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
目录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出版的《文献术语》一书将信息源定义为: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称信息源。一切产生、生产、存贮、加工、 传播信息的源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源。
信息源是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得到的成品都是借以获得信息的源泉。信息源内涵丰富,它不仅包括各种信息载体,也包括各种信息机构;不仅包括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料,也包括现代电子图书报刊;不仅包括各种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机构,也包括各种信息生产机构。
(1)按信息源产生的时间顺序来划分:先导信息源、即时信息源、滞后信息源。
- 先导信息源是指产生于社会活动之前的信息源。如天气预报。
- 即时信息源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如工作纪录,实验报告等。
- 滞后信息源如报刊。
(2)按信息源传播形式来划分:口传信息源、文献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
(3)按信息的加工和集约程度分
(1)信息数量多、内容庞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各种信息收藏机构收藏的信息资源包括传统信息资源(包括纸质文献,各光盘缩微胶片等)及网络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数量多, 内容纷繁复杂,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包括成千.上万种电子期刊和报纸以及政府、学校和公司等机构和个人的详细信息,信息具有跨地区、分布广、多语种、高度共享的特点。既有最新的各类信息,也有无价值的大冗余信息,数巨大,内容庞杂。
(2)信息的半衰期缩短,老化加快。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文献资料及网上信息不断淘汰和更新。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加速了信息的新代谢。我们通常用文献的”半衰期”来描述文献老化情况。所谓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目前尚在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所出版的年限。国外有人统计不同学科文献的半衰期为:地理学16.1年、地质学11.8年、 数学10.5年、 植物学10年、化学8.1年、 生理学7.2年、 机械工程学5.2年、社会科学5年、化工4.8年、 物理学4.6年、治金学3.9年、生物医学3年。由于各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文献寿命也不相同。
(3)信息类型多、范围宽、用途广。信息资源建设得以快速发展,信息类型越来越多。包括印刷型出版物、电子期刊、图书、具书汲大的书目数据库、联机数据库、软件资源以及个人顿、电子邮件等种种形式。信息呈现出多种表现性,仅文本就有文字、符号、表格等,另外还有声音、动画、图像等。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进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信息交流,如发送电子邮件或召开在线视频会议等。
(4)电子信息成为-种主要的信息资源形式并表现出鲜明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情报资源相结合产生了-种新型的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这种信息资源以数字形式存储,通过计算机或网络检索或传输,加快了信息流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以书目、引文摘、玟数据库、多媒体信息电子刊物等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类锺要的电子信息,它通常以超文本技术链接,把各类不同的相关信息都通过节点链接起来,使得检索相关信息非常方便。但是这类信息组织特殊、控制性差(尽管从局部来说某个网站、某个数据库是有控制的、相对集中的、有序和规范的) , 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其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