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经济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经济场

  经济场就是指各种经济要素赖以存在、发展和活动的自然、社会、人文和政治的环境空间。小到企业商业中心、乡镇,大到城市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可以看作经济场。

经济场的特性

  经济场与实物态经济客体及物理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性。

  1.辐射性。

  指经济场对周围媒体(经济的、文化的等)具有作用的特性。这实质是指场源对媒体的影响问题。经济的辐射作用是人们早已认识了的,因而经济场的辐射性也易于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经济特区,加强城镇建设,地改市以及开发拳头名牌产品以带动企业发展等措施,都是经济场辐射作用的成功应用。辐射作用是人类在实践中发现并应用的,但还没有从整体上认识到它的规律性。这也是经济场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经济场的辐射强度和距离不但与场源的强度有关,而且也与辐射媒体有关。媒体的导通性大、辐射的距离也大。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深刻教训,例如大量军工企业迁移到偏僻的农村地区,而这些农村地区,人员的素质、交通条件十分有限,这些军工企业不但没有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反自身也没有得到很好发展。

  2.叠加性。

  指不同经济场可以属于同一空间,并且不同的相互叠加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实质上是经济场源的相互作用问题。不同的经济场可以拥有同一空间,即多个经济场可以在同一空间相互叠加,但叠加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经济场作用力也不同,经济场对周围媒体的作用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别。认识到经济场的叠加规律,即经济场的最优组合,可以用来指导国家的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布局,也可以指导城市内部的工业布局以及企业内部的生产力最优组合,以求达到最优经济效益。在经济实践中,产业的合理布局,生产力的优化组合等问题,实质上就是经济场的叠加问题,我国在这方面也有过深刻教训,过去长期把重点放在第一产业,而忽视了轻纺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因而,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才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产业布局逐步合理化。

  3.波动性。

  指经济场所表现的周期性波动问题。波浪式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共有规律,从经济发展史分析,无论是什么社会制度,无论是计划经济手段,还是市场经济手段,经济的发展总是呈现出周期性波动,而物理场的最重要特征是波动和微粒二象性,这从反面证明了经济场的客观存在。认识了经济场的波动性及其规律,我们便可以更好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运用这一规律,减少经济波动的影响,使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在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的理论解释很多,但尚未有一种圆满的解释。计划经济者认为,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为了消除周期性波动,必须采取计划经济的手段,但长期的实践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下同样出现了周期性波动。经济场的波动理论表明,周期性波动是不可克服的自然经济现象,我们的任务是认识其规律性,并运用这一规律来指导实践,最大限度地减少波动影响。

  4.转换性。

  指经济的两种形态的互相转换的特性。场态经济与实物态经济是经济的两种不同形态,但它们又密切联系,互为存在的条件。把场排除了,实物就不可能存在,相反,离开了实物,场也不复存在。同时,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场可以转化为实物,实物又可以转化为场。例如,在某个经济场中,新建投产一个企业,或某个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所在经济场的强度,加大经济的辐射力。相反,两个不同强度的经济场,由于其强度不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力也是不同的,强度大的经济场对企业的吸引力更大,可以更多地吸引投资,从而带来企业的发展。运用互换性原理,在实践中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增强经济的整体优势,使场与实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经济场的客观存在性

  经典物理学认为,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它与物质的另一种形态—一实物同时存在着,密切联系着。场与实物都具有一定的质量、能量和动量,其形式、结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场与实物一样具有微粒性和波动性,它们不仅决定着相互的运动形态和属性,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场与实物也存在着差异,实物不能在同一空间叠加,而场可以在同一空间叠加;实物中断性明显,场的连续性突出;实物是具有静止质量、确定形态和边界的客观实在,而场不具有静止质量及确定的形态和边界。

  现代物理学提出了统一场理论。物理实验证明:基本粒子之间存在着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除了在宏观物理学中人们已经认识的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之外,还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并由此产生四种基本作用场。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们一直在寻求描述这些场的统一理论,并在量子场论、规范场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爱因斯坦认为:“把实物和场看作彼此完全不同性质的两种东西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不能想象有一个明确的界面把场和实物截然分开”,“我们可以把实物看作是空间中场特别强的一些区域,即实物只能是场中的某些“奇点”。爱因斯坦致力于统一场研究,花费了大量精力,但没有取得最后成功,他始终未能解决场方程如何在能量密度极大的奇点不失效的问题。但爱因斯坦以相对论为基础对统一场论的有益探索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场可能是物质存在的唯一形式。

  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包含着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场是其中的一种物质形态。每种物质形态都具有其特殊的属性和结构,而与别的物质形态相区别,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场也有许多种类型,物理场有电场、磁场、引力场等,社会场有文化场、经济场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着,又相互区别着。否认物质的特殊性,把场看成只有某些“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物理属性,以及否认场的多样性,把场局限于物理场的范围,都是形而上学的物质观。

  经济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态,那么经济是否具有场的特性?“经济场”是否客观存在?我们应该从经济本身入手来证明。对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进行归纳、抽象,不难发现,所有经济现象都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觉的、有形的,如企业、产品、设备、人、财、物等,这种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客体称之为实物态经济客体;此外,还有一些经济现象是人们由感官不能直接感觉到的、无形的,但它们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又能被我们所感知,如经济的辐射作用,经济的区域化影响,老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影响力等。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们可以感知到的经济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我们称之为场态经济客体—简称经济场。

