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是現代經營管理之父--亨利·法約爾在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出版)中闡述的管理理論

目錄

一般管理理論的簡介

  亨利·法約爾(Henri Fayol,1841~1925),法國人,早期就參與企業的管理工作,並長期擔任企業高級領導職務。泰勒的研究是從“車床前的工人”開始,重點內容是企業內部具體工作的效率。法約爾的研究則是從“辦公桌前的總經理”出發的,以企業整體作為研究對象。他認為,管理理論是“指有關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認的理論,是經過普遍經驗檢驗並得到論證的一套有關原則、標準、方法、程式等內容的完整體系”;有關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不僅適用於公私企業,也適用於軍政機關和社會團體。這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論的基石。

  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後來成為管理過程學派的理論基礎(該學派將法約爾尊奉為開山祖師),也是以後各種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的重要依據,對管理理論的發展和企業管理的歷程均有著深刻的影響。管理之所以能夠走進大學講堂,全賴於法約爾的卓越貢獻。一般管理思想的系統性和理論性強,對管理五大職能的分析為管理科學提供了一套科學的理論構架,來源於長期實踐經驗的管理原則給實際管理人員巨大的幫助,其中某些原則甚至以“公理”的形式為人們接受和使用。因此,繼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之後,一般管理也被譽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豐碑。

一般管理理論的思想精要

一、區別經營和管理

  法約爾區別了經營和管理,他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經營之中。通過對企業全部活動的分析,法約爾將管理活動從經營職能中提煉處理,成為經營的6項職能,即企業的全部活動可以分為以下6種:

  • (1)技術活動(生產、製造、加工)。
  • (2)商業活動(購買、銷售、交換)。
  • (3)財務活動(籌集和最適當地利用資本)。
  • (4)安全活動(保護財產和人員)。
  • (5)會計活動(財產清點、資產負債表、成本、統計等)。
  • (6)管理活動(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不論企業大還是小、複雜還是簡單,這6種活動(或者說基本職能)總是存在的。這些職能並不是相互割裂的,法約爾指出,它們之間實際上相互聯繫、相互配合,共同組成一個有機系統來完成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目的。技術活動指生產方面的系列活動,有生產、製造和加工3種具體活動;商業活動指流通方面的系列活動,比如購買、銷售等;財務活動考慮的是如何積累資本和利用資本,實現最少投資最大產出;安全活動要求確保財產安全和企業員工的人身安全;會計活動包括清理財產、計算成本等方面的活動;管理活動包括計劃、組織、協調等方面的活動。由於上述6種職能都需要具有相關方面的才能,而企業員工作為各個職能的具體執行者,則必須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勝任上述職能。

  法約爾先將企業的共性擺出來,然後指出前5種活動都不負責制定企業的總經營計劃,不負責組織,不負責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和行動,而這些至關重要的職能應屬於管理。

  因此,法約爾定義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plan、organize、command、coordinate、control)。

  今天,我們將其簡述為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plan、organize、lead、control)。

二、倡導管理教育

  法約爾認為管理能力可以通過教育來獲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於“沒有管理理論”,每一個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則和個人的經驗行事,但是誰也不曾設法使那些被人們接受的規則和經驗變成普遍的管理理論。

三、管理的職能

  法約爾指出:“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計劃,就是探索未來、制定行動計劃;組織,就是建立企業的物質和社會的雙重結構;指揮,就是使其人員發揮作用;協調,就是連接、聯合、調和所有的活動及力量;控制,就是註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規章和下達的命令進行。”

1.計劃

  法約爾強調“管理應當預見未來”。他認為,如果說預見性不是管理的全部的話,至少也是其中一個基本的部分。

  計劃工作表現的場合有許多,並且有不同的方法。它的主要表現、明顯標誌和最有效的工具就是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既反映出了所要達到的結果,又指出了所遵循的行動路線、通過的階段和所使用的手段。擬訂行動計劃的依據是:

  • (2)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的性質和重要性。
  • (3)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它部分地取決於技術的、商業的、財政的及其他的條件。

