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王傳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王傳福——比亞迪創始人

目錄

王傳福簡介

  王傳福,安徽無為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畢業於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同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1990年畢業後留院工作,1995年辭職,創辦比亞迪公司,短短幾年時間,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製造商,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現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00285.HK)主席。2009年9月28日晚間消息 胡潤周一在海南公佈了“2009胡潤百富榜”前兩名,巴菲特看好的比亞迪集團總裁王傳福以財富350億元從去年排名的103位飆升至今年的第1位。2017年11月16日《福布斯》雜誌網站公佈了2017年度中國富豪排行榜,王傳福以370.7億元位居第39位。

  2021年11月8日,武漢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王傳福退出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由何龍接任。同時公司經營範圍新增電池製造;電池銷售;電子專用材料製造;電子專用材料研發;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2022年3月8日,杭州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王傳福退出董事長職位,由田春龍接任。現任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王傳福的創業故事

  原是一文不名的農家子弟王傳福,26 歲時便成為高級工程師、副教授;在短短7年時間里,將鎳鎘電池產銷量做到全球第一、鎳氫電池排名第二、鋰電池排名第三,37歲便成為飲譽全球的“電池大王 ”,坐擁3.38億美元的財富;2003年,他斥巨資高歌猛進汽車行業,誓要成為汽車大王……他就是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是什麼成就了他青年創業的神話,成為商界奇才的呢?很多人認為答案是智慧、精練和汗水,而他自己則認為,“最關鍵的是要有冒險精神”。

冒險創業

  最年輕的處長搞單干

  1966年2月15日,王傳福出生在安徽無為縣一戶再尋常不過的農民家庭,在父母的關愛下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然而,在他讀初中時家裡發生的變故,讓他經受了心靈的創傷並從此沉默寡言。為了忘掉痛苦,年紀尚小的王傳福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形成了堅強忍耐的性格。他相信,沒有比腳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遠的路;他堅信,只要靈魂不屈,自己一定會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1987年7月,21歲的王傳福從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畢業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在研究生期間,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電池研究中去。人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僅僅過了5年的時間,26歲的王傳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處長。而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個促使他從專家向企業家轉變的機遇從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由於和王傳福的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王傳福順理成章成為公司總經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業經營和電池生產的實際經驗後,王傳福發現,作為自己研究領域之一的電池行業里,要花2 萬~3萬元才能買到一部大哥大,國內電池產業隨著行動電話的“井噴”方興未艾。作為研究方面的專家,眼光敏銳獨到的王傳福心動眼熱,他堅信,技術不是什麼問題,只要能夠上規模,就能幹出大事業。於是,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脫離比格電池有限公司單干。脫離具有強大背景的比格電池有限公司,辭去已有的總經理職務,這在一般人看來太冒險。但王傳福相信一點:最燦爛的風景總在懸崖峭壁,富貴總在險境中凸現。1995年2月,深圳乍暖還寒,王傳福向做投資管理的表哥呂向陽那裡借了250萬元錢,註冊成立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領著20多個人在深圳蓮塘的舊車間里揚帆起航了。

  衝破牢籠“蚍蜉”撼動了大樹

  成立一個公司並不難,生產一個產品也不難,難的是如何將儘可能小的投入演變為儘可能大的產出。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險。很多人創業失敗不在於缺乏資金,而在於缺乏眼光和冒險精神。王傳福擁有的最大的資本,就是戰略眼光和冒險精神。

  回想起當時的情形,王傳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來這麼大的勇氣。在當時,日本充電電池一統天下,國內的廠家多是買來電芯搞組裝,利潤少,幾乎沒有競爭力。如何打開局面?經過認真思考,王傳福決定依靠自身技術研究優勢,從一開始就把目光投向技術含量最高、利潤最豐厚的充電電池核心部件——電芯的生產。事實證明,王傳福這一招可招是後發制人、一招致命的關鍵所在。

  更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正在尋求快速發展之道的王傳富在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中發現,日本宣佈本土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而這勢必會引發鎳鎘電池生產基地的國際大轉移,王傳福立即意識到這將為中國電池企業創造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機,於是決定馬上涉足鎳鎘電池生產。

