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投資決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實業投資決策[1]
實業投資決策是由實業投資主體對投資項目的根本性問題作出判斷和決定的過程。實業投資最終會落實到具體的項目上,實業投資決策表現為項目決策。因此,項目決策正確與否,是實業投資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決定性因素。
項目決策包括兩方面的內容:項目評價和項目風險分析。項目評價從經濟上分析項目的成本和收益,確定項目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經濟目的。項目風險分析是在項目評價的基礎上確定當外界經濟條件發生變化時項目結果出現的變化。
實業投資決策的重要性[2]
實業投資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極具重要性的一種。理想的投資決策過程大致如卜選擇一個既定的經濟目標,把可投用的資源進行特定的配置,在不同的方案中作出選擇,以便合理使用給定數額的資金,取得最好的投資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充分註意到成本控制的問題,因為對於某一特定企業而言,資本金這一經濟資源一般來說它是稀缺的。所以,有必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方法使一項投資的收益最大,或者用最小的成本來達到給定的經濟目標。實業投資的決策在企業的各項決策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實業投資決策對於保持和提高企業生產經營能力,影響企業的競爭地位,具有決定性影響。這主要是由於實業投資中的固定資產投資所致。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固定資產表現為企業實實在在持有的資產,它們能使企業產出製成品,最終銷售出去而獲利。它屬於戰略性投資的範圍。適宜的實業投資決策能給企業帶來可觀的未來收入流,魯莽的和有欠考慮的實業投資決策卻會把企業帶入風燭殘年的境地。
其次,一次實業投資的效用是長期的,勢必影響企業未來的成本結構。例如,某公司購買了某一特殊工廠,用於一種新產品的生產。公司本身會連帶發生大量的固定成本,如管理人員工資、保險、建築物的租金等。如果這項投資將來歸於失敗,或者帶來的利潤低於期望值,那麼,企業將有承擔固定成本的責任,除非它完全取消這項投資(這樣遭受的損失更大)。簡而言之,一個企業在盈虧平衡點上的未來成本、銷售收入和利潤都將由企業對資產的選擇來決定。另外,實業投資效用的長期性,使企業承擔的風險比較大。因為投資項目的使用壽命和運營效益受內外部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而這些因素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的變化情況很難予以精確預估。
第三,實業投資決策一旦作出,很難逆轉。這是因為不易找到舊設備的處理市場,而把它們轉為它用,在財務上也是很不合算的。
最後,實業投資決策所涉及的投資額較大,既要一次性投入大筆資金以形成投資項目的主體;又要有相當的資金保證建設期間和建成後投入運營期間的與投資項目直接聯繫的開支;還要設立專門部門進行籌資和投資工作。因此,這就要求企業管理人員審時度勢,作出明智和正確的投資決策。不正確的投資決策不僅會導致虧損,而且還會阻礙企業從其它投資中獲得利潤,容易使人們誤認為其它投資不缺乏資金。
實業投資決策的一般程式[3]
(一)我國實業投資項目決策程式
第一步,由項目主管部門或建設單位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遠規劃,結合行業和地區規劃要求、資源條件與生產力佈局狀況,經過對項目建設必要性和建設可行性的初步分析,提出項目建議書,上報有關部門對項目進行初步決策。
第二步,項目建議書經過批准,即為項目立項,納入投資前期工作計劃和貸款計劃。由項目建設單位(或項目業主)委托工程咨詢公司或設計單位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進行全面分析、論證和方案比選,並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有關部門進行最終決策。
第三步,由投資決策部門和貸款機構委托咨詢機構或組織專家小組,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查與評估。調查測算與分析、衡量項目建設和投產全過程的利弊得失,論證和估算項目的社會經濟效益,提出項目評估報告。第四步,由投資決策機關根據項目評估報告和審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對項目投資做出最終決策。
第四步,由投資決策機關根據項目評估報告和審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對項目投資做出最終決策。
(二)進一步完善我國投資項目決策程式
