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社會信息交流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社會信息交流(Socia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目錄

什麼是社會信息交流

  社會信息交流是指包括了個體信息交流團體信息交流在內的極其複雜的社會信息活動和信息交流過程。

社會信息交流的構成因素[1]

  社會信息交流是一個體系,它有多種因素構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環境

  信息環境是社會信息交流順利進行的保障和基礎,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社會信息交流與管理活動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程度,即信息交流與管理活動在社會發展中的功能和作用的發揮程度、社會對信息交流與管理活動的功能和作用的認可程度;二是社會相關因素對信息交流與管理活動的作用程度,即信息交流與管理活動對社會發展的條件要求的滿足程度、社會對信息交流與管理活動的發展條件的保證程度。信息環境是信息活動和社會發展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結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主要有:

  (1)政治因素。信息交流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政治生活密切相關,穩定和諧的政治環境有利於信息交流活動的開展。

  (2)經濟因素。發展的經濟基礎是社會信息活動強有力的支撐,落後甚至萎縮的經濟基礎將阻礙社會信息交流活動,從而延緩社會的發展。

  (3)科學因素。科學的發展是信息交流的動力,科學發展速度越快,對信息交流的需求越強烈,信息交流活動也就越頻繁。

  (4)文化因素。信息交流活動依賴於一定的文化氛圍,並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脫離文化背景或不瞭解文化會導致信息交流的阻礙以及交流的低效率和無效。

  (5)教育因素。教育活動的大眾化及其發展為社會信息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終身教育繼續教育、全民教育和遠程教育要求信息交流具有更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的發展使參加交流的人的素質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從而提高了信息交流的質量效率,同時,信息交流也成為社會實施全民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輔助手段,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6)技術因素。信息交流能夠極大地促進科學理論向技術的轉化和應用,是理論和技術的中介和橋梁。技術的更新和應用,為信息交流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條件,使信息交流剋服地域、時間、文化背景的限制,提高交流速度和效率,實現多種形式的交流,以實現信息交流的全球化

  2.信息源

  信息源是信息的來源,不僅包括信息的發出者,也包括各種信息資源。社會信息交流有著豐富的信息源。與社會信息相對應的,信息源也有文獻源和非文獻源之分。

  (1)文獻信息源:它是社會信息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非出版物信息源和出版物信息源。文獻信息源中韻信息固定、明確,利於進行多方面的加工和利用,是確認人類活動、進行社會規範的工具,是傳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2)非文獻信息源:是與文獻信息源相對應的社會信息源,包括口頭信息源和實物信息源,形成於人類社會的交往活動之中。口頭信息源是指人們藉以獲取口頭信息的資源,其基本形式有交談、演講、會議討論、口頭廣播、信息發佈以及人與人真接接觸形成的信息資源。口頭信息源具有信息獲取費時少、交流速度快、信息反饋迅速準確、信息選擇性、針對性強等優勢。實物信息源是指固化在實物中的信息來源。實物信息源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具有真實可靠,信息濃度大,內容豐富,易於開發和利用等優勢。

  3.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是指信息源與接收者的中介,包括各種傳播載體、傳播工具、傳播組織與機構、資料庫信息系統、各種社會網路等。如大眾傳媒工具與組織、政府信息系統、學術交流系統、文獻信息生產與傳播系統等,這些系統相互交織,藉助電腦網路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信息交通地圖。

  4.信息接收者

  信息接收者是指在社會信息交流中接收信息的對象,包括個體、組織機構、社區等。社會信息交流的信息接收者是多種多樣的、形形色色的,個體的接收者有性別、年齡、職業、文化水平等的不同,組織機構有政府機關、學校、企業行業協會、學術機構、宗教團體等的差異,一個特定的區域或群體也可以構成信息接收者。

社會信息交流的矛盾分析[2]

  1.信息數量絕對激增和信息質量相對貧困

  信息數量絕對激增已經成為信息管理的重要對象,但是,它同時又成為信息管理的沉重負擔。人類社會中漫天飛舞的信息並非對於每個人都具有等同價值,而最讓人困惑的是——有用信息和無用信息的混雜導致信息質量的相對貧困。信息數量總是在不斷累積,然而在信息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卻並不那麼樂觀。第一,信息數量增長的同時,信息卻在不斷老化,信息的老化使得信息總量中有效信息的比率並不隨著信息數量增長而絕對地同步上升。第二,信息數量增長的過程中,有用信息和無用信息都在增長之中,也就是說增長的信息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無用信息。第三,即使是有用信息中,不同質量級別的信息也有不同的增長速度,質量級別越高的信息數量越少,增長速度越慢。因此,在漫漫信息海洋中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的確有如“大海撈針”一樣。要解決信息數量絕對激增和信息質量相對貧困的矛盾,是信息管理的重要任務。“知識的一半就是知道在哪裡去尋求它”,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到哪裡去尋求真正有用的知識、真正有用的信息。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務將鋪設人們通向真正有用的信息之路。

