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是指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在其職責許可權範圍內,依法管理社會保障基金的各種行為和措施。主要包括:辦理社會保障基金數額的登汜、保管和支付事務;辦理政府財政撥款的登汜,保管和支付事務;辦理捐贈款物的登記、保管和支付事務;辦理社會保險費的登記、保管和支付事務;保管社會保險繳費記錄檔案;負責將社會保險費征收情況定期向社會進行公告;等等。[1]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意義[2]
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意義在於:
(一)有利於社會穩定與發展,確保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
社會保障作為一種社會安全體系,具有安定社會生活的功能。當社會成員生存失去保障時,就會產生社會的動蕩,我國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民貧則姦邪生”的觀點。國家通過社會保障基金的分配和使用,可以保證勞動者乃至國民在特殊情況下的生活問題,從而實現整個社會乃至統治秩序的穩定。西方國家把社會保障稱為“社會安全網”和“社會減震器”。若沒有基金作保證,任何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都難以落實,社會安定也就失去了保證。因此,必須強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籌集更多的社會保障基金,並管好用好這些基金,使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居民都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當前在我國,低收入弱勢群體已經成為無法迴避的現實社會問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多方籌集資金,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意義重大,刻不容緩。
(二)有利於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和經濟的發展
社會保障基金與工資一樣,能夠為勞動力再生產提供必要條件。勞動力再生產是社會再生產的基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的發展,取決於勞動力的維持和再生產。通過社會保障基金的分配和使用,一方面可以使勞動者患病時得到及時治療,恢復勞動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對教育和在職培訓的投入提高社會新增勞動者和原有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勞動者具有健康的體魄、旺盛的精力和較高的技術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和經濟的發展。
(三)有利於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到來
據統計,2000年底,我國老齡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為10.7%,預測到2050年達到26%,我國成為老齡化國家。與此相對應,我國離退休職工2000年將達到4000萬人,離退休費用超過1500億元,而到2050年,約有1.2億退休職工退休費用超過4000億元,如此沉重的負擔是國家財政和企業難以承擔的。同時,失業、下崗和企業富餘人員的大量存在同樣使社會保障基金不堪重負。因此,必須管好用好社會保障基金,使離退休人員老有所養。
(四)有利於防範社會保障基金面臨的貶值
風險社會保障基金能否保佰增值,不能簡單地用不同時期基金賬面數量增減來衡量,而必須看基金實際價值量的變化,即剔除物價因素後的價值。如果基金增值水平小於物價上漲指數,便意味著基金貶值。如“八五”時期尤其是1994年,1995年物價上漲率大大高於銀行利率和國債利率,使得社會保障基金非但沒能保值增值,事實上在貶值,影響了基金的支付能力。部分積累籌資模式下,基金的收與支之間的時間跨度將會被拉得更大,基金保值增值將會更重要。
(五)有利於防止社會保障基金流失
多年來,我國的社會保障處於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狀況之中,各項保障基金由各部門分別白行征收、分散管理,既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管理,也沒有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完全處於社會監控之外。由於缺乏統一的行政監督和社會監督機構,加上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制度、會計核算制度和基金保值增值制度的不健全,使得隨意濫用、挪用社會保障基金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社會保障基金的大量流失,影響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有利於這種狀況的改善。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目標[3]
基金是社會保障之本,基金的管理構成社會保障制度運行的核心環節。從基金籌集到基金儲存,再到待遇給付,都需要嚴格、規範的管理。基金管理的目標在於:
(1)確保基金的完整與安全;
(2)防止基金貶值,實現基金保值,爭取基金增值;
(3)滿足給付的需要,避免支付危機發生;
(4)保持高效率。毫無疑問,維護基金安全是基金管理中最重要的目標,也是最基本的目標。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則[3]
根據上述目標,社會保障基金管理需要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1)依法管理,一切以法律、法規、政策為依據
(2)規範運行,必須按照規範的程式與方式來管理基金,管理者不能擅自主張;
(3)堅持收支兩條線,征收系統與支出系統應當保持分離,以便各司其職,實踐中既可以是兩個部門(如財政系統與社會保障系統)分別承擔征收與支出的職能,也可以是一個部門中的兩個獨立系統(如英國社會保障系統就分別設有征收機構與待遇支出機構,等等)分別承擔征收與支出的職能;
(4)實行預算管理,即無論是財政性社會保障基金,還是社會保險基金或其他保障基金,均需要根據既定的社會保障政策與目標來組織籌集資金,同時按照既定的社會保障政策與目標來提供相應的社會保障待遇,從而需要編製年度與中、長期收支預算;
(5)杜絕漏洞,嚴格社會保障基金的收支手續和責任制度,這不僅是維護基金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追求效率的具體體現。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方法[4]
(一)統一決策管理與分工實施管理相結合
由於社會保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關係到億萬群眾的切身利益,需要統一決策。統一決策管理,又要與有關部門、有關機構的分工實施管理結合起來,以建立一個統一決策協調,有關部門負責許可權合理分工的社會保障墓金管理機制。
(二)中央集中管理與地方分級管理相結合
社會保障的基本法律和條例,要由中央立法和制定,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全國統一決策。但是,又允許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權和靈活性,以便因地制宜地根據本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及保障需要和特點,制定地方的法規和具體的實施條例和辦法。
