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經濟場就是指各種經濟要素賴以存在、發展和活動的自然、社會、人文和政治的環境空間。小到企業、商業中心、鄉鎮,大到城市、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可以看作經濟場。
經濟場與實物態經濟客體及物理場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它有著自身的規律和特性。
- 1.輻射性。
指經濟場對周圍媒體(經濟的、文化的等)具有作用的特性。這實質是指場源對媒體的影響問題。經濟的輻射作用是人們早已認識了的,因而經濟場的輻射性也易於理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設立經濟特區,加強城鎮建設,地改市以及開發拳頭名牌產品以帶動企業發展等措施,都是經濟場輻射作用的成功應用。輻射作用是人類在實踐中發現並應用的,但還沒有從整體上認識到它的規律性。這也是經濟場理論所要研究的問題。例如經濟場的輻射強度和距離不但與場源的強度有關,而且也與輻射媒體有關。媒體的導通性大、輻射的距離也大。我國在這方面有過深刻教訓,例如大量軍工企業遷移到偏僻的農村地區,而這些農村地區,人員的素質、交通條件十分有限,這些軍工企業不但沒有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相反自身也沒有得到很好發展。
- 2.疊加性。
指不同經濟場可以屬於同一空間,並且不同的相互疊加方式將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實質上是經濟場源的相互作用問題。不同的經濟場可以擁有同一空間,即多個經濟場可以在同一空間相互疊加,但疊加的方式不同,所產生的經濟場作用力也不同,經濟場對周圍媒體的作用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別。認識到經濟場的疊加規律,即經濟場的最優組合,可以用來指導國家的產業佈局、區域經濟佈局,也可以指導城市內部的工業佈局以及企業內部的生產力最優組合,以求達到最優經濟效益。在經濟實踐中,產業的合理佈局,生產力的優化組合等問題,實質上就是經濟場的疊加問題,我國在這方面也有過深刻教訓,過去長期把重點放在第一產業,而忽視了輕紡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因而,整個國民經濟沒有得到長足發展,改革開放以後,才進行了產業結構的調整,使產業佈局逐步合理化。
- 3.波動性。
指經濟場所表現的周期性波動問題。波浪式發展規律是人類社會的共有規律,從經濟發展史分析,無論是什麼社會制度,無論是計劃經濟手段,還是市場經濟手段,經濟的發展總是呈現出周期性波動,而物理場的最重要特征是波動和微粒二象性,這從反面證明瞭經濟場的客觀存在。認識了經濟場的波動性及其規律,我們便可以更好地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運用這一規律,減少經濟波動的影響,使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在西方經濟學中關於經濟的周期性波動的理論解釋很多,但尚未有一種圓滿的解釋。計劃經濟者認為,周期性波動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為了消除周期性波動,必須採取計劃經濟的手段,但長期的實踐表明,計劃經濟體制下同樣出現了周期性波動。經濟場的波動理論表明,周期性波動是不可剋服的自然經濟現象,我們的任務是認識其規律性,並運用這一規律來指導實踐,最大限度地減少波動影響。
- 4.轉換性。
指經濟的兩種形態的互相轉換的特性。場態經濟與實物態經濟是經濟的兩種不同形態,但它們又密切聯繫,互為存在的條件。把場排除了,實物就不可能存在,相反,離開了實物,場也不復存在。同時,它們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場可以轉化為實物,實物又可以轉化為場。例如,在某個經濟場中,新建投產一個企業,或某個企業經營狀況好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所在經濟場的強度,加大經濟的輻射力。相反,兩個不同強度的經濟場,由於其強度不同,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力也是不同的,強度大的經濟場對企業的吸引力更大,可以更多地吸引投資,從而帶來企業的發展。運用互換性原理,在實踐中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增強經濟的整體優勢,使場與實物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經典物理學認為,場是物質的一種形態,它與物質的另一種形態—一實物同時存在著,密切聯繫著。場與實物都具有一定的質量、能量和動量,其形式、結構、屬性是多種多樣的;場與實物一樣具有微粒性和波動性,它們不僅決定著相互的運動形態和屬性,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場與實物也存在著差異,實物不能在同一空間疊加,而場可以在同一空間疊加;實物中斷性明顯,場的連續性突出;實物是具有靜止質量、確定形態和邊界的客觀實在,而場不具有靜止質量及確定的形態和邊界。