  那時,日本的一條鎳鎘電池生產線需要幾千萬元投資,再加上日本禁止出口,王傳福買不起也根本買不到這樣的生產線。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王傳福是一個知道如何控製成本的“摳門”老闆。根據企業的特點,他利用中國人力資源成本低的優勢,決定自己動手建造一些關鍵設備,然後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結果只花了100多萬元人民幣,就建成了一條日產4000個鎳鎘電池的生產線。

  利用成本上的優勢,通過一些代理商,比亞迪公司逐步打開了低端市常經過努力,比亞迪的總體成本比日本對手低了40%。為進駐高端市場,爭取到大的行業用戶和大額訂單,王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引進人才,併購進大批先進設備,集中精力搞研發,使電池品質穩步提升。王傳福還經常出國參加國際電池展示會,直接與能下大訂單的摩托羅拉大客戶接觸。獲得了客戶的認可後,公司的訂單源源不斷。

  1996年,比亞迪公司取代三洋成為臺灣無繩電話製造商大霸的電池供應商。大霸是電信巨頭朗訊的OEM,比亞迪公司因此成為朗訊的間接供應商。1997年,比亞迪公司鎳鎘電池銷售量達到1.5億塊,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在鎳鎘電池領域站穩腳跟後,不甘寂寞的王傳福又開始了鎳氫電池的研發,並從1997年開始大批量生產鎳氫電池。但此時恰逢東南亞金融風暴,半數以上產品出口的比亞迪公司遇到了困難。此時,王傳福的表哥呂向陽通過其所有的廣州融捷投資管理集團向王投資 1660萬元,使比亞迪公司註冊資金從450萬元擴大到3000萬元。這一年,比亞迪公司鎳氫電池銷售量達到1900萬塊,一舉進入世界前7名。

  此後,王傳福把目光放到了歐美和日本市常1998年至2000年,比亞迪歐洲分公司、美國分公司先後成立,日本廠商後院起火。1999年至2000年,比亞迪公司在這些市場勢如破竹,大客戶名單上出現了松下索尼GEAT&T和業界老大TTI等。

  2000年,王傳福投入大量資金開始了鋰電池的研發,很快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併成為摩托羅拉的第一個中國鋰電池供應商。2001年,比亞迪公司鋰電池市場份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鎳鎘和鎳氫電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實現了13.65億元的銷售額,純利潤高達2.56億元。

  目前,比亞迪以近15%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成為中國最大的手機電池生產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正與日本三洋一決雌雄。目前,在鎳鎘電池領域,比亞迪全球排名第一,鎳氫電池排名第二,鋰電池排名第三。

瘋狂之舉

  電池大王造汽車

  如果說單干創業對於王傳福來講是第一次冒險,那麼決定製造汽車無疑是他冒險的瘋狂之舉。2003年1月23日,比亞迪宣佈,以2.7億元的價格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77%的股份。比亞迪成為繼吉利之後國內第二家民營轎車生產企業。

  2003年8月,在陝西廣東經貿合作推介會上,王傳福再爆驚人之舉,比亞迪與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陝西省投資集團簽訂合資組建比亞迪電動汽車生產線合同,項目投資達20億元人民幣。

  王傳福的思路是,通過電池生產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打造中國乃至世界電動汽車第一品牌,“電池大王”將造汽車與自己的長項相結合。王傳福的自信來源於比亞迪在電池生產領域的成功。他要複製這樣的成功,他看準了龐大的汽車市常王傳福為比亞迪做汽車尋找了充足的理由。首先,3年之後,比亞迪的電池製造將達到頂峰,需要尋找其他行業進行拓展。其次,相對於國企來說,比亞迪擁有制度優勢。而國內私車市場每年增長 60%以上的巨大空間更充滿誘惑。

  “我下半輩子就乾汽車了。”王傳福說。

  2004年1月,深圳市有200輛比亞迪製造的鋰離子純電動汽車投入出租運營,成為全國第一家電動車示範區,真正實現尾氣零排放。這種電動汽車一次充電後可行駛350公裡,成本價在10萬元到12萬元之間,零售價在14萬元左右。在做完必要的改進後,將全面進入北京市場,並且在上海、廣州、西安等城市陸續上市。

  2006年,比亞迪電動車要正式開始商業運營。而且在王傳福的“盤子里”也已經作好了這樣的規劃:比亞迪控股秦川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收購小型車企業,開發電動車電池,欲以此入股國內一家電動車製造廠,並配合該公司開發電動車二次充電電池。

