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社會資本再生產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社會資本再生產(Reproduction of the Social Capital)

目錄

什麼是社會資本再生產

  社會資本再生產是指通過各個資本相互交錯、互為條件的不斷迴圈運動而實現的社會總資本再生產

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內容

  社會資本再生產是資本迴圈與資本周轉理論的繼續,是資本流通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主要有:

  1、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前提。馬克思根據使用價值的最終用途,把社會總產品劃分為生產資料消費資料兩大類,相應地把社會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兩大部類。同時,又把每個部類的產品價值上劃分為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V和剩餘價值M三個組成部分。這三部分價值是同每個生產部門、每一企業、每一產品的價值組成相一致的。

  社會生產劃分為兩大部類和每部類產品的價值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是馬克思創立社會再生產理論的兩個重要前提。

  2、社會資本再生產運動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社會資本再生產運動和單個資本再生產運動相比,它不僅包含預付資本運動,而且包含剩餘價值運動;不僅包含生產消費,而且包含生活消費;不僅包含資本流通,而且包含一般商品流通。因而,在單個資本再生產運動中,作為外部條件的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商品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即狹義的流通過程中的實物替換和價值補償,可以假定它們順利而正常地實現。但在社會資本再生產運動中,這些條件,卻由外部條件轉化為內部因素,成為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也就是說,必須解決資本家如何和從哪裡取得生產資料,工人和資本家如何和從哪裡取得消費資料,這些問題得到解決,社會總產品的各個部分才能實現價值補償和實物替換。

  3、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物質基礎。社會資本再生產運動的核心問題是實物替換和價值補償的實現問題。而這兩方面的關係,又是以實物替換為基礎。從簡單再生產來看,就是已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如何替換上,已消耗掉的消費資料如何替換上。在進行實物替換時,價值組成的各個部分也必須相應地得到補償。只有實物上和價值上都得到替換和補償,簡單再生產才能實現。擴大再生產是在簡單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上進行的。第一部類要進行擴大再生產,剩餘價值就不能全部用於資本家個人消費而去和第二部類相交換,必須有一部分轉化為積累。這樣剩餘價值即M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仍作為資本家的個人消費(以M/X代表);一部分用作積累(即M-M/X)。而積累又必須按照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比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追加不變資本(以ΔC代表);一部分作為追加可變資本(以ΔV代表)。由於M有一部分留作本部類的積累,不能再和第二部類去交換,所以Ⅰ(V+M)<ⅡC。同樣,第二部類要進行擴大再生產,M也必須分為M/X、ΔC、ΔV三部分,留作本部類積累的可變資本部分也不能去和第一部類相交換,所以Ⅱ(C+M-M/X)>Ⅰ(V+M/X)。這兩個公式正是表明瞭進行擴大再生產要有追加生產資料和追加消費資料這個物質基礎。

  4、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比例關係。無論是簡單再生產,或是擴大再生產,社會總產品各個組成部分的實物替換和價值補償,必須按一定比例,經過相互交換,才能全部實現。交換關係有三種情況,馬克思稱為三大要點:

  ①、ⅠC或Ⅰ(C+ΔC),是通過第一部類內部相交換而得到實現;

  ②、Ⅱ(V+M)或Ⅱ(V+ΔV+M/X),是通過第二部類內部相交換而得到實現;

  ③、Ⅰ(V+M)=ⅡC或Ⅰ(V+ΔV+M/X)=Ⅱ(C+ΔC),是通過兩大部類之間的相交換而得到實現。

  總之,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兩大部類內部的交換關係和兩大部類之間的交換關係,都是按一定的比例實現的。這些比例關係就其內在聯繫來乍,主要有:社會生產和社會需要的關係;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的關係;積累和消費的關係;實物替換和價值補償的關係;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關係;內含擴大再生產和外延擴大再生產的關係,等等。

  5、社會資本再生產兩大部類的平衡關係。

  社會生產,從不斷反覆、不斷更新的過程來看,簡單再生產最基本的實現條件是Ⅰ(V+M)=ⅡC。這個實現條件所體現的兩大部類之間平衡關係的內在要求是:

  ①、價值平衡:第一部類當年可變資本價值加剩餘價值必須和第二部類不變資本價值相平衡;

  ②、實物平衡:第一部類當年生產的相當於新勞動量的生產資料必須和第二部類已消耗掉的相當於舊勞動量的生產資料相平衡;

  ③、價值和實物之間的平衡:第一部類當年購買消費資料的支付能力必須和第二部類所提供的商品量相平衡,第二部類當年購買生產資料的支付能力必須和第一部類所提供的商品量相平衡。

  由這個最基本的實現條件,還可以導出其他實現條件,即:

  Ⅰ(C+V+M)=ⅠC+ⅡC

  Ⅱ(C+V+M)=Ⅰ(V+M)Ⅱ(V+M)

  這兩個實現條件各自也都包含著價值平衡和實物平衡,以及價值和實物之間平衡的內在要求。

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核心[1]

  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也就是社會總產品的補償問題。它包括價值補償和實物替換兩個方面。所謂價值補償,就是社會生產出來的總產品如何出賣,實現其價值的問題。所謂實物替換,就是資本家如何購買到所需要的生產資料,以及資本家和工人如何購買到所需要的消費資料。

  社會總產品的實現成為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其原因是:

  (1)只有把生產出來的社會總產品全部銷售出去,預付資本的價值得到補償,才有可能去重新購買再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

  (2)只有再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全部買到,在實物上得到替換,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

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現實意義[2]