  這些條件都在變化,所以計劃是每個企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工作之一。它涉及所有的部門和所有的活動——特別是管理活動。在制定計劃時,要考慮到下級管理人員以至一般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使所有的資源不致被遺漏,從而有利於企業的發展。法約爾的這種想法事實上是以後盛行的“參與管理”思想的萌芽。

  法約爾還認為一個好計劃應具有以下特點:

  • 統一性,每項計劃不僅有總體計劃還有具體的計劃。
  • 連續性,不僅有長期的計劃還有短期的計劃。
  • 靈活性,能應付意外事件的發生。
  • 精確性,應儘量使計划具有客觀性,不帶主觀的臆測。

  制定長期計劃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法約爾對當時管理思想的一個比較大的貢獻。

2.組織

  法約爾指出好的計劃需要有好的組織。組織是對企業計劃執行的分工。組織一個企業就是為企業的經營提供所有必要的原料、設備、資本、人員。

  組織大體可以分為物質組織和社會組織兩大部分。在配備了必要的物質資源以後,人員或社會組織就應該能夠完成它的6項基本職能,即進行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

  法約爾認為,社會組織應完成以下管理任務:

  • (1)註意行動計劃是否深思熟慮地準備並堅決地執行了。
  • (2)註意社會組織和物質組織是否與企業的目標、資源和需要相適合。
  • (3)建立一元化的、有能力的堅強領導。
  • (4)協調力量,配合行動。
  • (5)做出清楚、明確、準確的決策。
  • (6)有效地配備和安排人員;每一個部門都應該由一個有能力的、積極的人來領導,每一個人都應該在他能夠最好地發揮作用的職位上。
  • (7)明確地規定職責。
  • (8)鼓勵首創精神與責任感。
  • (9)對員工所做的工作給以公平而合適的報酬。
  • (10)對過失與錯誤施加懲罰。
  • (11)使大家遵守紀律。
  • (13)特別註意指揮的統一。
  • (14)註意物品秩序與社會秩序。
  • (16)與規章過多、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文牘主義等弊端做鬥爭。

3.指揮

指揮是一種以某些工人品質和對管理一般原則的瞭解為基礎的藝術。

法約爾要求指揮人員要做到:

  • (1)透徹瞭解自己的手下人員。領導者至少要做到瞭解他的直接部下,明白對每個人可寄予什麼期望,給予多大信任。
  • (2)淘汰沒有工作能力的人。領導是整體利益的裁決者與負責者,只有整體利益迫使他及時地執行這項措施。
  • (3)十分通曉約束企業和雇員的協議。在各項工作中,領導者起雙重作用:在職工面前,他起到維持企業利益的作用;在廠主面前,他起到維護職工利益的作用。
  • (4)做好榜樣。領導做出榜樣,是使職工對領導者的管理心悅誠服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5)對組織的賬目定期進行檢查,並使用概括的圖表來促進這項工作。
  • (6)召開會議。把主要的助手召集起來,參加醞釀統一領導和集中力量搞好工作的會議。
  • (7)不要在工作的細節上花費精力,在工作細節上耗費大量時間是一個大企業領導的嚴重缺點,領導者不應因關心小事情而忽視了重大的事情,工作組織得好,就能使領導者做到這一點。

4.協調

  協調就是使企業的一切工作都要和諧地配合,以便於企業經營的順利進行,並且有利於企業取得成功。

  法約爾說:“協調就是指企業的一切都要和諧地配合,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使企業的工作能夠順利地進行,並有利於企業獲取成功。協調的另一種功能就是使職能的社會組織機構和物質設備機構之間保存一定的比例。這個比例是每個機構高效、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保證……總之,協調的目的是為了事情和行為都有一個合適的比例。”

  法約爾還提出了關於判斷企業需要進行協調工作的依據:

  • (1)各部門不瞭解而且也不想瞭解其他部門,各部門在進行工作時好像它本身就是工作的目的和理由,不革新整個企業,也不關心毗鄰的部門。
  • (2)在一個部門內部,各部門、各科室之間,與各不同部門之間一樣存在著一堵牆,互不通氣,各自最關心的就是使自己的職責置於公文、命令和通告的保護之下。
  • (3)誰也不考慮企業整體利益,企業里沒有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法約爾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部門領導每周的例會。召開例會的目的是根據企業工作進展情況講明企業發展方向,明確各部門之間應有的協作,利用領導們出席會議的機會來解決共同關心的各種問題。通常,例會不涉及制定企業的行動計劃,會議要有利於領導們根據事態發展情況來完成這個計劃,每次會議只涉及一個短期內的活動,一般是一段時間,在這一周內,要保證各部門之間行動協調一致。

  部門領導會議是協調工作不可或缺的方法。如果沒有它,那麼任務完成得不好的可能性就大,有了它並不是正常工作的絕對保證,還需要領導懂得很好使用這一方法,能夠使用各種工作方法是一種藝術,是管理人員應該具有的才能之一。

5.控制

  控制就是要證實一下是否各項工作都與已定計劃相符合,是否與下達的指標及已定規則相符合。法約爾認為,控制的目的在於指出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以便糾正並避免重犯。

  對物、對人、對計劃都可以進行控制。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應確保企業有計劃並且確實執行,而且更要及時地加以修正。

  當某些控制工作顯得太多、太複雜、涉及面太大,不易由部門的一般人員來承擔時,就應該讓一些專業人員來做,即設專門的檢查員、監督員或專門的監督機構。

  最好做到不管對什麼工作都能夠回答以下問題:“怎樣進行控制呢?”由於控製作用於各種性質的工作和各級工作人員,所以控制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像管理的預測、組織指揮和協調一樣,控制這一要素在執行時總是需要有持久的專心工作精神和較高的藝術。

四、管理的一般原則

  為了使管理者能很好地履行各種管理職能,法約爾提出了管理的14項一般原則。

1.勞動分工原則

  法約爾認為,勞動分工屬於自然規律。勞動分工不只適用於技術工作,而且也適用於管理工作。應該通過分工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法約爾又認為:“勞動分工有一定的限度,經驗與尺度感告訴我們不應超越這些限度。”

2.權力與責任原則

  有權力的地方,就有責任。責任是權力的孿生物,是權力的當然結果和必要補充。這就是著名的權力與責任相符的原則。法約爾認為,要貫徹權力與責任相符的原則,就應該有有效地獎勵和懲罰制度,即“應該鼓勵有益的行動而制止與其相反行動”。實際上,這就是現在我們講的權、責、利相結合的原則。

3.紀律原則

  法約爾認為紀律應包括兩個方面,即企業與下屬人員之間的協定和人們對這個協定的態度及其對協定遵守的情況。法約爾認為紀律是一個企業興旺發達的關鍵,沒有紀律,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興旺繁榮。他認為制定和維持紀律最有效的辦法是:①各級好的領導。②儘可能明確而又公平的協定。③合理執行懲罰。因為“紀律是領導人造就的。……無論哪個社會組織,其紀律狀況都主要取決於其領導人的道德狀況”。

4.統一指揮原則

  統一指揮是一個重要的管理原則,按照這個原則的要求,一個下級人員只能接受一個上級的命令。如果兩個領導人同時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行使他們的權力,就會出現混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有適應雙重指揮的社會組織。與統一指揮原則有關的還有下一個原則,即統一領導原則

5.統一領導原則

  統一領導原則是指:“對於力求達到同一目的的全部活動,只能有一個領導人和一項計劃。……人類社會和動物界一樣,一個身體有兩個腦袋,就是個怪物,就難以生存。”統一領導原則講的是,一個下級只能有一個直接上級。它與統一指揮原則不同,統一指揮原則講的是,一個下級只能接受一個上級的指令。這兩個原則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統一領導原則講的是組織機構設置的問題,即在設置組織機構的時候,一個下級不能有兩個直接上級。而統一指揮原則講的是組織機構設置以後運轉的問題,即當組織機構建立起來以後,在運轉的過程中,一個下級不能同時接受兩個上級的指令。