  據悉,比亞迪汽車公司研發部門正傾力設計規劃1.3排量到3.0排量的八大系列的轎車開發計劃。籌建中的比亞迪汽車主體廠房位於西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輔以對現有的轎車生產線進行改造。同時,比亞迪在上海成立“比亞迪汽車研發中心”。不久,比亞迪汽車將會達到年產30萬輛轎車的生產能力,成為中國又一大轎車生產基地。

  儘管王傳福的規劃看上去環環相扣,但是很多人士認為,充電汽車的產業化難度遠非現有技術條件可以想象,王傳福的造車之夢無疑是一次瘋狂冒險之舉。這一點,具有工學碩士背景的王傳福心裡應該有譜。

敢於冒險

  打造致富團隊

  敢於冒險、敢想敢乾及當斷則斷的作風,為王傳福的成功帶來了致富的傳奇色彩。當初,公司在香港上市時,作為比亞迪的核心創始人,王傳福本人在比亞迪股份的持股比例僅為28%,2003年王傳福以資產3.28億美元登上《福布斯》雜誌“中國大陸百富榜”,位列第13位。

  然而,財富並沒有給王傳福帶來生活上的任何變化,他和妻子及5歲的孩子依然住在深圳龍崗區葵涌鎮上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里。開的是一輛開了很久的“凌志”。王傳福身上惟一值錢的東西是一塊“阿迪達斯”運動表,因為它能夠顯示很多地方的時間,通過它可以確切地知道,分散在全球的分支機構是在白天還是夜晚。

  在王傳福看來,名譽和財富對於他已經無所謂了。相應的,隨著個人財富和公司財富的增加,給王傳福帶來更多的是責任和壓力的增長,他現在要對近3萬名員工生活負責,他現在有很強的社會責任約束。

  “我們面對的有兩萬多員工,又是上市公司,買股票的是美國基金,他們要看你的增長,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責任,他們之所以買你的股票是希望你增長,因此我們有增長的義務,我們有義務把這個企業變成每年增長的企業。”王傳福這樣說,從電池行業進入自己並不熟悉的、全新的汽車行業,這本身就是極大的挑戰。因為有了這種挑戰,也因為背負的社會責任,作為公司的帶頭人在要求公司所有員工加強學習迎接挑戰的同時,更要帶領大家打造一支敢於冒險的團隊。“因為發展企業與人生成長都像攀登一座山一樣,而找山尋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篤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冒險精神給比亞迪的初期發展帶來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樣,比亞迪要成為汽車大王,同樣需要冒險精神,更需要一支敢於冒險的企業團隊。

王傳福的經營理念

  比亞迪非同凡響。其掌舵人王傳福,被稱為“技術狂人”。他帶領的這家深圳公司白手起家,13年中建立了涉及電池製造、手機配套、汽車等領域產值約200 億的高端製造企業。通過把可充電電池和電力汽車兩個主業的嫁接,比亞迪聲稱要在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乘用車製造企業。

  巴菲特當然不會只為“一個偉大的理想”買單。王傳福擁有什麼打動這個苛刻的猶太老頭兒的“法寶”?

  這個看上去內向而樸拙的安徽人獲得過物理化學學士。1995年,從做證券的表哥手中借到250 萬元,他一頭扎進手機電池行業。從鎳電池到鋰電池,比亞迪從容不迫得趕超,一度令索尼、三洋等行業大佬兒恐懼。正當人們為王傳福在電池行業咄咄逼人的態勢驚嘆時,他鳥槍換炮,又一頭擠進競爭白熱化的汽車業。如今,有人說比亞迪是豐田汽車未來的真正對手。

  媒體如同發現了“中國的金剛”。有人評說,王傳福蔑視現有的商業秩序和游戲規則,“他信賴年輕的工程師勝過資深的歐美技術專家,他認為什麼都可以自己造,而且造的比高價買的更管用,他覺得技術專利都是‘紙老虎’”。

  的確,王傳福改變了中國企業家的形象。那些在全球產業分工鏈條上苦苦掙扎,為了獲得一份低端打工仔職位而不斷壓低身份,不惜血本甚至自相殘殺的人群中,終於走出來一位“技術派”領軍人物,以拆解跨國公司技術壁壘為己任,狂熱追求技術創新,並組織起了一支真正能徵慣戰的本土化的技術研發和製造隊伍。

