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社会信息交流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社会信息交流(Socia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目录

什么是社会信息交流

  社会信息交流是指包括了个体信息交流团体信息交流在内的极其复杂的社会信息活动和信息交流过程。

社会信息交流的构成因素[1]

  社会信息交流是一个体系,它有多种因素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是社会信息交流顺利进行的保障和基础,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程度,即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程度、社会对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的功能和作用的认可程度;二是社会相关因素对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的作用程度,即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对社会发展的条件要求的满足程度、社会对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的发展条件的保证程度。信息环境是信息活动和社会发展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

  (1)政治因素。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信息交流活动的开展。

  (2)经济因素。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信息活动强有力的支撑,落后甚至萎缩的经济基础将阻碍社会信息交流活动,从而延缓社会的发展。

  (3)科学因素。科学的发展是信息交流的动力,科学发展速度越快,对信息交流的需求越强烈,信息交流活动也就越频繁。

  (4)文化因素。信息交流活动依赖于一定的文化氛围,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脱离文化背景或不了解文化会导致信息交流的阻碍以及交流的低效率和无效。

  (5)教育因素。教育活动的大众化及其发展为社会信息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全民教育和远程教育要求信息交流具有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的发展使参加交流的人的素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信息交流的质量效率,同时,信息交流也成为社会实施全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6)技术因素。信息交流能够极大地促进科学理论向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是理论和技术的中介和桥梁。技术的更新和应用,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条件,使信息交流克服地域、时间、文化背景的限制,提高交流速度和效率,实现多种形式的交流,以实现信息交流的全球化

  2.信息源

  信息源是信息的来源,不仅包括信息的发出者,也包括各种信息资源。社会信息交流有着丰富的信息源。与社会信息相对应的,信息源也有文献源和非文献源之分。

  (1)文献信息源:它是社会信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非出版物信息源和出版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中韵信息固定、明确,利于进行多方面的加工和利用,是确认人类活动、进行社会规范的工具,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2)非文献信息源:是与文献信息源相对应的社会信息源,包括口头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形成于人类社会的交往活动之中。口头信息源是指人们借以获取口头信息的资源,其基本形式有交谈、演讲、会议讨论、口头广播、信息发布以及人与人真接接触形成的信息资源。口头信息源具有信息获取费时少、交流速度快、信息反馈迅速准确、信息选择性、针对性强等优势。实物信息源是指固化在实物中的信息来源。实物信息源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具有真实可靠,信息浓度大,内容丰富,易于开发和利用等优势。

  3.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是指信息源与接收者的中介,包括各种传播载体、传播工具、传播组织与机构、数据库信息系统、各种社会网络等。如大众传媒工具与组织、政府信息系统、学术交流系统、文献信息生产与传播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交织,借助计算机网络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信息交通地图。

  4.信息接收者

  信息接收者是指在社会信息交流中接收信息的对象,包括个体、组织机构、社区等。社会信息交流的信息接收者是多种多样的、形形色色的,个体的接收者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的不同,组织机构有政府机关、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学术机构、宗教团体等的差异,一个特定的区域或群体也可以构成信息接收者。

社会信息交流的矛盾分析[2]

  1.信息数量绝对激增和信息质量相对贫困

  信息数量绝对激增已经成为信息管理的重要对象,但是,它同时又成为信息管理的沉重负担。人类社会中漫天飞舞的信息并非对于每个人都具有等同价值,而最让人困惑的是——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的混杂导致信息质量的相对贫困。信息数量总是在不断累积,然而在信息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并不那么乐观。第一,信息数量增长的同时,信息却在不断老化,信息的老化使得信息总量中有效信息的比率并不随着信息数量增长而绝对地同步上升。第二,信息数量增长的过程中,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都在增长之中,也就是说增长的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用信息。第三,即使是有用信息中,不同质量级别的信息也有不同的增长速度,质量级别越高的信息数量越少,增长速度越慢。因此,在漫漫信息海洋中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的确有如“大海捞针”一样。要解决信息数量绝对激增和信息质量相对贫困的矛盾,是信息管理的重要任务。“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在哪里去寻求它”,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求真正有用的知识、真正有用的信息。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将铺设人们通向真正有用的信息之路。