現代物理學提出了統一場理論。物理實驗證明:基本粒子之間存在著四種基本的相互作用,除了在巨集觀物理學中人們已經認識的引力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之外,還有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並由此產生四種基本作用場。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一直在尋求描述這些場的統一理論,併在量子場論、規範場論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愛因斯坦認為:“把實物和場看作彼此完全不同性質的兩種東西是毫無意義的,我們不能想象有一個明確的界面把場和實物截然分開”,“我們可以把實物看作是空間中場特別強的一些區域,即實物只能是場中的某些“奇點”。愛因斯坦致力於統一場研究,花費了大量精力,但沒有取得最後成功,他始終未能解決場方程如何在能量密度極大的奇點不失效的問題。但愛因斯坦以相對論為基礎對統一場論的有益探索給人們以深刻的啟示:場可能是物質存在的唯一形式。
在統一的物質世界中包含著無限多樣的物質形態,場是其中的一種物質形態。每種物質形態都具有其特殊的屬性和結構,而與別的物質形態相區別,所以世界的物質統一是無限多樣性的統一。場也有許多種類型,物理場有電場、磁場、引力場等,社會場有文化場、經濟場等,它們之間相互聯繫著,又相互區彆著。否認物質的特殊性,把場看成只有某些“絕對的”一成不變的物理屬性,以及否認場的多樣性,把場局限於物理場的範圍,都是形而上學的物質觀。
經濟是物質的一種表現形態,那麼經濟是否具有場的特性?“經濟場”是否客觀存在?我們應該從經濟本身入手來證明。對形形色色的經濟現象進行歸納、抽象,不難發現,所有經濟現象都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人們可以通過感官直接感覺的、有形的,如企業、產品、設備、人、財、物等,這種有形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客體稱之為實物態經濟客體;此外,還有一些經濟現象是人們由感官不能直接感覺到的、無形的,但它們不依賴於我們的意識而存在,又能被我們所感知,如經濟的輻射作用,經濟的區域化影響,老牌企業、名牌產品的影響力等。這種“看不見、摸不著”,但人們可以感知到的經濟現象是一種特殊的經濟現象,我們稱之為場態經濟客體—簡稱經濟場。
證明經濟場的客觀存在性,我們應從是否具有作用力入手,證明瞭經濟場作用力的存在,也就證明瞭經濟場的存在。城市的輻射作用是最為典型的,一座城市一旦建立起來,就占據了一定的空間場所,這種空間似乎純粹是一個巨大的封閉型容器。其實不然,構成城市的樓房、街道、企業、居民、商店、學校、公園等,都在這個空間場所中,這些因素的外表造型、存在形態、運動方式、所處地位乃至內在本質都不同,但它們相互作用並構成一個整體,對城市以外的空間產生巨大的作用。如城市對周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對農民進城的吸引作用等。這種作用並不是城市對農村的直接作用,而是一種“超距離”的空間作用。一般說來,城市越小,這種作用就越小,城市越大,這種作用就越大。作用力的大小也與作用的距離有關,離城市越近的地區,這種作用就越大,離城市越遠的地區,這種作用就越小。並且這種作用還受城市周圍的交通、自然條件、人的素質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城市輻射這種“圖象”類似於一個電場(或磁場、引力場),城市就好比電場源(磁場源、引力源),組成城市的樓房、街道、企業、學校、公園等都是場源因數,城市周圍的交通、自然條件、人文環境等就好比電介質,在經濟場中我們稱為媒體.經濟場源對周圍媒體產生作用並受其影響,作用的大小與場源的強度(城市的大小、經濟狀況等)和周圍媒體的狀況有關。這種作用就是經濟場力的作用。
綜上所述,經濟場具有力的作用,這種力的作用源於“經濟因數”,並受周圍的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的影響,我們稱這種力為經濟場力。這樣,經濟場源、經濟場力、經濟媒體所構成的空間我們就稱之為經濟場。
事實上,人類早已感知到這種作用,並且運用了這種作用為人類服務,只是沒有從經濟場的理論高度來認識它、研究它。如地改市、加強城鎮建設,以帶動周圍農村的發展;設立開發區或工業園區,其目的不只是在於開發區本身的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帶動開發區外的經濟發展;從世界範圍內來說,建立區域經濟組織(“歐共體”到“歐洲聯盟”,“77國集團”等)以及加入國際大迴圈等都是應用實例。經濟場是客觀存在的,正象不能因為在認識物理場之前否認物理場的存在一樣,我們不能因為還未認識經濟場而否認經濟場的存在。
