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西奧多·萊維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西奥多·李维特)
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
放大
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

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1925~2006年):哈佛商學院資深教授,現代營銷學的奠基人之一

目錄

西奧多·萊維特簡介

  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已故哈佛商學院資深教授,他是市場營銷領域里程碑式的偶像人物,其營銷思想構築起了現代營銷理念的基礎。正如當代營銷大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說,“萊維特就是營銷的代名詞”。

  西奧多·萊維特還曾經擔任《哈佛商業評論》的第八任主編。萊維特一生著述豐厚,擁有近10部著作,還有發表於《哈佛商業評論》的26篇文章(4篇獲得“麥肯錫獎”)。其中《營銷短視症》Marketing Myopia,196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一發表就引起了轟動,40多年來,總共售出的重印本已超過85萬份,是《哈佛商業評論》歷史上最為暢銷的文章之一。他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心編撰的、但又充滿爭議的書籍和文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和實業界人士。

西奧多·萊維特經歷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位管理大師
1.亞當·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2.羅伯特·歐文
(Robert Owen,1771-1858)
3.查爾斯·巴貝奇
(Charles Babbage,1792-1871)
4.弗雷德里克·W·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
5.卡爾·巴思
(Carl G. Barth,1860-1939)
6.亨利·甘特
(Henry L. Gantt,1861-1919)
7.弗蘭克·吉爾佈雷斯
(Frank B. Gilbreth,1868-1924)
8.莉蓮·吉爾佈雷斯
(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
9.哈林頓·埃默森
(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
10.莫裡斯·庫克
(Morris Cooke,1872-1960)
11.亨利·法約爾
(Henry Fayol,1841-1925)
12.馬克斯·韋伯
(Max Weber,1864-1920)
13.林德爾·厄威克
(Lyndall F. Urwick,1891-1984)
14.盧瑟·古利克
(Luther H. Gulick,1892-1993)
15.瑪麗·帕克·福萊特
(Mary Parker Follett,1868-l933)
16.雨果·孟斯特伯格
(Hugo Munsterberg,1863-l9l6)
17.喬治·埃爾頓·梅奧
(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
18.弗里茨·羅特利斯伯格
(Fritz J. Roethlisberger,1898-1974)
19.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20.亞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 Maslow,1908-l970)
21.克萊頓·阿爾德佛
(Clayton Alderfer)
22.戴維·麥克利蘭
(David McClelland)
23.道格拉斯·麥克雷戈
(Douglas McGregor,1906-1964年)
24.約翰·莫爾斯
(John Morse)
25.威廉·奧奇
(William G. Ouchi)
26.克瑞斯·阿吉裡斯
(Chris Argyris)
27.庫爾特·勒溫
(Kurt Lewin,1890 - 1947)
28.利蘭·佈雷德福
(Leland Bradfurd)
29.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
(B. F. Skinner)
30.阿爾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31.萊曼·波特
(Lyman Porter)
32.維克托·弗魯姆
(Victor H. Vroom)
3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34.斯塔西·亞當斯
(J. Stacy. Adams)
35.哈羅德·凱利
(Harold H. Kelley)
36.哈羅德·孔茨
(Harold koontz,1908-1984)
37.切斯特·巴納德
(Chester Barnard,1886-1961)
38.斯坦利·西肖爾
(Stanley E. Seashore)
39.羅伯特·坦南鮑姆
(Robert Tannenbaum)
40.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小組
41.倫西斯·利克特
(Rensis Likert)(密執安研究)
42.羅伯特·布萊克
(Robert R. Blake)
43.弗雷德·菲德勒
(Fred E. Fiedler)
44.羅伯特·豪斯
(Robert J House)
45.保羅·赫塞
(Paul Hersey)
46.理查德·約翰遜
(Richard A. Johnson)
47.弗里蒙特·卡斯特
(Fremont E. Kast)
48.詹姆斯·羅森茨韋克
(James E. Rosenzweig)
49.詹姆斯·格黑爾·米勒
(James Grier Miller)
50.梅薩·羅維奇
(M. Mesarovie)
51.彼得·德魯克
(Peter Drucker)
52.歐內斯特·戴爾
(Ernest Dale)
53.威廉·紐曼
(William Newman)
54.艾爾弗雷德·P·斯隆
(Alfred P.Sloan)
55.保羅·勞倫斯
(Paul R. Lawrence)
56.弗雷德·盧桑斯
(Fred Luthars)
57.瓊·伍德沃德
(英國,Joan Woodward)
58.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59.埃爾伍德·斯潘塞·伯法
(Elwood Spencer Buffa)
60.W·愛德華茲·戴明
(W. Edwards Deming)
61.約瑟夫·朱蘭
(Joseph Juran)
62.戴爾·卡耐基
(Dale Carnegie)
63.詹姆士·錢皮
(James Champy)
64.馬文·鮑爾
(Marvin Bower)
65.大前研一
(Kenichi Ohmae)
66.湯姆·彼得斯
(Tom Peters)
67.布魯斯·亨德森
(Bruce Henderson)
68.亨利·福特
(Henry Ford)
69.小托馬斯·沃森
(Thomas Watson Jr.)
70.戴維·帕卡德
(David Packard)
71.盛田昭夫
(Akito Morita)
72.松下幸之助
(Konosuke Matsushita)
73.羅伯特·湯賽德
(Robert Townsend)
74.哈羅德·傑寧
(Harold Geneen)
75.伊戈爾·安索夫
(Igor Ansoff)
76.邁克爾·波特
(Michael Porter)
77.加里·哈默爾
(Gary Hamel)
78.理查德·帕斯卡爾
(RiChard Pascale)
79.羅莎貝斯·莫斯·坎特
(Rosabeth Moss kanter)
80.查爾斯·漢迪
(Charles Handy)
81.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
(Alfred Chandler)
82.蘇曼特拉·戈沙爾
(Sumantra Ghoshal)
83.彼得·聖吉
(Peter Senge)
84.吉爾特·霍夫斯塔德
(Geert Hofstede)
85.馮斯·瓊潘納斯
(Fons Trompenaars)
86.艾德佳·沙因
(Edgar Schein)
87.埃里奧特·傑奎斯
(Elliott Jaques)
88.阿爾文·托夫勒
(Alvin Toffler)
89.約翰·奈斯比特
(John Naisitt)
90.瑪麗·帕克·福列特
(Mary Parker Follett)
91.沃倫·本尼斯
(Warren Bennis)
92.勞倫斯·彼得
(Laurence Peter)
93.西奧多·萊維特
(Theodore Levitt)
94.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
95.傑伊·洛希
(Jay W. Lorsch)
96.愛德華·勞勒
(Edward Lawler)
97.沃倫·施密特
(Warren H. Schmidt)
98.簡·莫頓
(Jane S. Mouton)
99.特倫斯·米切爾
(Terence R. Mitchell)
100.肯尼斯·布蘭查德
(Kenneth Blanchard)
[編輯]