  “我們從不對核心技術感到害怕。別人有,我敢做,別人沒有,我敢想。比亞迪每個單位遇到問題,我們都會說,你解決不了,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你缺少勇氣。”比亞迪一位副總裁這樣解釋他們的企業哲學

  王傳福的看法更實際。針對中國企業普遍面臨的“技術恐懼症”,他說,這種恐懼正是對手給後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恐嚇,他們不斷地告訴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發很難,直到你放棄。汽車?說穿了不過就是“一堆鋼鐵”。

  是啊,能讓飛船上天的民族,難道就只能幹些雞零狗碎的低端加工業?!

  他擁有獨特的解決之道。投資一條電池生產線,要幾千萬元,沒錢怎麼辦?自己造。王傳福“土辦法”看上去很笨拙:自己動手製造生產設備,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沒錢,難道還沒有人?

  比亞迪的“製造秘訣”,是“半自動化加人工”,也有人稱“小米加步槍”。從電池生產線到汽車模具,王傳福把人力資源開掘到了極致,二十名工程師怎麼也能頂上一臺機械手吧。在日本、歐美,工業化意味著大機器製造,儘量減少人工。經過比亞迪改造的“中國特色工業製造”,卻是“人海戰術”,或叫工程師制勝。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比亞迪製造模式”不但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將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工藝改進自始至終地融入到了製造業的各個環節。他們發現,“半自動化人工”的準確率並不比全自動化低,而且避免了批量加工出錯後的大規模召回難題,它可靠又靈活。

  更可貴的是,對人工和技術研發的極度推崇,讓比亞迪格外註重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能力”。只要客戶提出要求,他們就能提供從方案設計到最終生產一站式服務。王傳福說,代工只是比亞迪的一種服務,背後賣的是零部件,賣我們自己的技術。

  想和別人競爭,還要走別人走過的路,那就是自尋死路。“你和別人一模一樣的打法,你憑什麼打贏?”王傳福說。所以,必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把人僅僅看作勞動力,他就只能打工。而你把人看作創造者,他就是工程師。比亞迪的企業戰略,其實從根本上就是要破除中國人力資源只能走廉價、低端路線這一迷信。

  在王傳福看來,中國的工程師創造力是最棒的,因為他們總是工作第一,享受在後。“我覺得中國企業家很幸運,上帝照顧了我們,把這麼優惠的東西放到我們這邊來。而我們過去只懂管工人,不懂怎麼把工程師組織起來。”

  他強調,利用好中國的高級人才和低級人才,讓其淋漓盡致地發揮,才是“中國製造”的真正優勢。

王傳福採訪實錄

發展電動車不能等市場到了再去做

  曹磊:我記得前年應該是比亞迪最困難的時候,2011年。當時我過來參加股東大會,我記得您講了兩個東西,一個是承認當時困難的局面,確實是人員減少,但您還講了2015年的銷量要做到全國第一,對銷量的信心還是很足。當時為什麼會想這麼遠?

  王傳福:中國發展汽車工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支柱性的工業。但通過環境和資源來想的話,中國發展汽車行業,除了電動車沒有其它道路可以選擇。有人可能會講,這不可能吧。但仔細想想,(石油)資源(所限)。

  中國現在有一億多臺車,我們中國有4億多個家庭。如果汽車進入家庭,那就4億到5億臺車,這隻是家庭車,還有社會公用車,所以總量大概在5億部左右。那這個是很恐怖的,5億臺車我們的資源不容許。一部車一年兩噸油的話,5億臺車就是10億噸油。我們國家現在才進口1.6億噸油而且進口率已經達到56.7%。我們就是有錢也買不到這麼多油。

  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的一個家庭一部轎車這個是擋不住的,那就只有走電動車道路。電動車它能夠支撐啊,二次能源,我們算過,4億臺車一年用的電量中國是可以支撐的。我們七八年前就算過這筆賬,當時只是不敢想。汽車進入家庭根本不敢想。現在汽車誰都可以擁有。

  我覺得在電動車這個行業有前途,我們比亞迪有作為。

  曹磊:雖然這行業的前景很好,但長期來講,股東都會想看到業績。當時您決定要做這個的時候內部有沒有不同的聲音?

