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會計創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會計創新(Accounting Innovation)

目錄

什麼是會計創新

  會計創新是指根據會計環境變化的要求,在傳統的會計理論、制度和方法的基礎上,對原有的理論、制度和方法進行調整、補充和拓展,從而形成新的、符合新的會計環境變化要求的會計理論、制度和方法體系。

  包括會計理論創新和會計規範創新,會計規範的創新是會計理論創新的具體化,它是將會計理論創新的精神運用於會計實踐的指導。會計規範本身是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橋梁”和“紐帶”,是會計理論的體現。

會計創新的動因[1]

  1、會計環境變化。會計環境“是指會計所處的具體時空的情況和條件”。而這些具體時空下的“情況和條件”又可從“巨集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即會計環境具體可分為巨集觀環境微觀環境。“巨集觀環境”影響會計系統的主要因素包括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國家法規及人文意識等;“微觀環境” 影響會計的主要因素有企業經營規模、管理水平、組織形式等。會計系統的發展是一個由低到高、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它不僅有自身內在的發展動力和軌跡,而且 “遵從”、“趨同”環境的發展變化,以便與所處環境保持“協調”。

  2、會計目標變化。“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石”,發揮著連接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紐帶作用。會計目標的變化左右著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而會計目標與會計環境協同,隨社會發展而變化。會計目標由“受托責任觀”到“決策有用觀”,再到“目標體系觀”,直至現在,仍然在求索之中。從不同角度來研究會計目標將會使結論更接近客觀實際,也將對會計發展、創新產生重大影響。

  3、會計對象變化。人們關於會計對象的認識,由“財產”、“勞動量”,到“資金運動”,以至現在的“資源運動”等各種學說的變化,不僅體現出“認識”的變化和會計理論的發展,而且體現出會計對象具體內容的變化。會計對象變化,會拉動會計的創新。

會計創新的影響因素[2]

  一、會計環境變化推動會計創新

  會計系統的發展是一個由低到高、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它不僅有自身內在的發展動力和軌跡,而且“遵從”、“趨同”環境的發展變化,以便和所處環境保持“協調”。

  會計環境“是指會計所處的具體時空的情況和條件”。而這些具體時空下的“情況和條件”又可從“巨集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即會計環境具體可分為巨集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巨集觀環境”影響會計系統的主要因素包括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國家法規及人文意識等;“微觀環境”影響會計的主要因素有企業經營規模、管理水平、組織形式等。

  目前會計劃分為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兩大領域。就財務會計而言,其原則、假設、方法,以及憑證、賬簿報表的模式成熟於“工業時代”;就管理會計而言,產生於20世紀初期,是會計方法與“科學管理”結合的產物,隨著“量化管理”的發展而不斷完善。而當今社會已步入“後工業時代”,這種時代背景變遷,使會計的“巨集觀環境”、“微觀環境”無不發生跨越式的變革。

  如今會計的巨集觀環境與“工業時代”相比,呈現出“知識經濟”、“全球經濟”和“信息經濟”等多元化的特征。這種變化至少在3個方面推動會計創新。第一,會計與企業以外其他單位進行“資金”和“信息”交流的方式發生變化,如電子商務、電子稅務、電子政務等方面的變化,要求改變會計現有的數據採集、存儲、加工、傳遞和輸出模式,以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需要。第二,當今社會引發了會計對象的內在結構發生變化、對會計提出了更為精準的目標、產生了全新的會計信息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所有這些,要求突破現有的會計原則、假設,創新會計計量、確認和會計報告模式,構建全新的會計信息機制,以便在經營管理和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三,當今社會會計工作者規模擴大,素質提高,尤其是會計研究工作者的變化,將助推會計創新。

  會計微觀環境的變化,有兩個方面較為突出。首先,由於國際市場的發展,引發企業生存、競爭的模式變化,促使企業不斷兼併擴張,刺激了價值鏈企業同盟及“虛擬企業”的出現。這些新的趨向,給企業組織和管理帶來了諸多新的情況,引發了一系列新的會計問題。其次,自動化、信息化的發展刺激了企業流程再造,推動以部門職能分工為基礎的管理轉化為面向流程的管理;促使企業通過信息技術將流程中各項具體分工集成為有機的系統,以達到提高管理效率之目的。