6.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的原則

  對於這個原則,法約爾認為這是一些人們都十分明白清楚的原則,但是,往往“無知、貪婪、自私、懶惰以及人類的一切衝動總是使人為了個人利益而忘掉整體利益”。為了能堅持這個原則,法約爾認為,成功的辦法是:“①領導人的堅定性和好的榜樣;②儘可能簽訂公平的協定;③認真的監督。”

7.人員的報酬原則

  法約爾認為,人員報酬首先“取決於不受雇主的意願和所屬人員的才能影響的一些情況,如生活費用的高低、可雇人員的多少、業務的一般狀況、企業的經濟地位等,然後再看人員的才能,最後看採用的報酬方式”。人員的報酬首先要考慮的是維持職工的最低生活消費和企業的基本經營狀況,這是確定人員報酬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在此基礎上,再考慮根據職工的勞動貢獻來決定採用適當的報酬方式。對於各種報酬方式,法約爾認為不管採用什麼報酬方式,都應該能做到以下幾點:①它能保證報酬公平;②它能獎勵有益的努力和激發熱情;③它不應導致超過合理限度的過多的報酬。

8.集中的原則

  法約爾指的是組織的權力的集中與分散的問題。法約爾認為,集中或分散的問題是一個簡單的尺度問題,問題在於找到適合於該企業的最適度。在小型企業,可以由上級領導者直接把命令傳到下層人員,所以權力就相對比較集中;而在大型企業里,在高層領導者與基層人員之間,還有許多中間環節,因此,權力就比較分散。按照法約爾的觀點,影響一個企業是集中還是分散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領導者的權力;另一個是領導者對發揮下級人員的積極性態度。“如果領導人的才能、精力、智慧、經驗、理解速度……允許他擴大活動範圍,他則可以大大加強集中,把其助手作用降低為普通執行人的作用。相反,如果他願意一方面保留全面領導的特權,一方面更多地採用協作者的經驗、意見和建議,那麼可以實行廣泛的權力分散。……所有提高部下作用的重要性的做法就是分散,降低這種作用的重要性的做法則是集中”。

9.等級制度原則

  等級制度就是從最高權力機構直到低層管理人員的領導系列。而貫徹等級制度原則就是要在組織中建立這樣一個不中斷的等級鏈,這個等級鏈說明瞭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它表明瞭組織中各個環節之間的權力關係,通過這個等級鏈,組織中的成員就可以明確誰可以對誰下指令,誰應該對誰負責。二是這個等級鏈表明瞭組織中信息傳遞的路線,即在一個正式組織中,信息是按照組織的等級系列來傳遞的。貫徹等級制度原則,有利於組織加強統一指揮原則,保證組織內信息聯繫的暢通。但是,一個組織如果嚴格地按照等級系列進行信息的溝通,則可能由於信息溝通的路線太長而使得信息聯繫的時間長,同時容易造成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失真。

10.秩序原則

  法約爾所指的秩序原則包括物品的秩序原則和人的社會秩序原則。對於物品的秩序原則,他認為,每一件物品都有一個最適合它存放的地方,堅持物品的秩序原則就是要使每一件物品都在它應該放的地方。貫徹物品的秩序原則就是要使每件物品都在它應該放的位置上。

  對於人的社會秩序原則,他認為,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貫徹社會秩序原則就是要確定最適合每個人的能力發揮的工作崗位,然後使每個人都在最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發揮的崗位上工作。為了能貫徹社會的秩序原則,法約爾認為首先要對企業的社會需要與資源有確切的瞭解,並保持兩者之間經常的平衡;同時,要註意消除任人唯親、偏愛徇私、野心奢望和無知等弊病。