(三)社會管理與單位管理相結合
社會保障基金需要進行社會化管理,這是社會保障的墓本特性所決定的。但並不是所有的社會保障項目均實行社會化管理,如基本的社會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要進行社會化管理。而非基本的補充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則應由單位管理,在職職工的某些保障項目,如疾病生活保障,亦應由單位管理。
(四)專業化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涉及到有關的法律、政策、待遇標準、資金籌集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由掌握政策、懂得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專門人士和機構來研究和解決,進行專業化管理。但是,實行專業化管理,還必須充分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各個群眾組織、社會團體,以及基層社區組織,在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的作用。
以上幾方面關係的正確處理和有機結合,構成了統一協調的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制。依托這樣一個在合理劃分職責許可權基礎上高效率運行的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制,可以保證國家的各項社會保障政策的順利實施,並充分發揮其穩定社會生活的作用。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內容[4]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內容與基金活動過程相聯繫,包括籌集管理、分配使用管理、保值增值管理、預(決)算管理、財政專戶管理、會計管理、審計管理等。
(一)基金籌集管理
社會保障項目不同,基金來源也不相同。不同來源的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方法和手段也不相同。社會保障基金要按國家規定,按時、足額籌集,任何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和減免。社會保障基金籌集管理就是指專職的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對各種基金的籌措環節進行的監督和管理。目前我國社會救濟基金、社會福利基金和社會優撫基金的主要來源是財政撥款,而社會保險基金的來源則是多渠道的,即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基金主要依靠參保企業和職工繳費;各級政府機關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依靠政府財政,醫療保險依靠政府財政和個人繳費;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依靠政府財政,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依靠單位和職工繳費,全部事業單位職工的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基金依靠單位和職工繳費;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各級地方財政。
(二)基金分配與使用的管理
各種基金的給付對象、給付標準有著很大差異,必須按項目分別進行管理。社會保障基金要根據社會保險的統籌範圍,按照國家規定的項目和標準支出,任何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藉口增加支出項目和提高開支標準。社會保障基金使用與分配管理就是指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依法對各種基金的分配和使用進行的監督和管理活動,它是社會保障的目的和功能得以真正實現和發揮的關鍵環節。
(三)基金保值增值管理
社會保障基金的積累性和支出的剛性增長,要求管理上通過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社會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管理就是指社會保障基金管理部門按安全性、效益性原則對積累基金投資運營環節進行的監督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規運作。在我國,目前主要有三筆社會保障基金存在投資運營需要:一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二是養老基金個人賬戶資金,三是可以投資運營的企業年金。根據有關規定,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的範圍,限於銀行存款、購買國債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
(四)基金預決算管理
社會保障基金預決算是有汁劃、有步驟實施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活動的基礎,也是社會保障事業順利開展的前提保證。對社會保障基金實行預決算管理,就是依據保障基金預決算,對社會保障基金的收支活動進行管理、監督、彙總、決策,它貫穿於基金管理的全過程。
(五)財政專戶管理
財政專戶管理是國家對預算外資金的一種管理辦法。財政部門在銀行開設統一的專戶,預算外收入上繳同級財政專戶,支出由同級財政按收支計劃統籌安排,從財政專戶中撥付,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基金實行財政專戶管理。社會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管理,有利於保證基金的專款專用。
(六)會計管理
社會保障基金會計管理是指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對社會保障基金收入、支出、結存及資金運營等進行全面、完整、連續地核算和監督的方法,基金會計管理對確保社會保障基金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審計管理
社會保障基金審計管理是指由政府審計機關依照法律、法規和《社會保障基金審汁辦法》規定,對轄內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基金的徵集、支付、增值運營以及其他有關事項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監督。審計部門有權對違法違規的現象採取必要措施,以確保社會保障基金的正常運轉。比如,對不按期如數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可實行強制劃繳並處以罰款。又如,對社會救濟的違規發放,審計部門有必要向社會保障部門和財政部門提出建議,制止違規現象的蔓延。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模式[5]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模式是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主體對社會保障基金籌集、支付、管理和運營等一系列活動的集合。從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運行狀況來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1)政府直接管理。政府管理的內容不僅包括制定有關社會保障的政策法規,還包括負責社會保障的業務管理,如社會保障基金的徵集、支付和營運。這種模式通常由中央政府的一個部門或專門委員會(下設各分支機構)對社會保障基金實行自上而下的統一管理。在這種模式下,社會保障基金機構既是一個公職部門,又是一個金融單位,立法會給予監管。