  二、會計目標變化拉動會計創新

  “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石”,發揮著連接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紐帶作用。會計目標的變化左右著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而會計目標與會計環境協同,隨社會發展而變化。會計目標由“受托責任觀”,到“決策有用觀”,再到“目標體系觀”,直至現在,仍然在求索之中。

  就“決策有用觀”而論,如今對決策的認知和理解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決策有用觀”研究的出發點是財務會計。財務會計遵循“公認會計原則”向企業外部相關的組織和個人提供會計報表。“公認會計原則”在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比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是形成了“死板”的標準化信息提供模式。

  標準化的會計報告模式,忽略了不同決策的差異性,反映了在特定技術條件下不能顧及決策個性的思維定式。而如今,決策的非結構性、不同決策的差異性得到更多的關註;為不同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信息,為不同決策提供不同信息,成為會計的主要目標之一。從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信息處理能力不斷提高,傳輸速度不斷加快的趨勢分析,有能力也有必要突破現有的標準化會計報告模式,而依據不同決策需要不同會計信息的客觀事實來構建全新的會計信息報告機制。

  儘管“決策有用觀”的理念有所突破,但關於“決策有用觀”質疑仍然不斷,說明這一觀點尚存紕漏,仍然無法準確表達現代會計的目標,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對於會計目標認識至少應該從3個方面超越思維定式。

  首先,超越會計僅向企業外部提供信息的思維定式,正視管理會計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的客觀現實。關於“決策有用觀”的會計目標,多數是從“所有權經營權分離”、“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角度,通過企業信息和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關係來進行探討的。這一思維定式研究的是財務會計的目標,不包含管理會計的目標,所以,不能稱其為完整的會計目標。

  其次,在準確把握管理會計的基礎上,研究會計目標。管理會計是會計方法和科學管理結合的產物,“是在追求組織機構的目標中辨認、計量、分析、解釋和交流信息的過程。管理會計是管理過程的整體組成部分之一”,其中“會計”是方法,“管理”是核心。管理會計的管理活動需要企業許多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並非會計部門能夠獨立完成。這是探討會計目標不容忽視的客觀現實。

  再次,對會計目標的研究,應超越“會計信息系統論”。會計不僅是一個信息系統,更是企業管理中量化管理子系統。會計“信息系統論”的觀點無法得到“管理系統論”、“控制系統論”認可的事實,就說明會計信息系統僅是會計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不能涵蓋“會計”的全部。

  如果能夠拓展思維空間,從不同角度來研究會計目標將會使結論更接近客觀實際,也將對會計發展、創新產生重大影響。

  三、會計對象變化需要會計創新

  會計對象與會計學科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的發展和演變,不少學者認為會計對象是會計學的理論邏輯起點。人們關於會計對象的認識,由“財產”、“勞動量”,到“資金運動”,以至現在的“資源運動”等各種學說的變化,不僅體現出“認識”的變化和會計理論的發展,而且體現出會計對象具體內容的變化]。

  由“會計對象—會計對象要素—會計報表項目”的會計對象觀分析,會計對象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6方面的要素。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使會計對象要素的變化錯綜複雜,相互影響,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第一,知識經濟改變了“經濟資源”實際意義,對傳統意義上的會計要素產生重要影響。目前,企業擁有“人力資源”的優劣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先進技術” 成為企業獲取超額壟斷利潤的重要手段,“信息資源”的價值備受關註。如此等等的變化不僅對“資產”要素產生影響,而且間接影響其他會計要素。

  第二,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發展、成熟,以及商業信用形式多樣化,為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緩解了企業的各種責權、債務之間的矛盾,但也使企業與所有者的關係,企業與債權債務人的關係複雜化,直接引發企業相關費用、利潤的確認和計量等問題。

  第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使企業的籌資投資生產、經營與市場呈多環節、多渠道的複雜連接狀態。企業全方位受市場左右,放大了企業經營的風險,使企業經營風險估計成為重要課題。此外企業內部物資存儲和生產管理的諸多變化,也產生了一系列的會計問題。

  儘管從上述3個方面分析,可以認識會計對象的變化。然而這種會計對象研究出發點,仍然僅只是停留在“會計對象—會計對象要素—會計報表項目”思維模式,仍然局限在財務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的職能範圍之內。