還需要強調的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在經濟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和決定作用。人在經濟場及其作用過程中,始終是最為活躍、具有決定作用的經濟因數。同時經濟場力的作用是最終通過人的作用(包括直接和間接的)來實現的。當然經濟場力作用的手段可能多種多樣,如信息、文化、教育、科技、交通等的傳播,但這些手段最終還是通過人來完成。所以,人不僅是最活躍的經濟場因數—經濟場主體,而且也是經濟場作用的載體—經濟場客體。
實物態經濟與場態經濟作為兩類經濟現象,有其共性:(1)它們都具一定的能量,即經濟作用力;(2)兩者密不可分,互為存在的條件,把場排除了,實物就不能存在,離開了實物,場就不能存在;(3)兩者相互作用,並可以相互轉化;(4)兩者的形式、結構具有無限多樣性。實物態經濟與場態經濟也有差異性:(1)一切實物態經濟客體所占有的空間不能又是另一實物態經濟客體所占有的空間,而場態經濟客體則可以相互重疊,共同擁有同一空間;(2)場態經濟的作用通過各種媒體傳遞,而實物態經濟客體只能移動,不能傳遞;(3)場態經濟客體只能感知到,而實物態經濟客體則可以通過人的感官直接感覺到等。
經濟場與物理場都是場的不同形態,但存在著很大區別:(1)物理場的場力本身是被動的,只有在人的作用下才可以改變其作用方式、大小等,而經濟場中最重要的因數是人,因而經濟場本身具有很大的主動性;(2)物理場的作用具有選擇性,如電磁場只對電磁介質產生場力,而對非電磁體則無場力作用,引力場也是如此。但經濟場的作用不具有選擇性,如經濟對經濟本身、對人、對社會、對文化等均具有影響力;(3)物理場不依賴於人的存在而存在,在人類社會出現之前就已客觀存在,而經濟則是隨著人類的出現而出現的,在人類社會之前,不存在工廠,不存在城市,不存在經濟活動,因而也就不存在經濟場。
經濟場的研究方法[1]
經濟場理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常用的經濟研究方法和物理場的研究方法,但考慮到經濟場理論的特殊性,在研究過程中有所側重。總體而言.其研究方法是,用數學作為工具,借鑒物理學、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對經濟現象作實證分析。具體說來,主要有下述方法。
- 1.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
經濟場理論研究的目的在於揭示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內在運動規律並運用這些規律為經濟發展服務,它強調的是客觀規律性,所解決的是“是什麼”的問題,因此,經濟場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實證分析法”。當然,由於經濟活動實質是人的活動,對經濟行為的評價方法和原則是不可迴避的,說到底是為誰服務的間題,所以,在經濟場的研究中必然要進行規範分析,解決“應該是什麼”的問題。
經濟場源及其作用無時無處不在發生變化,經濟場理論正是要研究在一定的條件下經濟場的變化及其規律,因此,經濟場的研究方法必定是動態分析。但是動態分析是建立在靜態分析基礎上的,對經濟場進行動態分析必須首先研究經濟場的均衡狀態及變化因素,在此基礎上再研究由一種均衡狀態到另一種均衡狀態的變化過程及規律。所以,在經濟場研究中,靜態分析是基礎,動態分析是目的。
- 3.正演分析和反演分析。
所謂正演分析就是從已知的經濟場源以及媒體求經濟場的分佈規律。所謂反演分析是運用人們已掌握的經濟場運動規律來研究未知經濟場源及媒體的分佈,從而對經濟的發展作出預測,指導產業佈局。指導經濟發展。正演分析是經濟場的理論基礎,反演分析則是用於指導實踐的。一般來說,正演分析的解是唯一的,反演分析的解是多種的。
經濟問題十分複雜,影響因素多種多樣,這就需要藉助於一系列的假設,進行歸納、抽象,捨去那些次要的、偶然的、個別的因素,對那些主要的、必然的、普遍的因素進行分析。對經濟現象進行定義、提出假說,再用實踐來驗證,總結出一般規律,這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因此,經濟場的研究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
- 5.整體分析與個體分析。
在經濟場的研究過程中,必然要從個體入手,在分析個體經濟場的基礎上找出經濟場的共同規律來,在把握整體的共同規律的基礎上用以指導實踐。經濟場是多學科的綜合體,它將以城市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為基礎研究場源的問題;以發展經濟學為基礎研究經濟場的周期性波動問題;以經濟地理學為基礎研究經濟場媒體的影響間題;以社會經濟學為基礎研究經濟場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問題等。
- ↑ 肖國安.經濟場簡論[J].經濟學動態,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