11.公平原則

  法約爾把公平與公道區分開來。他說:“公道是實現已訂立的協定。但這些協定不能什麼都預測到,要經常地說明它,補充其不足之處。為了鼓勵其所屬人員能全心全意和無限忠誠地執行他的職責,應該以善意來對待他。公平就是由善意與公道產生的。”也就是說,貫徹公道原則就是要按已定的協定辦。但是在未來的執行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的變化使得原來制定的“公道”的協定變成“不公道”的協定,這樣一來,即使嚴格地貫徹“公道”原則,也會使職工的努力得不到公平的體現,從而不能充分地調動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因此,在管理中要貫徹“公平”原則。所謂“公平”原則就是“公道”原則加上善意地對待職工。也就是說在貫徹“公道”原則的基礎上,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職工的勞動表現進行“善意”的評價。當然,在貫徹“公平”原則時,還要求管理者不能“忽視任何原則,不忘掉總體利益”。

12.人員的穩定原則

  法約爾認為,一個人要適應他的新職位,並做到能很好地完成他的工作,這需要時間。這就是“人員的穩定原則”。按照“人員的穩定原則”,要使一個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就要使他在一個工作崗位上相對穩定地工作一段時間,使他能有一段時間來熟悉自己的工作,瞭解自己的工作環境,並取得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但是人員的穩定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年老、疾病、退休、死亡等都會造成企業中人員的流動。因此,人員的穩定是相對的,而人員的流動是絕對的。對於企業來說,就要掌握人員的穩定和流動的合適的度,以利於企業中成員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像其他所有的原則一樣,穩定的原則也是一個尺度問題”。

13.首創精神

  法約爾認為:“想出一個計劃並保證其成功是一個聰明人最大的快樂之一,這也是人類活動最有力的刺激物之一。這種發明與執行的可能性就是人們所說的首創精神。建議與執行的自主性也都屬於首創精神。”法約爾認為人的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是激勵人們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的最有力的刺激因素。對於領導者來說,“需要極有分寸地,並要有某種勇氣來激發和支持大家的首創精神”。 當然,紀律原則、統一指揮原則和統一領導原則等的貫徹,會使得組織中人們的首創精神的發揮受到限制。

14.人員的團結原則

  人們往往由於管理能力的不足,或者由於自私自利,或者由於追求個人的利益等而忘記了組織的團結。為了加強組織的團結,法約爾特別提出在組織中要禁止濫用書面聯繫。他認為在處理一個業務問題時,用當面口述要比書面快,並且簡單得多。另外,一些衝突、誤會可以在交談中得到解決。“由此得出,每當可能時,應直接聯繫,這樣更迅速、更清楚,並且更融洽”。

實踐應用

  “沒有原則,人們就處於黑暗和混亂之中;沒有經驗與尺度,即使有最好的原則,人們仍將處於困惑不安之中。”在這裡,法約爾闡明管理作為一門科學與一種藝術之間的關係,即理論是可以指導實踐的,問題在於如何應用這個理論,再好的管理理論,如果不懂得如何去應用,也是沒有用處的。要使管理真正有效,還必須積累自己的經驗,並適宜地掌握合理運用這些原則的尺度。

  管理必須善於預見未來。法約爾十分重視計劃職能,尤其強調製定長期計劃,這是他對管理思想做出的一個傑出貢獻。他的這一主張,在今天看來仍像在他那個時代一樣重要。面對劇烈變化的環境.計劃職能更為關鍵。許多企業缺乏戰略管理的思維,很少考慮長期的發展,不制定長期規劃,其結果多為短期行為,喪失長遠發展的後勁,埋下了不穩定的隱患。

  儘管法約爾早就提出了“管理能力可以通過教育來獲得”的思想,但今天,企業界的許多領導人仍然信奉“經驗至上主義”,認為“實踐和經驗是取得管理資格的惟一途徑”,在企業運營中,他們推崇經驗管理,墨守成規,輕視管理培訓,最終導致在企業快速成長階段,管理能力不足和管理人才匱乏的並存局面。通過管理教育,可以迅速提升管理層的管理能力,也可以迅速造就急需的管理人才,這是世界級大企業的公認準則。企業的所有管理人員均應該接受必要的管理培訓,這也是企業得以良性發展的重要基準。接受正規商業教育的MBA職業化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將依賴企業界人士的轉變。