  西奧多·萊維特1925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附近的一個小鎮,為躲避納粹迫害,十歲時隨全家移居美國俄亥俄州。高中畢業後他加入了美國陸軍,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退役後他先後就學於安提奧奇學院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後一度執教於北達科他大學,1959年加入哈佛商學院,不久即獲得了很高的國際聲望。《營銷短視症》(Marketing Myopia,1960)最初刊登於《哈佛商業評論》,一經發表即大獲成功,1,000多家公司索要了35,000份重印版,40年來,總共已售出850,000多份,是《哈佛商業評論》歷史上最為暢銷的文章之一。

  1983年,刊登於哈佛商業評論的另一篇文章《全球化的市場》(Globalization of Markets)再次引起轟動,在國際商業界引發了至今不能平息的爭論,它使"全球化"一詞載入了管理學詞典,文章中萊維特做出了一個大膽預言:全球化已然來臨,不久之後全球性公司將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以同樣的方式銷售它們的商品與服務。他在文章中明確提出了"全球營銷"的概念。他呼籲多國公司向全世界提供一種統一的產品,並採用統一的溝通手段。他發現,過於強調對各個當地市場的適應性,將導致生產分銷廣告方面規模經濟的損失,從而使成本增加。他的觀點激起了一場暴風雨式的爭論,不僅引起了學術界的震動,同時也引起了實際從事營銷活動的人士的濃厚興趣。二十年後的2003年5月,哈佛商學院舉辦了為時兩天的"全球化市場論壇",來自世界各地的六十多位學者和商界精英出席了討論,由此可見其深遠的影響,而萊維特本人卻因健康欠佳,未能出席。

