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風險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在合同法上,廣義的風險是指各種非正常的損失,它既包括可歸責於合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事由所導致的損失,又包括不可歸責於合同雙方當事人的事由所導致的損失;狹義的風險僅指因不可歸責於合同雙方當事人的事由所帶來的非正常損失。合同風險中很重要的一項是價格風險。而所謂價格風險,是指貨物發生損壞或滅失時買方是還應支付貨款的風險。
買賣合同中的欺詐與反欺詐
一、買賣合同是商品生產和交換在法律上的典型表現形式。常見欺詐手段主要有:
(一)、偽劣產品替代履行法。在簽訂買賣合同時,欺詐方出示真實的質量較高的樣品,而在履行時卻代以質量低劣的偽次品。
(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欺詐法。當事人一方在自身無履約能力或雖有一定履約能力的情況下,自訂立合同起,就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而是想通過欺詐手段使對方履行合同。在騙取對方履行合同之後,非法占有對方履行的錢或產品,而自己卻不再履行合同,使對方造成重大損失。
(三)、偽造產品的質量鑒定證明或標誌法。供方本無產品或產品質量不合格,但為騙取貨款,引誘對方簽訂合同,偽造產品的質量鑒定證明或標誌,合對方看過之後信以為真而訂立合同,在對方作出履行之後,供方則不再對等做出履行,溜之大吉。
(四)、假冒註冊商標商品誘簽合同法。一方當事人為了誘使對方簽訂合同,騙取錢財,將自己的偽劣產品假冒為註冊商標商品,對方由於信任註冊商標商品而與之簽訂合同,在履行合同之後,才發現上當受騙。
(五)、專利產品謊稱法。當事人一方(供方)謊稱自己的產品為專利產品或名優產品,利用對方信息不靈,交通閉塞,缺乏經驗,對“專利”或“名優”產品的神秘感或信任感而使用權其陷入錯誤的認識。供方在對方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下,與其簽訂合同,以推銷自己的偽劣產品。
(六)、盜用其他單位名稱法。一方當事人通過非法途徑盜取其他單位的公章或合同專用章或空白合同書,在對方當事人不知自己為無權訂約人的情況下,為了獲取非法利益,而與對方當事人簽訂買賣合同,獲取對方當事人履行的錢或物。
(七)、假單位欺騙詐法。所謂假單位,又稱“皮包公司”,是指根本不存在或未經合法註冊的單位。這樣的單位沒有註冊資金、沒有固定的場所,沒有經營管理設施,甚至連從業人員都有是虛假的。社會上極個別不法分子往往就是利用私刻公章或合同專用章,騙取營業執照成立所謂的“假單位”,然後冒充某單位董事長或業務經理的名義與被欺詐方簽訂合同,待對方做出履行或預付款項後,攜帶錢財逃之夭夭。
(八)、虛假價格欺詐法。供方使需方在陷入錯誤認識的情況下與之訂立合同,從中獲取不法利益。這種欺詐手法一般是通過所謂的“大削價”、“大甩賣”、“大清倉”活動實現的。
(九)、長線大魚欺詐法。所謂長線大魚,即“放長線釣大魚”。這種欺詐手段的特征:一是欺詐方在實施欺詐行為之前已先與被欺詐方簽訂履行了幾份小額合同,付小額定金,且履約積極、順利,製造本身履約能力強、重合同守信譽的假象,騙取對方信任。然後謊稱因生產生活需要,簽訂大額買賣合同,騙取大量貨物或錢款。二是欺詐方對被欺詐方非常瞭解,而被欺詐方對欺詐方的瞭解一裔是假象。待上當受騙後,方知欺詐方原來所說純屬謊言。三是在實施欺詐行為之後,欺詐方往往逃避或隱藏起來。
(十)、買賣雙重欺詐法。這是一種古老傳統且較難識別的欺詐手法。其特征:一是欺詐方先後以賣方和買方兩種身份出現。即欺詐方先派人以賣方或推銷方的身份出現,意欲出賣某種商品,使受欺騙詐方產生有人出賣某種商品且價格較低的現象。然後欺詐方再多次派人以買方或求購方的身份出現,使被欺詐方又產生有多人要買這種商品且價格較高的假象。二是受欺詐方是一些開業不久,但又賺錢心切的企業。由於缺乏簽約交易經驗,這些新企業很容易上當受騙。三是欺詐方在與受欺詐方簽訂完某種買賣合同,受欺詐方付清貸款後,就攜款逃走。
二、買賣合同的反欺詐,無論對企業、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有重要意義。其主要防範環節及基本作法:
(一)、加強對買賣合同的管理。在單位(企業)內部加強對買賣合同或其他經濟合同的管理,就能幫助單位(企業)按照合同科學安排各項相關工作,及時解決合同簽訂和履行中存在的問題,防範不法分子利用合同進行欺詐。所謂管理包括:
1、設置必要的買賣合同管理機構,有主要領導掛帥,有專職的合同管理員。其主要任務是負責檢查、監督和指導、審核各類合同的簽訂、履行,參與每份買賣合同的可行性研究,審批對外簽訂的重大買賣合同等。
2、制訂科學完善的買賣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各類相關人員和部門的工作責任制度,簽約審查制度,監督檢查制度,考核歸檔制度等。
3、其他買賣合同的管理工作還包括買賣合同示範文本的管理,合同專用章的管理等。
(二)、簽訂買賣合同前的反欺詐。這期間反欺詐的審查是對簽訂買賣合同的主體的審查。主要應該做好四個方面的審查:從公民和法人兩方面審查對方有無民事行為能力,審查對方的信譽,審查對方的履約能力,以及對合同承辦人的資格審查。
(三)、簽訂買賣合同時的反欺詐。這一階段反欺詐的主要任務是對合同的形式,合同的主要條款、合同的簽字蓋章、合同的擔保及有關手續的審查。
(四)、履行買賣合同中的供方反欺詐。供方在履行買賣合同中反欺詐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供方能在交付貨物轉移貨物的所有權之後順利獲取需方支付的價款。一般情況下,都有是由供方先交付貨物,需方在驗收貨物之後才支付貨款。供方在履行買賣合同中反欺詐應註意以下問題:
1、採取托收承付結算方式的,需方拒付貨款,應當按照人民銀行結算辦法的拒付規定輸。如果需方無理拒付貨款,供方可申請對方開戶銀行進行說服。經銀行說服無效,銀行強制扣款。
2、在交貨時,根據合同約定供方要求需方提供擔保。需方不提供擔保的,供方拒絕交付貨物。因為供方一旦交付貨物,就失去了對貨物控制的權利。
3、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約定申請仲裁的,供方不得先向人民法院起訴,而必須先申請仲裁。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約定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供方可在供方所在地法院,需方所在地法院、標的物所在地法院、合同簽訂地法院、合同履行地法院之中選擇一個法院,提起訴訟。
(五)、履行買賣合同中的需方反欺詐。需方在履行合同中反欺詐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取得依照合同約定供方交付的貨物。其應註意的問題:
1、根據合同規定,在供方先行交付貨物,需方然後才支付貨款的情況下,如果供方不先行交付貨款,需方就不必支付貨款。如果供方遲延交貨,需方可根據合同規定,要求供方承擔違約責任。如果供方拒絕交付貨物,則根據不履行規則要求供方承擔違約責任。
2、根據合同規定,在需方支付貨物價款之後,供方纔履行交貨義務的情況下,如果供方在簽訂合同後履行合同前,其財產狀況惡化,有可能在將來需方支付貨款之後仍不能交付貨物,需方有權要求供方先行交貨或提供擔保,否則,需方拒絕履行自己支付貨款的義務。如果供方提供擔保,則需方就須先行支付貨款。供方提供擔保後在貨物的交付期限屆滿仍不能履行交貨義務的,需方可就供方提供的擔保執行,要求供方承擔違約責任。需方還可以基於情勢變更規則要求解除雙方的買賣合同。
3、根據合同規定,在供方先行交付貨物而後需方纔支付貨款的情況下,如果供方提供的貨物質量有缺陷,需方應視不同情況採取相應措施,以維護其合法權益。如:同意利用,降低貨物價格;交付替代貨物;拒收或退貨,並要求承擔違約責任,等等。
4、如果供方本無履約能力或根本不准備履約,以欺詐手法誘引需方簽訂買賣合同,從而騙取定金或預付款的,需方要及時向人民法院起訴,並適時申請財產保全。供方騙款後出逃的,需方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收集提供供方進行欺詐的線索和證據。
5、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供方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遲延履行或拒絕履行,需方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與供方協商,要求供方承擔違約責任。如協商不成,需方可以根據雙方在買賣合同中的約定,或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遭遇合同欺詐怎麼辦?一、合同欺詐的責任 合同欺詐包括合同的民事欺詐,也包括合同的刑事欺詐。合同的民事欺詐應當根據民法關於欺詐性合同的規定承擔合同欺詐的民事責任。合同的刑事欺詐雖然也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更主要的是承擔合同欺詐的刑事責任。
