不一樣的。生產資料是企業生產的首要因素,因此,產權制度主要指企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企業產權制度的創新應朝尋求生產資料的社會成員“個人所有”與“共同所有”的最適度的方向發展。

  經營制度是有關經營權的歸屬及其行使條件、範圍、限制等方面的原則規定。它表明企業的經營方式,確定誰是經營者,誰來組織生產資料的占有權使用權處置權的行使,誰來確定企業的生產方向、生產內容、生產形式,誰來對生產資料的所有者負責並負何種責任。經營制度創新方嚮應是不斷尋求企業生產資料最有效的利用方式。

  管理制度是行使經營權、組織企業日常經營的各種具體規則的總稱,包括對材料、設備、人員及資金等各種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規定。在管理制度的眾多內容中,分配製度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分配製度涉及到如何正確的衡量成員對組織的貢獻併在此基礎上如何提供足以維持這種貢獻的報酬。由於勞動者是企業諸要素的利用效率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提供合理報酬以激發勞動者的工作熱情對企業的經營就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分配製度的創新在於不斷地追求和實現報酬與貢獻的更高層次上的平衡。企業制度創新的方向是不斷調整和優化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三者之間的關係,使各種成員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4.組織機構和結構的創新

  企業系統的正常運行,既要求具有符合企業及其環境特點的運行制度,又要求具有與之相應的運行載體,即合理的組織形式。因此,企業制度創新必須要求組織形式的變革和發展。企業系統是由不同的成員擔任不同職務和崗位的結合體,它主要涉及管理勞動的橫向分工和縱向分工問題,即企業的組織機構和結構。由於機構的設置和結構的形成要受到企業的活動內容、特點、規模、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組織形式。同一企業,在不同的時期,隨著企業經營的變化,也要求組織的機構和結構不斷調整。組織創新的目的在於更合理地發揮管理人員的才智,提高管理勞動的效率。

  5.環境創新

  環境是企業經營的土壤,同時也制約企業的經營。環境創新不是指企業為適應外界變化而調整內部機構或活動,而是指通過企業積極的創新活動去改造環境,去引導環境朝著有利於企業經營的方向變化。環境創新的主要內容是市場創新,是通過企業的活動去引導消費,創新需求。通過產品新的物理使用價值或廣告宣傳等促銷工作,賦予產品社會評價,從而誘發和強化消費者的購買動機,增加產品的銷售量。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袁志剛.經濟創新與企業戰略.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1期
  2. 劉小兵.創新經濟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分析.長沙交通學院學報.2003年4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創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