  “向管理要效益”已逐漸成為企業的共識。計劃、組織和控制等術語已被眾多的管理者所熟知,但理應記住,管理職能絕不是在真空中起作用的,而是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和強化的。將法約爾的這些朴素的管理原則和職能落到實處才是企業走向成功的基石。

  法約爾與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並不是矛盾的,只不過是從兩個方面來看待和總結管理實踐的。這些管理的職能和原則對企業而言,是“為和不為”的問題,而不是“能和不能”的問題;實質上也是企業維繫長期的有效競爭的平臺,有之未必然,無之必不然。

法約爾管理思想的深遠影響

  法約爾提出的一般管理原則與職能實際上奠定了以後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興起的管理過程研究的基本理論基礎,許多管理論著在某種程度上可直接追溯到一般管理理論的研究。法約爾提出一般管理理論迄今已近百年,但經久不衰,至今仍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對現代管理仍然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這主要是因為:首先,法約爾對現代管理學研究提出了總框架,對管理內涵的概括體現了全局性和戰略性的特點。直到現在,管理學教材內容安排在很大程度上都基本遵循他的理論構架。其次,法約爾把管理同其他容易混淆的術語區分開來,更加體現了管理的獨立性和專業性,這對管理者正確理解自己的特殊職業含義很重要。第三,法約爾提出的十四條原則至今仍然是規範現代管理活動的重要準則。第四,法約爾澄清了高層管理中的混亂思想,給高層管理者提出了應註意的方面。

  法約爾的理論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他的管理理論處於泰羅和韋伯之間,是出自企業管理或“工業管理”,但落腳於普遍性的“一般管理”。法約爾是從企業管理出發,抽象出管理的一般性原則和要素,與泰羅與韋伯的管理理論相比更加清楚。泰羅於1911年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他認為當時工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潛力很大,用科學的方法對工人進行訓練,並據以制定較高的定額,這就是所謂的工作定額原理。為了使工人完成較高的定額,除了使工人掌握標準的操作方法之外,還必須把工人使用的工具、機器、材料以及作業環境加以標準化,這就是所謂的標準化原理。為了鼓勵工人完成工作定額,他提倡實現一種有差別的、刺激性的計件工資制度。他認為,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必須取得雇主和工人兩方面的合作。雇主關心的是低成本,工人關心的是高工資,要使雇主與工人兩方面認識到,通過科學管理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兩者都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是雇主與工人雙方“協調與合作”的基礎。用泰羅的話來說,就是“管理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實現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聯繫著使每個雇員實現最大的富裕。”此外,泰羅還對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的劃分、職能管理制的採用和組織結構上的管理控制原理進行了分析。可見,泰羅的理論主要是企業管理理論。韋伯管理理論的貢獻在於提出了所謂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這集中表現在他的代表作《社會組織與經濟組織理論》一書中。韋伯主張,為了實現一個組織的目標,要把組織的全部活動劃分為各種基本的作業,作為公務分配給組織的各個成員。各種公職與職位是按照職權的等級原則組織起來的,每一職位有明文規定的權利與義務,形成一個指揮體系或階層體系。組織中人員的任用完全根據職務上的要求,通過正式考試或教育訓練來實行。管理人員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規定的升遷制度,是一種“職業的”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組織規定的規則和紀律。韋伯認為,這種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確性、穩定性、紀律性和可靠性方面優於其他組織體系。由此看來,法約爾介於泰羅與韋伯之間,如果說泰羅側重於企業管理理論,韋伯側重於行政管理理論,那麼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既可以說是企業管理理論,也可以說是行政管理理論。