  2.信息不虞現象和信息相對過剩

  曾經有一位叫霍雷斯·瓦爾坡的作家寫過《不虞國王三王記》的故事。他描述了一個古怪的島國“不虞國”。在那裡,你想要的東西老是找不到,你不要的東西偏偏會碰上。信息不虞現象即在人們利用信息的過程中由於缺乏對信息的合理和科學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如同“不虞國”人一樣,獲得的信息不能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人們需要的信息不能有效獲取,這樣一種矛盾的信息利用現象,其實質是信息失控。似乎信息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已經過剩了,人們可能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的信息。顯然這種信息過剩是一種虛假的過剩。也就是說,由於信息利用意識的缺乏、信息傳遞手段的不足、相似信息的互相干擾等原因,人們的信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同時,存在著大量的信息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利用而形成的信息提供過剩的虛假狀況。要調和信息不虞現象和信息相對過剩的矛盾,必須做到:增大信息受控率,更加全面而有效地描述一切有用信息;加強信息用戶研究,更加充分而準確地瞭解人們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傳遞的方向性,使社會信息交流達到“廣、快、精、準”的要求

  3.信息空間的廣域和信息壁壘的存在

  人們獲取信息來源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多樣化趨向不僅存在而且將進一步加強。信息交流活動從社會意義上講是放射狀的信息擴散。美國信息學家哥夫曼曾經指出信息傳播過程與傳染病傳染過程極其相似,一旦信息(如同傳染病)同潛在用戶(如同易傳染者)發生有效接觸,其傳播速度和廣度都是不可估量的。人們通過各種方式與各種信息源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因此,我們生活的信息空間非常廣域,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通過信息獲取行為去接收和利用信息。但是,我們生活的信息空間並非“絕對自由的信息空間”,在尋求信息的道路上還存在著許多障礙。信息壁壘的產生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從個人來看,個人封閉狀態能夠把自己遮掩起來,不願意與他人進行信息交流。從團體來看,出於團體利益的考慮,也極可能封閉與外界接觸的信息通道。從社會來看,不同政治理念和國家利益的需要,並非一切信息源都是向普通大眾開放的。當然信息壁壘的產生並非完全不合理,但信息壁壘的存在使我們生活的信息空間的理想狀態的廣域性受到了極大影響。信息空間的廣域和信息壁壘的存在既是一對矛盾,又是一對“伙伴”。因為信息空間在不斷擴大,社會透明程度在不斷加強,有人說“信息社會無隱私”雖然有些絕對,但至少表明瞭一種危機。出於個人、團體、社會利益的考慮,信息壁壘就是對信息空間擴大的反作用力的表現,信息壁壘就是信息空間擴大的必然結果。調和二者的矛盾的關鍵是建立合理的社會信息交流活動規範,既保證信息空間的有效範圍,又保證信息壁壘的合理存在,因為我們所生活的地球還沒有達到“大一統”,競爭和發展是一對孿生兄弟。

  4.信息分佈無序性和信息利用有序性

  社會信息分佈非常廣泛。在信息產生之初,這種廣泛性同時意味著一種無序性。信息在不斷產生於社會的各個角落,產生於不同的人,產生於不同的學科和領域,產生於不同的信息形態。如果沒有經過有效的控制,它就處於一種自流狀態之中,信息與信息之間缺乏內在的聯繫,特別是各種內容和形式具有極大相似性的信息無法集中、無法對比,信息與利用它的人的聯繫也是隨機的。“沒有經過控制和處理的信息,不僅不是我們的朋友,甚至是我們的敵人。”然而,從人們信息需求的表現形式來看,人們總是易於理解和運用高度組織和系列化的信息。人們的信息需求總是集中於一定時點,即具有一定的學科或領域的範圍、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一定的形態和方式的選擇,因而人們的信息獲取行為一般來講是理性的而不是漫無邊際的、具體的而不是雜亂無章的。因此,我們必須著力解決信息分佈無序性和信息利用有序性的矛盾,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對來源不同、形態不一、水平不齊、內容不等的各種信息進行科學的信息整序活動,精化信息、序化信息、組織信息,有效地連結“特定信息”和“特定用戶”。

社會信息交流的障礙分析[2]

  社會信息交流的矛盾分析已經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問題:社會信息交流中充滿著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而上面的分析還不能說是非常全面的。但這些矛盾已經形成信息管理的極大負擔,必須通過科學的方法包括法律的方法、技術的方法和經濟的方法等多種方法綜合作用去解決這些矛盾。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申,各種因素的凝固便成為社會信息交流的若幹障礙,形成社會信息交流的噪音。對社會信息交流的障礙分析是對社會信息交流的矛盾分析的繼續和視點轉換,其研究目的在於明瞭各種信息交流障礙,從而為清除各種信息交流障礙打下基礎。所謂信息交流障礙,就是指在社會信息交流過程中由於社會、人為、經濟、自然等多種原因而產生的阻礙信息交流合理流動、導致信息交流效果偏差的一切現象和行為。信息交流如同人們在信息的海洋中游泳,為了達到勝利的彼岸,必須排除一切障礙。這些障礙既可能是自身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外部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清晰可見的明障,也可能是潛伏水中的暗礁。