  關於會計對象的研究至少應作3個方面的超越思維定式。

  首先,從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統一體的角度研究會計對象。會計對象是會計實踐活動中的完整對象,既包括財務會計處理的業務對象,又包括管理會計處理的業務對象。會計對象應是會計預測、決策、預算、反映、分析、評價整個過程中所涉及對象,而不應只是財務會計的對象,僅局限於當前的“會計要素”。

  其次,把會計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有機組成子系統,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研究會計對象,從企業管理需求以及發展變化的趨勢來研究會計對象,而不是僅就會計實踐活動探討會計對象。

  再次,超越以贏利評價企業經營成敗的思維定式,從企業經營所肩負全部責任的角度研究會計對象。企業要向所有者負責,但也應對社會負責,對員工負責。因此,單以“利潤”或“現金凈流量”來評判企業經營就很有局限性,因而,會計需要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會計對象”有更豐富的內容。

  一旦拓寬了會計對象的研究視野,改變了會計的空間觀、時間觀,關於會計對象認識將會產生突破性的變化,會計的發展將會有更為廣闊的空間。

  四、會計信息新技術加速會計創新

  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相對於傳統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而言,是全新的會計信息技術。

  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在實際工作的應用、完善和創新,是眾多科研工作者艱辛勞動的成果。電子信息技術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活動的影響,也不言而喻。但在理論上,更多的表述是“會計電算化對會計的影響”,專項研究會計信息技術與會計理論體系之間關係的理論相對較少。

  在此,筆者就會計信息技術對會計理論體系的影響作以簡要梳理。

  首先,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應用、發展,催生了新的會計學科(會計信息技術學),改變了會計學的學科體繫結構。當前,關於這一新學科的命名,有的稱之為 “會計電算化”,有的稱之為“會計信息系統”,有的稱之為“電腦會計學”,但各自研究的內容大同小異,沒有本質差別,其實質研究的是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形成這種同一學科、多種命名的現象的原因眾多,但根本原因是忽略了這一新學科本質。

  其次,對會計方法、技術理論產生重要影響。會計從某種意義上講,可稱之為方法學、技術學。技術手段由手工轉向電子化後,財務會計的技術理論已經發生重要變化。第一,憑證、賬簿的作用和意義發生變化,如,記賬憑證信息得以擴充、明細賬不再依據原始憑證登記、憑證和賬簿作為存儲會計數據的手段和方法的意義正逐漸消失。第二,淘汰與新技術不相容的理論,如,“賬務處理程式”為“數據處理流程模式”取代。第三,派生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所需要的新技術、新方法,如,會計數據備份、數據恢復技術。

  再次,引發會計數據處理機制發生革命性的改變。關於會計數據處理機制可以理解為會計數據處理定式。據此而論會計數據處理機制,將會在多方面發生變化。第一,會計數據處理將突破單獨由會計部門處理定式,代之以企業內多部門參與會計數據處理,即,會計資料庫與企業信息資料庫集成,成為“共用資料庫”,網路成為各部門參與數據處理紐帶。第二,“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信息機制受到挑戰,“數據源—會計信息加工方法—適合個性需要的信息”將成為構建會計信息系統的基本構架。

  可見,電子化會計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會計重構的動力,也是會計創新的技術支撐。

會計創新的途徑[1]

  1、會計觀念的創新。首先,會計工作應樹立增值的觀念。將增值作為企業經營的主要目的,定期編製增值表,反映企業增值的情況及其在企業內外各受益主體之間的分配情況;其次,樹立全新的資產觀念。知識經濟拓展了企業經濟資源的範圍,使企業資源趨於多元化。人力資源、智力資源將成為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併為企業所擁有、所控制,為企業提供未來經濟效益。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智力為資本來發展經濟的,對知識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資源不再是物力資源而是知識資源。這些新型資源予以資本化,作為會計學上的資產,在理論上是必要的,在實踐中是可行的。同時,與之相適應的是企業剩餘收益的索取權,也將由出資者獨享轉變為企業出資者、經營者、管理者、勞動者等共同分享。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下,資產應當是包括人力資產和物力資產兩部分;第三,會計工作還要樹立風險觀念。由於信息和技術科學的迅猛發展,信息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大大加快,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的經營風險明顯加大,特別是高科技企業面臨的風險更大。因此,會計工作者必須強化風險意識,註意將各種重要的資源以適當的方法列入會計系統,並儘可能地反映會計事項中的內在風險,提高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降低會計風險