合同欺詐的民事責任的主要內容:《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對合同欺詐的民事責任做了具體規定。根據法律的規定,其主要內容:
1、合同無效。當事人一方採取欺詐手法,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從而在對方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下雙方所簽訂的合同,是無效合同。無效合同不受國家法律的承認和保護,對當事人雙方沒有法律約束力。
2、返還財產。指合同當事人在欺詐性的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對已交付於對方的財產享有返還請求權,而已經接受財產的合同當事人則不論是否具有過錯都負有返還財產的義務。返還的範圍,法律規定是"因該合同而取得的財產",包括實物、貨幣和按有關規定折價的勞務或者利益等。
3、賠償損失。欺詐性的合同往往造成受欺詐方經濟利益的損失,欺詐方應當賠償受欺詐方因欺詐行為的實施所遭受的損失。賠償損失的範圍一般應包括:一是訂立合同的費用;二是履行合同的費用;三是合理的間接損失。
合同欺詐的刑事責任的主要內容:《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的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 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2、 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3、 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4、 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財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
5、 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合同風險識別要求列出所有與合同相關的關鍵控制點、風險來源、產生條件。風險識別的方法一般包括:
1. 問詢法。包括調查問卷法、面談法、專題討論法、德爾菲法等。實際工作中多採取調查問卷法。在審計實踐中,合同審計調查問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合同管理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情況,二是崗位職責制訂及履行情況,三是合同管理流程情況,四是合同管理基礎工作,如相關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台帳、合同檔案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等。
2.流程圖法。主要是將合同從立項簽訂、招投標、委托授權、市場準入、合同履行、終結及售後服務全過程,以流程圖的形式繪製出來,從而確定合同管理的重要環節,識別合同風險,進而進行風險分析, 提出補救措施。這種方法比較簡潔和直觀,易於發現關鍵控制點的風險因素。
3. 測試表法。主要是將合同各關鍵控制環節以測試表的形式進行測試,以查找合同管理的風險點和控制缺陷,分析其潛在的影響和重要程度,提出規避和防範風險的措施。測試表大體上可以設計以下幾種:
一是市場準入控制測試表,主要測試合同簽訂雙方隊伍資質、市場準入情況、外部隊伍考核情況和轉包、分包情況。
二是招投標和授權批准控制測試表,主要測試經濟業務是否按規定進行投標、投標過程是否規範、招投標收入是否納入統一財務管理、合同簽訂程式是否到位、甲方代理人是否持有委托授權書。
三是合同條款內容及履行情況測試,主要測試合同的標的、數量、質量、價格及酬金標準、履行期限、地點、方式、違約金和賠償金是否明確具體,履行情況如何,付款憑證的數據是否與物資驗收單、發票、合同履行結算單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