我國經過長期的實踐,在吸取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一套較適合我國國情的項目決策程式和方法,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投資項目決策體制不健全,沒有認真做好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投資項目決策存在主觀性和盲目性,不夠慎重,投資經濟效益差等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其具體表現為投資建設項目事後論證多,事前論證少;從企業微觀角度評價多,而從國民經濟巨集觀角度論證少;項目決策權在計劃部門,可行性研究則由設計部門負責,但均不承擔責任和風險;投資單位無決策權,項目決策的權、責、利不能統一;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評估出自本單位和本系統主管部門多,委托公正、超脫、有資格的專職咨詢機構少;同時,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評估工作未能做到程式化,工作質量不高。目前,我國許多投資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只相當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主要表現在對投資、生產成本及經濟效益估算的精確度不高,投資經濟效益差。據典型調查,不少項目的投資額估算誤差超過±40%,有的甚至達1倍多。在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使投資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必須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和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決策程式中的科學經驗,制定科學的投資項目決策程式。
1.建立項目決策全過程責任制項目決策全過程責任制,包括整個過程各個環節、各個單位以及人的責任制。這種決策全過程責任制,應該形成網路,能夠覆蓋所有的實業投資項目,使得各個不同的投資主體的項目決策,都能服從巨集觀的社會經濟效益。為了建立這種責任制,必須綜合運用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項目決策全過程責任制,應當包括設計單位的責任制、項目評估單位的責任制、項目負責人的責任制,以對項目實施各方進行有效監督,保證項目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原則上應實行誰投資,誰決策,誰負責。決策單位和決策者應尊重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評估的科學分析結論,對違反科學決策程式,不經過任何科學分析論證而隨意決策的決策單位和決策者,應追究違反決策程式的法律責任。
2.建立項目後評估制度投資項目後評估(ex.postevaluation)是指投資項目完成後,對項目目的、執行過程、效益和影響所進行的全面而又系統的分析,旨在從投資開發項目中吸取教訓,科學合理地做出決策,提高管理水平和改進投資效益。通過投資項目後評估,檢查確定項目預期的目標是否達到,項目或規劃是否合理有效,項目的主要效益指標是否實現,並找出項目成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為未來新項目的決策和提高完善投資決策管理水平及時提出建議,同時為項目實施運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和採取有效措施,從而達到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投資項目後評估的內容包括財務後評估和國民經濟後評估兩部分。就財務後評估來說,它是從企業角度進行的後評估,是通過以下10個基本步驟來實現的:
(1)計算可行性研究中歷年各預測要素(包括土建費用、流動資金、原材料、燃料、工資、土地徵用費、管理費用等)的變化,分析預測值與實際值是否相符及其程度。
(2)重新計算曆年來各經濟效益指標,並評估企業地位。經濟效益指標包括兩類:一類是投資性指標,如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財務凈現值等;另一類是經營性指標,如資金利潤率、資金利稅率、資金凈產率等。將這些指標與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國外同類企業先進水平相比較,以判斷企業在國內外的地位。
(3)計算曆年各經濟效益指標的變化程度。將重新計算的經濟效益指標(如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凈現值等)結果與預測結果進行對比。
(4)考察未預測要素(包括假設條件)的變動。例如,進行可行性研究時,一般假設在達到正常生產能力後,生產成本、銷售量等保持不變,並以此來計算項目的決策能力,而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
(5)考察各要素對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所謂影響,就是每個要素變動導致項目經濟指標的變動。
(6)找出影響項目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
(7)計算各經濟指標的趨近度。以各經濟指標的實際值與可行性研究的評估值相趨近的程度反映可行性研究經濟評估的水平。
(8)計算各要素的準確度,以各經濟要素預測值準確度反映可行性研究經濟預測的水平。
(9)對可行性研究水平進行評估。可行性研究水平主要體現在可行性研究的評估水平、預測水平和敏感性分析三個方面。評估可行性研究水平的原則是:評估水平、預測水平、敏感性分析三者都合格,則可行性研究水平合格。只要有一方面不合格,可行性研究就不合格。
(10)對項目進行定性分析,即對不易定量的根本要素進行分析,並對定量分析得出的結論進行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