  通過對資本主義再生產理論的系統闡述以及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於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研究成果來看,馬克思再生產理論包含了許多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再生產的一般規律,也對於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具有指導意義。

  (一)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與貨幣作用

  貨幣資本積累是市場經濟再生產的起點這一規律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再生產的起點是先完成貨幣資本積累,然後運用這些資本去購買相應的經濟資源,使之變成生產要素,進而組織生產。正因為如此,改革開放初期至今,資金問題仍然是全國各個地區以及各個部門發展經濟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是貨幣資本積累是市場經濟形態下再生產的起點這一規律在發揮作用。

  另外,完成了貨幣資本的積累還需要貨幣資本的大量集中必須運用於購買再生產所必需的生產要素,這才會使貨幣成為再生產的起點。同時,又要合理安排貨幣資本的結構,否則就是對貨幣資本積累的浪費。2008年第一季度,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發生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導致一些經濟問題有所凸顯,比如投資增長過快、貨幣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居民消費價格受災害等影響上漲較快等。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1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8%。針對這一狀況,央行2008年以來4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共2個百分點,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和信貸結構優化: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6.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增長明顯放緩,3月末餘額同比增長14.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5個百分點,比上年年末低1.3個百分點。第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3萬億元,同比少增891億元。

  (二)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與積累、消費的比例問題

  馬克思的社會再生產理論包含了結構均衡和總量均衡的分析,在社會再生產條件下,市場經濟中的各個經濟部門都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因此必須按照比例協調發展。

  很多經濟學家都認識到,國民經濟中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問題是市場經濟運行中最為重要的問題。過分地強調積累就會影響到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然而過分強調消費,就會使經濟發展缺乏後勁,投入生產的貨幣資本缺乏。2008年度實行從緊貨幣政策以來,過熱的投資需求就有所緩解,居民的存款有所上升。3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金融機構,下同)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42.7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9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6萬億元,同比多增6617億元,金融機構存款穩步增長。所以,應當給積累和消費一個合理的比例,使經濟能夠又快又好地發展。國家在這一方面可以通過運用巨集觀的財政政策實現對經濟比例的協調,即國家預算財政收入財政支出

  例如,糾正消費與積累比例失調的經濟狀況時政府可以充分運用財政政策。當積累率過高而消費不足時,可以增加政府消費支出和轉移性支付支出。政府可為個人、企業或下級政府提供無償資金援助,以調節社會分配。而當消費率過高而積累不足時,政府可以通過發行公債、增加政府投資和加強稅收徵管來予以調整。而各類消費比例的安排要做到合理,確保在生產規模擴大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過去的經濟發展是強調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就致使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投入基金較大,而在文教、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福利等方面投入不足,有大部分社會成員無法負擔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十七大強調經濟發展應該兼顧效率與公平,因此,國家在安排財政資金時,要加大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福利等方面的投入,減輕弱勢群體的生活負擔。同時,制定合理的稅制,縮小居民貧富差距,提倡培養中產階級

  (三)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與經濟結構調整

  前文提到,馬克思的社會再生產理論在理論上將社會生產劃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大部類。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則是按照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來劃分和組織生產的。由於第一和第三產業其最終產品,主要是提供消費資料的,而工業主要是提供生產資料,因此三次產業的比例關係基本上反映了社會生產兩大部類之間的比例關係。所以要使得經濟運行平穩高效就應該協調好三大部類產業結構

  結構性問題也正是處於轉軌時期的中國經濟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特點是第二產業比重過大,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二產業比重過大,體現在對投資品供給巨大和由此引起的消費品供給的連動擴大。即第一部類的生產資料的供給大於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對生產資料的需求,由此造成第一部類的內部失衡;而通過投資品供給巨大帶動的相關消費品的供給擴大,又使得第二部類的消費資料的供給大於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對消費資料的需求,造成總供給總需求的不平衡。表明,生產資料的供給和需求要實現均衡,投資的結構要進行較大的調整,也就是說,要通過優化投資結構來實現。對一些出現過熱勢頭的行業,應壓縮投資規模。比如近年來表現在房地產市場的過熱投資,投機買房者的炒房行為和房地產商大興商品房建設不僅刺激了住房需求非理性增長還使得房價由於哄抬而不斷飆升,因此,隨後中央出台的各項針對房地產市場過熱的政策以及銀行金融體系對於房貸市場的壓制政策,都是出於壓縮熱勢,使經濟結構趨於合理化。

  第二部類內的結構失衡還表現在消費品結構失衡上。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在傳統產業的生產能力上是遠高於高科技產業。雖然改革後這一現狀有所扭轉,但仍不容樂觀。消費品結構失衡使消費品供給出現扭曲:一方面,傳統產品如紡織品、普通家電等大量積壓供給過剩;而另一方面,一些高科技產品,多附加值產品如電子信息產品等發展較弱。由此看來,消費資料的供給和需求的均衡與從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是息息相關的。傳統產業的發展,應當註重在關鍵產業和關鍵技術領域的技術進步,提高自主開發能力。改進傳統重工業的增長方式、生產方式,推動產業發展的節能、節材、低污染,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製造業;在高技術產業中,要加速自主開發能力的形成,加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加速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提高關鍵零部件的開發、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在全球產業鏈條中的位置;在基礎產業中,尤其要註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總之,是要實現以信息產業為帶動的產業結構合理調整和升級。

參考文獻

  1. 第四章資本的流通過程.政治經濟學原理
  2. 黃盛,詹蕾.馬克思的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及其現實意義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鲈鱼,KAER,jane409,方小莉,Lin,寒曦,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會資本再生產"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