  2、會計環境的創新。創新環境對於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影響。從創新過程看,會計創新環境是指在會計領域內影響創新主體進行創新的各種外部因素,即創新環境是“外因”,而創新人才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也即創新環境必須通過創新人才而起作用。如果沒有良好的創新環境,人才的積極作用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其結果很可能被浪費或者流失掉。我們主張建立良好的創新環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形成一個在創新面前人人平等、鼓勵自由思考的社會環境。良好的創新環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國家的引導和政策支持。同時,還要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新、寬容創新的文化氛圍。

  3、會計教育模式的創新。再好的理論、模式,如果不能正確有效的實施,如果不能在實踐中取得應有的效果,就只能稱其為設想。管理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教育新模式的實施是一個涉及理論、技術、操作、管理、教師、學生等各個層次和方面的系統工程,需要認真對待。在實施整合的過程中,始終要全方位地關註學生的觀念、知識、能力、操作等各個方面的培養和提高,教師要始終參與整合的實施與指導,教育教學管理系統也要針對整合實施科學管理,只有各要素協調配合,才能確保整合的順利進行。會計教育的新模式是對傳統教學在理念、內容、方法、手段諸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如果孤立地去進行這項改革,往往會使改革夭折或變得面目全非。筆者認為,在會計教育新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從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掌握新的教育技術、培養新的社會人才等方面要求和考察教師。

  4、會計方法的創新。現有的會計軟體基本上是按照傳統的會計方法來處理會計事務,並沒有突破性的改造。如:(1)會計科目級別的命名:由總賬——二級科目(子目)——明細賬,明細賬後則不好命名了。而電算化則把總賬作為一級科目、一級以下作為二級科目,以此類推,達到上下級賬目關係明確,表達方便,使用靈活;(2)會計科目代碼的統一:會計科目代碼長度的統一及與對應科目的名稱的統一,將為上級企業和政府部門的數據採集與共用帶來極大的方便;(3)記賬憑證種類的統一:實現電算化後,檢索財務信息的方法增加了很多,傳統記賬憑證的分類方法就相對非常落後了,只用一種統一的記賬憑證(不分業務種類),不但能做到檢索查找方便、迅速,而且提高了準確度;(4)三大會計報表的統一;(5)賬簿形式的改造:首先是賬簿載體的改造,確立電子賬簿在會計電算化中的主導地位;其次是賬簿格式的改造,用無格式但能進行任意分類、組合、彙總的形式代替傳統的賬簿格式;(6)取消中間過程表式的輸出,即科目彙總表彙總記賬憑證、總賬科目試算平衡表等,可簡化工作程式。

  5、會計確認、計量的創新。知識經濟的無形化既表現為投入資產的無形化,也表現為知識產品和企業資產的無形化。他首先是對會計確認的挑戰;其次使會計計量難度加大。在知識經濟形態中,構成微觀經濟主體的無形資產是一種動態資產。如人力資產可以在利益機制的驅動下自主發生轉移而無須藉助任何外界力量。這種轉移不僅使原企業資產減少,還可能造成企業的損失。因此,人力資源本身不僅有知識資產的轉移,而且還有由知識資產產生的商業秘密

  6、會計內容的創新。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與使用上的知識經濟,將以人的創造性知識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使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於知識資源而不是物質資源,主要依賴於無形資產而不是有形資產。因此,人力資產和無形資產將是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主要資源,人力資源會計將形成完善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同時應重點加強社會責任會計無形資產會計環境會計會計規範體系、會計計量模式、內部會計控制理論等理論的研究與創新。

會計創新應處理的關係[3]

  一、國際環境與中國特色的關係

  眾所周知,會計是國際上通用的商業語言。各國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應當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這樣才有利於國際上的業務交往和人才交流。我國的會計創新只有融入國際大環境,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才能具有生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通訊越來越發達,交通越來越便利,會計無法擺脫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但是,由於各國的政治、法律環境、經濟制度、文化背景以及歷史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很難找到一種適合不同國家的會計模式