  西奧多·萊維特的創作包括了《業務增長市場學》(Marketing for Business Growth,1974)、《第三產業》(The Third Sector: New Tactics for a Responsive Society,1973)等近十部著作,以及發表於《哈佛商業評論》的26篇文章(其中四篇獲得過"麥肯錫獎")。

  西奧多·萊維特的書籍和文章為他贏得了哈佛校園外的大批追捧者,在哈佛商學院,他也是備受歡迎的老師和精明幹練的行政人員,從1977年到1983年,他是學院市場部的主任;1979年,他被命名為愛德華·W·卡特工商管理教授。1990年,萊維特離開教壇時已成為傳奇式人物,他從實踐與理論上改變了市場營銷學。

  西奧多·萊維特發表於《哈佛商業評論》的第一篇文章寫於1956年,題目是《變化中的資本主義特性》(The Changing Character of Capitalism),這篇文章引起了標準石油公司高層的註意,萊維特也因此步入了事業的又一階段,成為芝加哥地區石油工業的咨詢師。兩年後,發表於《哈佛商業評論》上的另一篇文章(《社會責任的危險性》,1958)使他重返哈佛商學院。《營銷短視症》就寫於不久之後的一個晚上,第一稿只花了四五個小時,在這篇營銷學經典文章中,萊維特提出了一個使他聲名遠揚的觀點:由於大多數企業過於偏重製造與銷售產品,使營銷成了"後娘養的孩子",這就是"營銷短視症",強調的是從賣方需求著眼的銷售,忽視了從顧客需求著眼的營銷,現代營銷學的核心理念就是兩句話:一、要強調營銷,而不是銷售。二、營銷要從顧客出發,而不是產品。大師的理念沒有錯,大家的實踐容易錯。顧客往往被口頭上強調,營銷常常被形式上重視,而且,一些公司走向另一個極端--忽視了近在眼前的產品。"營銷短視症"尚未治愈,"營銷遠視症"開始流行。 這也是萊維特始料未及的。

西奧多·萊維特的著作及論文

  • Creativity Is Not Enough,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63.
  • Thinking about management, 1991, New York : Free Press
  • Levitt on marketing, 1991, Boston, Mass.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 The marketing imagination , 1986, New York : Free Press (New, expanded ed.)
  • After The Sale Is Ov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1983, p. 87-93.
  • The marketing imagination, 1983,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83.
  • Marketing Intangible Products and Product Intangibl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81, p. 94-102.
  • Marketing Myopi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60.
  • Marketing for business growth, 1974, New York : McGraw-Hill, First ed. published in 1969 under the title: The marketing mode.

西奧多·萊維特的榮譽

  西奧多·萊維特一生獲獎無數,除了"麥肯錫獎"之外,他的《營銷創新》(Innovation in Marketing)一書獲1962年度管理學院傑出商業書籍獎;1969年獲商業新聞約翰·漢考克獎;1970年獲"年度營銷人"帕林獎;1976年獲喬治·蓋洛普卓越營銷獎;1978年全美營銷協會傑出貢獻獎以及1989年國際管理理事會威廉姆·M·麥克菲利獎

  2006年6月28日,長年忍受病痛折磨的萊維特終於撒手西去,享年81歲。他生前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爭論,他的論點為他人的對立論點灑下了種子,開創了對話的空間,如今斯人已去,但他留給我們的思想遺產將永遠啟迪和激勵著我們開拓視野,積極思考。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西奧多·萊維特"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9.126.101.* 在 2009年11月28日 13:54 發表

太好了。

回複評論
Tangje2121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2月16日 11:47 發表

新手上路

回複評論
118.125.16.* 在 2009年12月28日 14:12 發表

不是一個層次的誒

回複評論
116.63.130.* 在 2010年4月10日 18:26 發表

我是個菜鳥,但是我能感到他的一些觀點我十分認同

回複評論
103.233.80.* 在 2015年1月17日 14:53 發表

請問關於物流服務的五個層次的理論是不是這位大師提出來的,是在哪篇文章里提出來的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