  王傳福:任何與當下政策不一樣的東西都會有異議的。當時大家看到傳統車在蓬勃發展。但戰略還是要理性的、有前瞻性的企業家應該去做的。你要看到這一點,等市場到了你再去做就已經來不及了。汽車還是一個技術沉澱、實驗科學,它需要時間,不僅是金錢。因為你要掌握這個技術,你沒有時間的磨練你是做不到的。提前佈局、準備、研發和投入。

  你看四個部委出來這些政策之後,其實在中國能賣的這些車並不多。那麼我們能夠占有先發制人的優勢。國家的政策就是2014、2015年了,就只有兩年了你才去研發?研發起碼要個四五年時間。

  我們的戰略和其它公司有點不同,比如我們公交車強調是純電動,私家車我們是強調雙模。私家車也會有一部分純電動,但這個的話就屬於高端人士或政府採購。我認為家庭第一部車或上班族的話用雙模電動車,我認為這個戰略是更準一點。

  曹磊:就是把商業性和前瞻性做了個平衡。

  王傳福:對,我們是做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雙模版本就構成了私家車未來的主流。“秦”我們已經上市了,它實際上是不依賴充電站的電動車,在工作日它就是純電動車,速度在50公裡以內。在周六日它可以自動轉成混合動力電動車。這個車的形式可以迎合大眾購買電動車的需求。

  我相信越來越多的車企也會發現走這條道路是正確的。為什麼很多企業沒有做?因為雙模電動車的門檻比純電動車的門檻高很多。

  曹磊:我們雙模電動車的儲備在國內是第一應該是沒有任何爭議了。

  王傳福:對。我們F3DM就是全球第一款電動車。2008年底上市的,這款實際上是一個改裝車,但秦就是一個全新設計,是我們第一代雙模技術。(F3DM)當時還沒有完全掌握自動變速箱的技術,發動機的技術也不是很高。秦現在搭載的是渦輪增壓和缸內直噴。所有的技術都是自主研發的。

  曹磊:您對秦的銷量的期望?

  王傳福:目前的市場反饋挺好的,我們產能準備在1500到2000輛每個月吧。未來的希望就是大於這個數量吧。目前收到的訂單和反饋還不錯。政府現在也有補貼,中央補貼3萬5,地方也是1:1補。

國內外待遇迥然有心理落差

  曹磊:您怎看待比亞迪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象?我在加拿大和美國都看過我們的車,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各自占多少比例

  王傳福:海外我們都是和國內同步走的。海外的成果也很多,我們在美國的紐約和洛杉磯、南美的巴西和墨西哥都很多單子。歐洲就更多了,在荷蘭、倫敦、哥本哈根、波蘭都有我們的單子。明年會有更多歐洲的單子。

  歐洲對環保很看重,雖然現在歐債危機確實帶來困難,但它們對環保沒有放鬆。我們在哥本哈根上市兩款大巴,它們市長和交通部長來現場表示祝賀。也只有電動大巴有這種待遇,其他產品不會有市長或交通部長給你做推銷員

  為什麼牆內開花牆外香?我們有高度的社會責任,迎合它們的需要。這些政治家也需要選票,需要一些環境保護(項目)來為民生工程做些貢獻,對我們也是非常歡迎。


  曹磊:在全球來講,中國製造知名度是比較小的,但比亞迪好像是唯一一個把國外政府的通道打開的企業。您是如何做到的?

  王傳福:正好有個案例。我們2013年上半年在歐洲上市第一批車。上市當天,中國駐荷蘭的一個參贊和我們一塊去了產品發佈會。我們一去,看到有掛著中國國旗,我沒有反應,參贊就很敏感地發現這是表示歡迎我們,因為很少中國產品去那邊上市會有這種待遇的。

  那個參贊當時也在發佈會上講話了,他覺得很驕傲,中國有領先歐洲的產品。我們自己也是非常受鼓舞的,給中國人爭點小光吧,我們希望以後可以為中國爭大光,未來三個月也會看到我們產品在歐洲很多城市上市,而且我們上市都會有當地政府的支持。

  曹磊:您心理會不會有落差?在國外的受歡迎程度超過國內?