  1.信息交流環境障礙

  社會信息交流與其聯繫的交流環境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一方面信息交流需要與之相適應的信息環境,另一方面信息交流又推動著信息環境的變遷。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信息環境並不總是與信息交流完全相和諧的,必然形成一定的信息交流障礙。

  2.信息交流發生障礙

  信息交流發生障礙就是指信息發送者在交流過程中受各種噪音源干擾而產生的阻礙或影響信息交流的運作和效益的現象和行為。這些障礙中包括信息發送體自身受到的干擾,也包括信息發送體擁有的信息受到的干擾。其中有的障礙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如信息時滯;有的障礙也不可能依賴於信息發送體自身給以消除,如信息狀態的無序性。信息交流發生障礙往往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多方法出發綜合作用才能把各種障礙降低到最小限度,信息交流中信息狀態的無序性則是信息交流全過程中都必須給予重視和對待的。同樣,一切信息交流障礙都必須藉助多種力量在整個信息流程中加以處理。

  3.信息交流渠道障礙

  信息在各種信息通道中流動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傳統的信息交流障礙分析的重點就是信息交流中信息通道受噪音干擾引起的信息交流不暢或信息失真或信息有效度不足等問題。

  4.信息交流接收障礙

  對於信息交流來說,信息用戶即信息接收者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用戶是信息交流效益和效率的最後認可者,從信息發送體到信息通道到信息接收體的全過程中信息用戶也受到多種噪音的干擾和影響。不管信息傳遞的內容多麼全面而準確、有序而合理,也不管信息傳遞的過程多麼科學而客觀、順暢而有致,信息交流仍然有可能“中道夭折”,失去其應有的作用。關鍵問題在於信息用戶能不能很好地接收並利用信息,信息用戶的需求能不能真實地得到合理的滿足。因此,對信息交流接收障礙的把握和清除是十分重要的。

社會信息交流的類型與模式[3]

  我們把社會系統中的一切信息流動統稱為社會信息流。社會信息流通常有人際信息流組織信息流和大眾信息流3種類型。

  1.人際信息流

  人際信息流指的是個人間的信息交流。比如教師與學生,雇員與雇主等,為了建立、維持和發展這種關係,他們必須進行信息交流。從信息交流的功能角度來看,人際信息流主要有手段型和滿足型兩大類。

  (1)手段型人際信息流

  手段型人際信息流的著眼點在於把交流本身視為一種手段和工具,以尋求某種功利性的結果或目的。比如商家與顧客,前者為了商品能順利出售,後者為能使用商品。交流雙方通過交談協商,達到某種目的,取得某種結果。

  (2)滿足型人際信息流滿足型

  人際信息流著眼點在於交流行為本身,以及經由這種交流而達到的個人感情需要的滿足。比如,親朋好友相見等。在這種信息流中,交流雙方都儘可能充分地開放自我,宣泄自己的感情,並經由這種宣泄而產生種種滿足和愉悅。

  2.組織信息流

  組織信息流指的是組織內成員與成員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組織內部與外部之間的信息交流。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組織在社會上不可能是一個孤立的實體,除組織內部有交流外,組織內外也應該有交流。一般來說,組織結構越複雜,信息流也越複雜。一個組織與外部的關係越複雜,其信息流也越複雜。組織信息交流包括垂直信息流水平信息流

  (1)垂直信息流

  垂直信息流,也稱縱向信息交流,可以是組織內部上下級之間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是下級組織與上級組織間的信息交流。它可以是上級正式地向下級發命令或下級向上級反映工作情況,也可以是上下級之間的純私人方式的交流,還可能是半公半私方式的交流。

  (2)水平信息流

  水平信息流,也稱橫向信息交流,可以是組織內“相同或相近”級別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是同一級別組織之間的信息交流。比如,一個組織中同級領導之間,兩個組織的同級領導之間,一個組織內成員或部門之間的同級人員之間的橫向聯繫;兩個組織之間普通人員的交往等。這種交流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3.大眾信息流

  大眾信息流指的是社會信息的大量複製和大規模傳播過程。其中,少數人作為信息的發送者在整個傳遞交流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而絕大多數人只是作為信息的接受者參與該過程,不能或很難將信息及時反饋給發送者,因此,大眾信息流帶有明顯的“單向傳播”和“廣泛傳播”的特征。

參考文獻

  1. 梅龍寶主編.大學信息技術.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2. 2.0 2.1 譚祥金,黨躍斌.信息管理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婁策群主編.信息管理學基礎.科學出版社,200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jane409,Yixi,方小莉,林巧玲,Gaoshan2013,Mis铭,y桑,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會信息交流"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