  2.信息不虞现象和信息相对过剩

  曾经有一位叫霍雷斯·瓦尔坡的作家写过《不虞国王三王记》的故事。他描述了一个古怪的岛国“不虞国”。在那里,你想要的东西老是找不到,你不要的东西偏偏会碰上。信息不虞现象即在人们利用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信息的合理和科学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如同“不虞国”人一样,获得的信息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人们需要的信息不能有效获取,这样一种矛盾的信息利用现象,其实质是信息失控。似乎信息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已经过剩了,人们可能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信息。显然这种信息过剩是一种虚假的过剩。也就是说,由于信息利用意识的缺乏、信息传递手段的不足、相似信息的互相干扰等原因,人们的信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同时,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利用而形成的信息提供过剩的虚假状况。要调和信息不虞现象和信息相对过剩的矛盾,必须做到:增大信息受控率,更加全面而有效地描述一切有用信息;加强信息用户研究,更加充分而准确地了解人们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传递的方向性,使社会信息交流达到“广、快、精、准”的要求

  3.信息空间的广域和信息壁垒的存在

  人们获取信息来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多样化趋向不仅存在而且将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活动从社会意义上讲是放射状的信息扩散。美国信息学家哥夫曼曾经指出信息传播过程与传染病传染过程极其相似,一旦信息(如同传染病)同潜在用户(如同易传染者)发生有效接触,其传播速度和广度都是不可估量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各种信息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生活的信息空间非常广域,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通过信息获取行为去接收和利用信息。但是,我们生活的信息空间并非“绝对自由的信息空间”,在寻求信息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障碍。信息壁垒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从个人来看,个人封闭状态能够把自己遮掩起来,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从团体来看,出于团体利益的考虑,也极可能封闭与外界接触的信息通道。从社会来看,不同政治理念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并非一切信息源都是向普通大众开放的。当然信息壁垒的产生并非完全不合理,但信息壁垒的存在使我们生活的信息空间的理想状态的广域性受到了极大影响。信息空间的广域和信息壁垒的存在既是一对矛盾,又是一对“伙伴”。因为信息空间在不断扩大,社会透明程度在不断加强,有人说“信息社会无隐私”虽然有些绝对,但至少表明了一种危机。出于个人、团体、社会利益的考虑,信息壁垒就是对信息空间扩大的反作用力的表现,信息壁垒就是信息空间扩大的必然结果。调和二者的矛盾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社会信息交流活动规范,既保证信息空间的有效范围,又保证信息壁垒的合理存在,因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还没有达到“大一统”,竞争和发展是一对孪生兄弟。

  4.信息分布无序性和信息利用有序性

  社会信息分布非常广泛。在信息产生之初,这种广泛性同时意味着一种无序性。信息在不断产生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产生于不同的人,产生于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产生于不同的信息形态。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控制,它就处于一种自流状态之中,信息与信息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特别是各种内容和形式具有极大相似性的信息无法集中、无法对比,信息与利用它的人的联系也是随机的。“没有经过控制和处理的信息,不仅不是我们的朋友,甚至是我们的敌人。”然而,从人们信息需求的表现形式来看,人们总是易于理解和运用高度组织和系列化的信息。人们的信息需求总是集中于一定时点,即具有一定的学科或领域的范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一定的形态和方式的选择,因而人们的信息获取行为一般来讲是理性的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具体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因此,我们必须着力解决信息分布无序性和信息利用有序性的矛盾,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对来源不同、形态不一、水平不齐、内容不等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信息整序活动,精化信息、序化信息、组织信息,有效地连结“特定信息”和“特定用户”。

社会信息交流的障碍分析[2]

  社会信息交流的矛盾分析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问题:社会信息交流中充满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而上面的分析还不能说是非常全面的。但这些矛盾已经形成信息管理的极大负担,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包括法律的方法、技术的方法和经济的方法等多种方法综合作用去解决这些矛盾。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申,各种因素的凝固便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的若干障碍,形成社会信息交流的噪音。对社会信息交流的障碍分析是对社会信息交流的矛盾分析的继续和视点转换,其研究目的在于明了各种信息交流障碍,从而为清除各种信息交流障碍打下基础。所谓信息交流障碍,就是指在社会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社会、人为、经济、自然等多种原因而产生的阻碍信息交流合理流动、导致信息交流效果偏差的一切现象和行为。信息交流如同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游泳,为了达到胜利的彼岸,必须排除一切障碍。这些障碍既可能是自身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外部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清晰可见的明障,也可能是潜伏水中的暗礁。