  王傳福:這是有很大的落差,不是一般的落差。我們有款車在以色列上市了三個月已經運行得非常好,上市的時候很隆重,經濟部長交通部長都來了。當然我們提供的產品方案也是令他們非常滿意,他們對我們產品的期望也很高。以色列我們明年應該可以接到一兩百台的訂單。

  你可以看到,在國內我們的待遇就差很多了,我們到一個城市約市長都見不到。

  而且一些地方對我們也有誤解,以為電動大巴就通過像柴油車那樣走拼裝就可以了。行政長官搜集信息,當地民營企業就說這個我們也有,等個半年就可以了。這次部委出的政策就可以減緩地方保護主義,雖然不能根除。

  曹磊:您認為國內政府和國外政府對待比亞迪的態度什麼時候可以達到一致?

  王傳福:一致嘛,還是很難,國外主要是沒有這個產品,比如說我們去阿姆斯特丹,去以色列,它本國沒有這個產品,這樣的話它沒有任何的保護壓力,而且我們的產品和它現有產品也不競爭,它很多政策方面都給予很好的便利。

  國內的話,主要是每個城市都有一些(新能源車)企業,這些企業可能是地方保護的根源所在,再說現在這些(新能源車)產品的話,有一些地方政府的補助,這也是地方保護的另外一個舉措。像有些城市它沒有一些當地的企業,這些城市就客觀度很高,它也會接納我們的產品。

與地方政府的博弈:拿投資換市場

  曹磊:您也提到,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最近聯合發佈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首批確定了28個試點城市,同時要求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務、物流、環衛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30%。很多人都覺得這30%最後會被我們比亞迪給搶過去。

  王傳福:我們比亞迪在深圳運行了三年了,三年的數據證明我們的產品是可靠的,是安全的,電池的壽命是很長的,特別是我們電動車、計程車都還形成了很多利潤。

  這些數據可能慢慢會說服我們一些別的城市的一些管理者,他們會慢慢接納比亞迪。當然這與用戶宣傳也有關,我們還要加大宣傳,加大去找各種關係去拜訪他們。

  曹磊:您認為比亞迪的電動計程車E6和電動大巴K9未來3-5年將達到多少城市的佈局?

  王傳福:近期下來了一些政策,我們正在和各個地方政府保持密切的溝通,在討論這個事。但是從這一次四個部委下發的28個試點城市來看,總共的車輛(需求)是大概有33萬臺車。其中,公交車加計程車在裡面占比差不多30%以內吧,有13萬左右。計劃是2014、2015年要實施完成。

  就公交和計程車來看的話,現在可賣的產品並不多,你都看到了,真正在市場跑的,經得起市場考驗的這個產品為數非常少。我們比亞迪的K9和E6會很大機會占領這個市場。

  當然這裡也是挺複雜的,和當地政府溝通啊,和電網啊,部門這個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度啊,還有一個財政補貼,當地財政部門的經濟能力啊,都是有關的,還有一個地方保護,等等。

  曹磊:這方面的占用您的精力和心思說不定也比研發更多。

  王傳福:對,因為現在到地方談的話我可能要親自去,不親自去的話就是很難。

  曹磊:當比亞迪的首席營銷員。

  王傳福:對,主要一定要親自,因為他們主要是一些行政管理者,要親自給他們去說明一下。

  曹磊:地方政府的行政長官最關心的是什麼話題?

  王傳福:大概兩方面,一方面是他們對環境確實有這種需要,有這個願望要改善這個環境,我們的產品能幫他比較快速的解決城市尾氣的排放問題。另一方面的話他們也希望GDP就留在本地嘛,特別這個GDP是綠色的。

  比如說,很多地方希望如果有機會的話,看能否在本地設一個大巴的組裝廠,這樣的話政策配起來就更快,財政補助壓力就更小,地方補給地方嘛,人大也不會說什麼。

  這是兩個方面,一方面就希望快速用產品改善當地的空氣環境,另外就希望我們儘可能考慮在當地設一些廠。這個對我們來,我們投資也要有限,比如資金、人力資源都有限,就在平衡和博弈。那你說,有些地方如果說你不投就不給你訂單,那也是沒辦法的。要拿投資來換市場。

  曹磊:明確說你必須設廠,我才採購你的產品的,這個比例多不多?

  王傳福:很多。

  曹磊:會超過一半嗎?