  我國的會計應當在國際環境中保持中國特色,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並與國際會計相接軌的會計準則。照搬照套是行不通的。各國的會計準則也不必千篇一律,趨同並非相同。會計創新要正確處理國際環境與中國特色的辯證關係,在求同中存“異”。2006年2月,財政部發佈的39項《企業會計準則>,初步形成了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但也有一些概念採取了比較慎重的態度,限制使用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我國會計的原有處理辦法,是我國會計創新的成就之一。在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前提下,保持中國特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原則之一。

  二、實質內容與外在形式的關係

  事物的性質決定於內容而不在外表形式。會計創新,重點在創,本質在新。創是手段,新是目標。創新不是創“異”。在會計的某些外在形式上作一些改動、變化,不叫創新。只能叫創“異”。促進事物向正確方向發展的活動才叫創新。會計創新是對會計理論、會計制度、會計體制等方面所進行的創造性的活動,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出新、進步。

  會計創新要看實質內容,這要求我們所進行的創造性的活動符合會計的前進方向。會計創新應當重內容,輕形式,在實質內容上下功夫,要從根本上促進會計的發展,使會計與時代發展的要求相適應。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只有進行會計創新,改革傳統的財務會計體系(會計對象、會計目標、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報告等),促使傳統的核算型會計向現代的管理型會計轉變。

  三、充分披露與適當反映的關係

  眾所周知,會計是一項管理活動,也是一個信息系統,其基本職能之一是全面、連續、系統地反映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應當說,會計所反映的經濟活動越精確、越詳細、越全面越好。但是,如果反映過於精細,會加大會計工作成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按照成本效益原則和重要性原則的要求,重要的內容應當詳細反映,非重要的內容可以合併反映。一般來說,對內會計以反映成本控制、籌資企劃、趨勢分析、業績評價為主。對外會計以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為主,切不可事無巨細。面面俱到。

  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會計信息。會計創新必須適應這種要求,需要詳細信息的則提供詳細信息,需要總括信息的則提供總括信息。充分披露與適當反映並不矛盾。而是要求我們掌握一個“度”。只有真正把握好這個“度”,才能有效地貫徹好成本效益原則。在會計核算制度創新方面,要準確把握好這個關係。關於長期投資的核算,我國的投資準則歷經多次修改才逐步成熟。

  四、全面創新與部分保留的關係

  創新不是全盤否定過去,保留並不意味著停止不前,否定創新。只有突破傳統,突破常規,以創造性思維開拓創新,才能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新經濟脈搏。歷史上,會計的發展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過程。

  同樣,會計創新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從會計發展歷史來看,會計理論經歷了四次變革。新中國成立後,會計核算制度也經歷三次大的改革。人們對會計的認識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

  會計與其他事物一樣,它的發展也是螺旋式上升的。會計創新,要保留有益的。

  改革落後的,引入先進的。會計創新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脫胎換骨”,而是不斷完善,不斷發展,不斷進步,保留中有創新。

  在會計理論創新過程中,要把握好肯定和否定的辯證關係,處理好創新與保留的辯證關係。

  五、會計創新與人才創新的關係

  會計創新需要一大批人才,沒有創新型的會計人才,會計創新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實現會計創新,必須要進行人才創新。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的會計隊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知識結構偏低。職業道德水平有待提升,特別是高級會計人才尤為缺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創新人才管理模式。創新人才使用方式,讓一大批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脫穎而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會計創新的目標。所以,在會計創新的同時,我們必須抓好人才創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適應會計創新的人才隊伍。

  從會計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來看,社會的進步、管理水平的提高,對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會計理論、會計制度、會計管理體制、會計核算內容等已不能滿足經濟業務迅速發展的需要,以創造性思維拓展會計新領域,實施會計創新是當前乃至今後會計發展的永恆的主題。會計創新是時代的召喚,會計創新是一個新的課題。需要我們會計人去不斷地探索。

參考文獻

  1. 1.0 1.1 張艷萍.會計創新探討.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年11期
  2. 田鳳彩.影響會計創新的相關因素分析.洛陽理工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系.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年23期
  3. 褚穎.會計創新應處理好五個關係.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現代企業2007年11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泡芙小姐,Yixi,jane409,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會計創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