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權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所有者權益(Owners' Equity)
目錄 |
所有者權益是指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應享的剩餘權益,即一個會計主體在一定時期所擁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來經濟利益資源的凈額。會計方程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清楚地說明瞭所有者權益實質上是一種剩餘權益,是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後的差額,體現企業的產權關係。
- 資產-負債=凈資產=所有者權益
這一等式表達了所有者權益的基本含義及計量方法,也表達了所有者權益的受償順序。[1]
所有者權益的特征[2]
1.所有者權益是企業可長久使用的資金來源,除非發生減資、清算,企業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2.企業在清算時,所有者權益的清償列在負債之後。
3.所有者權益的滿足由企業實現的收益程度決定,所有者憑藉所有者權益參與利潤的分配。
(1)性質不同。
(2)權利不同
(3)償還期限不同。
(4)風險不同。
(5)計量不同。
區別在於所有者權益是剩餘權益,在償還了債權人權益後,剩餘部分才是所有者權益。債權人權益是企業債權人對企業全部資產的要求權;而所有者權益是企業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的要求權。可見,債權人對企業資產的要求權優先於所有者。當企業進行清算時,在支付了破產、清算費用後將優先用於償還負債,如有剩餘資產,才能按比例返還所有者。
債權人權益是負債,企業存續期間內須償還;所有者權益是資本。企業存續期間內不償還。
- 3.所有者權益與債權人權益比較,一般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 企業所有人有權行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權,或者授權管理人員行使經營管理權。但債權人並沒有經營管理權。
- 企業的所有者對企業的債務和虧損負有無限的責任或有限的責任,而債權人對企業的其他債務不發生關係,一般也不承擔企業的虧損。
- 4.股東權益與債權人權益的比較
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的全部資產有兩個來源,一是自有資金,即所有者權益;二是借入資金,即債權人權益。
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都是公司資金來源的途徑,它們都是公司資金的所有者,目的都是希望能夠從與公司的交易中獲得收益。但是公司債權人和公司股東又是兩種性質不同、權利義務有別、法律地位迥異的利益主體。公司股東是公司的所有人,具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公司債權人則被公司法看作是契約法上的一種請求權人,他們除了依據與公司的契約上所規定的權利之外,對於公司的事務不得享有更多的權利。具體而言,股東權益和債權人權益的差別主要體現在:
1.股東權益與債權人權益在公司經營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債權人與公司之間只是存在債權債務關係,他們無權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我們可以將債權人權益稱為“不參與權益”。而股東憑藉其所擁有的權益可以直接參与公司的經營管理,也可以委托他人間接進行經營管理,我們可以將股東權益稱為“參與權益”。
2.股東權益和債權人權益各自承擔的風險不同。從財產求償權來看,債權人權益優先於股東權益。債權人權益是以公司全部資產為要求對象的,而股東權益是對全部資產扣除負債後的凈資產的所有權,是一種剩餘權益。另一方面,在公司的解散清算過程中,債權人權益也排在所有者權益之前。與風險承擔相吻合,債權人權益要求的報酬率一般低於股東權益要求的報酬率。不管公司經營狀況如何,債權人的權益報酬率是相對穩定的,除非公司資不抵債。而所有者權益的報酬率則隨著公司經營業績的變化而變化:當公司經營業績好時,所有者權益的報酬率就高,反之則低或者為零,甚至會損失初始的投入資本。
3.兩種權益的償還期限不同。股東權益在公司經營期內除依法轉讓外不得抽回資金,股東權益只有在清算後尚存剩餘財產時才有可能補償投入資本。而債權人權益有確定的償付日期,公司到期必須足額償付利息和本金,否則將面臨破產清算的風險。
所有者權益的形成渠道有三條:
1.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2.所有者投資後的經營增值,如留存收益。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
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分為:
(1)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
(2)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分為:
(1)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損失;
(2)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
一、所有者權益按其構成,分為投入資本、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三類。
1、投入資本
投入資本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註冊資本的範圍內實際投入的資本。所謂註冊資本,是指企業在設立時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資本總額,也就是全部出資者設定的出資額之和。企業對資本的籌集,應該按照法律、法規、合同和章程的規定及時進行。如果是一次籌集的,投入資本應等於註冊資本;如果是分期籌集的,在所有者最後一次繳入資本以後,投入資本應等於註冊資本。註冊資本是企業的法定資本,是企業承擔民事責任的財力保證。
在不同類型的企業中,投入資本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在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資本表現為實際發行股票的面值,也稱為股本;在其他企業,投入資本表現為所有者在註冊資本範圍內的實際出資額,也稱為實收資本。
投入資本按照所有者的性質不同,可以分為國家投入資本、法人投入資本、個人投入資本和外方投入資本。國家投入資本是指有權代表國家投資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以國有資產投入企業所形成的資本;法人投入資本是指我國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資產投入企業所形成的資本;個人投入資本是指我國公民以其合法財產投入企業所形成的資本;外方投入資本是指外國投資者以及我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投資者將資產投入企業所形成的資本。
投入資本按照投入資產的形式不同,可以分為貨幣投資、實物投資和無形資產投資。
2、資本公積
資本公積是指歸所有者所共有的、非收益轉化而形成的資本,主要包括資本溢價(股本溢價)和其他資本公積等。
3、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指歸所有者所共有的、由收益轉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權益,主要包括法定盈餘公積、任意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二、所有者權益可以按經濟內容和形成渠道分類。
1、所有者權益按經濟內容劃分,可分為投入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四種。
(1)投入資本是投資者實際投入企業經濟活動的各種財產物資,包括國家投資、法人投資、個人投資和外商投資。國家投資是有權代表國家投資的部門或者機構以國有資產投入企業的資本;法人投資是企業法人或其他法人單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資產投入企業的資本;個人投資是社會個人或者本企業內部職工以其合法的財產投入企業所形成的資本;外商投資是國外投資者以及我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投資者投入的資本。
(2)資本公積是通過企業非營業利潤所增加的凈資產,包括接受捐贈、法定財產重估增值、資本匯率折算差額和資本溢價所得的各種財產物資。接受捐贈是指企業因接受其他部門或個人的現金或實物等捐贈而增加的資本公積;法定財產重估增值是指企業因分立、合併、變更和投資時資產評估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資產價值與原賬面凈值的差額;資本匯率折算差額是指企業收到外幣投資時由於匯率變動而發生的匯兌差額;資本溢價是指投資人繳付的出資額超出其認繳資本金的差額,包括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的溢價凈收入及可轉換債券轉換為股本的溢價凈收入等。
(3)盈餘公積是指企業從稅後凈利潤中提取的公積金。盈餘公積按規定可用於彌補企業虧損,也可按法定程式轉增資本金。法定公積金提取率為10%。
(4)未分配利潤是本年度所實現的凈利潤經過利潤分配後所剩餘的利潤,等待以後分配。如果未分配利潤出現負數時,即表示年末的未彌補的虧損,應由以後年度的利潤或盈餘公積來彌補。
2、所有者權益如按形成渠道劃分,可分為原始投入的資本和經營中形成的資本。原始投入的資本包括投入資本和資本公積,經營中形成的資本包括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所有者權益的提法已經被公司法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