  王傳福:這不好說,每個地方情況都不一樣,但有的地方本來就有廠,比如說西安、湖南,都有廠,那就會好一點。如果沒有廠的話多半是有這種願望。當然我們也不能全部滿足他們的要求。

新能源車增長拐點“說快很快,說慢很慢”

  曹磊:中央提出2015年新能源車產銷量達到50萬輛,你覺得現在這個目標能實現嗎?

  王傳福:這個目標是比較大的,但其實真正做起來的話,也不是很困難,關鍵是政府。因為你知道中國政府是一個強勢的政府,政府想乾一件事的話還沒有做不成。

  像現在灰霾、霧霾嚴重,實際上會讓我們的這個管理層真的下決心做公共交通實行零排放,真的把它大力去推,比如充電站這些基礎設施,比如對老百姓的教育。產品現在是已經有了,都不會有問題。

  這個電動車是要革燃油車的命,(但)不是這麼可怕。如果是電動公交和計程車先走出來,它畢竟搭得人多,計程車一年要拉一萬到兩萬個乘客,一輛大巴一年要承載大概有22萬左右的乘客,這對老百姓來說也是一個宣傳。因為現在很多人就是怕,不願意買,要看別人買才願意買。其次是要像我們推出這種符合大眾心態的產品,比如像(購買)Tesla(美國純電動車品牌)的畢竟是少數人。

  曹磊:富豪階級。

  王傳福:對,少數人。現在因為雙模車技術比較高,做得比較少。國家的政策也像轎子一樣,你要抬起這個轎子,光一個人是抬不起來的。像我們說趕廟會,成行成市,中國就這樣。現在說,恨不得多來幾個競爭對手,把國家的政策抬高一點,這個環境做得好一點,這樣的話,把市場做大一點,這樣的話我們也就多賣一點。

  曹磊:所以現在我們不是擔心競爭對手,而是擔心競爭對手太少,沒競爭對手。

  王傳福:國家出來的政策就少。因為它很多政策也是基於現有產業的發展或市場需求,它不能只做市場需求不夠的產業。因此我覺得這個雙模車多一些企業做,會把政策推得更深一點,國家支持力度更大一點。如果雙模車一打開的話,私家車一打開,50萬輛一買就可以了。

  曹磊:深圳王榮書記開比亞迪的車去深圳兩會,這個就有示範作用。這28個試點城市是不是也可以每個城市送一臺,讓他們來做一個示範效應。

  王傳福:現在國家出台一個政策,每個城市副部級以上才有車,這個對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對於當下政府採購新能源車來說,可能真的有一些不是有利的。現在像我們深圳,現在能夠配車的就副部級,就那麼幾個人,其餘的話好像車都不給配了,還要賣的。

  關於這個取消政府車、這個公務車的這些決定,對新能源來說到底是好是壞現在還不好說。當然我們覺得我們現在重點也是在雙模、私家車,以及出租加公交。我們未來會百分之八九十的車會配這個雙模。我們現在預估的話,老百姓是朝這個方向(雙模車)走,因為它快、省油、省錢。

  曹磊:最樂觀的話要多長時間?

  王傳福:這個不好說,這個現在說快也很快,這個轉折點一旦轉過來也很快,說慢也很慢,這個真的不好說。這個東西,新能源這個探索,我們有時候確實是不敢(說),因為它確實是一個革命性的產品。譬如說像Tesla,做了也差不多十年了吧。

  曹磊:它今年才第一次盈利。

  王傳福:新能源車就這樣,一旦有了轉折點,轉折點一過的話,很多東西就是比它想象的還好。我們也是期待我們秦出了以後真的有一個轉折點。老百姓覺得這個車確實是又省錢,又快,又好。

  曹磊:對於比亞迪目前的盈利趨勢,您覺得會進入一個平穩期還是會有很強勁的震蕩?