(2)政府間接管理。政府負責社會保障的立法和監督,公法機構負責社會保障基金的收支和營運,即監督和具體的業務管理分開。公法機構是區別於政府機構和私人企業的、具有自治性的公共團體,一般由政府、雇主、雇員三方組成各種社會保障委員會或基金會,下設辦事機構。委員會一般擁有較大的自主權,政府主管部門無權干涉其正常業務,但有權對它進行檢查和監督。
(3)民營化管理。採取這種模式的國家通常由高度專業化的私營公司管理社會保障基金,這些公司稱為基金管理公司。在這種模式下,各國對私人基金管理公司都有嚴格的監督,大體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對私人基金管理公司的規定;另一方面是關於監管機構與基金管理公司關係的規定。
(4)混合管理。採取這種模式的國家通常由政府或準政府機構制定有關社會保障的規則,如供款率的高低、發放養老金的條件等,向社會成員提供有限選擇性的服務產品,即服務產品相對比較簡單,但人們又可以有一定範圍的選擇;資金統一徵集完成後,根據一定投資組合的要求,委托給相互之間存在競爭關係的多個經營投資機構(包括國有的或民營的),由其負責投資和提供回報;投資回報及其支出安排仍由上述政府機構(或者準政府機構)來掌握,並負責保障基金的發放。儘管各國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尤其是對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模式,並不一致,但概括起來,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總體模式仍然不外乎是官民結合、分類管理。
中國的社會保障基金管理[5]
中國2000年成立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中央集中的社會保障基金。中國社會保障基金主要由財政部、民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分工負責管理。財政部(包括地方各級財政部門)主要負責國家承擔的社會保障基金的預算、各種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督審核等。民政部(包括地方各級民政部門)主要負責國家財政性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包括社會救濟基金、國家福利基金、社會優撫和社會安置基金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主要負責各種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包括養老保險基金、醫療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生育保險基金等。建設部(中央到地方設立公積金管理中心)主要負責住房公積金管理。教育部主要負責教育福利基金的管理。此外,還有一些社會團體等負責管理各種福利、慈善、救濟基金等,如殘疾人福利基金、希望工程基金、慈善救濟基金等。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涉及的環節[6]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是為實現社會保障的基本目標和制度的穩定運行,對各項社會保障基金的收入、支出、發放、運營、管理環節進行全面規劃和系統管理的總稱。從管理環節來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幾個環節:
(1)社會保障基金的收入籌集環節。社會保障基金籌集是指由專職的社會保障管理機構按照法律規定的比例和計徵對象征收社會保障稅(費)的一種行為。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主要包括基金來源渠道的確定,籌資模式的選擇,籌資方式的規範等方面。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選擇合理的基金籌資模式,籌資手段,及時足額地取得社會保障資金是關係到能否建立充足和穩定的社會保障基金的重大問題,因而它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內容和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首要環節。
(2)社會保障基金的支付環節。社會保障基金支付是指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按法律規定的條件、標準和方式支付各類社會保障金,以實現受益人的基本生活目標。社會保障基金的支付方式,主要是以貨幣支付,如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和部分醫療保險津貼等,部分是以實物形式和服務形式支付。除支付的方式外,支付過程中還涉及支付條件、支付標準等問題。社會保障基金支付是社會保障目的和功能得以真正實現和發揮的關鍵環節,因此,為了儘可能地提高社會保障基金支付的效益,必須對支付方式、支付標準、支付條件等進行法制化管理,使其規範化運作。此外,如何確定發放機構來提高基金髮放效率也是社會保障管理必須考慮的內容。因此,此環節實際上又具體包括社會保障基金的支出認定環節和發放環節兩個方面。
(3)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環節。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主要包括對社會保障基金的業務管理、財務管理以及監督方面。從管理內容具體來看:第一,業務管理。主要指從事審查和登記有關企業和個人申報項目是否真實、合乎規定,以及被保險人申報申請的理由書,通過審查登記和查閱有關歷史資料,保證基金的及時徵集和撥付。業務管理是實現基金正常運轉的基礎。第二,財務管理。社會保障基金的財務管理要實現兩個方面的功能:一是實現傳統的財務管理活動,對基金收支活動實施全面的監督和檢查,通過計劃、預測、分析保證社會保障基金能夠安全地運轉。二是運用現代管理會計方法,管好用好資金,保證基金儘可能最大限度增值,從而做到收支的平衡。第三,監督管理。主要是應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監督社會保障基金是否在管理上做到了專款專用、專戶儲蓄並審查基金收支能否實現平衡。由於社會保障基金在籌集、發放到投資的每個環節及每個層次都存在著所謂的“委托——代理”問題,因而通過建立一個內外監督相結合的相互制約監督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進行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對於保證社會保障基金安全、降低社會保障基金運營風險有著重大的意義。
(4)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營環節。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營運主要涉及社會保障基金投資主體的確定以及投資工具和對象的選擇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發展,社會保障基金結餘規模會不斷擴大,為了保證基金結餘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保證各項社會保障費用的均衡和及時支付,就必須將結餘用於安全有效投資。因此,如何在動態經濟條件下實現社會保障基金的有效投資,使其保持較好投資收益是實現社會保障制度正常穩定運行的重要條件和關鍵因素之一,它構成了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環節的一個重要方面。