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技術學是科學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足以技術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專門研究技術的特點、件質、作用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技術學研究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1933年產圾潤在《關於技術》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技術的勞動手段體系說。同年,相川發表了《技術和技術學的概念》。技術學的產生利興起與技術在現代科學、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密切相關。隨著新發明、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展開了對技術自身規律的探討。
技術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
(1)技術史與科學史的關係。
(2)技術體系內部各種技術間的關係;技術與科學、技木與科學發展、生產發展、社會發展的關係。
(3)技術在現代化科學中的功能和地位。
(4)技術的本質特征,結構特征相實際應用。
(5)技術的管理、發明、體系,人才、發展戰略問題,等等。
當代技術學研究發展很快。據日本《科學史研究》統計,僅1976-1979年間,日本出版的技術學專著就有181種之多。中國技術學的研究正在發展之中。1985年11月在成都召開了首屆技術論學術討論會。日首汀中國技術學面臨的仟務主要是:建立技術學理淪體系;研究適合中國困情的技術體系和技木政策:研究中國的技術發展史,發展技術引進的方法和技術經濟價值等。
技術學的分支學科有:
(1)技術哲學。這是關於技術、技術科學的哲學世界觀、認識論、方法淪和關於技術的倫理學,社會學問題的理論。它著重研究技術的概念、本質、地位和作用,研究技術與人、環境、社會之間的關係。
(2)技術經濟學。它研究的是技術發明,引進、改造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技術開發如何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技術開發或引進的經濟效益預測的方法。
(3)技術發展史。它研究的是技術發展的過程與規律。當代技術學研究中有影響的學者及其著作有,日本黑岩俊朗的《日本技術論》、布穀清千的《工學概論》,法國B·吉爾主編的《技術史:技術、科學與文明》,美國小弗羅恩的《技術與共產主義文化》等。
關於技術與社會的關係存在不同的理論,主要有:
(1)技術中性論。認為技術本身是中性的,無所謂姦禮壞,它本身並未預定未來給人類造成的凶吉。
(2)技術決定論。認為工業社會中統治者靠的是資本,信息社會中靠的是技術,技術將決定一切。
(3)技術革命論。認為技術的革命加劇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顯示了社會生產力的全面發展與資本主義制度的不相容性。
(4)技術中介性。認為關於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必須是在分析了在技術的形成階段,文化和社會對它的影響和作用之後,才能作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