  王傳福:傳統車的話現在競爭比較激烈,就怕和合資品牌打價格戰,會傷及到自主品牌,因此傳統車盈利能夠保持平穩就很不錯。但是我們比亞迪,新能源車這塊一旦爆發的話,對公司盈利會有很大的幫助。現在看來,我們K9、E6明年的形勢是很不錯。

  我們也擔心電池產能不夠,我們現在一直在評估這個電池廠要不要擴的問題。不擴的話,建一個廠也要一年時間左右,不建的話,到時候市場來了,我們又沒有產品,建的話又怕市場來得太慢,到時候又是產能過剩,因為我們2011年和2012年電池都是產能過剩。

  我想新能源現在看來比想象的要好。另外的話,我們這個傳統產業,IT這個產業現在還是保持了比較好的穩定,我們這些產品,就是比亞迪的這個金屬(製品),這些東西做得越來越受業界的(肯定)。

  現在幾個全球有名的這些金屬手機都是我們做的,我們在業界也是比較領先的。這些業務的話,明年都會幫助我們穩定或提升我們的業績。“其實我想現在說為時過早,看新能源,國內這些政策,計劃怎麼樣,如果計劃好的話,2014年應該表現還是不錯的。”

  曹磊:這兩年比亞迪起伏其實是蠻大的,您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您最大的感受和教訓是什麼?

  王傳福:我想我們對技術的追求的話,我們還是堅持的,我們一直堅持以技術作為企業的核心,這一點的話一直沒有改變,過去沒有改變,現在也沒有改變。而且特別在我們變革的年代,燃油車往電動車,或者燃油車往雙模,在電動車的變革中,它的技術越來越起決定性的作用。

  在管理方面的話,我們過去犯了一些錯,我們現在正在改,現在已經改到位了,這個方面可能我們有一些感觸吧。就是我們在B2B的生意和B2C,以前是B2B的生意,現在改成B2C的話,我們確實是學習了很多東西,比如對品牌的塑造,管理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一課。我們也為此付出了一些,但我們現在,已經開始進步了很多。

  那麼,公司的長期理念的話,像我們這個堅持新能源,堅持夢想,我們現在都講中國夢,這個成就、夢想,為社會環境所做的貢獻,為人類健康所做的貢獻,這個是沒有變的,這個東西我們還是會堅持。

王傳福語錄

  • 想和別人競爭,還要走別人走過的路,那就是自尋死路。“你和別人一模一樣的打法,你憑什麼打贏?所以,必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 你把人僅僅看作勞動力,他就只能打工。而你把人看作創造者,他就是工程師。比亞迪的企業戰略,其實從根本上就是要破除中國人力資源只能走廉價、低端路線這一迷信。
  • 利用好中國的高級人才和低級人才,讓其淋漓盡致地發揮,才是“中國製造”的真正優勢。
  • 一種新產品的開發,實際上60%來自公開文獻,30%來自現成樣品,另外5%來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實際上只有5%左右。
  • 我們大量使用非專利的技術,非專利技術的組合集成就是我們的創新。知識產權要尊重,但可以迴避。
  • “別克那種轎車我們造出來賣11萬都有錢賺,美國的工人一小時掙幾十美元的,他們的別克車也就賣1.8萬美元,那你想,我們的價格空間該有多大?”
  • “中國想成為製造大國,如果沒有自己的民族汽車工業,是名不副實的。作為中國民族汽車製造業的一員,如果不能在這個領域內改變目前落後的民族汽車工業現狀,我們將羞愧難當。”
  • “作為企業家,我的天職就是為企業的投資者帶來投資回報,為企業擴張市場份額獲取利潤。當我發現汽車業這塊中國市場潛力最大的蛋糕之時,我衝上去都嫌慢,我要撲過去。
  • “在市場管理上,我們特別強調信息流,要努力做到單純,最簡單的就是市場和研發在我個人身上合而為一!我不認為管理一個企業很麻煩,只要把研發和銷售抓住,企業再亂也亂不到哪裡去。
  • 比亞迪有三大夢想:第一個是太陽能,第二個是電池儲能,第三個是電動汽車。
  • 我自己的錢已經夠用了,能花費多少呢?我們做的事是在革命,100年一次的機會,稍縱即逝。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王傳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60.179.178.* 在 2009年11月30日 22:31 發表

我為家鄉人感到驕傲。無為人就是牛!!!

回複評論
119.251.52.* 在 2013年8月3日 15:26 發表

很牛的 無為人 給你加油

回複評論
101.81.241.* 在 2017年12月21日 11:49 發表

好吧

回複評論
187****0898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0月3日 18:21 發表

王傳福總裁你好

回複評論
M id db18a6f09e1505fb37766dd282952499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12月12日 22:38 · 河南 發表

王傳福,安徽無為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