  然而,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並非沒有對行政管理產生影響,其實科學管理作為一種運動在美國對行政管理方面的思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雖然泰羅集中於對工業車間和工人的工作過程進行深入細緻地分析,“但是,他的見解加速了一場趨向於合理化的工廠生產方法的運動,促進了把‘效率’作為管理理論和實踐的指導標準。泰羅強調專業管理的需要,工作過程的研究和設計,以及創立一種促進工人和組織之間相關利益的社會精神氣質。”因此,科學管理在強調“效率”及其價值觀和方法這兩個方面對公共行政有極大的影響。“科學管理強調的是合理性、可預測性、專業化和技術能力,但是它的焦點比韋伯窄得多。”韋伯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說,官僚制的組織形式比其他行政管理系統效率高,它使其規定與程式非人格化,因此能在決策中取得高度的可預測性,因而最終在集約效率和業務範圍方面占有優勢,並且可能運用於所有各種行政任務。由此可見,中性合理——合法的行政規定是韋伯理想形式的核心所在。顯然,韋伯的理論與法約爾的理論相比,較少涉及企業管理,而與泰羅的理論相比則要更加寬泛,側重於行政組織形式。

  法約爾很早就倡導對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理論分析,這一主張在經歷了差不多達半個世紀的激烈爭論以後,才為絕大多數組織理論家所接受。

一般管理理論的評價[1]

  一個人活著的時候,歷史很難對他的貢獻作出全面的估量,在為一些人撰寫墓誌銘時也常常料想不到他們對後人的影響,經過歷史檢驗,後來又不得不重新對他們進行評價。亨利·法約爾就是這樣一個人。

  亨利·法約爾發表的著作雖然為人們所接受,但是,20世紀初期的歐洲,仍然處於泰羅主義精神的籠罩之下,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泰羅的效率方法被迅速應用於法國支援戰爭的需要。當時的法國國防部長曾命令所有生產戰爭物資的工廠研究和應用泰羅的管理方法;二是亨利·勒夏特利埃和夏爾·弗雷曼維爾翻譯和普及了泰羅的著作《科學管理原理》,並闡述了泰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一直到後來出現了其他的文化條件,法約爾的管理思想才引起人們的註意和重視。

  1.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

  法約爾強調所有的機構——工業、商業、政治、宗教等任何機構都需要實行管理。這種對管理“普遍性”的認識和實踐,在當時是一個重大的貢獻。因為他剋服了狹隘的觀點,不再把管理圍於某一個範圍,看成某一方面的活動。同時,他把管理活動從經營中單獨列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職能和研究項目,這一切都是非常有見地的。泰羅看到了企業中科學管理法和哲學思想的普遍性,但他沒有像法約爾那樣,在更廣泛的視野里看到管理活動的普遍性。

  2.管理理論更“一般性”。所謂“一般”,也即普遍的意思。

  法約爾的管理理論,雖然不能說沒有受泰羅的科學管理法的影響,但它與泰羅的管理理論有很大的不同。泰羅是以工廠管理這一具體對象為出發點的,因此,泰羅的科學管理法非常富有實踐性,但缺乏一般的理論性。而法約爾的管理理論是概括性的,所涉及的是帶普遍性的管理理論問題,其形式對象均是在極其普遍條件下有關管理的一般理論,所以更具理論性和一般性。由於它是能適用於各種事業的共同原理,人們便稱之為“一般管理理論”。從理論角度來講,它對管理理論發展的影響,也許比科學管理法的影響還要大些。

  3.為管理過程學派奠定了理論基礎。

  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的價值,很容易被人們所低估,因為他的主張和術語在現代的管理文獻中實在太普遍、太平凡了,所以常常被看成是極其一般的東西。其實,這恰恰反證了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對現代管理理論的影響。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最先將經營與管理區別開來,最先歸納了管理的五大職能,在管理學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所開創的一般管理理論,後來成了管理過程學派的基礎理論。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陳國鈞 陸軍.第二章 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管理學》
  • 《最經典的管理思想》, 陳莞 倪德玲主編,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3年7月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牛家颂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8月27日 14:23 發表

太棒了!!!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