  1.信息交流环境障碍

  社会信息交流与其联系的交流环境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信息交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环境,另一方面信息交流又推动着信息环境的变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信息环境并不总是与信息交流完全相和谐的,必然形成一定的信息交流障碍。

  2.信息交流发生障碍

  信息交流发生障碍就是指信息发送者在交流过程中受各种噪音源干扰而产生的阻碍或影响信息交流的运作和效益的现象和行为。这些障碍中包括信息发送体自身受到的干扰,也包括信息发送体拥有的信息受到的干扰。其中有的障碍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如信息时滞;有的障碍也不可能依赖于信息发送体自身给以消除,如信息状态的无序性。信息交流发生障碍往往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方法出发综合作用才能把各种障碍降低到最小限度,信息交流中信息状态的无序性则是信息交流全过程中都必须给予重视和对待的。同样,一切信息交流障碍都必须借助多种力量在整个信息流程中加以处理。

  3.信息交流渠道障碍

  信息在各种信息通道中流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传统的信息交流障碍分析的重点就是信息交流中信息通道受噪音干扰引起的信息交流不畅或信息失真或信息有效度不足等问题。

  4.信息交流接收障碍

  对于信息交流来说,信息用户即信息接收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用户是信息交流效益和效率的最后认可者,从信息发送体到信息通道到信息接收体的全过程中信息用户也受到多种噪音的干扰和影响。不管信息传递的内容多么全面而准确、有序而合理,也不管信息传递的过程多么科学而客观、顺畅而有致,信息交流仍然有可能“中道夭折”,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关键问题在于信息用户能不能很好地接收并利用信息,信息用户的需求能不能真实地得到合理的满足。因此,对信息交流接收障碍的把握和清除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信息交流的类型与模式[3]

  我们把社会系统中的一切信息流动统称为社会信息流。社会信息流通常有人际信息流组织信息流和大众信息流3种类型。

  1.人际信息流

  人际信息流指的是个人间的信息交流。比如教师与学生,雇员与雇主等,为了建立、维持和发展这种关系,他们必须进行信息交流。从信息交流的功能角度来看,人际信息流主要有手段型和满足型两大类。

  (1)手段型人际信息流

  手段型人际信息流的着眼点在于把交流本身视为一种手段和工具,以寻求某种功利性的结果或目的。比如商家与顾客,前者为了商品能顺利出售,后者为能使用商品。交流双方通过交谈协商,达到某种目的,取得某种结果。

  (2)满足型人际信息流满足型

  人际信息流着眼点在于交流行为本身,以及经由这种交流而达到的个人感情需要的满足。比如,亲朋好友相见等。在这种信息流中,交流双方都尽可能充分地开放自我,宣泄自己的感情,并经由这种宣泄而产生种种满足和愉悦。

  2.组织信息流

  组织信息流指的是组织内成员与成员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组织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组织在社会上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实体,除组织内部有交流外,组织内外也应该有交流。一般来说,组织结构越复杂,信息流也越复杂。一个组织与外部的关系越复杂,其信息流也越复杂。组织信息交流包括垂直信息流水平信息流

  (1)垂直信息流

  垂直信息流,也称纵向信息交流,可以是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是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间的信息交流。它可以是上级正式地向下级发命令或下级向上级反映工作情况,也可以是上下级之间的纯私人方式的交流,还可能是半公半私方式的交流。

  (2)水平信息流

  水平信息流,也称横向信息交流,可以是组织内“相同或相近”级别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是同一级别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一个组织中同级领导之间,两个组织的同级领导之间,一个组织内成员或部门之间的同级人员之间的横向联系;两个组织之间普通人员的交往等。这种交流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3.大众信息流

  大众信息流指的是社会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规模传播过程。其中,少数人作为信息的发送者在整个传递交流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绝大多数人只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参与该过程,不能或很难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发送者,因此,大众信息流带有明显的“单向传播”和“广泛传播”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梅龙宝主编.大学信息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 2.0 2.1 谭祥金,党跃斌.信息管理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娄策群主编.信息管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jane409,Yixi,方小莉,林巧玲,Gaoshan2013,Mis铭,y桑,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社会信息交流"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