  证明经济场的客观存在性,我们应从是否具有作用力入手,证明了经济场作用力的存在,也就证明了经济场的存在。城市的辐射作用是最为典型的,一座城市一旦建立起来,就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场所,这种空间似乎纯粹是一个巨大的封闭型容器。其实不然,构成城市的楼房、街道、企业、居民、商店、学校、公园等,都在这个空间场所中,这些因素的外表造型、存在形态、运动方式、所处地位乃至内在本质都不同,但它们相互作用并构成一个整体,对城市以外的空间产生巨大的作用。如城市对周围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对农民进城的吸引作用等。这种作用并不是城市对农村的直接作用,而是一种“超距离”的空间作用。一般说来,城市越小,这种作用就越小,城市越大,这种作用就越大。作用力的大小也与作用的距离有关,离城市越近的地区,这种作用就越大,离城市越远的地区,这种作用就越小。并且这种作用还受城市周围的交通、自然条件、人的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城市辐射这种“图象”类似于一个电场(或磁场、引力场),城市就好比电场源(磁场源、引力源),组成城市的楼房、街道、企业、学校、公园等都是场源因子,城市周围的交通、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就好比电介质,在经济场中我们称为媒体.经济场源对周围媒体产生作用并受其影响,作用的大小与场源的强度(城市的大小、经济状况等)和周围媒体的状况有关。这种作用就是经济场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经济场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源于“经济因子”,并受周围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称这种力为经济场力。这样,经济场源、经济场力、经济媒体所构成的空间我们就称之为经济场。

  事实上,人类早已感知到这种作用,并且运用了这种作用为人类服务,只是没有从经济场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它、研究它。如地改市、加强城镇建设,以带动周围农村的发展;设立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其目的不只是在于开发区本身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带动开发区外的经济发展;从世界范围内来说,建立区域经济组织(“欧共体”到“欧洲联盟”,“77国集团”等)以及加入国际大循环等都是应用实例。经济场是客观存在的,正象不能因为在认识物理场之前否认物理场的存在一样,我们不能因为还未认识经济场而否认经济场的存在。

  还需要强调的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人在经济场及其作用过程中,始终是最为活跃、具有决定作用的经济因子。同时经济场力的作用是最终通过人的作用(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来实现的。当然经济场力作用的手段可能多种多样,如信息、文化、教育科技、交通等的传播,但这些手段最终还是通过人来完成。所以,人不仅是最活跃的经济场因子—经济场主体,而且也是经济场作用的载体—经济场客体。

  实物态经济与场态经济作为两类经济现象,有其共性:(1)它们都具一定的能量,即经济作用力;(2)两者密不可分,互为存在的条件,把场排除了,实物就不能存在,离开了实物,场就不能存在;(3)两者相互作用,并可以相互转化;(4)两者的形式、结构具有无限多样性。实物态经济与场态经济也有差异性:(1)一切实物态经济客体所占有的空间不能又是另一实物态经济客体所占有的空间,而场态经济客体则可以相互重叠,共同拥有同一空间;(2)场态经济的作用通过各种媒体传递,而实物态经济客体只能移动,不能传递;(3)场态经济客体只能感知到,而实物态经济客体则可以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觉到等。

  经济场与物理场都是场的不同形态,但存在着很大区别:(1)物理场的场力本身是被动的,只有在人的作用下才可以改变其作用方式、大小等,而经济场中最重要的因子是人,因而经济场本身具有很大的主动性;(2)物理场的作用具有选择性,如电磁场只对电磁介质产生场力,而对非电磁体则无场力作用,引力场也是如此。但经济场的作用不具有选择性,如经济对经济本身、对人、对社会、对文化等均具有影响力;(3)物理场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而经济则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在人类社会之前,不存在工厂,不存在城市,不存在经济活动,因而也就不存在经济场。

经济场的研究方法[1]

  经济场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常用的经济研究方法和物理场的研究方法,但考虑到经济场理论的特殊性,在研究过程中有所侧重。总体而言.其研究方法是,用数学作为工具,借鉴物理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作实证分析。具体说来,主要有下述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经济场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运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经济发展服务,它强调的是客观规律性,所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因此,经济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法”。当然,由于经济活动实质是人的活动,对经济行为的评价方法和原则是不可回避的,说到底是为谁服务的间题,所以,在经济场的研究中必然要进行规范分析,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动态分析静态分析

  经济场源及其作用无时无处不在发生变化,经济场理论正是要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经济场的变化及其规律,因此,经济场的研究方法必定是动态分析。但是动态分析是建立在静态分析基础上的,对经济场进行动态分析必须首先研究经济场的均衡状态及变化因素,在此基础上再研究由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及规律。所以,在经济场研究中,静态分析是基础,动态分析是目的。

  3.正演分析和反演分析。

  所谓正演分析就是从已知的经济场源以及媒体求经济场的分布规律。所谓反演分析是运用人们已掌握的经济场运动规律来研究未知经济场源及媒体的分布,从而对经济的发展作出预测,指导产业布局。指导经济发展。正演分析是经济场的理论基础,反演分析则是用于指导实践的。一般来说,正演分析的解是唯一的,反演分析的解是多种的。

  4.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经济问题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假设,进行归纳、抽象,舍去那些次要的、偶然的、个别的因素,对那些主要的、必然的、普遍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经济现象进行定义、提出假说,再用实践来验证,总结出一般规律,这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因此,经济场的研究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5.整体分析与个体分析。

  在经济场的研究过程中,必然要从个体入手,在分析个体经济场的基础上找出经济场的共同规律来,在把握整体的共同规律的基础上用以指导实践。经济场是多学科的综合体,它将以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基础研究场源的问题;以发展经济学为基础研究经济场的周期性波动问题;以经济地理学为基础研究经济场媒体的影响间题;以社会经济学为基础研究经济场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问题等。

参考文献

  1. 肖国安.经济场简论[J].经济学动态,1998(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经济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